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没有文化,不能练太极拳吗?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近日有拳友闲聊,说到:太极拳是文化人练的,没有文化根本就练不好太极拳。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虽然这种说法出于主观,而且有些偏颇。但是,没有文化,就很难理解太极拳的理法。没有理法的太极拳,还是太极拳吗!

太极文化源于两千年之前, “太极”一词, 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即太一,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两仪,指天地,此处指阴阳二气。这就告诉我们,太极生阴阳,是万物的本源。而“太极拳”是明末清初的产物,是明代拳家综合吸收了各家拳法,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中医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物理力学、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以及中医学和物理学等科学概念 。

“太极”为文,“拳”为武。“拳”是“太极”的载体,而“太极”又是“拳”的根本。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已故太极拳宗师洪均生先生说:“打太极拳,虽然习武,文在其中。”文者,体也;武者,用也。体为用之本,用为体之能。

“文”和“武”是太极拳本身具有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却有人提出太极有文练、武练之分,对此我不敢苟同。太极拳本身就是文武之道。难道说只有文练才能舒筋活络,调整阴阳,才能气沉丹田,才能“势势存心揆用意”? 事实上,武练者对腰腿的功夫要求更高,同样要求打拳时“无人似有人”,才能在实战时“有人似无人”,这不就是势势用意吗?

对太极的“文练”、“武练”争议之外,社会上对太极拳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两个极端现象,一者偏于理论,以养生为主,过分强调“意、气、呼吸”,把太极拳引导为“形而上”,玄虚而神秘。一者偏于实战,以擒拿格斗为目的,否定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用

前者偏于文,丢掉了太极拳武术属性中的“武”的一面,过于缥缈,空洞,所讲的意、气、呼吸等,都是人们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说有多神奇就有多么神奇,无法印证。这种丢掉了武术技击属性的太极拳只能代表某些群体片面主观的“太极”,而非“太极拳”。

后者偏于武,无论是练习太极拳的套路还是练习对抗技击,都是走硬功的路子,一套拳打下了,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或者是两个人抱在一起较劲,你推不动我,我推不动你,或者是很多人推一个人,表演霸王再世。舍弃了太极拳粘黏连随、不丢不顶,和四两拨千斤的技巧。这正如王宗岳在拳论中所说:舍本逐末,舍近求远。

无论是哪家太极拳,其文,就是符合阴阳辩证学说,符合哲学、易学,符合人体经络运行规律,符合严密的力学原理等科学规律。此为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即太极拳的“文”。所有符合以上太极理论的技击实战之法,即为太极拳的“武”。

要真正学以致用,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文武并重。正如洪均生公之言“虽然习武,文在其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拳术之道,一文一武;技法之道,一阴一阳。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太极拳既有文韬,即蕴含了易学、中医经络学、哲学、力学等科学规律;又有武略,即“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如此粘黏连随不丢不顶之大法。如近代太极拳大家陈鑫先生所说,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又玄的高境界功夫。

所以,学习太极拳,尤其是启蒙阶段,一定要在正确的太极拳理论指导下,结合一招一势的实战技法,这样既掌握了太极拳精深的理,又能学到了慎密的法,即能强身健体,又能防身御敌。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武兼修,德艺双馨 ——— 论太极拳中的文武之道
太极拳中的文武之道
太极拳的“拳外功”
太极拳玄机377:练太极拳要为所谓实战赌气吗?
太极拳理传真
太极拳学什么?怎么去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