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雅安朋友陈尚健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收到一本陌生人寄来的书稿:《走出大凉山的女人》。正要出门,在火车上一路看去,泪水难抑。

作者陈尚健女士1947年出生在四川西昌。父当时24岁,任县政府会计主任。1952年到西昌银行工作。不久被派到礼州支行营业所筹建乡村信用社。工作出色,送往西昌地委党校学习。母赖惠清高中毕业,1949年接受师资培训分配到礼州高小教书教研组长。1956年他们已育有四个孩子。

陈尚健外公赖蓬云生在八代中世家本人擅长内、妇科是宁南的小学校校长兼商会会长。赖蓬云靠一生的积蓄陆续置房屋十几间,土地几十亩,1949年被定为地主。宁南是位于川滇交界的一座小县城,解放初县长李清杰破获四起反革命案”,其中就有赖惠清的弟弟小学教师赖炳林是别人在逼供中乱咬出来的。1958年,礼州区的右派指标没有完成,陈尚健父亲不愿意与妻子“离婚、划清界线”,被补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公职、停发工资,切断了家的生存来源。陈尚健和三个弟弟随父母押送到农村劳动改造。陈尚健尽管成绩优秀,没有初中敢录取,从此失学。

1960年,三弟在饥饿和疾病中死去,四弟降生。

1961年她姐弟四人和父母都饿得皮包骨头,母亲全身浮肿。父亲去西昌一个农场集中一贫如洗的家竟然拿不出一件可以抵挡风寒的铺盖,只能每晚滚在茅草堆里取暖,全身布满道道伤痕。其父因懂得财务,被叫去整理公社历年来的乱帐。但年底“五类分子评查”时,又被一顿拳打脚踢。其父在日记中写道:“不管饥寒交迫,不惧打骂捆吊,只要一家人团聚,此人生一大快事也!”“五七年以后生活逐步下降,日子越过越辛酸,吃野菜、吃代用品、观音土、谷糠壳、四处张罗,八方求助,借一碗过一顿,诚未有过悲伤!何也?盖儿女长依膝下,精神有所寄托,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勉励,虽苦尤甘,虽悲尤欢也!”

8岁的大弟弟,在上学途中,被饿狼拖走。解救之时,浑身血肉模糊,没了气息。村里好心人求生产队开了证明,让陈尚健到公社申请几尺布票,大家凑钱买块布来包裹遍体鳞伤的弟弟。公社书记听了她的哭诉,只说了一句:“你们家没有资格”便扬长而去。最后还是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了弟弟。

1961年冬天,因陈尚健家的房东“窝藏”粮食,毫不知情的母亲和房东一起被绑走了。14岁的陈尚健带着两饿得半死的弟弟挣扎着活命,还多次去探监。1962年秋,房东被判刑15年,母亲被判“管制三年”,可以回家。年底父亲农场解散回家,当得知大儿子的悲惨丧生,从未哭泣的父亲哭哑了嗓子。

1964年四清运动中,家又被赶到牛棚中,和一群水牛隔墙而居。一家人栖身在用砖头围着的稻草地铺上。出来进去,踩着入膝的臭水烂泥,晚上被凶猛的蚊虫包围。“贫协主席”、生产队长,不停地让陈尚健的父母出义务工,一双贼眼总在陈尚健身上打转。为了让她能吃饱饭,父母决定将她远嫁。17岁陈尚健被嫁到几百里外大凉山一户木匠人家。母亲卖掉一只公鸡买来便宜花布两件衣服;父亲给她嫁妆是两本书:一本《牛》,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出嫁后,她挑水煮饭喂猪、种地、挣工分。公公经常给她几角零花钱,她舍不得花一分钱积攒到三五元,就给父母寄去,成为家中买煤油、盐巴的主要来源。

1966年,丈夫想到生产大队的综合工厂当厂长,揭发陈尚健和反动家庭划不清界线,经常给父母写信、寄钱。自尊心很强的公公受公社领导指责羞辱自杀。家里家外全靠她一人劳动养家文质彬彬的工作队长对她说,“尽早离婚,越早越好”。

1966年底,陈尚健接到家里电报:母亲病故。陈尚健用一年辛勤劳动挣来的钱,偿还了母亲的27元安葬费,换回父亲和弟弟过冬口粮,留出路费,用余下的几元钱将家里的布票买成布,给父亲和弟弟缝了衣服做了鞋,回到自己的家。4个月后,她的7岁的弟弟病死。死因是蛔虫病。其父在日记中写道:“收去我家两条宝贵的生命,缘由茅棚内卫生条件差,缺乏营养所造成,此为众人皆知的事实。将何以对亡故之妻?将何以对已故之儿?”陈尚健说:居住在茅坑里,日日承接着四方流来的脏水,每天只用葫芦瓜瓢去舀茅坑旁水沟里流过的水来饮用,此水又是上游洗衣物粪桶流下来的,没有柴草将水烧开,长此以往怎能不病?陈尚健母亲死后医生说她胆道里钻满了蛔虫。

唯一幸存的弟弟每天背着残疾的妹妹上学,仍是好学生。但小学毕业后,生产队、大队均不给出具上中学的“推荐信”,十一岁的弟弟被迫下地干活。

1967年,其父被重庆来的红卫兵反复批斗,肝脏受伤,看到有关杀掉“五类分子”及其全家的宣传单在散发。为给唯一的儿子求一条生路,父亲写信求遍了所有的亲戚熟人,希望有人收养。但是没有人回答!父亲只好写信让陈尚健把弟弟偷走。陈尚健发誓:“只要我活在世上一天,就绝不会让弟弟重返那个苦难的世界。”

父亲继续被批斗,宁死不说儿子的去向。最后生产队上报公社取消了弟弟的户口。

1977年5月10日父亲因“肝腹水”病故。在柴草堆里给女儿留下了日记工分簿1978年,陈尚健写了数万字的材料为父亲申诉,1979年9月父亲获得改正。她又为母亲伸冤,2001年才得到母亲平反的“红头文件”。

陈尚健结束了第一次婚姻,为了没有户口的弟弟,盲流到新疆伊犁重新开始生活,创建榨油厂。改革开放后,赴深圳打拼,终于过上了人的生活。但她觉得,挣钱再多,也不如写下家庭的历史重要。五十岁时,她放弃优厚待遇,返回故乡,用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书稿

   我觉得,这部书稿有三个突出特点:一,作者学历不高,仅读至小学,却完成了这部文字通畅,感情饱满的回忆录。二,作者曾经生活的大凉山,地处偏远,其原生态的史料更显宝贵。三,作者是一位女性。女性的回忆录相对少,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和文化边缘地带的女性,能成书的回忆录更少,格外值得珍视。于是,我向熟悉的出版人推荐,一年后,秀威书局出版了这部《走出大凉山的女人》。

书出版后,得到诸多读者好评。曾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的熊景明,和陈尚健是同龄人,格外看重这本书的价值。从雅安,到昆明、上海乃至澳大利亚,陈尚健都遇到了真诚的知音。这让她的晚年生活有了新的意义。

2014年7月,朋友邀我去四川讲学。我趁便拜访了定居雅安的陈尚健。她带我们游览了碧峰峡大熊猫繁育基地、上里古镇和蒙顶山,我们一起畅叙三日,至今难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渐远渐小的背影
雅西路上风光,西昌别有洞天……
我们家八口人与成昆铁路的渊源
雅安骑协第八队喜迎十九大,庆双节—— 西昌/泸沽湖快乐游
赶 集
泪洒衣襟悼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