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家诗(四十四)——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七言绝句部分。这一回,咱们来欣赏一首来自宋代诗人王令的一首《送春》。惯例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王令,字逢原,北宋年间著名诗人,当时的宰相王安石对他的文章和人品都是颇为看重的。

先看题目“送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春天的诗。我们说,送别总是会充满了不舍和伤怀,那这首诗又是如何去表现这样的情感呢。

诗的第一句说“三月残花落更开”,“更”这里是再次,重新的意思。那这一句的意思就是,暮春三月,那些凋落的残花又重新开放了起来。

接下来第二句“小檐日日燕飞来”,“檐”是屋檐的意思。这一句就是说,在低矮的屋檐下,小燕子每天都还会再飞回来。

然后第三句“子规夜半犹啼血”,“子规”就是杜鹃鸟,我们前面介绍过。那“啼血”又是怎么回事呢,怎么看着这么瘆得慌啊。其实啊,是因为杜鹃鸟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鲜红色的,而它的叫声又非常的清脆而短促,很容易唤起人们的各种情思,因此啊,人们就很形象的比喻说杜鹃鸟啼叫的如此悲伤,以至于都啼得满嘴流血了。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非常好理解了,就是说在夜半时分,杜鹃鸟却还在悲伤的啼叫着。

这里啊,给大家引申一个典故,是关于“杜鹃啼血”的,当然和我们这首诗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大家可以当作一个小故事来了解一下。话说在上古的传说中,在古蜀国,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一带,当时有一个国王叫望帝,他还有一个名字叫杜宇,他勤政爱民,而且治水有功,深受百姓的爱戴。但是后来呢,因为受到了丞相开明的蛊惑,就把王位禅让给了他。但是开明在得到了王位之后,居然赶尽杀绝,不仅将望帝杀害,而且还霸占了他的妻子。望帝死后,他的魂魄化为了杜鹃鸟,因为自己的冤屈而日夜悲啼,直到啼出血来都不能停止。这便是“望帝啼鹃”这个典故的由来。所以,后来的文学作品,就多以杜鹃的形象来指代悲伤,忧愤,哀怨等情感的表达。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回到这首诗的内容。为什么到了夜半时分,杜鹃鸟还在悲啼呢。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不信东风唤不回”,原来悲啼的原因是它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也就是不相信美好的春天是一去不复返的。

所以,我们看,这首诗虽然名为“送春”,但前面两句却用“落更开”、“燕飞来”的景象表明虽然时间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但春光尚未逝去,这里依然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只不过,这似乎是春天结束之前最后的美好风光了。而后面用杜鹃啼血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日深深地留恋与不舍。整首诗充满了凄凉的美感,让人不禁叹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全诗赏析
古诗词日历 | 王令《送春/春晚》
浅谈紫鹃一-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10首杜鹃诗词:一叫一回肠一断
五堂诗词课033 诗的意象——杜鹃鸟
杜鹃啼血,啼的不是血,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 - 每日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