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风秦韵19:《仿唐乐舞》启序幕谁为埙乐发先声?

国风秦韵19:《仿唐乐舞》启序幕谁为埙乐发先声?

    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也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人类文明的发展,便是一个不断创造和改变历史的动态过程。自从“盘古氏开辟鸿蒙”,就有了人类主观意识能动性的非物质文化无形之气,也就衍生出了物质文化有形之象。后人们未曾知晓的物质文化历史遗迹,绝不等于不存在。人们正是在不断回溯历史的考古发现过程中,追寻和倾听着先民们曾经创造非物质文化的远古足音。

    最新考古发现表明,距今212万年前的西安“蓝田人”上陈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这个已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考古结论,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中国文明演进史的固化认知。由此,从旧石器时代的“石流星”传说,到“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开启的陶器时代,人们似乎就可以听到石制和陶制吹奏乐器的发展演变脉动。尘封的历史,总会悄然复活。只是对于这“无字天书”的碎片化信息,人们未必都能够读懂。

    历史时钟拨回到1987年9月,在西安半坡村姜寨仰韶遗址出土了古老的吹奏乐器陶埙。常言道,“上五千年中国”看陕西,“下五千年中国”看关中。在这片黄土地里挖出文物古董,人们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不过,西安半坡村姜寨仰韶遗址出土了陶埙,这却不仅是中国音乐史上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大事件。

    当时,应邀到考古现场对这件陶埙进行鉴定的专家,就是陕西省古典艺术团的民族乐器演奏家王厚臣。巧合的是,在此之前,他已经创作并演奏了埙曲《沉香泪》。或许,冥冥之中早已经注定,王厚臣就在古都西安静心迎候着埋藏了数千年的陶埙重见天日。

    2019年6月27日,为了记录和求证埙乐文化复兴的重大事件,网闻博报专程拜访了王厚臣。

    回忆起三十多年前的往事,王厚臣确认,《沉香泪》就是自己创作的第一首埙独奏曲。当时,大家对埙都不了解。以前,也没有人在舞台上演奏过埙曲。他首次把埙曲搬上演出舞台,大家听了就觉得非常神奇和惊讶。原来这么小的乐器,竟然能够表达出一首大主题的音乐作品。因此,《沉香泪》当时在大赛上也是获奖作品。

    王厚臣坦承,自己当时创作《沉香泪》,并没有特别是意图。只是出于职业本能,觉得埙乐的音色比较特殊,能够表达更古朴苍凉的意境和更深沉的情感。于是,就选择历史题材,通过埙曲表达古代宫廷女子的幽怨悲凄心声。

    不过,在当时,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全国主流媒体的关注,也没有在社会上引发轰动效应。网闻博报发现,当时西安音乐学院主办的内部刊物《音乐信息报》,曾对王厚臣创作并演奏埙曲《沉香泪》有过记载。这篇题为《远古乐器放新声》的文章,发表在1987年1月1日出版的《音乐信息报》。随后,《陕西日报》增刊《星期天》,也发表过一篇关于埙曲《沉香泪》的评论文章。王厚臣首次把埙曲搬上演出舞台,这是个人艺术生涯的一小步,但却是中国埙乐文化复兴的一大步。不过,直到1987年9月,西安半坡村姜寨仰韶遗址出土了陶埙,陕西省内主流媒体依然很少关注埙文化复兴的苗头。只有在回溯历史时,我们才会对主流媒体的新闻触觉迟钝感到扼腕叹息!

    王厚臣奏响了中国埙文化复兴的片首曲,这是他个人的荣幸,也是陕西人的自豪和骄傲。然而,直到今天,如果我们依旧认识不到埙乐文化复兴的意义和作用,那就必然会给陕西的后来人留下历史遗憾。

    据了解,王厚臣1973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师从元修和先生学习竹笛。1976年,他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参加工作。1979年,又考回西安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师从张之良先生学习打击乐和笙。1983年,他毕业分配到陕西省歌舞剧院,当时名为陕西省古典艺术团。

    王厚臣回忆说,从1982年开始,陕西省古典艺术团就演出了《仿唐乐舞》。经过考证,唐代宫廷音乐里也有埙乐。然而,当时团里还没有会吹埙的人。1983年,他分配到陕西省古典艺术团以后,团里就安排他吹埙。于是,他便专门去天津音乐学院跟陈重先生学埙。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才第一次接触到埙。

    王厚臣解释说,在民族乐器中,笛、萧、笙、管,都是属于管乐。只要能演奏笛子,就基本上都能演奏埙。在埙的演奏方面,他运用的也都是管乐的技法。因为自己有管乐基础,最早学过竹笛,吹过唢呐,后来又吹笙。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现,埙的演奏技巧几乎和竹笛一样,而且在曲谱上都是用同一个标记和装饰。区别只在于,埙是闭口乐器,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所以音色不同。另外,埙有俯吹,可以吹出四度到五度的关系,而竹笛和唢呐没有俯吹之说,这就是唯一不同的地方。

    王厚臣说,原来想着学会吹埙后,就能安排到《仿唐乐舞》的乐队里。可是,等到自己学成回来,却没有人写埙曲。而且,当时《仿唐乐舞》的音乐已经完成了,节目安排上也没有埙的曲目。后来,自己就创作了这首埙独奏曲《沉香泪》。不过,因为这首埙曲充满着悲凄色彩,与整台《仿唐乐舞》的基调不是很融洽。所以,就没有安排进曲目。只是在其他场合,经常演奏这首埙曲《沉香泪》,也曾经在国外演出过。

    从这个历史缘由来看,可以说1982年开始演出的《仿唐乐舞》,便是中国埙乐文化复兴的序幕。而王厚臣创作并演奏的埙曲《沉香泪》,则是这场埙乐文化复兴大戏的前奏曲。

    王厚臣介绍说,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埙曲新作开始大量呈现。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菊豆》在1990年上映,该片的埙曲配音是中国民族管弦乐研究会会长张维良。《菊豆》上映后,在国内外影响很大。此后,张维良还创作了埙独奏曲专辑《问天》。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在很多影视剧背景音乐中都加入了埙,影响也非常大。1999年,台湾发生了“9.12大地震”。为此,赵季平专门写了一部舞台剧,其中就大量运用了埙。王厚臣说,当时就是他去做的录音。音乐一想起,台下的人不由得跟着哭泣,场景特别感人。

    在回顾中国埙乐文化复兴历程时,王厚臣说,自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埙曲创作和演奏逐步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众所周知,现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埙文化学会会长刘宽忍,1963年生于陕西蒲城。他1983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1987年毕业参加工作,1989年又回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学习深造。先后师从元修和、梁欣、赵松庭先生学习笛艺,师从李仲唐先生修习古琴,是中国第一位民族管乐器硕士学位获得者。自1991年以来,无论是从教还是从政,刘宽忍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中国埙文化复兴。他创作了《风竹》和《秦吟》等曲目,出版有专辑《刘宽忍贾平凹埙乐专辑》、《闻埙》、《秦吟》、《知音》,出版了教材《埙演奏法》。他研制的宽音域十孔埙、双音陶笛,还获得了获国家专利。刘宽忍精于埙、笛、箫、古琴等多种民族器乐的演奏,潜心致力于埙的研究、创作、推广和传承的工作,在业界有极高的声望,被誉为“华夏吹埙第一人”。

    王厚臣说,令人欣喜的是,影视剧和文学艺术作品,也一直在推动着埙乐文化复兴。特别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废都》,对埙乐文化传播产生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天的社会大众能知道埙,最早不是看了影视剧,就是因为看了小说《废都》。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埙乐文化复兴的热潮,已经呈现出燎原之势。

    他认为,古都西安在埙乐文化复兴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总体来看,从埙乐文化研究到埙曲创作和演奏专业水平,直到民间埙乐普及推广的群众基础和参与人数规模,陕西在埙乐文化复兴中都是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连续承传的中国人,应该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世世代代守望“华胥古国”和“汉唐长安”的陕西人,也理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王厚臣同时提醒说,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了起起落落的兴衰沉浮。埙虽小,里面却藏有宇宙世界大乾坤。这个在“八音”中独占“土音”的民族乐器,蕴含着古老黄土地生生不息的灵气,传递着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上古遗音。能不能实现中国埙乐文化复兴,不仅仅是个人业余爱好的休闲娱乐。让埙乐文化薪火传承,注定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肩负起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

    那么,当前中国埙乐文化复兴面临困难和问题究竟是什么?王厚臣又会怎么说?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安随记(五)
不枉此声,不负所爱《一声一世》尺八&笛子&埙
王语昕——拥有快乐 储存热爱
一幅会动的敦煌乐舞壁画,来认识敦煌壁画里的国宝乐器!
❃一幅会动的敦煌乐舞壁画❃ 来认识敦煌壁画里的国宝乐器!
西域龟兹古国的乐舞被誉为“天宫飞来的歌舞”,影响至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