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家灯火】黄宝平:《俄罗斯城市记忆:风雪莫斯科》
总第045103期



俄罗斯城市记忆:风雪莫斯科
作者:黄宝平


冬季到莫斯科去看雪,如果你还能看出诗情画意,那你百分百是文青,抑或说不定是50后,因为和新中国同步诞生的那代人对前苏联的感情很深很复杂很不好说,反正《三套车》、《红梅花儿开》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他们的保留歌曲,信不信由你。



我这不入流的伪文青对前苏联的情结结结实实,踏上俄罗斯大地也就是迟早的事。机会总是垂青有想法的人,2018年2月2日波音767客机冒着漫天风雪降落在莫斯科郊外的朱可夫军用机场,俺向往的俄罗斯之行就在这肆虐的暴雪、凛冽的寒潮和深至膝盖的积雪中开始了。



风雪和寒冷塑造了俄罗斯民族刚毅果敢勇猛的性格,也保全了这个国家历史的完整性。大约在公元初,早先的俄罗斯人即东斯拉夫人砍伐森林,平整土地,从事耕作,饲养牲畜,狩猎和打鱼,生活在一年有半年风雪交加的东欧平原上。当然,为土地、食物和女人,部落战争也非常频繁。1147年莫斯科公国成立,123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远征欧洲,首先征服俄罗斯,1240年攻占基辅,代表着蒙古240年统治俄罗斯的开始。其间,蒙古人大肆杀戮金发碧眼白皮肤的东斯拉夫男人,留下女人,所以,现在的俄罗斯人都有蒙古人的DNA。而结束蒙古人统治历史的是位宗教活动家谢尔吉·拉多涅什斯基。这就说到谢尔吉耶夫镇,它是莫斯科的金环小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镇上著名的圣三一大修道院是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圣地,朝圣者的最爱,也是游客云集地。修道院中央的圣母升天大教堂的圆顶为1585年完工,高达88.04米的钟楼建于1740年,是全俄最高的塔楼之一。我非教徒,只是游玩,却在大教堂前的雪地上重重跌了一跤,算是变相的朝拜了。圣三一修道院最初就是由谢尔吉·拉多涅什斯基建于14世纪中叶,他在宣扬东正教的同时,联合俄罗斯各大公共同抵御蒙古军队,据说就是在他的祈祷下,顿河王率领俄罗斯军队利用暴风雪战胜了蒙古大军,如今人们把他当做俄罗斯的守护神,其实是暴风雪首次庇护了俄罗斯。之后的俄罗斯进入“战国”时代,到1613年,贵族们推举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罗曼诺夫王朝,专制制度形成,加上对外扩张,至十七世纪彼得大帝执政,俄罗斯成为帝国。

 

谢尔吉耶夫镇:


 圣三一大修道院圣母安息大教堂蓝色和金色圆顶:


 圣三一大修道院钟楼:


在此跌了一跤的我:


东正教、新教和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流派,“东”是地理方位,东正教强调自身正统性,崇拜圣像,所绘圣像为崇仰的耶稣、圣母、使徒等圣人,圣画像被誉为“天国之窗“,仿佛画像可通往天堂。东正教是俄罗斯的国教,之后我们的行程总绕不开教堂。在莫斯科河西岸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则是俄罗斯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导游说现在专供普金和梅德韦杰夫做礼拜,当年建造此教堂是为了纪念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战胜拿破仑,是一座集宗教性和历史性于一体的建筑物,十月革命后苏维埃炸毁了这座教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94年重建的。站在教堂前面的桥上可远眺克里姆林宫塔楼,此时的莫斯科河正冰封着,晨光映在冰封的河面上,如梦似幻。莫斯科河不远处有刘伯承、左权就读过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在莫斯科胜利广场东,还建有一座凯旋门,最初是木质,倒塌后于1968年11月重建,门顶立一尊背有双翅的胜利女神,手执月桂花环,驾乘六马战车,以纪念俄罗斯战胜法兰西,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那位很少把后背亮给敌人的拿破仑,50万大军远征俄罗斯,严寒和给养不足,最终丢盔弃甲,仅1万人回到法国。库图佐夫成为俄罗斯战神,俄罗斯特有的气候帮助了亚历山大一世,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旋律在雪花纷飞的俄罗斯大地上经久回荡。

 

教堂内的圣画像:


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冰封的莫斯科河和远处的克里姆林宫钟楼:


伏龙芝军事学院:


胜利广场东的凯旋门:


 我们也天天在风雪中前行,游览教堂成了不二选择。教堂顶端美丽的洋葱头成了俄罗斯的标志风景,这种圆顶的外观最初盛行于八世纪左右的伊斯兰建筑,到了十八世纪,俄罗斯、巴伐利亚及东欧等地纷纷开始使用。据说教堂顶端洋葱头个数不同,所含的意义亦不同:一个代表上帝;三个代表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五个则代表上帝和四个福音;七个指七个圣礼;九个则是天使的等级;十三个则表示上帝和他的十二门徒;三十三个则指耶酥的生命。而洋葱头颜色的含义也颇有讲究:金色代表耶酥;银色代表圣人;绿色代表圣灵;蓝色代表圣母;黑色则代表修士。

 

圣三一大教堂:


红场南部的圣瓦西里大教堂是最具俄罗斯传统艺术的教堂代表作,常印在明信片上,这么漂亮的教堂,作背景大家合影呗。该教堂是沙皇伊凡四世为纪念其对喀山汗国的征服而于1555年至1561年之间建造的,伊凡四世对这所教堂钟爱有加,便命人将建筑师双眼弄瞎,以防他再设计出同样的建筑,以至落了个“恐怖沙皇”的骂名。

    

圣瓦西里大教堂:


 合影:


红场北侧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大门骑马雕塑者为朱可夫元帅。路对面是俄罗斯国家杜马的大楼。2016年9月18日,俄罗斯第七届国家杜马选举党派议席数,结果统一俄罗斯党342席,俄罗斯联邦共产党42席,貌似这是题外话了。杜马大楼的斜对面是马克思目光深邃的半身石雕像,而雕像正对俄罗斯国家大剧院,在此上演的天鹅湖芭蕾舞曾是这个国家的名片。


国家历史博物馆:


朱可夫元帅像:


国家杜马大楼:


马克思半身石雕像:


俄罗斯国家大剧院:


红场东面是莫斯科古姆国立百货商场,因春节临近,商场门口挂满了汉字招牌和中式彩带。古姆百货传说是列宁下令建造的,正宗国营百年老店,里面的商品应有尽有,逛了酒庄,还花40卢布吃了冰淇淋,口感甚好。因为下雪,商场外的阿尔巴特街行人稀少,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上大学时很抢手唉! 这可是一条历史悠久且赫赫有名的步行街,普希金、托尔斯泰、莱蒙托夫、果戈里等都曾在此居住过,想不到俺也能在此踏雪留痕。


古姆国立百货商场:


古姆国立百货商场内酒庄:


阿尔巴特街:


红场西侧就是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宫中文语境下指城市中心的堡垒,克宫呈三边形,围着的红砖墙重建于15世纪,有19座塔楼和钟楼,有的顶端上竖红五星,它是沙皇的住宅,苏俄党政首脑机关,也是宗教中心,13世纪以来俄罗斯所有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事件都与它有关。宫里有列宁散步的小花园,有斯大林居住兼办公的北楼,普京办公楼顶的俄罗斯三色国旗降了半旗,此说明普京今天不在办公室,不代表致哀。楼周围有卫兵守着,我们可以远观并照相。圣母升天大教堂位于克宫北侧,从1547年到1896年,俄国历代君主加冕仪式均在此举行。教堂圣像图共画有1000个左右的圣人。历代莫斯科大主教,还有后来历代东正教总主教都安息在此,沿墙排列着他们的坟墓。庄严肃默不许照相,教堂内的银制吊灯据说是为了庆祝夺回被拿破仑掠走的300公斤黄金和5吨白银而建。没忍住,偷拍了吊灯。


克里姆林宫:


普京办公楼:


圣母升天大教堂:


教堂内的银制吊灯及圣像图:


红场西,克里姆林宫红墙下,有一坦克式的花岗岩扁平建筑,那是列宁墓,每天十点开放,我过安检后列队瞻仰,警卫神情严肃地盯着我,脱帽、肃静,禁止照相。这位无产阶级的领袖铺着镰刀、锤子和五角星组成的红旗,安详地躺在水晶棺里,他1922年一手缔造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1991年分崩离析。鞠躬!为他和苏联,“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这是他说过的话。有稍许压抑和伤感,出来后在红场上长吸了一口凉气。

 

列宁墓:


站在红场上,360度转一圈,感觉不过尔尔,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恢宏,也就是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红场呈不规则长方形,地面由面包般大小的条石铺成,且凹凸不平,这可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也是重要节日举行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之处。最著名的红场阅兵是1941年11月7日,此时纳粹军队兵临城下,统帅古德里安从双筒望远镜中已经看到克里姆林宫的红墙。斯大林急红了眼,从西伯利亚调来军队在红场阅兵后直接开赴前线,准备与德军决一死战,誓与莫斯科共存亡。20天后的12月1日,百年不遇的暴风雪和零下30度的严寒呼啸而至,措手不及的德军十几万人被冻伤,引以为傲的机械化部队基本瘫痪,风雪再一次庇护了俄罗斯。接下来的事地球人都知道:苏联红军身穿加长棉军祆,怀揣小瓶伏特加,头戴五星护耳帽,手持半自动步枪,在喀秋莎火箭炮的怒吼下,生生将莫斯科城下瑟瑟发抖的德国佬一路杀回老家,并最终将镰刀锤子旗插在了德国议会大厦的楼顶上,如今这面红旗高高呈现在俄罗斯国家军事博物馆的显目位置,有图有真相。红场西北侧的无名烈士墓前,长明火在五角星中生生不息,“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万古流芳”!二战胜利广场的浮雕栩栩如生,胜利来之不易,天时地利人和,真的不可或缺。   


红场西和列宁墓:


红场南望:


俄罗斯国家军事博物馆:


喀秋莎火箭炮:


插在德国议会大厦楼顶上的红旗:


无名烈士墓:


二战胜利广场:


苏联的卫国战争,2000多万人捐躯,俄罗斯元气大伤,到现在都没缓过劲来。酗酒使原本就短缺的俄罗斯男人大打折扣,而年轻的俄罗斯美女则沉迷于尼古丁中不能自拔,负生育率使普京不得不禁烟禁酒,大街上常见三五成群的金发美女手执香烟,因为室内禁烟,吸烟需离开建筑物20米外。晚10点后禁售酒,这让酷爱伏特加驱寒的俄罗斯男人情何以堪?没有风雪就没有莫斯科!没有伏特加就没有俄罗斯!我们宁要伏特加不要普京,反了!这不,从红场沿克里姆林宫红墙游行抗议的人来了。


购物店里的俄罗斯美女和支付宝:


红墙下游行的人群:


 2018年2月25日  于邘上


作者简介

黄宝平,笔名(网名):上善若水、竹西庄人、瀚海。中文系毕业,就职中国石化。粗茶淡饭之余,热衷搬弄汉字,喜欢山,偏爱水,梦想到地球各处转转,用相机随便拍拍。
文字散见于各类期刊及网络媒体!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桦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罗斯之旅——遥远的北方(一)
红场漫步
俄罗斯的心脏:红场--金秋俄罗斯之旅
莫斯科红场和克里姆林宫
我的俄罗斯游记(十三 )克里姆林宫
俄罗斯🇷🇺风情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