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崇福寺弥陀殿-八百年朔北春秋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因为这句话,历史上那些因民族不同而起的朝代纷争,都成为了自家人在历史上的打闹

华夏便是如此,这个国家自世界脱颖,靠的就是海纳与包容。如《步辇图》中描述的,就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的场景,唐代对外的包容性跃然纸上。

虽说是自家人的事情,但我们的历史课本里面还在说“唐宋元明清”,那些同时期的其他王朝,似乎没有怎么被提及。

历史需要一个主脉络,而有主便有次,许多正史中未曾记载的民族纷争,也不能被描述得面面俱到。比如《泸南平夷图》中所绘宫门或为元大都崇天门,即被我们忽略的故宫元代面貌。

但中国这片土地,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战争漩涡

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我们有灿烂的文明史,但因朝代更迭频繁,战乱频繁,其实能留存下来的遗存并不算丰富。

幸而中原王朝创造的文明过于耀眼,它向外辐射时输出的文化,都有华夏的影子。而这些被辐射到的地方,其实也以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华夏文明。

北魏崇佛,他们开凿的云岗石窟至今依然是四大石窟之一

西夏自成一格,而在现存陵墓格局中,也不难看出他们的建筑风格明显受到了北宋的影响

摄影师 李文博

,则更为直接地继承了唐代建筑的雄浑大气。我们所熟知的奉国寺、应县木塔等等,都可以看出他们对唐代建筑美学的由衷热爱。

这些与中原王朝“敌对”的国家,未尝不在以自己的方式发展文明。

01.朔方风骨

而今天要说的这座建筑,则是金代遗存

就是那个一举攻破汴梁,灭亡北宋的金;那个被宋王朝视为仇敌的金。即使是正史中轻描淡写的朝代,它依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建筑遗产。

朔州,是距离雁门关最近的城市之一,往北可至大同内蒙,往南则可抵忻州太原。

朔州的位置,在历朝历代都是极其重要的。或许正是位于关外,这座城市虽未到漠北,却已带有朔北的雄浑之气。

我们所看到的朔州城,其实是北齐旧城缩建所得。城区面积较前朝减少了,但其城垣高耸,夯土厚实,也俨然一副重镇的模样。

而缩建后的明清朔州城,则以文昌阁为中心,东南西北延伸出各一主干道连接四面城门,城市构造简洁,城市布局分区明显。

2012年间,朔州城整体改造,老城内拆迁,延续了数百年的城市肌理未能留存,只有崇福寺留了下来。

而崇福寺,位于朔州城东北隅,作为朔州城内最大的古刹,它在朔州城内非常显眼。崇福寺南临朔州城东西主干道,而古寺背靠巷道,距离北城垣也非常接近。

古榭掩映,闹中取静,崇福寺也是朔州旧城改造后,为数不多留存下来的大型古建筑。

02.古刹凛然

崇福寺也并非由金始创,往前追溯的话,也与大唐息息相关

唐麟德二年(665年),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于朔州建造。而唐后五代至辽,寺院经历了漫长的战乱,崇福寺也在此过程中饱经风霜。

现如今,唐与辽代建筑都已不存,仅有残石,佛像还保有唐代样式。

而寺中碑文记载,继辽代之后,金代熙宗年间,也就是靖康之变十余年后,崇福寺大兴土木。弥陀殿与其后的观音殿,即为金皇统三年(1143)所建

直至天德二年(1150年)海陵王完颜亮为新造佛刹题写匾额,寺庙即被称为“崇福禅寺”。

但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崇福寺,也并非全为金代原貌。由于年代久远,或因坍圮,或因腐朽,其实寺院许多建筑都已在后代重建。

比如洪武年间重建的千佛阁(原为藏经殿),钟鼓楼;比如成化年间修建的三宝殿;比如清代重建的山门天王殿等等。

崇福寺的建筑更迭是不可避免的,金代与南宋同时期,也已有近八百年历史。

也由于历代的残毁与重建,寺院内得以保留各个时期的建筑风貌,这未尝不是一种历史演变的见证。

现如今的崇福寺,虽较初建时有所不同,却也依旧保留了唐代初建时的建筑格局。全寺主要建筑对称排列,而由此推演出了一条绵长的中轴线,南北进深长达200余米

我们大致可以将崇福寺分为前后五进院落。

由山门至天王殿;

由天王殿,左右钟鼓楼至千佛阁;

由千佛阁,左右文殊堂地藏殿至三宝殿;

由三宝殿至弥陀殿;

最后是弥陀殿至观音阁。

记载中原本观音阁后还有毗卢殿,绕中轴建筑左右皆有环廊。但现如今这些建筑不存,我们也无法一窥当年的原貌了。

所幸的是,这五进院落由于建筑营造时间不同,所使用的手法,呈现的效果均不一样。

整体看下来就像是走进了一本历史书中,逐级递进,为你一层一层剖析历史:

我们可以在山门与天王殿前感慨清代由于大木难得,建筑体量缩减后的无奈;

我们也可以感慨千佛阁修造技术上的多变,了解明代平座层的使用功能,观想钟鼓楼的典雅,追思明代建筑风范,也体悟唐代殿前修阁的布局特色;

我们甚至可以在三宝殿的台基上,感慨高台为大殿带来的气势加持。

明代的梁架,清代的瓦面与斗拱,复合在一起的时代特质,也赋予它更多的构造特点。

但不得不说的,还是金代遗留的弥陀殿与观音阁

03.煌煌巨构

弥陀殿,位于崇福寺中轴线后段,气势逼人,规模宏大。

硕大的斗拱与平缓的屋檐相得益彰,即使琉璃与瓦作也堪称同类中的佼佼者。

它的存在,让我们不那么熟悉的金朝,也能生动逼真地出现在眼前。

弥陀殿,剥去了金朝南侵时的野蛮外衣,转变为庄严肃穆。

它让八百年的时光近在咫尺,也为我们展示了历史的另一面。

它居于高大的月台之上,月台高约两米,而月台上又铺有约0.5米的殿基,大殿整整高出地面近2.5米

月台是现存辽代建筑的典型特征,而崇福寺的高大月台,则体现了金代继承了辽代的营造理念。

而辽代又承袭了唐代的建筑风格,与醇和的宋代建筑相比,辽金建筑更接近唐貌,也更直接凸显了北方建筑的雄浑。

柱网

弥陀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九脊顶),面阔东西可达41.32米,进深可达22.7米。

如此大的体量,在同为金代建筑中,仅次于大同华严寺大殿,但在中国高古的木构中,已是数一数二的巨构。

而如此大的殿面,其柱网却很灵活。

檐柱和金柱各自分布一圈,乍一看略像营造法式中所说的“金厢斗底槽”,但实际上前排六根金柱位置,却只使用了四根

两根金柱没有放置于柱网点,而是移到了开间中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减柱移柱法

金柱的减少,一方面减少了对大木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则为大厅的佛造像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布局可能性。

而后排六根金柱中,则又有四根金柱放置在殿内宽大的佛坛上,这也是辽金时佛殿的基本形式。

此后朝代的大殿之中,我们也很少再看到这般宽大的佛坛,一方面由于大殿缩小,另一方面也因为造像排布出现了改变。

生起

生起与侧角,营造法式中记载常见建筑做法。

相比于宋代营造法式中描述的做法,弥陀殿的升起吻合。

但檐柱的侧角倾斜度比营造法式超两倍以上,而其中金柱则又几乎没有倾斜。

这些做法都体现出,在实际建造时,其实工匠并非处处都依照了法式规制,而是更为灵活多变

而这些细节体现在大殿的实际观感中,我们就明显感觉大殿变得更为向中间聚拢,整体比明清大殿显得更为舒缓。

斗拱

立好了柱网后,便要在柱头排布斗拱(铺作)了。

弥陀殿斗拱大小比柱高的三分之一略大,虽不及唐拱的比例,但也非明清建筑可比拟。

弥陀殿所使用的斗拱(铺作),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前檐柱头——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单拱偷心造,施斜拱。

前檐与山面,后檐次间,尽间补间铺作——七铺作单拱偷心造。

后檐与山面柱头——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单拱偷心造。

后檐明间与两山间补间铺作——七铺作单拱偷心造,施斜拱。

以及转角铺作

而这五种铺作分置于转角,柱头,补间,各样式均不相同。在丰富大殿观感层次的同时,也兼具美观性。

斜拱的使用,更是让斗拱由横纵向变化中增添了灵动性。

尤其是前檐柱头铺作极为繁复:

自栌斗口内出华拱两跳,与华拱左右并列出斜拱两缝,每缝两跳

第三、四跳为昂。第三跳左右又置斜拱两跳,其上各置耍头。

堆叠的斜拱,让大殿自柱头往上,便如同一朵朵绽开的花一般,匀称分布在视野之中。

而除去外檐,内槽斗拱也各有变化,他们相比于外檐,则更偏向内部承力。

内槽铺作大致又可分为柱头,补间,攀间。

而这些斗拱的排列组合却没有外檐繁复,故而在变化上并没有特别复杂,而是与梁架结合更为紧密。

梁架

弥陀殿梁架,又被称为“彻上露明造”或“彻上明造”

即,当我们进入大殿内的时候,梁架结构并没有天花板的阻隔,可以直接被看到。

这种做法让整个弥陀殿的梁架暴露在入殿者的视野之中,不仅让大殿显得更为高敞,且空间感更为强烈。

弥陀殿的梁架,又可以被分内槽与外槽两个部分。

由于大殿柱网选用了减柱与移柱,所以前槽与后槽的椽袱便不同了。

由此带来的,梁架也因柱网发生了变动,梁枋和间架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前后槽乳袱(明间和两次间四缝)的结构有了明显差异。

事实也证明,虽然大殿本身进行了减柱处理,但并不影响受力,即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为节约材料而进行的营造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屋顶

屋顶自唐至明清,呈现出逐渐陡峭的发展趋势,而辽金建筑与宋构则处于这种变化的中期。

主要表现即为,弥陀殿的举折与营造法式中描述的殿阁相比更和缓,而又比厅堂的举折陡峭。

可见辽、金建筑也不同于宋代的规制,而也有自己的营造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崇福寺殿顶上选用的琉璃均为金代原物

不论是鸱吻,脊兽还是正脊的雕饰,都充斥着很浓厚的山西琉璃地方特色

而于正脊脊刹基座内发现了金代皇统年间,匠师的烧造题记。

这无疑给这座大殿的琉璃造办确定了年代,也补全了金代琉璃工艺的实证。

门窗

弥陀殿前檐的门窗也都不可小觑。格栅和横批窗的棂花多达十五种

圆形、棱形、四瓣、六瓣、三交六斜、四交八斜、十二瓣、轱辘钱、宝相花等等。

除了少数清代修补,其他均为金代原物。

宋金历史久远,大木幸存已经是非常难得,而像这样保存这么好的小木作门窗,则更是稀有,也是现存海内孤例

当间悬挂的匾额,为大殿的古拙感再添一笔。

于大殿当中所悬挂的“弥陀殿”大字牌匾,也为金大定二十四年所造原物。

造像

最后需要提及的,便是弥陀殿的灵魂:殿内造像。

大殿内佛坛左右横跨五间,而于佛坛之上,摆设了九尊塑像

其中,大殿中间三尊为“西方三圣”。而三圣中为弥陀佛,东为观音菩萨,西为大势至菩萨。

三尊主像两侧为四尊立像,左右分列胁侍菩萨,佛坛前两角则为护法金刚。

九尊塑像都端居佛坛,中间至两侧主次分明。

虽然塑像经明代重新整饬,但其上的造形,面容,衣着都饱含了金代塑像的风骨

八百余年来,历久弥新。

04.殊途同归

我们所知的盛唐木构屈指可数,辽代建筑也仅有八座。

长久的时间过去,至今华夏大地尚能一睹当年的建筑神采,其实已经是对世人最好的馈赠。

这座城市的变迁,其实也侧面反映了文化遗存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而崇福寺所载的历史文化,似乎在朔州历史中变得更为显要。

它将带着这座城市未能留下的厚重,走入下一段历史进程。

澶渊之盟,靖康之变,蒙元南侵......这个时期内的朝代变革与历史发展,常常被历史上其它的盛世光环所掩盖,不仅仅是大一统王朝是文明的延续,乱世更迭亦是另一种文明的延续

人们熟悉《清明上河图》,熟悉两宋的文化风貌,却很少看见同时期的辽金又为我们延续了怎样的文明。

它们或许并未与我们熟知的“正史”有太多关联,但仍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建筑遗产。

不妨让我们跳脱历史的角度,走进这些朝代,从不同的历史角度去探索发现。

或许从这些建筑身上,我们能一睹同为中华文明一份子所带来的震撼。

广厦万千

这一系列古建筑科普文章悉数华夏的古建珍馐

我们将把你忽略的宝藏,呈现到你眼前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朔州崇福寺建筑规制及实测图》

《崇福寺弥陀殿修缮工程报告》柴泽俊 李正云

《从朔州崇福寺探究金代建筑艺术特征》刘京婧

《朔州崇福寺建筑装饰艺术研究》龚思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山西朔州崇福寺
偏有专家要把唐朝的天台庵说成是五代建筑 真是无语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0)
在武乡和榆社发现了两处金代“文殊殿型”减柱造实例
小白学习日记|奈良唐招提寺金堂
金代减柱造另二例——奉先观和崇福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