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峰立在京都金阁寺的太湖石,跟苏州的有什么不一样?

前几日逛书店,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赫然放在热门推荐的书架位置。这本书年少时候读过,在那时候《金阁寺》与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井上靖的《敦煌》大概算是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小说了吧,倒是没想到二三十年后的如今依然有这么高的人气。

雪中金阁寺

小说在中国的知名度连带金阁寺也成为了中国游客去京都必游的景点之一。说来惭愧,我曾多次游览金阁寺,却直到研究东亚奇石的传播史时才了解到,在这座举世闻名的古代日本庭园里居然有一件与中国渊源极深的物件。

那就是在金阁寺建造之时千里迢迢从明代中国购入的一枚太湖石立峰,也是目前根据文献记载,在日本古代园林里唯一一枚来自中国的大型奇石。

金阁寺庭园的设计者给它的正式名称是“九山八海石”,其位置就在灿烂夺目的金阁的正前方。然而,如今全世界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进入庭园,往往眼中只有那座金阁,大概谁都未曾注意到这枚湖石吧。

金阁寺镜湖中的太湖石

也不怪他们。与中国苏扬园林中的立峰不同,这枚太湖石虽然体量巨大,却只有不到半米的头部露出水面,远观时不甚起眼,加之如今的游园路线也不允许游客近距离观察它,从湖畔望去则很可能被金阁或者松树挡住视线,因此被漏过也就情有可原了。

那么,究竟是谁将这块太湖石带入了金阁寺,又为什么将它的主体深藏在湖水之中?为什么我们又说,这块容易被忽略的石头,实际上经由设计者的精心设计,其实乃是整个金阁寺庭园的中心?

01

足利义满

金阁寺的建立者乃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日本的历代幕府将军中,除了德川家康,在中国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这位足利义满了,因为他正是那部著名的《聪明的一休》里的幕府将军的原型。

《聪明的一休》中的将军足利义满

当然,现实中的足利义满远没有《聪明的一休》里的形象那么蠢萌。作为结束了半个多世纪的南北朝乱世的幕府将军,他是成功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崇尚华丽风格的统治者,还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在审美上,与北条幕府统治者在古都镰仓所建的圆觉寺、建长寺的质朴风格不同,足利义满憧憬贵族生活的华丽风范,金碧辉煌的金阁便是明证。

金碧辉煌的金阁伫立镜湖之畔

在他治下的时代,统治阶级向往并接受平安贵族传承下来的宫廷文化,一方面又对充满异国情调和高级文明的中国文化与物品(即所谓唐物)充满兴趣。足利义满对中国文化无比热衷,据说他有时甚至会穿上中国的华服,乘上中国式的轿辇出行。另一方面,为了获取大量的中国货物,他与中国明朝政府展开邦交,并恢复了宋代以后两国各自因战乱等种种因素而中断的海上贸易,包括中国书画、茶具、香料等大批文化产品也因此流向日本;而晚明时期文震亨的《长物志》里提到的明代文人中流行的“倭制漏空罩盖漆鼓”袖炉、“倭厢”(即日本莳绘漆盒)以及倭制秘阁、剪刀等诸多来自日本的文化器物,想来也是得益于这一时期的中日贸易。

而这枚巨大的太湖石,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借着中日贸易的东风来到了日本。在此之前,中国的奇石文化已经借助宋末元初的禅僧传到了日本,是为盆山。但是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禅僧们能携带的奇石必然尺寸偏小,也唯有动用官方贸易的力量,才能够实现如此巨型的石材的搬运。

02

含蓄的“有水之庭”

这块太湖石有着显著的石灰岩特征,与以火成岩为主的日本岩石的质地截然不同。其表面皴皱起伏,又有孔洞凹陷,露出水面部分宛若一座庄严却不失灵秀的海上仙岛,与周边的龟岛、鹤岛等岩岛构成一幅蓬莱胜境的画面。

远观镜湖中的“九山八海石” (箭头所指之石)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块太湖石没有像中国园林那样高高耸立,反倒是将大半部分深埋水下?这样岂不是浪费,抑或日本造园家不懂得太湖石的妙处?

造园家重森千青——此人乃日本近代著名枯山水设计师重森三玲之孙——曾提出,“如果庭园的主人是中国人的话,肯定会将好不容易到手的太湖石摆在苇原岛(笔者注:即金阁寺前镜湖中最大的一片岩岛)岛中央位置,让人看到它的整体。在这一点上,足利义满的确是具有典型的日本人的感性特征。”

然而所谓“感性特征”,我认为重森千青还是语焉不详,而且足利义满虽然追求华丽的文化,其收藏中也包含大量中日两国的艺术品,但是从文献记录来看,他尚未能称得上是位具有独特审美之人,如此安置太湖石也难说是出自他的本意。

因此,要解开这枚太湖石的放置方式之谜,我以为还是应当从文化史的角度入手,其中有两条线索可以供我们探讨。

首先,这样的放置方式源于日本庭园置石的传统。日本庭园的设计理念向来主张置石的稳定感,因此石庭中的置石有三分之二的部分要埋进土里,“让人觉得这些石头是从大地中耸立而起的”。非但如此,当代著名的美学家白洲正子曾记录说,就连京都比叡山的坂本地区用野采的天然岩石堆积造墙时,也要将底部的岩石埋入土中一至二米。

重森千青的祖父、日本著名造园家重森三玲 在京都东福寺所作的龙吟庵枯山水(作者摄)

因此,如果说传统的日本枯山水石庭是“无水之山海”,我们也自然可以将点缀了诸多岩石岛礁的镜湖视作“有水之庭”,那么当年的设计者借用日本传统的造园理念来安置这块立峰,也是顺理成章的。

更耐人寻味的是,据重森千青说,这座太湖石沉入水下的部分甚至还包括了一个太湖石立峰中典型的孔洞。想来,倘若是放在留园、拙政园中,这枚带洞的立峰多半是要在假山上扮演立峰主石的角色的吧。但恰恰是金阁寺设计者这种看似“有违常理”的做法,说明了日本赏石在当时已经进入了“汉和融合”的阶段,而不似此前“盆山”阶段单纯学习模仿中国的奇石置景方式。说起来,中国的奇石文化中对“洞石”青睐有加,这是源于我们独特的道家思想与“洞天”意象,而日本并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化土壤,因此从古至今,洞石都不曾在水石文化中占据太重要的地位。

更何况,我一直觉得如果比对两国的奇石文化的风格,倘若说中国的奇石文化的主流是关于奇险壮美的宏大叙事,那么日本水石则是一支幽静收敛的含蓄小曲,因而这样的置石方式当是更符合日式园林审美。更进一步说,日本文化史学者曾指出,室町时代最高级的审美,是将唐(汉)与本土审美(和)融合在一起的新的创造性行为,因此以中国古代奇石中的代表太湖石为材料,以日本园林置石的理念来布置,恰恰是当时新涌现的这种“汉和融合”风格的体现。

另一方面,坦率地说,也正是因为这种融合风格在当时尚处在起步阶段,这样的庭园布置多少也沾上了“平均主义”的弊病。

镜湖中的岩岛,从左开始依次为苇原岛、九山八海石、鹤岛、龟岛和畠山石

事实上,金阁寺庭园本身就是“百花缭乱”式的杂糅主义的产物。金阁风格迥异的三层楼分别对应寝殿、武家和禅宗三种风格,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倘若以镜湖中的岩石为例,龟鹤之石是中原传来的神仙观念,“苇原岛”事关日本起源神话,“三尊石”与“九山八海石”来自佛教思想,“细川石”等则是细川氏等各地方统治者敬献给中央集权、展示自己效忠之心的贡品,因此整个庭园更像是一场盛大的“博览会”,却多少会让人感觉过于平均主义了,反而不如银阁寺的枯山水、龙安寺的石庭那般风格突出,也不像几十年后开始走向巅峰的茶道那样带上明确的文化特征。

苇原岛上的三尊石组,为日本古代园林常见置石方式

03

九山八海世界

不过,纵然是有平均主义的弊端,金阁寺庭园的设计者却没有忽视这枚太湖石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枚太湖石乃是整个金阁寺庭园设计蓝图的中心所在。

今日来到金阁寺的游客不容易发现这枚太湖石,除了因为此石仅在湖面露出冰山一角,还由于游览者的目光皆为耀眼的金阁所夺,把金阁视为整个庭园的中心,而镜湖不过是从售票处通向金阁的路边景致罢了。

其实,这只是当代观光旅游产业制造出来的误解(或者,也要怪三岛由纪夫的小说让全世界的目光过于聚焦金阁之美了吧)。实际上,金碧辉煌、并且经常在外国人心目中被视为日本传统文化图腾的金阁只能说是这一区域最有代表性的一道风景,却未必是整个庭园的中心。

金阁寺庭园全景鸟瞰图

假如我们俯瞰整片区域,会发觉从地理上看金阁前的镜湖才是整个区域的中心,镜湖中最大的一片陆地“苇原岛”则是这中心的中心,而被称为“九山八海石”的这枚太湖石,也正在紧邻“苇原岛”的位置。

因此,重森千青在考察了金阁寺后认为,从造园的角度来看“苇原岛”上的三尊石组与“九山八海石”正是整个金阁寺庭园的中心。

换言之,在六百多年前金阁寺园林的设计者眼中,这枚太湖石是具有极其重要的“阵眼”地位的。

这一点,从它的命名中也早有体现。所谓“九山八海”的概念源自印度佛教的世界观,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八山八海共同构成一世界。因此,“九山八海石”即是指代这片地上极乐世界的中心。

事实上,庭园中设置九山八海石是日本古代造园的定式之一,京都的银阁寺、醍醐大阪四天王寺的“极乐净土之庭”等庭园中均可见九山八海石的布置。

大阪四天天王寺“极乐净土之庭”中的“九山八海”置石

此外,在著名的日本古石记录书籍《传承石》上,有三枚奇石被冠以“九山八海”之名,其中一枚更是传自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另外尚有一枚名为“铁围山”的传承古石。铁围山乃是环绕须弥山的八山之一,从这些古石身上亦可见佛家须弥山思想与赏石文化的牵连之深。

传为足利义政所藏盆石“九山八海石”

传承古石“铁围山”

收录于《传承石》的京都东福寺“九山八海石”

04

风月同天

这枚太湖石的重要性还不仅于此。事实上它还具有一种“实用”功能,那就是外交。

自古以来,日本便有在涉及外国人的场合树立须弥山的习惯。例如,早在七世纪推古天皇的统治时期,就有由朝鲜半岛的百济渡海而来的工匠在庭院中建造须弥山形态石件与搭建吴桥的记录。所谓吴桥,即是上有栏杆、呈拱形的中式风格桥梁。顺带说一句,这一纪录正是日本庭园历史的开端,可见日本园林从其发端起,就有来自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影响。此后五十年里,史料中又记载了多次日本官方建造须弥山的事迹,而其建造理由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招待外国来访之人。

在涉外场合树立须弥山的意图,按日本学者外山英策的解释,在于须弥山的象征意义,即佛经所说日月昼夜绕须弥山运动。因此在接待外邦之人的时候竖立须弥山,便有日月辉映的和谐吉祥之意,与我们如今所说“风月同天”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倘若我们仔细观看这峰太湖石,会发现其水上部分颇为规整,既有庄严之相,又如莲花含苞待放,与日本古代流传下来的须弥山雕刻石件颇为相似,因此被视为须弥山的象征,也颇为恰当

“九山八海石”细节放大图

转眼间,这峰太湖石立于镜湖之中,与金阁为伴,已经六百多年了。漫长的岁月中,它就是那样安安静静地立在那里,看着古都化为灰烬然后重生,伴着一位位风流人物搅动风云,无论是将军大名,还是狂僧、茶圣、文豪,对它而言不过是一些擦肩而过的旅人。

花是主人,谁非过客。

下次去京都,不妨去和孤独的它打个招呼吧。

作者 | 草草斋

编辑|张诗溦

转载 | CHIYUN栖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都的最佳日本庭园三十选
日本世界遗产名录《一》
洛阳伽蓝记之东福寺—清流不间断,碧树不曾凋
秋日指南|日本10大赏枫圣地,给你点不一样的颜色
撤离东京的日子(2)—在京都
文人石趣 -- 中国历代爱石赏石文人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