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舆情课丨“猪队友”离你可能只有这个能力的距离

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一个细节、某个瞬间、几个动作很会引发外界联想讨论,存在网上舆情负面风险。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约见什么人,跟什么人合影,与什么人谈合作,都要树立极强的舆情风险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否则就会因“信息缺乏”“手下挖坑”而陷入无谓的负面漩涡,甚至诱发负面关联性猜测,随时可能引爆网上对峙性争论。

结合分析近年来类似舆情案例后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领导干部自己常常忙于各种日常事务,没有亲自上网的时间和精力,其获取网上信息渠道也较为单一,主要为办公室提供的各种日报、专报等纸质刊物,且内容基本为一些民情社情,且本地化特征较为明显,而对于涉宗教、涉政治、涉意识形态领域的“去本地化”的热敏舆情很少提及,导致许多领导干部并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网上意识形态领域的动向和相关信息。分析其中原因,可能为以下三点:一是普遍认为这类舆情属于中央职责层面,地方没有必要涉及;二是地方对这类舆情内参的线下信息掌握、线上信息甑别、分析研判能力普遍缺乏和有限;三是“管好本地”职责前提自然产生“其他事能不管就不管”的想法。

二是,往往负责具体筹划和组织的下属部门对网上情况并不熟悉,不能提前获取可能引发负面舆情的各类网上关键性风险信息,严重缺乏对可能诱发网上抵制争论的风险把控意识,比如要谈合作的人和机构网上有无台独、港独、反党反政府等红线性言论,是否存在一些劣迹引发过社会公愤。如果不能提前获取,提出一些针对性研判建议,很容易给相应主管领导埋下了各种“舆情陷阱”和“舆论坑洞”。

对于这类舆情,个人分析后认为,一旦引发舆论广泛关注陷入争论质疑,后续处置和引导难度较大,网上发言稍有不慎还会因语气冲突、对立思维等原因陷入“争论对错”的对峙陷阱,如果持续趋热还容易被一些负面势力裹挟利用,通过关联上一些针对当地的负面衍生性话题,来反向助燃舆情负面偏离,令舆情解套陷入“僵局困局”。

因此,预防性树立舆情风险意识就显得极为重要。个人认为,舆情风险意识,事实上就是一种能提前辨识网上舆论可能出现负面走向的预判预估能力,是一名领导干部亲自上网、经常读网、深度研网的综合能力体现。要掌握这门能力,只有亲自上网看热点、看走向、看社会反响、看网民心态,并没有可行捷径。

我认为,体制内人员看网、读网,不是简单地去关注明星影星这类娱乐八卦,而是通过观察、分析已经引发持续网上争论的热点舆情,去充分了解事件为何会引发网上激烈讨论的真实原因,是民意反弹性表现,还是线下存在一些难解之题,还是有人恶意裹挟,然后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具体工作提出一些可能性的指导性意见,哪些话题不适合网上宣传,哪些人要对其可能引发负面舆情进行前置性风险评估,进而最大限度避免无谓的网上争论。

从目前情况下,这已经成为互联网大潮下领导干部亟待提升的一种必修能力。

对于舆情,我并不认为任何网上事情都是需要去关注的舆情,如果一件事情能在线下说清楚、讲明白,除非特殊情况,一般来讲网上都吵不起来。而我们最需要警惕和跟踪关注的应该是那些“线下说不清楚”“还没有统一判断标准”“还没有定论”的舆情,比如涉转基因、涉宗教这类话题,都觉得自己有理,又都觉得对方在扯淡,这才有可能从争论演变成对峙,再变成对立攻击,所以一般来讲,对于涉及这些话题的相关工作,有时候还是尽量少做新闻宣传和报道为妙。

再比如,项目合作、邀请嘉宾这类涉及所谓“名人”“专家”参与的政府相关工作,也十分需要提前进行网上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因为在公众眼里,一旦政府发出邀请即代表政府认同其本质的价值导向,会在网上形成一种无形的公信力“背书效应”,很容易给舆论以“官方代言”“价值背书”的直观印象,这就十分需要提前进行舆情风险评估。

事实上,这类舆情每发生一次,都在消解许多日夜挑灯码文、守卫网上战线的激情和信心。因为猪队友往往会比凶神恶煞的敌人更让人感到无力和消极,这种复杂的心情,愿所有读完此文的你们能懂!

一杯咖啡,一堂舆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年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如何出新出彩?让领导满意?这里有答案
“救灾搀扶照”官员被免职警示了啥?
王不烦管理学第三课 新解
舆论风险企业、政府或个人行为、言论所带来的不良舆情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
奎文公众信息网
教育舆情的处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