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篇小说的陷阱

最近,有好几位写成了长篇小说的作者,直接找我,或通过朋友简拼找我,问能不能帮助寻找出版渠道。

我只好实话实说:爱莫能助。

一是我认识的出版社文学编辑,基本上都退休了。

二是我知道,现在出版社要面对市场,不出名的作者,他们基本上不考虑。除非你自己贴钱出书。自己贴钱出书,印出来出版社不管发行,让你全部拿回家,其实没什么意思。

几位长篇小说的作者,年龄都是六、七十岁。他们说,自己的心愿是想留下历史记忆。其实,他们是被过去的说法误导了,以为效仿托尔斯泰,写出《战争与和平》那样的巨著,是保存历史记忆的最佳选择。保存历史记忆的首选文体不是小说,而是回忆录。回忆录是散文,属于非虚构写作。小说写人物对话,写心理活动,有很大的虚构空间。作者的亲身经历,一旦写成小说,可信度就大大地打了折扣,不能作为历史的证据。

其实,一些成就很高的小说家,晚年选择回忆录,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比如今年97岁的徐光耀。25岁以长篇小说《平原烈火》成名。打成右派后,1961年发表了小说《小兵张嘎》接着改编成电影,赢得上亿观众,在逆境中得到喘息。写小说,他可谓行家里手。丁玲办文学讲习所,最器重他的才华。铁凝15岁尝试写小说,他是第一个老师。晚年他却放弃小说创作,甚至几部写到半截的长篇小说都不写了,而以回忆录《昨夜西风凋碧树》收官,实现了精神的升华。将来能够传世的,首先是这部回忆录。

我现在愿意读回忆录,回忆性散文,还有口述史,基本上不读长篇小说。最近读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的《徐光耀日记》,看得津津有味,觉得比小说更有意思。

现在流行手机阅读。对我来说,长篇小说绝不适合手机阅读。纸版的长篇小说,大多我也读不进去。非虚构写作,能够在有限的篇幅中,传达更多的真实信息。相比而言,小说的水份就太大了。真正能把小说写出魅力的,是极少的语言大师。像汪曾祺那样写小说不带水份的,太少了,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我曾为胡发云、梁卫星的长篇小说充当推手,只是例外。1992、93年,也想为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充当推手,几度尝试,不得其门而入。后来是赵洁平用非常手段,才帮他在华夏出版社问世,和大陆读者见面。我深知,即使是杰作,被拦在出版大门之外,屡见不鲜。何况通常找不到出版门路的长篇小说,远远说不上杰作。

中青年时代,生命力旺盛,不虚构不足以发挥想像力,尝试小说是可以的。有些年青作者,思绪有如天马行空,古今中外,天地人神,自由穿越,下笔一日万言,才气谁也挡不住,网上写作脱颖而出,赢得粉丝无数,影视争相改编。什么出版社,什么市场,对他们都不是障碍。但人活到六、七十岁,已经步入人生的夕阳,想记述生命的感受,给世人留下记忆、思考和教训,最好还是不要选择小说这种形式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读书报评出2020年度十大好书
故纸寻新[福利]115 |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老师《外省书》毛边本及《张炜文学回忆录...
9本必读的回忆录推荐
如果记忆不可靠,回忆录还能怎么写?
《纽约时报》2022年度十大好书|书单是灵魂的编年史
《伪装的艺术》| 刘玄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