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舆评丨新闻热点评论不能只讲“专业主义”

的确,新闻评论不能“抢拍”,要基于充分、客观而全面的事实。但话不能只说一半,否则就容易陷入另一个歧途。

3名外籍人员在青岛崂山检测采样叫嚣“中国人,出去”的风波闹得全网激愤。纵观舆情发酵始末,这里面@崂山发布 4月2“坚持中国人、外国人一视同仁及时弥补了@崂山当发布造成的负面升温一定程度上解了当时公众对当地崇洋媚外”的质疑性舆论情绪后续进的涉事外籍人员道歉信息也比较及时,风波也随之得以暂时平息。

但前天开始朋友圈在传一篇反思评论《闻评论不妨“慢半拍》,我想有些话还是要说说。

这是一篇典型的传媒圈评论,保持着一贯的“新闻专业主义”风格,圈内传播较广,而从放出来的留言情况看,吹嘘成分不少,代表了一个群体的倾向,比如新闻区别于小说的一个重要点就是新闻必须是真实的;尽管这种“抢拍”会因迎合了公众情绪,收获了可观的流量机构媒体针对热点事件的评论不妨“慢半拍”,让事实先走,在事实清晰后再基于事实本身给出媒体的价值判断等观点性语句,似乎很有道理,也很能说服人。

但我们要知道,互联网舆论时代,评论除了要基于基本的事实外,还要同时兼顾公众对事件状态的直观反应、对回应发布的情绪反馈及综合大形势背景下的观感判断。以青岛崂山这起风波为例,网民自发上传的短视频中外籍男子“中国人,出去”的侮辱字眼尤为扎眼,在各地频发涉外不当宣传的大背景下,势必会引发全网公愤。我们可以想象,在中国青岛的土地上,几名外籍男子却喊出“中国人,出去”这种侮辱性语句,而本该严厉谴责的@崂山卫计官微 却在事后只字不提,一味想以认错、道歉来平息舆论。这种形势下,自带情绪权重的舆论怎么可能还保持着这些“新闻专业主义者”们要求的温和评论状态,反正我是真的做不到。

文中提到,这种“抢拍”会因迎合了公众情绪,收获了可观的流量。要注意的是,迎合公众情绪,不应该成为被批判的“原罪”,公众情绪虽然有偏激的部分,但也是一种民意,也是一种声音,我们要批判的应该是盲目迎合公众情绪。收获了可观的流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无论是媒体,还是自媒体,流量一定是衡量传播力的客观标尺,如果一篇新闻报道、热点评论,没有流量支撑,安静的躲在某个角落,哪来的舆论影响力。

当然,因为刊发了新闻热点评论,收获了可观的流量,与因为要收获可观流量,而盲目迎合公众情绪去制造热点、杜撰评论,有着根本区别,因果顺序不能倒、逻辑顺序不能逆。前者无可厚非、后者应当谴责。

青岛崂山这个事,谈不上“剧情逆转”“新闻反转”,因为网上视频呈现的部分即便还有所谓的前半段情有可原的“剧情”,也只是程度减轻而已,并不能改变公众对其恶劣言论的认识,这是舆论讨论的前提,也是新闻热点评论要考虑的关键原因。

如果不能认识到这点,所有的所谓专业言论都是浮云。就如圈内一位同仁评价的:“对不起,洋大人,我错了!在青岛插队的仨老外不该道歉,该道歉的是中国人和新闻评论员!——应了一句话:跪久了,真站不起来了!”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GTN让公众唱衰新闻界:如何写出媒介批评的惊鸿一瞥 | 评论训练NO.3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做好政法网络舆情工作的十大创新思路
新媒体中群体性事件的公众心理接收机制及媒体应对
清华考研笔试第一却落榜?谁在制造“性别歧视”的舆论陷阱
话题式营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