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60年前的《曹州府志》长什么样?

档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记录,对于构筑民族集体记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勤劳智慧的菏泽人民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档案。它们是菏泽历史的真实记录,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精品档案更是其中的瑰宝。从历史走向未来,赓续民族文化血脉。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走近精品档案,触摸菏泽历史”专栏,让我们走近菏泽档案,近距离触摸历史脉搏,感受菏泽沧桑巨变。这是对档案宝藏的一次致敬,是对菏泽历史的一次回望,也是对脚下这方热土的一次礼赞。

260年前的《曹州府志》长什么样?它的编纂者是谁?里面主要记述了哪些内容?它描绘的曹州城廓是“外圆内方”吗?它的编纂者有哪些令人唏嘘的经历?

近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菏泽市档案馆,近距离了解这部诞生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的《曹州府志》,回眸历史,对话先贤。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曹州府志》由曹州知府周尚质主修、内阁学士刘藻编纂,全书共12册22卷,计六十万字,是一部完整、全面反映曹州全境的府志,也是研究菏泽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刘藻像

文脉绵长,薪火相传。

木刻雕版印刷,纸张已经泛黄

“现在我们看到的,便是编纂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的《曹州府志》,距今已经266年。”5月24日上午,菏泽市档案馆副馆长海燕介绍,“《曹州府志》共计12册22卷,筒子页,木刻雕版印刷。”

传承260余年,这部珍藏于馆阁之中的《曹州府志》纸张已经泛黄,显得格外老旧。菏泽志史源远流长,自汉代至元明清,反映古代菏泽的志书不下数十部,但大多在历史长河中散轶。

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查看《曹州府志》

古人称,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以志为鉴。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为历代官方所重视。明清以来,省府州县皆以修志为己任,着力记录历代自然地理、建置沿革、官署兵防、职官政绩、学校教育、选举职官、古迹名胜、艺文杂志等方方面面。地方志已成为全国各地方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新任曹州知府周尚质委托内阁学士、巨野人刘藻带领广大饱学之士,历时两年,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撰修完成了《曹州府志》。全书共22卷、60万字,较系统完整地记述了曹州府数千年间的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岗丘河流、古迹陵墓、户口田赋、学宫书院、儒学选举、庙坊寺观、乡贤人物、艺文杂志等内容,是一部有关菏泽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文章隽永,乾隆赐名

刘藻是巨野人,多年后他的巨野老乡、“传奇奶奶”姜淑梅将他的传说写进了作品中。姜淑梅在2015年8月出版的《长脖子女人》中讲了刘藻的传说,说刘藻带兵打仗失败,皇帝知道后很生气,赐他坠金死。人死了,皇帝还要见刘藻的真面,人头送到北京。皇帝见了刘藻真面,看在师生情分上,让人给刘藻做了个金头送回刘家。刘藻有个闺女,见到金头,闺女哭着说“金头、银头,不如俺爹的肉头”。

刘藻作品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这个传说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刘藻在巨野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今天。刘藻原名刘玉麟,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他出生于巨野苏集,即今天的巨野县万丰镇苏集村。雍正四年秋,25岁的刘玉麟以秀才身份参加在济南举行的乡试,考中举人,被朝廷派到曹州府下辖的一个小县城——观城县做教谕,也就是县教育局局长,由此踏上了仕途。在任期间,他官声清廉,文章有名,赢得了山东巡抚岳浚的青睐。

雍正十三年(1735年),对于曹州(菏泽)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雍正御批“徙曹为府”,曹州升格为府。不久,雍正驾崩。九月初三,24岁的弘历登基,改元乾隆。两个月后,新帝颁下谕旨,命各地荐举博学鸿词之士。

山东巡抚岳浚推荐刘玉麟,参加了乾隆亲自主持的博学鸿词科考试,并被录用。登科后,他即获授翰林院检讨。刘玉麟凭自身实力闯过道道关口,一举成为春风得意的“天子门生”。博学鸿词科由此开启了刘藻的开挂人生,也开启了乾隆与他三十年的君臣恩怨。

任职翰林院检讨期间,乾隆皇帝对他非常赏识,认为其文章浑厚隽永,有韩、柳之风。乾隆三年,乾隆皇帝赐名“藻”,意为文采好、修养好,同时,刘藻记名军机处。乾隆四年,刘藻为右中允侍读,上书房行走。一年后,授太常寺少卿转右通政,升左佥都御史。第二年,刘藻升为内阁学士,任顺天乡试正考官。同年十二月,提督江苏学政。

在此期间,刘藻可谓人生圆满,仕途顺风顺水。

回乡丁忧,编纂《曹州府志》

乾隆八年,刘藻因淮安高邮生员闹赈降二级,特授宗人府府丞。刘藻被黜落在家,恰遇母逝,继续在家丁忧三年。恰此时新任曹州知府周尚质动议编纂府志,上门恭请刘藻出山。刘藻欣然接受。

方志是我国独有的史学品类,清代则是方志发展的全盛时期,康乾时期为高潮的第一阶段。康乾深刻地认识到方志乃为“政事”之书,视其为“昭同轨、同文、同伦之盛”的得力工具,因此清廷要求地方官员领衔“监修”,由地方的“夙儒名贤”总纂。在编纂《曹州府志》时,周尚质为“监修”,刘藻为“总纂”。

“辛未岁(1751年),余承天子命来守兹土。”在《曹州府志》序言中,周尚质对邀请刘藻编纂《曹州府志》一事,做了详细说明,说自己到曹州府任职后,感慨当地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有编纂一部《曹州府志》的必要,经慎重考虑,决定请刘藻出山编纂,“时阁学刘公,终养里居,博通今古,素为海内矜式。余偕僚属,造庐以请。公慨然任之。”

《曹州府志》序

“乾隆辛未岁(1751年),中吴周公来守吾曹,政治修明,部民感悦。尝于听政之暇,躬访书院遗址,于荆榛瓦砾间,创构而增扩之,以作育曹属士子。”刘藻也对编纂《曹州府志》一事,做了记述,上述语句意思是说,周尚质任曹州知府后,政治清明,深受人民爱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他用谦虚的语句写道:“余固陋,无能为役,重违公命,弗敢力拒。”意思是说,虽然自己水平不高,但接到曹州知府周尚质的邀请后,还是愿意接受编纂《曹州府志》的重任。

总纂刘藻从《曹州府志》体例的厘定、材料的选择、文字的起草润色,到全书的编辑定稿,无不广征博辑,条分缕析,考订详核,精益求精,使《曹州府志》具有较高的学术与史料价值。

平叛屡败,自刎身亡

刘藻守孝期满后再次出仕,几年里,一度任云贵总督,成为主政西南一方的地方封疆大吏,一品大员,位极人臣,他也走到了自己人生的最辉煌时期。

盛极而衰,之后便有了姜淑梅在《长脖子女人》中所讲的关于刘藻的传说。

刘藻的人生转折点从乾隆三十年开始。这一年,缅甸国发生内乱,战乱波及云南,缅甸叛军袭扰中国边境,作为云贵总督的刘藻调兵遣将进行反击。遗憾的是,他作为一介文人,不熟悉军事指挥,调度无方,被手下的败将蒙蔽,向朝廷谎报军情。

但战败之事很快被乾隆识破,刘藻受到皇帝的严旨斥责,被撤掉总督之职,降为湖北巡抚。此时,乾隆帝尚以刘藻“本属书生,军行机宜,非所娴习”之由,惩罚相对较轻。但随着对战事的进一步了解,乾隆越来越生刘藻的气,认为他懦弱怕战,御敌无方,安边乏策,因而连发数道圣旨,痛斥其过。最后,干脆把刘藻革职查办。此时,乾隆对他尚存怜悯之情,只是让他戴罪立功。

刘藻却因接连遭到皇帝斥责,惊恐交加,于乾隆三十一年三月初三自杀。

乾隆怒火中烧,认为刘藻以自杀对抗朝廷,君不叫臣死臣自死,就是不忠,这是陷自己于不仁不义之中。他加批的谕旨达到罕见的700多字,条分缕析,恩威并施:“此事实属大奇,刘藻办理莽匪一案,种种错谬不可胜举。朕因其本系书生,不娴军旅,所以加恩保全者倍至。刘藻自当倍加感激,督率将弁益加奋勉,以期军务速竣,方不负朕始终矜全恩意。乃正当进兵决胜之际,竟忽尔自戕,实出情理之外。刘藻身任封疆,现在统兵进剿逆匪,将弁俱视其指挥,乃无故轻生,军行要务将欲委之于谁?”“(朕)屡次降旨传谕,并未有加伊重谴之语……岂可效匹夫之见,预办一死以逃法网。刘藻尚系读书明理之人,岂干君臣大义,全未讲明?”

道理讲明,乾隆痛下苛责:“即从前朕于刘藻曲从宽典,实系格外矜全,今伊无故自刎,罪愆实由自取,不可不加以严惩。”随后,又下旨严禁其家人为其刻碑立传、记载做官经历:“是伊系已经革职应行治罪之员,将来旅榇回籍,止可如常人归葬,不得听其家靦颜建立墓碑,书刻原任总督及历官事实,欺诳乡愚。著传谕山东巡抚崔应阶知之。”

至此,持续多年的君臣情义恩断义绝。

最早提出巨野金山为刘贺废冢

一介书生担当平叛大任而致身败名裂,是刘藻的悲哀,也是乾隆的悲哀。但刘藻留下的《曹州府志》,如今已经成为研究菏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底本”。

在古代,黄河多次泛滥,成为沿黄地区不少为政者的心病,也成为历史著述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曹州府志》中有一篇《治河方略》,其中写道:“河为巨渎,其入山东皆在曹境。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增设河东督河使者,专领其事。”其中还提到:“今志曹郡河防,必宜按年编辑。”

手绘黄河图

《曹州府志》以两卷篇幅叙述了历代黄水泛滥和治理黄河的经过,指出“黄性悍而质浊”“以四斗之水,载六斗之泥”,是黄河易为害而难治理的症结。主张“治河之法,惟有慎守河堤,严防冲决”,提倡昼防、夜防、风防、雨防和平时栽柳护堤的防范措施。这些治理黄河的方法,至今仍有借鉴的价值。

《曹州府志》还讲到曹州特产:“牡丹、芍药为名品,江南不及也”“牡丹、芍药之属,以数十百种,士族资以游玩,贫人赖以营殖”。这说明,在刘藻生活的年代,菏泽牡丹已经名甲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刘藻所修《曹州府志》最早提出巨野金山为刘贺废冢,当代历史学家、菏泽老乡何兹全评道:“巨野东南的金山,在峭壁巉岩间有凿为三室的洞穴,邑志以为是秦始皇的避暑宫,明代还有人写诗吟诵此事。《曹州府志》考辨有力地证明这并不是秦始皇的避暑宫,而是汉昌邑王所治寿域。昌邑王入立被废后徙封海昏侯而不得归葬此处。”这一考辨,现在得到了证实。

曹州府“外方内方”

清乾隆二十一年《曹州府志》有多幅手绘地图,其中涉及曹州府地图、曹州府全域地图及曹县、定陶、濮州等地图。

在曹州府地图中,上面描绘着城墙、城门、护城河及重要建筑等。不过从地图上看,当时的曹州府不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外圆内方”,而是“外方内方”。当时的城墙建设非常规整,是一个非常接近于正方形的城池,四周各有一座城门,城门之上建有门楼,高大巍峨。而城墙的外侧,环绕着护城河,护城河大致与城墙平行,也接近于正方形。

曹州府地图

“曹州城的'外圆内方’,'内方’指的是内城为方,现在的环城公园以内,原来有城墙,是方的。'外圆’指的是外护城堤,就是现在的环堤公园,是圆的。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外圆内方’是不错的。”5月25日,菏泽市档案馆副馆长海燕说。

城墙之外、护城河之内,东部建有东岳庙、尧母祠,西有大校场。城墙之内,东有奎星楼,东北角有马神庙、文庙,西大门北侧有城隍庙、南侧有关帝庙。现在的菏泽荷苑小区所在地,原来是校场李庄,村名大概与大校场有一定渊源。

《曹州府志》部分内容

在曹州府全域地图中,标记着曹州府、定陶、曹县、郓城县、濮州等县城,濮水、赵王河等,还有昌邑故城等。《曹州府志》对曹州府疆域记述十分详细:“东至嘉祥县界一百四十五里,西至直隶东明县界三十里,南至河南考城县界一百一十里,北至莘县界二百三十五里,东南至江南砀山县界一百九十里,东北至东平州界一百六十五里,西南至河南仪封县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直隶南乐县界二百一十里。东西广一百七十五里,南北袤三百四十五里。东北至济南府五百八十里,至京师一千二百二十里。”

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曹州府志》中的手绘地图,和现代地图一样,在指向标上,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其所标志的县城方位与今天的方位非常接近。

曹州府全域地图

尊重史实,秉笔“实录”

《史记》坚持了史家忠于史实的“实录”精神,所以为后世历史学家、文学家所推崇。清乾隆二十一年的《曹州府志》,在“实录”这一点上也深得《史记》的精髓。

《曹州府志》最大特点是实事求是,尊重史实。既肯定曹州民俗淳朴、地肥草美,“地广衍,饶沃土,宜木棉。民居甚多,以耕桑为业,不通商贾。风俗俭朴,器用陶瓦,车服简素”“婚丧有不能举事者,亲友共助之,此为淳风耳”。又不避讳民风的剽悍和生活的贫穷,“民间子弟,习骑射,尚义勇,好刚武”“常遭水患,又无沟畎之法、蓄泄之备,即有不稔,流离转徙,不能自振矣”“水灾绵绵,地多泻卤,民煮以为盐,官不禁也”。《曹州府志》还保留着一些正史失载的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对地方有所建树的仁人志士的活动,当地能工巧匠的轶事,名胜古迹的记述等。

清乾隆二十一年《曹州府志》,详细展示了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前几千年间曹州府的建置沿革、山川城池、名胜古迹、户口田赋、书院庙宇、各类人物、风俗民情以及与此有关的名家诗赋、撰著书目等方面的史料。《曹州府志》至今保存完好,且撰修颇精,纵横兼顾,堪称旧志上乘之作。在今天的菏泽市档案馆,还珍藏着影印版和点校版,这对后人了解和研究菏泽历史,树立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来源:牡丹晚报 记者:姜培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菏泽记忆——探寻明清时期的曹州文庙
刘藻:纂修《曹州府志》的封疆大吏
长眠在千年古县中国麒麟之乡山东巨野的历史名人
沉睡地下的千年古城——菏泽冤句故城
鲁西南匪事(四):菏泽长枪会匪之乱(一)
鲁西南匪事(四):菏泽长枪会匪之乱和团练(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