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唄美2023秋季拍賣會 | 華玉千年(電子圖錄)


























1300  

明代  白玉抱瓶童子

高5.9cm 宽3.3cm

无 底 价

白玉质地,洁白细腻温润,局部受沁,圆雕童子抱瓶造型。童子站立状,身着长袍,头梳发髻,额头饱满,五官刻画细致,神情愉悦;童子左手在后,右手在前,环抱花瓶,花瓶小巧玲珑内装仙草;童子抱瓶具有“童子保平安”之美好寓意。整器刀法简洁流畅,颇为生动活泼,富裕动态之美。

1301  

清代  白玉持花童子

高5.6cm 宽4.6cm

无 底 价

记录:Bonhams邦瀚斯2021年11月

童子以和田白玉为材,玉质水润致密,光气纯熟。整体以圆雕工艺而作,童子呈单膝跪地姿势,双手持花绕肩于背部,叶脉清晰可见;头梳双髻,面露微笑,身躯圆润,衣褶自然细致,五官刻画立体,神态尤为活泼可爱,举手头足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整体造型栩栩如生,风格雅致生趣,刀法细腻,足见工艺精湛。


1302  

清代 白玉巧雕绣球童子

高3.4cm 宽4.6cm

无 底 价

以和田白玉为材,玉质温润致密,局部留有红皮。以圆雕及镂雕技法相结合雕琢,童子趴伏在绣球上,手持芭蕉叶于头顶,作回首张望状,神态欢喜,给人喜乐之感,童子衣褶自然流畅,绣球的米子纹饰刀工有力,器身大面积洒金皮色尤为艳丽夺目,给器物增添了许多喜庆。童子为古代喜闻乐见的一类艺术题材,其姿态不同,寓意也有所不同,此绣球童子寓意着平安与希望,多彩的锦绣也象征和谐兴旺。

1303  

元/明  白玉荷叶童子

长6.1cm 宽4.7cm 高3.5cm

无 底 价

取白玉为材,质地温润细腻,局部受沁,光气纯熟,立体圆雕童子躺于荷叶之上造型,颇为有趣。童子圆头大脑,直鼻小口,身着长衣长裤,以阴刻线刻画衣褶并饰以米字纹饰,憨态可掬,体态匀称,表情惬意,悠闲自若的躺在荷叶之上,荷叶舒展,叶脉以阴刻线表现,线条笔挺,雕琢精湛。整器包浆浑厚,沁色自然,用料精良,刀法娴熟,线条精巧凝练,时代气息浓郁,十分适合收藏。

1304  

元/明  白玉双童子戏鹰

高7.9cm 宽3.3cm

无 底 价

童子以和田白玉圆雕而成,玉质致密,细腻温润,局部受沁。整体琢一大一小两童子戏鹰造型,颇有生活气息。大童呈行走状,头梳发髻,圆脸丰腴,身着长衫,肩上骑坐一小童,直鼻小口,笑脸盈盈,侧身探出,右手架鹰,调皮可爱。整器所雕之处均采用阴刻技法雕琢,无论是童子五官,衣纹褶皱还是鹰身羽翼都一一体现,可见雕刻手法精湛,工艺一斑。本品取材精良,纹路清晰,技法娴熟,打磨精细,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在着重于结构协和造型的同时,更深入于神情动静的刻画,且取意祥瑞,收藏把玩平添无穷乐趣。 

1305  

明代 白玉击鼓童子

长4.9cm 高3.7cm

无 底 价

童子选和田白玉雕琢而制,致密莹泽,纯洁无瑕,入手敦厚,立体圆雕。主题作童子击鼓造型,童子蹲身手执棒槌击鼓,圆头圆脑,头挽双髻,弯眉嬉笑,憨态可掬,童子顽皮可爱,尽显天真无邪之相。击鼓童子是明清时较为常见的题材,场面欢快喜庆,十分热闹。传说观音菩萨紫竹林中有一招财童子,入凡击鼓,象征太平富贵,盛世吉祥。此作品以写实手法雕琢,刀法果断迅疾,眉目清晰,脸部五官雕琢一丝不苟,不露刀痕和棱角,举手投足间巧妙呼应,稚气十足,洋溢着嬉戏快乐之态。

1306  

清代 白玉人上人葫芦童子

高5.8cm 宽3.4cm

无 底 价

此件为和田白玉制成,玉质细腻温润,精白无暇。主体圆雕一大童屈膝站立造型,圆头圆脑,喜笑颜开;身侧雕琢葫芦及蝙蝠,雕琢精细饱满,大童双手紧握藤蔓高举过头,一个小童子趴伏在其背上,肩扛如意,探头探脑,机灵有趣。整体造型精致美观、传神生动,极显工匠巧思;其寓意长寿多子、福寿绵长,成就人上之人,十分吉祥,实为赏玩佳品。

1307  

明代 白玉婴戏图山子

高5cm 宽4.4cm 连座高6.2cm

RMB 80,000-150,000

取材和田白玉,温润细腻,质地坚密,白皙油润。以婴戏为主题随形雕琢小型山子,四位童子于庭院假山旁嬉戏玩耍,童子们眉清目秀,头梳双髻,着长衣长裤,伸头探脑,神态各异,俏皮可爱。画面热闹丰富,和谐雅逸。整体构图繁简得宜,雕琢简洁明朗,画面之感缤纷丰富,匠心独运,上下留有通天钻孔,是一件适合把玩、观赏的佳器。配红木底座。

1308  

元/明  白玉红沁通孔兽

长3.3cm 宽1.8cm 高1.6cm

RMB 40,000-80,000

和田白玉为材,质地细腻,晶莹剔透,沁色艳丽,深入肌理。立体圆雕,小巧玲珑,可爱至极。瑞兽为趴伏状,四肢藏于身下,长尾贴于臀背处,双目圆睁,双耳紧贴身体,神情闲适,形象威武,背身中部有通孔。整器圆润饱满,品相佳美,包浆浑厚,为中古玉雕中的精品小件。

1309  

元代 白玉鱼衔莲佩

长4.3cm 宽2.9cm 厚1.1cm

RMB 60,000-120,000

取白玉而琢,玉质精良,晶莹剔透,光气十足。鱼眼圆睁,鱼嘴留有钻孔,脊上出长鳍,鱼尾阔平如扇,微微翻卷,充满灵动。鱼嘴口衔莲花,环绕其身,寓意吉祥,形态传神逼真,莲荷布局搭配自然,构图高雅精巧,观此器如观一幅优美的游鱼图,也充分反映出古代玉雕大师对生活情景的真实把握和高超出众的雕琢技艺。此器包浆浑厚,造型别致,所雕之处工艺精湛,实属难得一见的佳品。

1310  

清代 白玉引马牌

高5.8cm 宽4.5cm 厚1cm

RMB 50,000-100,000

取材和田白玉,玉质温润,细腻洁白,光气柔和。整器构图简洁,雕工精细,匠心独运。以圆融的线条和柔美的造型最大限度地凸显了玉质的细腻和油润。玉牌中央浮雕一武士引马前行,背面雕琢诗文“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落款“子岗”字体工整秀丽,清雅古拙,甚是难得。

1311  

清代 白玉太少狮

长8.4cm 宽7.3cm 高5.1cm 连座高8.4cm

RMB 60,000-120,000

取材和田白玉,质地细润,凝脂含光,局部受沁,入手厚重。全器不惜玉料,用料硕大,立体圆雕太狮少狮。太狮作回首状,大眼灵动,如意鼻头,毛发紧贴脑后,口衔灵之,身体蜷卧饱满,脊骨清晰,长尾后卷。少狮在太狮一侧,仰头相望,表现父子情深的动人情景。整体包浆厚实,细部雕琢精准,表情体态刻划形神兼备,将大狮浑厚雄劲气势,与小狮稚幼可人表情完美呈现,是件置于书案或文人玩赏皆具雅趣之佳品。太师少师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古时太师少师均为官职名称,以狮取谐音,寓意代代为官,有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代代相传之吉意。配红木底座。

1312  

元代 白玉刚卯纹八卦印

高3cm 直径1.4cm

RMB 80,000-150,000

此印取材和田白玉,质地温润细腻,局部受沁,沁色深入肌理,光气浑厚。器呈圆柱形,上有一钮供穿系之用,其身一周琢刚卯铭文,刻画峭拔有力,从中可见匠人书法之笔意,印面琢八卦图案,一凸一凹颇有立体之感。整器打磨精湛,题材少见,刻字古朴,自有一股阳刚正气。此作品以刚卯和八卦相结合做成印章,足见古人对其的酷爱,趣味之高十分难得。

1313  

明代 白玉海棠环

直径5.4cm 厚0.8cm

RMB 20,000-60,000

取白玉为材,质地细腻,洁白莹润,手感十分舒适。器呈海棠花型,分为八瓣,内外缘棱角打磨圆润,器形规整,光素无纹,尽显白玉之美。海棠花鲜明好看,有“花贵妃”、“解语花”之称。因“棠”与“堂”同音,寓“富贵满堂”之意。此环玉质纯粹无瑕,寓意吉祥,打磨圆润,是此类玉环中的精品,适合日常佩戴。

1314  

明代 绿松石瑞兽

长2cm 宽1.2cm 高1cm

RMB 180,000-250,000

以绿松雕刻瑞兽,瑞兽作屈身趴伏状,面部似狮,圆眼大鼻,平吻露齿,神情紧张肃穆;肌肉饱满,体态健硕,不怒自威。四肢强健,背脊凸出,豪迈遒劲,充满动感。雕琢刀法精致细腻,鲜活饱满,五官、鬃发、肌理、爪趾皆栩栩如生,瑞兽肢体语言表达清楚,着重突出神态与情趣,浑圆丰满,极为少见。

1315  

清代 白玉金玉满堂

长5.3cm 宽3.7cm 高2cm

RMB 40,000-80,000

记录:北京瀚海拍卖2010年春拍

取优质和田白玉为材,玉质洁白,亮泽滋润,如膏如脂,入手细腻。主体为大小两条金鱼,游于荷叶之上,身体肥满,尾巴扭动,大金鱼口衔莲蓬,双目圆睁,甚是可爱;小金鱼洄游尾后,圆眼鼓腹,尾巴飘逸,十分灵动,整个场景生动形象,雕琢圆润饱满,金鱼谐音“金玉”,又有金玉满堂之意。器物造型别致,做工细致,取材优质,颇有意趣,令人赏心悦目适合把玩佩戴。

1316  

元/明  白玉如意工字佩

长3.4cm 宽3.1cm 厚0.7cm

RMB 30,000-50,000

此佩取材白玉,质地温润,用料古朴,包浆浑厚,满身沁色。器身呈工字形,扁平体,上方起台,其上微凸阴线开光一周,内琢如意纹及网格纹,两组相对,呈几何对称形制,亦呈「工」字型,与佩身造型相互呼应,匠心独运,台下一周阴刻精美线条装饰。整器棱线塑造有力,内外磨制光滑平整,布局合理,比例协调,是一件较为少见的小精品。

1317  

元/明  白玉如意云纹璧

直径5.9cm 厚0.7cm

RMB 60,000-120,000

取材和田白玉,玉质晶莹细腻,温润通透,光气纯熟。整体圆环状,扁平形制,双面满布「如意云」纹,每颗「如意云」纹由两个涡卷及内外各两条收聚成尖的弧线构成,犹如一个心型,以婉转流利的阴线隐起而成,布局丰满而带有自然韵律。此璧玉质一流,包浆浑厚,厚度极佳,雕工精湛,比例恰当,匠心独具,历史久远,是一件难得佳品,适合佩戴把玩。

1318  

元/明  白玉方相氏

高4.2cm 宽2.5cm

RMB 60,000-100,000

取材和田白玉,玉质温润,油润十足。人物粗眉圆眼,嘴角上扬,怒发冲冠,扭身单腿盘跪,一手置于身前,一手置于脑后。其造型诡奇,威严神秘,身姿矫捷,身躯多处以阴刻装饰,繁复但又不见杂乱,线条的走向流畅,章法中见动感。从造型判断,此器应为古代傩文化中得神祇方相氏,在历代玉雕作品中颇为少见。此器形象生动,技法高超,刀工繁简得当,包浆厚重,古朴别致。

1319  

清代 白玉比翼双飞牌

长6.4cm 宽4.4cm 厚0.6cm

RMB 80,000-150,000

取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如膏如脂,光气柔和。牌首以如意云纹为饰,中部有孔,可供穿系。正面剔地阳雕,造型精美,以“鹣鲽情深”为题材,将比翼鸟相依飞翔之姿刻画得生动逼真。两鸟比翼呈连体之姿,圆眼、尖喙、花尾,呈展翅飞翔状。背面铲地平滑,阳线框内落「同心比翼」四字,寓意美好,前后呼应。整器取材优良,器形饱满,工艺精湛,打磨尤为细致,雅趣之余,更富有韵味,可为佩饰。比翼鸟寓意互结连理,夫妇同心,表示白头偕老的美好象征,比翼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

1320  

元/明  黄玉龙纹觽

长7.8cm 宽1.2cm 厚0.8cm

RMB 80,000-150,000

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原是具有“解结”这种实用功效的工具。汉代以后,觽逐渐转化为童子的佩饰。根据《诗》、《礼》等书记载,童子佩戴玉觽,寓意成年后智慧超凡,世间所有疑难困结之事皆可迎刃而解。此玉觽为黄玉质,质地温润细腻,滋润纯净。以龙为形,上部分镂雕龙纹,圆眼、卷鼻、张嘴,头部留有钻孔,供穿系之用。器身修长,弧形,琢螺旋纹饰,刀工简洁疏朗。此觽选材上等,工艺精湛,盘玩熟透,应为此类玉雕中的精品之作。

1321  

明代 白玉凤首发簪

长22.8cm 厚2.5cm

RMB 80,000-150,000

此玉簪采用优质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细腻温润,精白无暇,光气纯熟,呈锥形。簪身浑圆细长,首端镂空圆雕凤鸟图案,眼睛细长、尖喙、挺胸、云朵形冠,双翅展开,动感十足,细节琢刻精准到位,刀工行云流水,十分洒脱。簪身打磨细腻,微泛酥光,簪体较大应属同类器中的精品之作,并且品相完好,难能可贵。

1322  

明代 白玉龙纹铊尾一对

长14.6cm 宽5.3cm 厚0.6cm 

长14.4cm 宽5.2cm 厚0.6cm

RMB 250,000-350,000

记录:南京十竹斋2021年秋拍

铊尾取材和田白玉,质地温润细腻,包浆浑厚,油感极佳。整料分层透雕,通灵秀美。龙纹铊尾一组成对,龙纹宽颚,圆眼、长唇、如意鼻、张口呲牙,龙角细长,毛发飘逸,身体细长,蜿蜒盘转,身体饰菱形网格纹,尖锯齿状背鳍,四肢细长,关节处有涡旋纹,四爪成风车状,长秃尾后伸。底层则雕卷草云纹,三维效果明显,背面光素,不加雕琢。铊尾是玉带中较大的一块带板,是腰带末端的装饰品,主要的作用一方面是保护腰带头避免磨损,另一方面也起到美观的作用。玉带板的佩戴有着严格的等级礼制规定,此龙纹铊尾应为地位较高的领导者佩戴,一般是帝王的饰品,且成对保存,用料一致,刻工精细,形象生动,是一对非常适合收藏佩戴、文房雅玩的精品。

1323  

清代 白玉烟壶

高7.9cm 宽4.4cm 厚2cm

RMB 60,000-100,000

此件鼻烟壶选材为优质白玉,玉质细腻光滑,光气纯熟。烟壶小口短颈,光素无纹,器身扁平,底部椭圆形圈足,上配南红盖子,雍容富贵。整体造型圆融,边角处均作圆滑过渡,端庄典雅,沈稳而内敛,于清秀中见华贵之气,殊堪珍赏雅玩。

1324  

明代 白玉穿花龙绦环

长7.9cm 宽6.2cm 厚1.8cm

RMB 50,000-100,000

取材白玉,质地温润,局部有沁,包浆凝润,器呈椭圆形,正面运用镂空技法雕琢,中心琢花卉纹饰,两侧分别雕琢两条螭龙穿行于花丛间,龙鬃发后飘,身躯强健,尾部分叉卷曲,四足关节处呈涡状,曲身盘悬。背面琢一椭圆形环,中心留长方形孔,剔地阳雕元宝纹饰,整器构图精巧,线条有力,手法巧夺天工,实为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1325  

明代 白玉鹿衔灵芝

长5cm 高4.1cm 宽2.3cm 连座高6.5cm

RMB 60,000-80,000

取材和田白玉质,莹润细腻,包浆厚重,局部带有沁色。整器圆雕一卧鹿,身躯圆润,四肢强健,蜷于腹下,圆眼、双耳、灵芝形鹿角,嘴衔灵芝枝干。鹿和灵芝都是明清时期常见的吉祥图案,《抱朴子》记载:“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故而古人以鹿为题,常取长寿之意;也有以“鹿”取谐音为“禄”,意求财源广进。整器线条流畅,工艺精良,玉质温润,精光内蕴,抛光柔和,是一件可赏、可玩的精品。配红木底座。

1326  

明代 白玉无双谱勒子

高3.7cm 直径2.1cm

RMB 180,000-250,000

记录:北京瀚海拍卖

此勒取材优质和田白玉,玉质温润,精白无暇,如膏如脂,入手厚重。器呈圆柱形通天钻孔,器身一侧剔地阳雕班昭读书图,所刻人物端坐于椅子之上,手持书卷作细细研读之状,其面容清秀,恬静娟美,端庄雅丽,身姿曼妙,所刻图景怡然雅致,意境清幽。依背后所刻琢诗文“曹家妻,班氏姬,踵成父兄未竟書,皇后貴人事為師,前石渠後天祿,相對多枵腹雖有,父兄之書不能續,何況娥眉在繡屋”,落款“子岗”。整体造型精致美观,材质细白难得,雕工精湛上乘,是收藏佩戴的难得精品。此玉勒所雕内容为班昭著书一事,图中曼妙仕女即为东汉著名的女文学家班昭,亦是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班昭,名姬,字惠班,为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名寿)之妻。其兄长班固编纂《汉书》未竟而卒,班昭承其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继而《汉书》遂成;另外班昭还著有《女诫》,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中国古代女性。精美的玉料,高超的玉雕技法,将印章、书法、绘画艺术融入到玉雕艺术中去,把中国玉雕工艺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班昭作品存世七篇,《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1327  

清代 青花料留皮马鞍扳指

高2.9cm 内径2cm

无 底 价

以和田青花玉料为材,黑白相间意境美妙,一面留皮巧雕。器呈马鞍形,内外壁打磨光滑,光素无纹,整体厚实饱满,纯以材质为美。扳指,又称“班指”,盛行于清,当与满人善骑射不无关系。本意是射箭时将其用佩戴于拇指之上以防伤手,后逐渐从实用物演变成装饰物,并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1328  

清代 青白玉踏云象

长10.9cm 高7.2cm 宽6.2cm 连座高11.4cm

RMB 80,000-150,000

以整块青白玉料雕琢而成,入手厚重,玉质油润,色泽温和。圆雕大象,脚踏祥云,体态肥硕,侧回首状,大耳贴体,嘴际长牙伸于鼻外向前拢合,鼻端上卷甩向侧身,动态十足。眼睛刻画尤为传神,水滴形眼,眼梢细长,温驯之至,眼角褶皱亦被刻画得一丝不苟。四肢健壮而稳健,厚实的腿足予人庞然大物的视觉观感,颈部、腿部的皱纹流线生动,尾巴须发毕现,底部刻有朵朵祥云。古时内陆并不产象,象为藩属国进贡之物,往往国力强盛时才能有象来朝,以博中原皇帝欢心及边疆和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与“祥”字谐音,故象被赋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古人云:“太平有象”,寓意“吉祥如意”和“出将入相”。此器选材硕大,匠心独具,色泽纯厚,肌理流云,难掩富丽之气,是案头赏玩佳器,值得珍藏。下配红木底座。

1329  

清代 白玉痕都斯坦瓶

高16cm 宽7.5cm

RMB 180,000-250,000

选材和田白玉,玉质细密,质地温润,胎体通透,薄如蝉翼,痕都斯坦工艺特点鲜明。该瓶小口、细颈、溜肩、扁腹,圈足,莲花盖钮,缠枝花卉式双耳。器表纹饰繁密柔美,通身浅浮雕缠枝花卉纹样,花叶翻转,经络分明,图案细致,对称精美,极具装饰效果。整器胎体轻薄,造型饱满,比例适宜,剔地平整,掏膛均匀,工艺精湛,保存完好,既展雕工之精,又现玉容之美,殊为难得。痕都斯坦玉器是回教玉器或伊斯兰玉器。自清朝进入皇宫后,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异域风情,很快赢得乾隆的喜好,乾隆皇帝曾咏诗“细如发毛理,浑无斧凿痕”,就是对其雕工的高度赞誉。

1330  

清代 白玉痕都斯坦水盂

长15cm 宽9.1cm 高3.5cm

RMB 160,000-200,000

取材优质和田白玉雕琢而成,色白绵密,如膏如脂,温润动人。此器采用痕都斯坦工艺琢制,其样式呈茶壶状,三足、有柄、有流,流下活环套接,其状极简而富于神采,体现出传统文人雅致的审美情趣。器身大面积光素,仅在口沿处饰以花卉并镶嵌宝石点缀,纹饰线条连绵不断,可见工艺卓越。膛内打磨精细,器壁薄透,其容则有藏水纳云之势,置之案头,既可陈设观赏,又能实用,造型独特,选材优质,十分珍贵。

1331  

清代 白玉英雄

高5.1cm 长7cm 宽2.1cm

无 底 价

以上等和田白玉为材,质地匀净,温婉润泽,选用传统题材进行雕琢,寓意颂扬“英雄”之主题。瑞兽四肢伏于地面,口衔灵芝,怒目圆睁,回首凝望;其背上站立一雄鹰,尖喙、圆眼,目光犀利,双翅宽厚外展,尾部下垂,与瑞兽四目相对,动态十足,细部刻画逼真,线条简洁明快,造型饱满大气,打磨光润,令人爱不释手。此器与“英雄”谐名,其中意蕴可从如此自然精巧之对象中细细品味。器型少见,实属难得佳作。

1332  

明代 白玉送子观音

高4.6cm 宽3.5cm 厚1.2cm

无 底 价

取材优质和田白玉而琢,质地细腻,纯净温润,细白剔透,光气纯熟。整体单面工片雕镂空送子观音像,观音头戴佛冠,身坐莲台,宽袖长袍,面目慈祥,怀抱一子,故名送子观音。送子观音为佛教题材,流行于全国各地,送子观音可保佑人们生有子嗣,育儿顺利无灾之说。此像小巧精致造型端庄,颇具明代玉雕神韵,题材难得,十分适合作为镶嵌佩戴装饰。

1333  

明代 白玉龙纹环

直径3.3cm 厚0.4cm

无 底 价

玉环以白玉为材,玉质柔润细腻,局部有沁,光气纯熟。呈圆形片状,中心穿孔,正面浮雕螭龙纹饰,面相似猫,长颈、双耳,躯身修长,攀伏于璧上;四肢强劲有力,营造出螭龙慑人的舞动气势。背面琢刻谷纹,方向随意、灵活,谷芽柔美细长、谷粒小巧饱满,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谷纹象征丰收与财富,古时贵族在一些重要礼仪场合要佩戴谷纹玉器以彰显地位。此环玉质细腻,纹饰线条流畅,造型大气典雅,整体立体感强,适宜收藏。

1334  

元/明  白玉踏云三马

高6cm 长7.2cm 宽3.3cm

RMB 120,000-180,000

以和田白玉为材,玉质细腻,油润如脂,光亮含蓄,沉郁古雅,局部受沁。整体采用圆雕技法琢三马脚踏祥云造型,一雌一雄附加一子,喻之「阖家欢乐」,正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生动写照。三马置于祥云之上,马首雕琢简练,棱形眼炯炯有神,嘴较宽,鼻部较大;大马呈站立状,回首交颈,身躯壮硕,尤显强壮有力,鬓毛长尾线条流畅,刀工细腻。小马俯卧一侧,昂首凝望父母,画面和谐温暖,独具匠心。此器琢刻技艺精湛,寓意吉祥,既可把玩,亦可置于书案用作镇纸。  

1335  

清代 白玉鼻烟壶

高7cm 宽4cm 厚1.5cm

无 底 价

此鼻烟壶选材优质和田白玉,洁白莹润,玉质细腻。小口直颈,肩圆微端,底部椭圆形圈足,器身扁圆型,其上配盖,雍容富贵。整体造型圆融,边角处均作圆滑过渡,端庄典雅,沈稳而内敛,于清秀中见华贵之气,殊堪珍赏雅玩。

1336  

清代 白玉竹节镯

内径5.9cm 条粗0.9cm

无 底 价

此镯以和田白玉为材,质地温润,色泽莹洁。器呈圆环形,通体琢竹节纹,枝叶舒展自如,线条变化多样,雍容秀美而不失自然野趣,极富艺术气息。竹因生长迅速,故有“节节高”之称,有高升之意。整器形制规整,典雅大方,颇具文雅古拙之气,琢制精细,设计巧妙,以大自然中最为清新俊朗的竹节展现于手腕之上,端庄典雅之气顿生,值得收藏佩戴。

1337  

清代 白玉双龙环

直径4.8cm 厚1.3cm

无 底 价

玉环以上等白玉为材,玉质细腻,盈润光亮。呈圆形,中部留孔,孔径较大。环身一周浮雕双螭龙纹,龙身修长,方吻圆眼,尖耳长鬃,身躯矫健,长尾分叉翻卷。该环内壁打磨平整,光泽润滑,外壁浮雕刻划繁缛遒劲,制作规整,刻画清晰,既体现上古纹饰之气韵,又流露天朝盛世之雄姿,极近装饰之妙,加上精白无暇的玉质而显韵味十足。

1338  

清代 白玉龙纹觥杯

高11.5cm 宽7.6cm 厚3.6cm

无 底 价

和田白玉为材,玉质细腻晶莹,温润如脂,入手厚重,微带沁色。以整块玉料仿青铜器觥杯造型而琢,内挖中空,口微撇、直腹,底部以龙爪为足。器璧上端以双阴线工艺琢兽面纹饰,线条柔和,纹饰疏朗。杯身高浮雕琢龙纹环绕,龙首张口吐舌、双目外凸、头生双角、双翼上扬,尾部开叉后卷紧贴杯身,姿态灵动飘逸,身躯婉转有力,设计巧妙,工艺精湛绝伦。整体造型典雅精致、装饰繁复、刻画传神,仿古风格浓郁,是清代宫廷仿古作品中的精彩之作。

1339  

清代 白玉荷蟹佩

长6.5cm 宽4.3cm 厚1.8cm

无 底 价

取材和田白玉,玉质洁净,白润无瑕,随料圆雕而琢。一片硕大的荷叶呈包裹状,根茎粗壮,叶脉清晰可见;一只螃蟹包裹在荷叶之中伸头探脑,双目圆睁,炯炯有神,可爱至极,头下蟹钳交叉相连成孔,可用于穿系,小足朝两侧伸展,依次相连,并琢出关节,颇为生动传神。整体以写实形式雕琢,工艺非常精妙,有和谐之寓意,为文人所喜爱。

1340  

清代 白玉子母兽

长6.5cm 高3.6cm 宽3.6cm

无 底 价

来源:广州文物商店

取白玉料圆雕而就,玉质致密,油润十足,手感厚重。子母兽,一大一小呈趴卧状,四肢收于腹下。母兽圆眼、粗眉、如意形鼻头及双耳,身型修长,骨骼健硕,身体毛发均以细密的阴刻线表现,形态温顺,一改凶悍狰狞的瑞兽造型;下颚处小兽昂首凝望,身形圆拙,憨态可掬。母子耳鬓厮磨,画面亲切温馨。子母兽,寓意是子母情深,同时传递长寿富贵的美好含义,兼有驱邪旺财的作用。

1341  

清代 白玉海马负书

长6.2cm 高4.8cm 宽2.9cm

RMB 80,000-150,000

来源:无锡文物商店

取材优质和田白玉,玉质紧密,温润如脂,入手盈握,手感厚重。圆雕海马俯趴于海浪之上,三角形眼、嘴巴紧闭、胡须下垂、马身关节之处琢刻火焰纹饰,动感极强,马背之上驮有书籍,书以锦带束缚,丝带飘零。马身鬃毛、尾巴及海浪纹饰均用阴线刻画,丝丝可见,密而不乱,可见工艺一斑。“海马负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传说之一。相传,上古伏羲时期,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后世以此象征君王有德,神马感召负书而来,“祥瑞当出,以赞颂太平盛世,寓意古时天人感应之思想,故此题材深受皇家所喜爱,经常出现在宫廷御用的瓷器、玉器以及木雕之上。此器材质佳美,比例得宜,线条流畅,刀工精湛,寓意祥瑞,极具收藏价值。

1342  

清代 白玉瑞兽象耳瓶

高34.2cm 宽16.2cm 厚6cm 连座高42.5cm

RMB 480,000-800,000

此拍品为白玉所制,玉质温润甜净,宝光莹莹,用料厚实。器型扁圆,瓶身分为两部分,盖钮琢站立双狮,椭圆形口,与瓶身呈子母口扣合,颈部略内束,两侧饰对称活环象耳。器身纹饰题材为山石、双狮、松树的山林景象。瓶身上琢于山石,边侧双狮张口獠牙,似走动状,松树枝叶均布在瓶身正面及侧面,分别采用镂空及高浮雕工艺。整体器形挺拔俊俏,雕工精湛,尽显高洁雅致的气质。营造出更为醒目的效果,同时山林景象也更加生动,清新怡人。此瓶于宫廷之中为陈设用器,优雅端庄,皇家气韵十足,良才由名工运刀,为清代宫廷时期玉器的精品之作。清代乾隆年间,新疆和田地区大定,优质和田白玉大量稳定的进入宫廷。清宫遗存的数万件玉器,大多是乾隆时期收集制作的。当时玉作线条优美,方直圆弧法度均匀,雕琢技巧已达巅峰。配红木底座。

1343  

清代 白玉太狮少狮

长8.8cm 高5.5cm 宽5.2cm 连座高8.4cm

RMB 120,000-200,000

此标的为白玉质,玉色洁白纯净,细腻油润,局部受沁带有灰皮。圆雕太狮少狮,一大一小均呈蹲卧状,相互依偎。双狮昂首凝视,方口圆眼、卷尾粗眉、如意鼻头,背脊圆浑,健壮有力,鬃毛如同火焰,太狮口衔花卉枝干,整体姿态写实生动,威武俊秀,颇为传神,形态憨厚,器形厚重饱满。太狮少狮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古时太师、少师均为官职名称,都是指导、辅弼天子皇上为政的高官。『狮』与『师』同音,大小狮子喻太师、少师,寓世世代代高官厚禄。

1344  

清代 白玉添丁添寿

长6.8cm 宽4.8cm

无 底 价

记录:柏林Adam's拍卖2022年6月

取材和田白玉,玉质洁白油润,局部留皮,色泽艳丽。整料圆雕,入手厚重,主体雕琢“茨菇”及“绶带鸟”纹饰。两颗茨菇饱满圆润,叶茎清晰,枝叶相连,富有生机。一侧绶带鸟长尾下垂,停歇在茨菇之上,尖喙、圆眼,轻盈灵动,豪羽毕现,姿态优美敏捷。“茨菇”有添丁发财多子多福之意,“绶带鸟”象征着长寿之意也可称为“寿带鸟”。此作品寓意美好,画面疏朗有致,所雕之处极为精细,实属可藏可玩的佳品。

1345  

清代 白玉仙人乘槎牌

长6cm 宽4cm 厚1cm

无 底 价

取材优质和田白玉,玉色白皙均匀,油润细腻,局部受沁。牌呈长方形,双面饰工,正面高浮雕仙人乘槎,线条行云流水,畅快淋漓。仙人卧于槎上,仰望云间仙境,亭台楼阁,水光云色,遥相接应,碾琢钩勒,刚柔兼济,意境颇为高雅静谧。背面海水卷云拱起一轮明月,月中琢阳文五言二句:“乘槎破浪来,张子留仙踪”,落“子冈”款。张子,或即元人张三丰,号玄玄子。此牌选材精良,雕琢精细,纹饰吉祥,与八仙过海等题材类似,皆被赋予祝寿之意,是一件不为多见的精品玉牌。注:因年代久远边缘有轻微老磕痕迹。


1346  

元/明  白玉鹿衔灵芝摆件

长10.4cm 高7.5cm 宽4.5cm

RMB 280,000-600,000

记录1:伦敦古董商Spink&Son Ltd
记录2:Bonhams邦瀚斯2023年5月

取白玉为材,质地莹润细腻,包浆厚重,带有沁色。整器圆雕一卧鹿,作跪卧状,身躯圆润,四肢强健,蜷于腹下,口衔灵芝柄延伸至背部,温驯可人,生动有趣。鹿身光素,曲线优美流畅,以平行的阴线刻饰灵芝叶脉,丝丝可见,刀工精湛。鹿和灵芝都是明清时期常见的吉祥图案,《抱朴子》记载:“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故而古人以鹿为题,常取长寿之意;也有以“鹿”取谐音为“禄”,意求财源广进。鹿在古代是伴随明君、圣人出现之应兆,而道家将其视作神仙伴侣,“寿千岁”之象征。灵芝古人奉之为仙物,认为服之可“益寿延年”,甚至能羽化登仙。可见鹿以口衔灵芝的形象组合,是古人进呈献礼、祝福祝寿的上乘之选。全器线条流畅,用料硕大,玉质温润,光气精良,应为皇室文房精品。配红木底座。

1347  

清代 白玉红沁鸡心佩

长7.3cm 宽5cm 厚0.9cm

RMB 120,000-180,000

以和田白玉为材,质地润滑如凝脂,晶莹剔透,色沁遍布全器,犹如晚霞,光彩夺目。玉佩以出廓形式在鸡心外镂雕双螭龙纹,器略呈三角形,中有圆孔,近似于鸡心的形状;龙身修长,双目有神,两耳后卷,盘曲回旋,蜿蜒矫健,四肢饱满富有张力;正面微拱凸显其体态饱满,雕工复古,线条简凝。鸡心佩是汉代所特有并常见的一种佩饰,魏晋南北朝后渐趋消失。其源自玉韘,本为实用器,后演变成装饰物。

1348  

明代 白玉活扣带饰

长13.5cm 宽5.8cm 厚0.7cm

RMB 80,000-150,000

取整块白玉而琢,玉质温润,光气纯熟,局部微受沁色。带饰以活环套接工艺将三部连接为一体,中间为带灵芝花形的带穿,两边各连接一个带扣,带扣两端留方形孔可用于连接其他饰物而做;带饰正面以减地阳雕工艺琢螭龙口衔灵芝纹饰,龙身矫健,四爪有力,呈游动之姿,气势非凡。背面琢卷云纹饰,雕琢饱满流畅,排列整齐。整器减地平整,抛光精良,构思独特,时代工艺明显,造型少见,值得收藏考究。

1349  

明代 白玉龙纹双连环

直径4.2cm 条粗0.8cm

RMB 250,000-500,000

出版:塞克勒旧藏

记录:纽约佳士得2009年3月

以和田白玉为材,质地温润细腻,色泽均匀,盘玩熟透,沁色满布,光气一流。器呈双联圆环状,两环尺寸一致,集多种工艺琢制。双环外壁以双阴起阳线工艺碾琢龙纹,正脸直视,体型修长,首尾相连,曲线优美,极具动感;龙身毛发及龙鳞以细密的阴刻线刻画,极显工艺之精。器身多处以云纹是网格纹相衬,线条犀利,一气呵成,古朴中蕴含灵动之美。整体造型精致美观,沁色深入肌理,犹如落日余晖,构思巧妙,器型少见,实属难得。此“活环”工艺最早考古实物在新干大洋洲商墓就有出土,由一块整料雕制而成,是中国制玉史上的一大特色。活环工艺复杂,剔透玲珑,“取其材而不离其体”,在确定了取材部位后,再予以切割,安排好圈环的位置,以做到均匀准确,环环相扣,圈圈相链,稍有差池,则全功尽弃。故而活环工艺是极为高难度又奢侈的工艺。

1350  

清代 白玉龙纹镯

内径6.1cm 条粗1.1cm

无 底 价

此镯选材和田白玉,质地细润,色泽均匀,精白无暇。呈圆条环型,造型简洁大方,器身运用浅浮雕的技法刻画双龙纹饰,虾米眼、双耳、四足、卷尾,首尾相连,动感十足,刻画的活灵活现,线条干净利落,堪称佳品。整器打磨圆润,手围尺寸大小适中,精工雅丽,在盈盈皓腕间,尽显高贵庄雅之姿,适合收藏佩戴。

1351  

明代 白玉谷纹环

直径5.3cm 厚0.5cm

无 底 价

白玉质地,玉料细腻温润,局部带有红沁,光气纯熟。器身圆环状,双面装饰谷纹,整体布局十分规则而内部各粒谷纹旋转方向稍有不同。谷纹雕琢的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它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盼望,有彰显富贵之意。整器造型简约大方,选料优良,古朴之下不失精巧。

1352  

清代 青白玉麒麟负书

长9.8cm 高6cm 宽2.6cm

RMB 80,000-150,000

本拍品取材青白玉,玉质细腻莹润,圆雕祥瑞麒麟负书,饱满健硕,龙首牛身狮尾,口吐宝书,周围仙气环绕,上托一书负于背,暗含美意。整体造型规整挺括,雕刻线条圆润流畅,技艺洗练精湛。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雄性为麒,雌性为麟,或合而简称为麒麟,是祥瑞的象征,且能吐玉书。《春秋》称麒麟为仁兽,实为寄托孔子当时的心境。后《公羊传》解释为“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或“王者至仁则书”。也有说“麒麟书”是书体名,相传为孔子之弟子申为秦王纪瑞所制之书。

1353  

清代 白玉镂雕凤鸟四喜牌

长6.8cm 宽4.6cm 厚0.8cm

无 底 价

取材优质和田白玉为材,质地温润细腻,油亮光洁,包浆浑厚,光气柔和。牌体为长方形,双面雕琢,纹饰雷同。牌首、牌尾分别镂雕凤鸟纹饰,两两相对,尖喙、三角眼,凤冠呈扇形,纹饰方折有度,层次丰富,仿古意味浓重。中部开窗琢”四喜“二字,减地平整,字体典雅,刀工浑厚有力。此玉牌选材精良,形制规整,厚薄均匀,工艺精湛,可谓宫廷气息十足,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官作玉牌精品,值得珍视。

1354  

清代 白玉「宜子孙」璧

长11.9cm 宽7.9cm 厚0.6cm

RMB 160,000-250,000

玉璧取材白玉,质地温润,品质上乘,局部受沁,古朴大气。器形有仿汉代镂雕玉璧之型,呈圆形出廓状;双面雕工都极为细腻,并运用了镂雕及线刻等技法,工艺造型工整,出廓部分为神仙羽人骑瑞兽与双龙纹饰,具有清代乾隆仿古作品气息;下部圆形中央直行镂雕篆书「宜子孙」三字,两旁双螭对称环抱,纹样精美。「宜子孙」寓意后世子孙都能过上美好安逸的生活,此种主题的玉饰在宫廷玉器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当为皇帝御赐诸皇子皇孙之用。此白玉「宜子孙」佩的设计繁复精密,意味深长,值得收藏。

1355  

明代 白玉绳纹环

直径6cm 厚0.7cm

RMB 80,000-150,000

记录:伦敦佳士得2010年春拍

取材和田白玉,净白无暇,温润细腻,边缘有黄色沁斑,深入肌理。器呈扁平体圆环形,中部钻圆孔;双面琢工,一面琢绳纹,绳纹中细密阴刻线丝丝分明,毫无交错;另一面琢缠枝交接四方,线条流畅,饱满匀称。此环工艺精细,造型新颖,刀工锋利挺拔,无论是纹饰、玉质、技法都美妙绝伦。如此完整、品相极好的实属难得,同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1356  

明代 白玉镂雕龙纹炉顶

高5.8cm 宽6.2cm 厚4.6cm

RMB 220,000-350,000

取和田白玉为材,玉质细腻晶莹,料色洁白温润,用料厚实。以圆雕掏膛镂空雕琢,作一穿花龙纹造型,器顶龙首盘踞,正面而视,粗眉圆眼、高额双角,方口长须、张牙舞爪,穿梭于花卉之中,身躯蜿蜒曲折、威武霸气。底部呈椭圆形,微凹,留有两对钻孔,供镶嵌之用。整器造型古朴浑厚,造型典雅大气、精致传神,为此类作品中难得精品佳器。

1357  

元/明  白玉巧雕鸳鸯绦环

直径7.5cm 厚1.3cm

RMB 50,000-120,000

此绦环取材黑白玉雕琢,玉质油润细密,光气纯熟,局部留皮。器呈椭圆形,以镂雕工艺琢鸳鸯题材,鸳鸯站立状,或目视前方,或回首相望,形态灵动机敏,其边缘荷叶、荷花相衬,局部利用黑白玉色及皮色加以点缀,更显层次清晰,线条爽朗利落,背面光素无纹,不加雕琢。整器造型规矩大方,雕工一丝不苟,极尽精美,档次颇高。鸳鸯是著名的观赏禽类,一般都成双成对,从不分开,用来比喻夫妻赞美爱情。

1358  

元/明  青玉三欢

长7.1cm 宽3.8cm 高3.4cm

无 底 价

以青玉为材,圆雕而成,质地温润,入手盈握。以獾为题材的玉雕具有喜庆之意。此三獾一大两小,首首相对,五官雕刻细腻,灵巧可爱,琢工朴实自然。因「獾」与「欢」谐音,寓意「欢欢喜喜」。三欢环拥,喻之「阖家欢乐」,其乐融融的生动写照。整体造型简洁,刻画简练,剔透轻灵,体形饱满,极具趣味,让人不禁感叹工匠们的艺术创造力。

1359  

清代 白玉活环兽耳水洗

耳距19.3cm 高7.4cm 口径12.3cm

RMB 780,000-1,000,000

此洗取上等白玉整雕而成,且质量上乘,远观见宝光盈盈,近触则温润有加,外表如凝脂般莹洁通透,泛着美玉特有的柔润光泽。整洗琢制精细,形制仿古而富新意,作圆口圆腹,内壁掏膛光洁,打磨精湛;外壁采用减地浮雕工艺琢龙纹,纹样和谐而统一,龙身修长,负有线条美感,颇具雍容大气之感。洗口沿两侧镂雕瑞兽,并以活环套接,瑞兽双目外凸,高额粗眉,毛发飘逸,身生双翅,下承四足并饰以兽面纹饰。整器满工雕饰,纹样繁复,深浅均匀,衔接得体,浑若天成,充分体现了清代仿古器的审美情趣。

1360  

明代 白玉红沁苍龙教子带钩

长13.8cm 宽2.8cm 高2.9cm

RMB 120,000-180,000

明清时期玉带钩的用途由实用的腰带扣逐渐演变为装饰性的玩赏之物,造型趋于统一,以龙首带钩为主流。此件带钩白玉质,局部受红色沁,包浆浑厚,盘玩熟透。钩头作龙首形,龙首头生双弯角,张嘴龇牙,双目外凸,气势威猛,形态苍健,居高临下地注视着钩身上浮雕的子龙,子龙作爬行状,身形细长卷曲,鬃毛飘洒,四足凌空,与钩首龙头对视相望。两龙神形俱佳,生动迤逦。此带钩玉质上乘,沁色唯美,器型较大,时代特征明显实属带钩中之精品。

1361  

清代 白玉大圣献寿牌

长4.1cm 宽2.7cm 厚0.6cm

RMB 50,000-120,000

此牌以优质和田白玉为材,玉质凝聚,油润光滑,均匀细腻。牌呈长方形片状,牌首琢龙纹,中部留有钻孔,便于穿绳佩戴。牌身正面开窗雕琢灵猴献寿纹饰,灵猴呈站立状,尖嘴、圆眼,双手托桃,极具写实。背面剔地阳雕“大圣献寿”四字,减地平整,雕琢细致。此牌小巧玲珑,寓意吉祥,玉质精良,应为此时期的精品玉牌之一。

1362  

明代 白玉马上封侯

长5.9cm 宽2.7cm 高3.9cm

RMB 60,000-150,000

此器以白玉质,洁白凝润,晶莹剔透 。圆雕作一卧着的马匹,鬃毛披颈,呈跪卧回首之姿;一身形灵巧小猴伏于马背之上,与马相对而视,姿态活泼。所雕猴、马栩栩如生,整器于写实中给人轻松的感觉,让人赏心悦目,呈现出“马上封侯”吉祥之美意。“马上封侯”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一般由马和猴两种动物组成。在我国古代吉语中,常以“猴”谐“侯”,暗指社会地位较高的官位,“马上”为立刻之意。本器刀法简洁利落,以极细密的浅阴线表现马颈部、尾部及猴背部的鬃毛,整体肌肉感较强,饱满盈实。置于文房案几之上为镇纸或玩赏,是达官贵族喜爱之文雅佳品。

1363  

清代 青白玉福寿佩

长6.1cm 宽4.5cm 厚2.3cm

无 底 价

此佩以青白玉为材,玉色微泛青光,质地紧密油润。巧琢寿桃惟妙惟肖,圆润饱满,以枝叶环绕,叶纹舒展柔和,寿桃一侧蝙蝠盘桓,双翅伸展,纹路刻画细腻,深显雕刻者之匠心独运及高超技法。以蝙蝠飞于寿桃之上,蝙蝠意取“福”字谐音,与寿桃组合有“福寿双全”之意,此类题材在清宫中多有收藏。整器琢刻工艺精湛,细节处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寓意吉祥,为上佳玉雕作品。

1364  

元/明  白玉英雄佩

长4.7cm 宽1.9cm 高3.5cm

RMB 40,000-80,000

此佩取材优质和田白玉,细腻如羊脂,润泽冰洁,光气润泽。整器立体圆雕英雄造型,熊呈俯卧姿,深目高眉,如意鼻头,体态健硕饱满;背上所立雄鹰,尖喙圆眼,目光锐利,雄鹰为力量象征,代表坚韧、勇敢、高贵与智慧;熊是祥瑞吉兆,可避邪除恶,二者合有「英雄」之意,为中国玉雕传统题材。整体雕刻融合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简洁生动,鹰、熊勇猛之气势喷薄而出,可见制玉者纯熟的工艺。整件雕刻精细,光洁典雅,加之寓意美好,收藏鉴赏俱佳。


1366  

元/明  白玉红沁太白醉酒

长6.9cm 宽4.9cm 高3.5cm

RMB 150,000-300,000

此拍品取材优质和田白玉,质地温润细腻,晶莹剔透,局部受红色沁。玉雕以太白醉酒为题,刻绘诗仙李白酒酣欲醉,身倚酒坛侧躺休憩之景,正应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诗句。李白头戴幞头,双眼微合,嘴角含笑,长须下垂,呈现欣然满足之态,其面部雕琢生动逼真,神情刻画惟妙惟肖,将李白醉后休憩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灵妙传神。其身左手扶膝,衣纹回转自然,流畅生动。整体雕琢简洁,配以红沁,圆润柔美,符合当时期制玉特征。

1367  

清代 青白玉爬龙杯

高13.4cm 口径6.3cm

RMB 650,000-800,000

此器以青白玉琢制,玉色青白,质地温润,局部受沁,入手厚重。主体为圆筒状,内挖中空,圈足底。器身四周阴刻回纹相间,上下光素,中间满琢乳钉纹饰,排列整器,密而不乱,雕琢饱满。一侧高浮雕龙纹为杯柄,龙四肢紧攀杯身,龙首伏于杯沿,张嘴獠牙、双目圆睁,双耳紧贴身体,火焰式长尾后卷,身姿灵动,呈攀附直上姿势,气势威猛。另一侧口沿处浮雕祥云及火珠,整器纹饰应为单龙戏珠题材。单龙戏珠最初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清朝,都是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着尊贵,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真龙天子。此杯选材优质,设计巧妙,工艺精湛绝伦,纹饰及工艺均带古意,是一件材美工精的摹古佳作,具有清代宫廷仿古气息。

1368  

清代 白玉山水人物诗文牌

长5.9cm 宽4cm 厚0.8cm

RMB 80,000-160,000

以优质和田白玉为材,洁白无瑕,莹润光滑,光气纯熟。牌体呈长方形,牌首雕琢夔龙纹,中部开孔,以供穿系。牌身正面浅浮雕一高士小船泛舟之场景,日暮降临、江面辽阔,高士身着长袍,独坐船头,胡须毛发飘逸,衣纹线条流畅,一副舒适颐然姿态。背面琢刻“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落款“子冈”。此牌诗文并茂,构图和谐,雕工卓越,选材优良,风格雅致清趣,文气十足,适合佩戴把玩。

1369  

明代 白玉红沁虎

长7.6cm 宽3cm 高2.9cm

无 底 价

白玉质,包浆浑厚,细腻温润,满身受红褐色,古意盎然。虎呈俯卧状,头部方正,双目微凸,鼻梁挺拔,四肢收于腹下,长尾置于后背之上,底部平整,腹部至背部留有方形通天钻孔,孔道光洁,钻痕明显。玉虎因材施艺,刀工俐落,手法写实,通身以双短阴线表示虎身斑纹,展现玉匠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匠心传神。整体皮壳厚重,金色沁如斑纹灿然,刀法娴熟,打磨精细,轮廓含蓄,提炼概括,亦将虎的样貌与姿态巧妙再现,实为难得精美佳器。

1370  

清代 白玉红沁八吉祥如意

长40.3cm 宽11.6cm 高5.8cm

RMB 4,600,000-6,500,000

出版:《玉之華》no.48

记录1:纽约佳士得2003年9月 

记录2:北京保利2013年秋拍

如意由整块和田白玉雕成,玉料厚实,玉质坚致细密,温润光洁,包浆自然,大面积受红色沁并带有灰皮。八吉祥又称八宝,为佛教传说中的八种宝物,在明清之际各类材质的器物上均多有引用,而玉器亦不例外。此如意首呈灵芝形,柄身呈经典三弯造型,凹凸有致,形态柔婉舒展。首部与柄身分别以浮雕技法琢刻“八宝”纹饰,合为“宝伞、金鱼、宝瓶、莲花、法螺、盘长、白盖、法轮”。每件供器含义不同:宝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金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切;宝瓶代表佛智圆满,具完无漏;莲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有染之意;法螺代表菩萨果妙,吉祥之意;盘长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白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法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因为八宝寓意吉祥,倍受皇家推崇,逐件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八吉祥图案之兴盛,伴随着明清两代,藏传佛教对宫廷的影响日增。尤至乾隆一朝,乾隆皇帝对藏传佛教格外尊崇,这一时期八吉祥图案大为兴盛,且精且美。养心殿造办处档案中有不少关于八吉祥纹样制作的详细记载,运用广泛,涉猎品类亦多。而饰于如意之上,平添吉意,除祝寿外,更示以吉祥、顺心,承载祈福纳祥等美好愿望,成为朝贺、祝寿、喜庆时不可或缺之物。清代帝王喜好如意的风尚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从保存完整,用料硕大,雕工如此精美,又有明确的出处可稽实为少见,如此集历史、艺术、身分表征于一身的如意名品,应为世人所珍。

1371  

明代 白玉龙钮素印

见方2.9cm 高3.1cm

RMB 30,000-80,000

印章以和田白玉制作,质地温润细腻,莹润剔透,印身方正,光素无纹。立体高浮雕螭龙造型为钮,螭龙两眼凸圆,吻部短而宽,嘴巴微张,龙脊挖多道长凹槽,线条流畅;龙身矮伏,昂首挺胸,四肢伏地,肌肉强健,神态威严。整器造型精致典雅,时代风格显著,雕琢细腻精湛,适合收藏把玩

1373  

明代 白玉卧马

长8.1cm 高4cm 宽2.2cm

RMB 80,000-150,000

记录:香港苏富比2017年11月

取白玉为材,玉质细糯油润,满布黄褐色沁,采用圆雕、镂雕、阴刻等技法而就,体型敦厚,神态安逸,俯首竖尾,鬃鬣飘垂,肌理饱满圆润,线条简练,鬓毛刻划清晰,丝缕毕现。卧马口衔缰绳,鞍鞯马镫一应俱全,似于此时养精蓄锐,以待来日纵横驰骋。此卧马健硕温驯,神意饶足,大气中不失精巧,粗犷中不失细腻,包浆醇厚,古意盎然,时代特征明显,当为文人案头陈设赏玩之佳物。

1374  

明代 白玉红沁犬

长3.8cm 高2.9cm 宽2cm

RMB 80,000-120,000

取材优质和田白玉,质地细腻油润,玉色白皙通透。立体圆雕,大小适中,入手盈握。犬呈蹲卧状,双目圆睁、如意鼻头、嘴微张,双耳卷曲紧贴头部。尾巴上卷以细密的短阴刻线装饰,四肢微曲,琢刻云纹,侧腹可见肋骨。整器工艺精湛,通过对形态的准确把握,成功塑造出犬温顺安闲的形象,轮廓、肌肉感生动展现,惟妙惟肖,形象写实,颇具时代造型风格。

1375  

清代 白玉原籽留皮莲蓬

长8.6cm 宽6.7cm 厚3.5cm

无 底 价

记录:香港苏富比2018年11月

取材和田白玉,质地细腻,洁白油润,原皮巧雕。整体圆雕一写生莲蓬,造型圆润,底部枝叶缠绕,叶脉清晰翻卷自如,以洒金红皮雕作叶片,与白玉交相呼应,自然生机,更显浑然天成。顶部琢莲蓬,莲子饱满莹润,凹凸有致,形象生动。莲蓬多子寓“多子多孙,子孙满堂”之意。此器用料厚重,构思独特,巧借皮色渲染出一幅立体自然景象,实属难得佳作。

1376  

元/明  白玉红沁方勒

长10.1cm 见方1.6cm

RMB 80,000-160,000

取材优质白玉而琢,玉质细腻温润,满身红沁深入肌理,犹如晚霞。器呈方形柱体勒子,光素无纹,上下对穿钻孔,孔道光亮,风格遒劲。整体造型素雅大气,切割面笔直有力,打磨精湛,包浆浑厚,是当下深受藏家追捧的种沁皆佳的收藏品类。


1377  

清代 碧玉痕都工艺双耳扁瓶

高32cm 宽14.2cm 厚6.5cm

RMB 480,000-650,000

痕都斯坦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和文化色彩,这与中国传统玉器工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清乾隆时期,内务府设立了专门仿制痕都斯坦玉的作坊,结合了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西番风格的玉器。此器选材碧玉,玉色浓郁,质地温润,用料十足。以整块玉料雕琢而成,圆口、束颈、丰肩、扁腹、四方足,两侧作花卉形衔环耳,造型规整大气,四平八稳。瓶身内外打磨平整光滑,边角硬朗,而颈部弧线优雅,颇符合儒家“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中国传统思想。器身以剔地阳雕工艺琢刻花卉纹饰,雕刻手法细腻,纹饰简洁而不单调,琢得立体精致,造型古拙,极具收藏价值。

1378  

清代 白玉红沁扳指

高2.7cm 内径2cm

无 底 价

来源:无锡文物商店

和田白玉为材,质地紧密,表面受红色沁。通体莹润亮泽,厚重大气,圆筒形,顶端微弧,直壁,平底;素面无纹,规整素雅,纯以材质、造型为美。扳指,又有韘、决之名,古已有之。后虽骑射不兴,扳指由武而文,而渐成饰物,骨中一股豪气不灭。后演化用来展现拥有者财富、地位。清代乾隆帝在玉配件中尤喜扳指,更是将其作为伴随左右的良师益友。

1379  

明代 白玉乾元通宝

直径3.8cm 厚0.4cm

无 底 价

选材白玉质,色泽晶莹透白,用料讲究,抛光打磨工艺精到。圆形,一面刻“乾元通宝”,另一面光素无纹,中间一方孔,寓意“天圆地方”。整器雕工规整大气,笔划舒展有度,严谨之中古意盎然,富有宫廷气息。 

1380  

元/明  白玉留皮春水绦环

长8cm 宽6.6cm 厚2.4cm

RMB 120,000-160,000

以和田白玉为材,玉质致密,洁白无暇,留皮巧雕。绦环呈椭圆形,以多层次通景镂雕、浮雕、阴刻等技法雕刻大雁穿莲纹饰,大雁尖喙,长颈、圆眼,双翅上扬,以短小细密的阴刻表现,线条细韧,荷叶迎风翻卷,莲蓬颗粒饱满,上方巧借皮色琢一只蝙蝠。背面内凹,不加雕琢,也是此时期独有的制玉风格。整器精致规整,纹饰写意柔美,十分适合收藏把玩。

1381  

清代 白玉苍龙教子带钩

长13.7cm 宽2.7cm 高2.7cm

RMB 60,000-100,000

取材和田白玉,质地油润,细腻晶莹。龙首为钩,宽鼻阔口,鼓目暇须,双颌微启,头生双角,威仪赫赫。钩身上镂雕一小螭龙,曲身灵动,匍伏向前,长尾分叉作卷云状,其下有突起的圆钮,光素无纹,打磨光亮。此带钩用料上乘,雕工精湛,寓意吉祥,有望子成龙之意,堪称玉器中的精品。 

1382  

清代 白玉瑶池祝寿山子

高17.5cm 宽11cm 连座高21.7cm

RMB 580,000-800,000

记录:香港佳士得2015年秋拍

山子取整块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温润,晶莹通透,宝光内敛,色纯而雅。整体采圆雕、高浮雕、阴刻等工艺,环绕器身一周雕琢群仙祝寿图。正面雕刻近山顶处,山崖横出,其上仙鼎妙香,王母手捧如意倚石而坐,其后二侍女捧经而立;山腰上,一仙人双手捧一硕大仙桃拾级而上,身后桃树果实累累;山脚下,二仙人驾鹿而至。玉山背面雕刻流云瀑布,一仙人手捧葫芦仙药站立云端,两仙人观瀑而语。作品布局丰满,雕刻流畅,烤色自然,为清代宫廷玉雕之佳作。整器纹饰画面彷如展开的画卷,意境平和,令人向往;雕工精细,人物栩栩如生,灵动鲜活,跃然眼前,寓意吉祥,素雅清贵。此件白玉山子利用玉材之原貌雕琢远山近水,山水之中有群仙祝寿,完美的体现了当时玉工高超的构思及精湛的技法,殊为难得。下配红木底座,可供陈设。

1383  

元/明  白玉复古圭型佩

长10.3cm 宽6.8cm 厚0.6cm

RMB 180,000-250,000

以和田白玉为材,质地温润细腻,色泽白皙,局部受沁,光气柔和。器呈长方形厚片状,以镂空、阴刻、阳雕等多种工艺集齐一身。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分别雕琢谷纹、回纹、龙纹、兽面等复古纹饰;回纹线条婉转有度,刀工有力;谷纹颗粒饱满,排列有序;龙纹镂空雕琢,形象生动;兽面对称饰工,神秘抽象。整器质地优良,器形独特,工艺精妙细腻,圆润有度,一丝不苟,复古气息浓郁,是一件具有艺术特色的珍品。

1384  

清代 白玉麻姑献寿

高14.5cm 宽7.3cm 连座高16.8cm

无 底 价

和田白玉质,玉料较大,温润油腻,宝光莹莹。圆雕麻姑献寿题材,呈站立之姿,麻姑面容慈祥和蔼,面露笑意,发丝清晰可辨,梳理齐密,身着交领宽袖长衣,衣带浮肩,衣纹飞舞,身形婀娜多姿,更显其仙姿气韵,麻姑双手于身体左侧手捧寿桃,一仙童手执花卉在其右侧,形体塑造简洁明快,人物造型流畅,雕工细致刀法爽利。“麻姑献寿”为祈福祝寿寓意,古时此题材常被广泛使用,也有敬奉家中老人的含义,具有美好的寓意。下配红木底座。

1385  

明代 白玉龙钮觽

高10.6cm 直径2cm

RMB 40,000-80,000

取白玉为材,玉质上乘,质地润泽,包浆浑厚。玉觽形状修长,下端尖锐,顶端镂雕螭龙为钮,呈站立状,圆眼、平吻、张嘴露齿,胡须自然下垂,独角紧贴背部,龙尾分叉延伸至器身,四肢有旋涡状纹饰,可见肌肉饱满,强健有力,其神情肃穆威严,有蓄势待发之感;觽身中部琢刻“童子佩觿”落“子岗”款。玉觿又称为冲牙,最早为解绳器,后演变为配饰。此器打磨精致,雕工舒展流畅,线条富于变化,而手感亦是一流,古朴雅致,宜佩于身。

1386  

元/明  白玉子辰佩

直径7.8cm 厚1cm 连座高13.3cm

RMB 180,000-250,000

取材和田玉而琢,宛如新剥荔枝之肉,初握在手中可感冰凉,后逐渐温暖软糯之感,全身无暇,光气十足。子辰是中国传统吉祥题材,一般雕有互为顾盼的一龙一鼠的玉佩。在十二生肖中,子代表鼠,辰代表龙,因此两者合雕在一起称为“子辰”。此种纹饰始于汉代,到明清尚有制作,其中汉代子辰佩以保平安,明清两代子辰佩有望子成龙的含义。此佩主体圆形片状,中心镂空,雕刻龙肢体卷曲呈圈形,姿态灵动,鼠趴伏于环之下端,圆耳尖嘴,身形圆润。整件雕琢精细,刀法流畅劲健,线条婉转优美,主题吉祥,为玉雕精品,极富收藏价值。佩红木底座。

1387  

清代 青白玉龙纹方瓶

高27.7cm 宽14cm 厚5cm 连座高32cm

RMB 1,800,000-2,600,000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篇10)no.47

此玉瓶为宫廷陈设用具之典范,整器以上等青白玉雕就,玉质莹润,微泛青光,用料硕大,实为难得,非皇家制玉而不可为。集圆雕、镂雕,高浮雕等多种手法制作而成,瓶为方形,无盖,直口带唇,内膛中空,器身减地浮雕琢祥云纹饰,层层叠加,错落有序,给人一种随心舒展之感。瓶身一侧高浮雕五爪螭龙,身体长曲延伸至瓶底,似攀附在瓶外;螭龙双目外凸,胡须毛发飘逸,头生独角紧贴背部;前足置于瓶口之上追逐火珠,为典型单龙戏珠纹饰,苍龙威猛,五爪、龙鳞、脊背、龙须均刻划精细,显现身姿矫捷的气势,底部落款“乾隆年制”。玉瓶在清宫玉雕中占有重要地位,多用于陈设或插花。通观此瓶,用料端方精良,刀工细腻流畅,造型古朴厚重,琢刻规整,精工细作,雍容华贵,是一件十分值得珍藏的宫廷重器。配红木底座。

1388  

明代 青玉卧兽

长4.6cm 宽2.9cm 高2.1cm

无 底 价

以青玉为材,玉质莹润,光气纯熟。圆雕玉兽呈趴卧状,前足相连留孔,便于穿系,圆眼凸起,宽眉阔鼻,平吻紧闭,如意双耳,四肢粗壮,关节处琢有涡纹,饰有阴刻线。尾部以细密阴刻线刻画,脊背立体,骨骼清晰可见,各处细节均有合理体现,达到了形象逼真的效果。整体造型传神形象,将卧兽的霸气凶猛展露无疑。

1389  

明代 白玉穿云龙纹璧

直径6.3cm 厚0.6cm

RMB 60,000-100,000

记录:伦敦佳士得2010年春拍

白玉质,玉色莹亮细腻,质色白润光洁,包浆醇和自然。双面满饰龙纹,纹饰摹古,线条干净利落,整体风格古朴厚重;多条龙首若隐若现穿梭于祥云之中,或昂首向上、或长鼻上卷、或嘴巴大张,形态各异,纹饰变换莫测,排列有序,灵动飘逸,刻画精细,韵雅而古奥。此玉璧阴刻线条极为犀利,细节处一丝不苟,可见等级之高。

1391  

明代 白玉镂雕年年有余香囊

直径4.8cm 厚1.2cm

无 底 价

取材和田白玉,玉色净白无暇,质地温润细腻。香囊通体镂空呈圆形,两面分片相合,雕琢两条体型肥硕的鲶鱼,寓意年年有余,其周身镂雕成网状,精巧细致让人瞠目。香囊可开合,既可盛放香料,亦可盛鲜花等,香味可从镂空处溢出,是悬挂于腰带上的饰物。此器工艺设计精美巧妙,造型自然生动,玲珑剔透,在极薄的基础上镂空雕琢,且孔洞均匀规整,可见工艺之高超。

1392  

明代 白玉兽钮素印

高4.4cm 长2.5cm 宽1.9cm

无 底 价

此章取料优质白玉,油润光滑,均匀细腻,局部留有淡淡的洒金皮色,光气精良。印身作长方形,印面光素,上设瑞兽钮,双目凸出,张嘴龇牙,身躯呈伏卧,兽首扭转侧望,尾部上卷,身形矫健,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全身线条简约,既充满威严又不失可爱俏皮。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却并不俗艳。瑞兽乃神灵动物,虽形态多变,却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尊崇和宝爱。此印章小巧精致,刻画生动,造型于简洁之中透出庄重肃穆之气,细细玩赏,可见料工之美。

1393  

明代 白玉长宜子孙牌

长8.1cm 宽3.4cm 厚0.6cm

无 底 价

以和田白玉为材,玉色纯美,柔白细腻,宝光内敛。长方形片状,牌首、牌尾镂雕双龙,龙昂首曲体,呈S形,体态矫健。牌身正面开框剔地阳雕葫芦及蝴蝶纹饰,葫芦雕琢形象,枝蔓遒劲蜿蜒,叶片舒展轻薄,以细阴线琢刻叶脉;蝴蝶展翅飞翔,栩栩如生,十分巧妙。“葫芦”代表多子多福,搭配蝴蝶又有福禄万代、瓜瓞绵绵之意。背面琢“长宜子孙”四字,寓意子子孙孙都能过上安逸富贵的生活。此牌选料精良,雕琢精湛,寓意吉祥,适合佩戴收藏。

1394  

清代 白玉子母兽

长4.7cm 高3.3cm 宽2.4cm

无 底 价

以和田白玉为材,玉质温润,油润光滑,均匀细腻。圆雕子母兽,母兽趴卧状,回首、头似龙,宽鼻粗眉,长角服贴,圆眼直视小龙,炯炯有神,胡须毛发与小兽尾巴相连,神态安宁祥和;小兽形体与大兽相似,憨态可掬,身躯饱满,四肢精壮有力。子母兽,寓意是子母情深,同时传递长寿富贵的美好含义,兼有驱邪旺财的作用。

1395  

清代 白玉荷叶鸳鸯

长5.7cm 宽4.3cm 高3.8cm

RMB 80,000-150,000

和田白玉为材,玉色洁白细腻,致密温润,洁白无瑕。以立体圆雕手法琢鸳鸯造型,尖嘴宽额,细颈、杏眼,一对鸳鸯在莲池中嬉戏,口衔荷花,团身相倚,伏于水面之上;其牵引荷花,承踏荷叶,如坐一叶扁舟,缓缓而来。鸳鸯翅膀及翎羽以阴刻线为饰,雕工细致,栩栩如生,层次分明,刻画精细。整器雕琢生动,造型独特,寓意美好和谐,实为当时期之精品,十分适合收藏。

1396  

清代 青白玉鸳鸯衔莲

长7.7cm 高7cm 宽3.4cm

RMB 120,000-180,000

此品选用青白玉雕制,质地细腻凝润,玉料紧密厚实。整体采用圆雕及镂雕技法琢鸳鸯造型,形态圆润饱满,栩栩如生,鸳鸯圆眼尖喙,神情温驯祥和,冠羽贴服垂于脑后,以阴线刻画翎羽,线条细腻流畅,体态优美典雅。其口衔莲花枝干,花朵盛开,中间露出莲蓬,颗粒清晰可见。底部一硕大的荷叶将鸳鸯托起,漂浮于河面,场景写实富有生机。整器选材优良,纹饰流畅婉转,用料较大,赏玩皆宜。

1397  

清代 白玉双龙兽钮炉

通高16.3cm 宽12.9cm 厚5.7cm 连座高20.5cm

RMB 780,000-950,000

取材和田白玉,玉质温润细腻,净白无暇,如膏如脂,宝光莹莹,以整料雕琢,造型敦实。炉盖顶部圆雕瑞兽为钮,瑞兽呈站立回首之姿,身姿雄壮、张口威慑,长尾上甩;盖身两侧镂雕双龙及活环套接,龙身修长矫健,呈S型,动感十足;盖与炉身子母口合,严丝合缝,炉身表面光素无纹,仅在腹部两侧高浮雕龙纹,龙四足腾空,攀附于炉身之上,气势威严传神,大口怒张,独角后扬,四肢强劲有力,肌肉饱满,长尾分叉延伸至炉的足部。整体造型精致典雅,掏膛光洁,选材优良,为收藏陈设、文房装点的难得精品。

1398  

清代 白玉留皮扳指

高2.9cm 内径2.2cm

无 底 价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采用和田玉籽料原石进行雕琢,成色均匀,玉质凝聚,油润光滑。此扳指无雕饰,整体造型稳重大气,简洁大方,皮色巧做戒面保留红皮,点点斑斑,洒落其上,于白玉交相辉映,极为美丽动人。此器虽然雕琢不多,但其自身的天然皮色和造型处理,都展现着它独到的魅力所在,佩戴把玩俱佳。

1399  

清代 白玉龙钮素印

见方2.1cm 高2.7cm

无 底 价

印章以白玉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润泽,晶莹剔透。器呈正方形,印身光素,四面切规整;镂雕螭龙钮,阔口尖牙,须发尽显,四肢有力,身姿矫健狰狞,威武霸气,雕刻线条流畅生动,古韵极具。龙是等级最高的装饰图案,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有攘除灾难,带来吉祥的寓意,适合作为收藏实用。

1400  

明代 青玉祥云纹杯

高5.2cm 长11.9cm 口径7cm

RMB 780,000-1,000,000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篇5)no.3

取材青玉,玉色微泛青光,质地温润,局部有沁斑,整料掏膛而琢,内部掏膛匀净光洁,平底无足,杯口为椭圆形。外壁通体以浅浮雕技法琢祥云纹饰,云朵层层叠压排成“品”字形状,也称之为品字云纹,也是此时期云纹独有的雕琢技法,杯把镂空云朵状,细密的阴刻线满布全器,线条流畅,雕工精湛。祥云,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的代表。此器纹饰设计精美,寓意吉祥,用料古朴,时代特征明显,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1401  

明代 白玉素璧

直径4.7cm 厚0.8cm

无 底 价

以和田白玉雕琢,玉质莹润致密,细腻温润,光气十足,略带沁色。玉璧圆形厚片状,中间钻孔讲究,整体抛光细致,光素间尽显玉色之美。双面切割平整,工艺独到,厚度极佳,设计佩戴尤显文雅之至,是难得的佩玩佳器。

1402  

明代 白玉素带板(7件)

铊尾:长13.1-13.4cm 宽3.9cm 厚0.8cm

带板:长6.4-7.3cm 宽3.4-3.9cm 厚0.7cm

桃心:长3.8cm 宽3.5-3.7cm 厚0.7cm

RMB 280,000-450,000

此组带板取材和田白玉,色泽白皙温润,表面成玻璃光泽,局部有灰皮及沁色。一组7件分别由2件桃型、3件长方型和2个铊尾组成,全器光素无纹,厚度及佳,背面均有对穿牛鼻穿钻孔,供镶嵌之用。此组带板用料统一,抛光精湛,古朴熟旧,可做搭配镶嵌设计之用,并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1403  

明代 白玉双鹿摆件

长8.2cm 宽7.2cm 高3.4cm

RMB 60,000-120,000

此摆件选材白玉,质地细腻致密,温润通透,器表包浆丰厚,色泽含蓄,呈现古朴庄重、典雅静谧之美。整料圆雕双鹿,造型线条浑厚且不失灵动。一对仙鹿,口中衔莲,相互依偎,身躯交错,或曲颈、或回首,体态健硕,四肢蜷伏,颇显灵动可爱。荷花含苞待放,叶脉舒展,枝蔓粗壮,线条圆融切不失力度;鹿身整体骨骼、肌肉、动态皆刻画逼真,神态传神,令人爱不释手。“鹿”和“禄”谐音,中国古代一直以鹿为瑞兽,有布福增寿,福禄安康之意,可以为人们带来祥瑞。

1404  

元/明  白玉带扣

长5.3cm 宽3.7cm 厚1.1cm

RMB 60,000-100,000

此带扣选材白玉,莹润剔透,质地细腻,光气精良。器近桃心形状,中空、正面微凸琢棱纹,两侧对称雕琢,线条修长,比例均匀,雕工精美;背面光素,只留下切割痕迹。整器造型古朴,选材优质,工艺精湛,造型少见,更显珍贵。


1405  

清代 青白玉太少狮绣球

长13.3cm 宽4.4cm 高5.5cm 连座高8.7cm

RMB 80,000-160,000

此摆件青白玉质,玉色青白,玉质温润,局部有沁。整料圆雕一大一小太狮少狮,口衔丝带,共同嬉戏玩耍一绣球造型。太狮呈蹲踞状,深雕双目,粗眉圆眼,龇嘴含舌,表情沉稳;尾后少狮,形体娇小,造型活泼可爱。整器集圆雕、镂雕、浮雕及阴刻工艺为一体,所雕之处雕琢栩栩如生,神态传神,纹饰精湛巧夺天工,为收藏把玩难得精品。太狮少狮是中国传统吉祥题材,寓意事事如意、锦绣满堂,以象征人古代官制亦有「太师」「少师」之职,故而亦寓意世代高官厚禄。下配镂雕红木底座。

1406  

元代 白玉龙纹方孔璧

直径4.4cm 厚0.9cm

RMB 60,000-120,000

来源:无锡文物商店

玉璧以白玉为材,玉质莹润细腻,白皙无暇,光气纯熟。玉璧呈圆形,分别留有圆形及方形钻孔,造型别致。玉璧正面以高浮雕技法雕刻螭龙纹饰,尖嘴、圆眼、双耳、独角,龙身健硕饱满,盘绕璧面;背面满刻乳钉纹装饰,颗粒饱满圆润,抛光精良。整体造型规整简练,玉质优良,器型独特少见,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佳品。

1407  

元/明  白玉通孔羊

长3.4cm 高4.6cm 宽2.2cm

RMB 80,000-100,000

此羊取材白玉,玉质上佳温润细腻,羊呈跪卧形,昂首前望,圆眼,口紧闭,双角向后弯曲,面容雕琢十分传神;其身体敦实圆浑,四足卧于体下,腿部肌肉发达,骨胳劲挺硬朗,腹部至背部留有通天钻孔,孔道光亮。羊象征财富和吉祥,圆雕羊是古玉器的珍品,历来被古玉收藏家所重视和珍爱。此羊玉质十分熟旧,刀工精湛,琢磨细致,使羊之温顺的性情与肥美的体态得以极好的展现,造型生动极具感染力。中部穿孔,历史气息浓郁,十分适合作为收藏把玩。

1408  

清代 白玉太平有象

长4.4cm 高5.4cm 宽2cm

RMB 60,000-80,000

此件拍品取材和田白玉,玉质洁白无瑕,紧密熟润宝光莹莹。立体圆雕而成,大象四足直立,粗壮矫健,大力魁梧,卷鼻垂尾,身披璎珞。身负鞍垫及宝瓶,座垫上见祥云及山水纹。上方宝瓶撇口,双耳,瓶身琢团寿字样,刻画十分精细。古代传说中,佛祖乘象而来,而“象”又与“祥”谐音,在传统习俗中代表着吉祥,加上宝瓶与“平”音相近,故此设计寓意为“太平有祥”,祝愿天下太平,吉祥如意。此器选材优良,造型端庄大气,雕琢写实传神,适合收藏把玩。

1409  

清代 青白玉双龙水盂

高8.1cm 宽13.8cm 厚11.4cm 连座高11.5cm

RMB 1,600,000-2,600,000

参阅:故宫经典 文房清供 No.231

以和田青白玉雕制而成,玉色白中透青,莹润光洁,偶有沁斑。整料掏膛、圆雕而成,主体呈圆形,口内收、腹鼓圆、内壁掏膛光洁,工艺十分精湛;外璧高浮雕双龙纹,昂首怒目,鬃发飞扬,身躯矫健有力,遒健凶猛,气夺千里;双龙环绕水盂四周,龙头上扬至口,龙须环于盂口,似从中汲水。高浮雕的装饰技法是一种极其耗料的奢华作风,此外,水盂光素铺底,代表深不可测的玄奥皇权,而五爪行龙的标帜鲜明,又强烈凸显至高无上的皇家威仪。此水盂用料考究,雕琢精细,刀法纯熟,尤其是龙纹细部刻画入微,神态生动,十分难得,应是乾隆朝拟古创新之作,古趣盎然之中不乏鲜明的时代色彩,实为上品。下配镂雕红木底座。

1411  

元/明  黄玉穿云龙纹璧

直径9.6cm 厚0.8cm

RMB 120,000-180,000

以黄玉为材,玉质细腻熟润,犹如凝脂,大面积受红褐色沁,色彩艳丽。器呈圆形,中部钻孔,双面施工,一面浮雕龙纹,龙身腾转,穿梭在云雾之间,旁绕袅袅云气,灵动有神,玲珑剔透,层次分明。另一面琢四组兽面纹饰,如意鼻头,粗眉怒目,对称雕琢,神秘威严。整器选材精良,设计独特,雕工一丝不苟,沁色自然,实属当时期之精品。

1412  

清代 白玉苍龙教子带钩

长9.7cm 宽2.2cm 高2.4cm

无 底 价

和田白玉为材,玉质温润光洁,通体无瑕,呈玻璃光泽。钩作龙首形,龙口为方形,张嘴露出利齿和长舌,高鼻鼓腮,双目外凸,龙角弯曲。钩身上浮雕双螭龙,两龙一大一小,神形俱佳,生动迤逦,顾盼之际,表现大龙对小龙施以淳淳教导,体现望子成龙之意。整体造型端庄优雅,纹饰线条颇为细腻,玉质上乘,是一件十分难得的收藏把玩器物。

1413  

明代 白玉乳钉龙纹璧

直径6cm 厚1cm

无 底 价

此璧以白玉为材,质地温润有泽,中部琢圆孔,正面以高浮雕之法雕琢螭龙环绕,龙躯修长,蜿蜒盘旋,围绕璧孔周圆,四足攀登有力,长尾回卷,极富动感,口衔灵芝,造型生动而写实。背面雕琢乳钉纹,去地平整,排列整齐,雕琢圆润饱满,碾斫精到。此器材质精美,形制规整,制作十分精细,工艺非常考究,适合收藏、把玩佩戴。

1414  

清代 白玉留皮松鼠葡萄

长6.2cm 高2.8cm 厚2.5cm

无 底 价

取材优质和田白玉,玉质细腻温润,成色均匀,巧留皮色,镂雕而琢松鼠葡萄题材;上下两端各琢一个松鼠趴伏于葡萄之上,松鼠尖嘴圆目,身形浑圆,四足尽显,长尾下垂,毛发丝丝分明,惹人爱怜。葡萄颗粒饱满,颗粒成串,晶莹诱人,枝叶利用鲜红皮色巧雕,色泽鲜艳,与葡萄交相呼应,十分美观。葡萄寓“多”意,鼠在十二时辰中为子,寓“子”意,松鼠葡萄合寓有“多子多福”、“子孙万代”的吉祥祈愿,为收藏把玩难得精品。

1415  

清代 青白玉一品青莲

长28.3cm 高8.5cm 宽5.4cm 连座高12.2cm

RMB 280,000-380,000

记录1:伦敦古董商Spink&and Son Ltd 1925年 

记录2:伦敦佳士得1997年12月

青白玉质,坚实细密,色泽光洁油润。整器取莲枝莲藕为题材,采圆雕、浮雕及镂雕技法琢制。主体为三节连体莲藕,端头为一截面,露出藕中洞孔,末二节较粗,莲藕上缠绕莲茎、莲蓬、及盛开莲花,莲叶翻卷自然,荷花及莲蓬相互呼应,灵动柔美,雕琢饱满,兼具逼真写实的艺术表现。莲花及莲藕为清代传统题材,《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藕」谐音「偶」,用以比喻「佳偶天成」吉祥之意。以「莲花」谐音「廉」,表示「一品清廉」的象征意义,反映文人雅士追慕高洁的气节与风度。配嵌银丝红木底座。

1416  

清代 白玉扇形盖盒

长10.9cm 宽8.6cm 厚1.2cm

RMB 120,000-160,000

记录:北京瀚海2006年迎春拍

取材优质和田白玉为材,质地细腻,净白无暇,光气十足。此盒由盒身、盒盖两部分组成,呈扇形,以子母口相扣合,闭合严丝合缝,全器光素无纹尽显玉质之美,壁薄如纸,透视可见,颇具精巧。整器打磨精细,选材优质,造型别致,是一件极为少见的精品盖盒。

1417  

元/明  青白玉瓜果双耳杯

耳距11.3cm 口径7.3cm 高5.6cm

RMB 80,000-150,000

取材青白玉雕制,玉质温润,微闪青光,通透油亮。整料掏膛雕琢而成,内外打磨光洁细致,掏膛匀净。外壁两侧对称镂雕瓜果纹饰为鋬耳,瓜果形态饱满,雕琢逼真,枝繁叶茂。整器主打素雅之美,营造出自然之感,打磨精细,用材硕大,可摆可玩,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1418  

清代 白玉三镶如意

总长71.5cm

首:长11.9cm 宽10.3cm

柄:长10.6cm 宽6.2cm

尾:长6.3cm 宽7.2cm

RMB 180,000-250,000

整件如意造型雍容而端庄,曲线婉转流畅,结构严谨和谐,技法娴熟精湛,该如意首呈云头状,柄呈弧状、素面,首、柄、尾三镶嵌玉,如意白玉质,皆琢山水人物图,人物神态自然生动,刻画细腻,整体画面雅趣盎然,工艺极其细腻精湛,表现出极高的琢玉技巧。背面未加雕琢,尽显玉质本色,大方素雅,古朴凝练。整件作品寓意吉祥,设计巧妙。“三镶如意”的形制具有富丽精湛的艺术风格,自此成为清代中、后期如意形制的典范。此件如意器身一木连作,浑然一体,造型端庄,曲线婉转而流畅,工艺娴熟而精湛,不可多得。

1419  

清中期  白玉有美於斯牌

长5.7cm 宽4.7cm 厚0.5cm

RMB 60,000-100,000

取材优质和田白玉而琢,玉质洁白,温润细腻,致密油润。器呈片状,牌首、牌尾琢刻云纹,并留有钻孔,可供穿系,牌身两侧作内凹切割,可完美的展现此牌优美典雅之气。一面剔地阳雕花卉纹饰,花朵盛开,阴刻线表现经脉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另一面篆体琢刻“有美於斯”四字,前后呼应,图文并茂,匠心独具。整器取材优质,减地平整,构图和谐,牌型独特是一件不可多见的佩戴佳品。

1420  

清代 黄玉红沁扳指

高2.4cm 内径2cm

无 底 价

取黄玉为材,玉质油润细腻,整体受红沁,光气柔和,包浆浑厚。器体呈圆柱状,中孔平直,一端外弧,一端内凹,通体光素,形制简约美观、朴拙自然、玉种优良、沁色唯美,虽为素器,仍不失精巧雅致,令人爱不释手,实为收藏佳品。

1421  

清代 白玉浮雕龙纹双耳瓶

高17cm 宽9.3cm 厚6.3cm

RMB 1,600,000-2,200,000

取材白玉,玉质温润细腻,光泽熟润而精良,整块原料雕琢而成,工艺精湛。瓶体呈扁圆形,长颈、鼓腹、双贯耳、椭圆圈足;口沿一周以回字纹束边,两侧饰贯耳并琢以龙纹;颈部及腹部分别浮雕三龙作戏珠状,龙长须飘扬,双角后扬,龙鳞遍体,身躯强健,四肢有力,灵动婉转,须髮尽现,面容威仪,有威武祥瑞之气。龙的题材源于古时神话传说,寄托了古人希望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整器造型端庄,不惜工料,雕工精巧,纹饰吉祥,古朴大气,华丽繁复,十分适合作为收藏陈设赏玩。

1422  

清代 白玉富贵海棠锁

长5.5cm 宽4.3cm 厚0.7cm

无 底 价

选材上等和田白玉,质地晶莹细腻,冰清玉洁,光气温润。器呈长方形厚片状,双面分别饰以不同纹饰;正面外框一周雕琢双龙纹饰,龙身修长,长尾延伸,以“福”字相连接;龙首处有一横梁链接,器身中部篆刻“富贵”二字,字体规整,以刀代笔,刻画细致。背面琢海棠花纹,或枝叶舒展、或含苞待放,细密的阴刻表现叶脉,刻画十分精细。器型规整,厚薄均匀,选材优良,题材吉祥,适宜收藏佩戴。

1423  

清代 白玉马上封侯

长8.4cm 宽5.5cm 高4.4cm

RMB 150,000-250,000

记录:香港苏富比2019年11月

以白玉为材,质地细腻凝润,玉质醇厚油润,光气饱满。骏马膘肥体壮,四足回卧,头向右侧回顾,双眼圆睁,鬓发自然披散,口套缰绳十分写实。马背之上攀爬一只身形灵巧的小猴,双手紧抓缰绳,与马嬉戏取乐,颇为顽皮,姿态活泼,惹人喜爱。“马上封侯”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一般由马和猴两种动物组成。在我国古代吉语中,常以“猴”谐“侯”暗指社会地位较高的官位,“马上”为立刻之意。侯是古代高等级爵位。“马上封侯”寓意官运亨通,仕途顺畅,表达人们对仕途的热衷。整体刀法简洁利落,以极细密的阴线表现马颈部、尾部的鬃毛,肌肉感较强,饱满盈实。寓意功名指日可待,十分适合作为收藏陈设。

1424  

清代 碧玉水盂

腹径12.5cm 宽11.4cm 高5.3cm

RMB 80,000-160,000

记录:伦敦苏富比1980年10月

碧玉为材,玉质细腻,呈菠菜绿色,整料雕琢,内挖中空,形成水盂。口呈圆形,外壁高浮雕缠枝纹饰,枝叶翻转灵动,环绕器身,叶脉以阴刻线手法表现,刻画精细。整器纹饰简洁,线条清晰利落,层次分明,雕工精湛,是一件文房案头珍玩的雅品。

1425  

清代 白玉鹅衔莲摆件

长9cm 宽4.9cm 高8.3cm 连座高11.3cm

RMB 80,000-160,000

记录:Aguttes拍卖Lot34

取和田白玉而琢,玉质滑腻,纯洁通透,局部留皮巧雕。以整料通体圆雕,所刻玉鹅起首回眸,周身纹饰刻琢细致,圆滑精巧。鹅形写实,体态肥渥丰腴,双翅合拢,神情安祥,口衔莲枝,莲花盛开,花叶饱满,荷叶硕大将鹅托起。细观,整器刻画简练,构图紧凑,神形俱佳,陈设实用之文玩佳器。鹅衔莲花,寓意喜事连连,富足充裕。

1426  

清代 白玉灵芝瑞兽摆件

长13.8cm 高5.9cm 宽5.6cm

RMB 480,000-650,000

记录:伦敦佳士得2011年11

瑞兽取材和田白玉,玉质凝聚,油润光滑,均匀细腻,光气十足。造型敦厚大气,圆雕瑞兽,侧卧状,双目凸出有神,鼻子呈如意形上翘,长角飘于脑后,身生羽翅,身躯圆润饱满,长尾卷曲身侧,配合收于腹下的四肢张力,营造出瑞兽的稳健造型。瑞兽口衔灵芝柄,灵芝代表了如意、长生,寄托了人们祈福长寿之心愿。瑞兽是祥瑞的象征,又与灵芝组合,更有祝祷世间太平如意的美好期待。整件刻画精细,飘逸洒脱,是一件置于案头清赏、解压的赏玩佳器。下配镂雕红木底座。

1427  

明代 白玉袈裟环

直径5.4cm 条粗1.1cm

无 底 价

此玉环取材白玉,油润细腻,白皙无暇,触之温润。器形呈规整匀称的环形,光素无纹,包浆古朴、自然、令人爱不释手。袈裟环用以连接袈裟,在披上袈裟后,以袈裟环加以固定。袈裟环为高僧做法事穿戴袈裟用以束系袈裟所用。此类物件在古代绘画、壁画、佛造像中可见。    

1428  

明代 白玉红沁鹤寿佩

长5.6cm 宽2.7cm 高3.3cm

RMB 80,000-120,000

取白玉为材,满身受沁,灰皮包裹全器,透光下可见玉质细腻温润。采用圆雕技法琢成鹤形,局部镂空。鹤首回望,口衔桃枝,枝头结一对寿桃,颇为饱满。绶带鸟高额尖喙,翅羽以细密的阴刻线表现,清晰可见,修长双足隐于身下,虽是趴卧,仍显飘逸灵动,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仙鹤与桃都是经典的长寿意象,器流传至今仍品相完好,殊为难得,加上取材用料及琢玉技法高超,更显古雅之风。

1429  

元/明  白玉红沁卧马

长3.5cm 宽1cm 高1.8cm

RMB 80,000-120,000

此马以白玉制作,质地细腻温润,光泽柔和内敛,沁色自然天成。马作跪卧状,口衔缰绳,神态自然,塑形浑朴。四肢自然蜷伏,转折处以深刀雕刻,凹凸起伏,更显马之健硕。马鬃、马尾以细密阴刻线呈现,分缕贴体,与光洁的马身形成对比,并有飘逸之感,而马身上鞍辔齐全,仿若蓄势待发的姿态,也显现出其雄姿英发的气势。形态写实逼真,刀工娴熟。卧马周身琢磨光润,包浆莹亮,马形矫健中颇显优雅之态。

1430  

明代 白玉灵芝瑞兽

长5.9cm 宽2.4cm 高2.9cm

RMB 60,000-120,000

取和田白玉为材,玉质莹润,光气柔和。瑞兽呈侧卧回首状,圆眼、粗眉、独角,双目炯炯有神,四肢着地,骨胳健劲,背脊圆鼓,丰臀,长尾蜷曲帖于后背。以细密阴刻线纹表示毛发,丝丝可见,栩栩如生。口衔灵芝一束,灵芝枝叶蔓连翻卷,线条柔美华丽。瑞兽是天降祥物,相似题材自汉代兴起,一直延续至今。灵芝代表了如意、长生,寄托了世人祈福长寿之心愿。整体用料讲究,雕工细致,将瑞兽骨胳的肌肉感表现得形象准确,细致有神,为藏赏皆宜之佳品。

1431  

明代 白玉龙纹文带

长12.9cm 宽3.1cm 厚2.1cm

无 底 价

白玉为材,质地细腻温润,色泽柔美,光气柔和,局部受沁。器呈长方条形,两端向下弯卷,一端出檐处琢刻龙首纹饰,较为少见。器正面浮雕大小两条螭龙,大龙独角尖耳,口衔灵芝仙草,鬃毛飘逸,躯体修长,蜿蜒盘旋,四肢向两侧开张,龙尾分叉卷曲;小螭目视大龙攀爬向前,与大龙呼应,身躯肌肉尽显,灵动有力。整器刻工细致,边缘圆滑,精致兼具古韵,为收藏佩带佳品。

1432  

明代 白玉红沁通孔鸡

长3.2cm 高3.2cm 宽1.5cm

RMB 80,000-160,000

选材白玉,温润细腻,局部受沁,包浆浑厚。圆雕工艺琢制而成,双目圆润微凸,身形丰满,头上鸡冠挺立,颌下裾垂贴于颈前,造型逼真。全身琢刻细密的阴刻线及网格纹表现羽毛细节,背部有自上而下的钻孔,为穿系之用,设计巧妙。此品小巧可爱,因“鸡”与“吉”谐音,故传统艺术中多以塑造鸡的形象来取吉祥之意。

1433  

明代 白玉挂龙

长17.2cm 宽10cm 厚0.6cm

RMB 180,000-200,000

以和田白玉为材,质地温润,玉色洁白,光气十足。器呈厚片状,剪影式透雕,用料硕大,双面同工雕琢龙形;龙呈趴卧之姿,昂首挺胸、龇嘴獠牙、双目圆睁、毛发飘逸,龙身关节之处以深刀斜挖工艺将其的肌肉表现淋漓尽致,此玉雕虽是片状雕琢但不失威武,神秘富有动感。整器雕琢形象生动,刻画细致入微,选材优良,可搭配底座供陈设观赏,别有一番韵味。

1434  

元/明  白玉卧虎

长5.2cm 宽3cm 高1.8cm

RMB 50,000-80,000

玉虎以和田白玉为材,玉质温润,莹润凝脂,光华内隐,虎呈俯卧状,体形扁圆,底部平整,小圆耳打洼,伏于脑后,眉骨突出,眉毛及胡须以放射状短阴线表示,双目圆睁,表情温驯憨厚,又不失机警之气;直鼻宽吻,嘴部合拢,四肢尽显,前肢相连留孔,便于穿系,脚掌宽厚,砣刻深阴线作趾,长尾搭于臀背之上。整器刀工利落,打磨光滑,显示出虎之肌肉饱满,雕刻形象可爱,时代特征明显,适合赏玩。

1435  

清代 黑白玉留皮巧雕金玉满堂

长5.5cm 宽4.9cm 厚2.5cm

RMB 50,000-80,000

取青花黑白玉料为材,玉质莹润,局部留皮,光彩鲜艳,宝光内蕴,可谓造化所赐。以俏色巧雕、圆雕、镂雕等工艺而作,正面琢刻金鱼圆睁大眼,鱼尾摇曳生姿,周身花朵盛放,莲蓬颗粒饱满,显现鲜活生命力;底部巧借黑玉雕琢蝙蝠,展翅欲飞,神态真切灵动。整体构图疏密有致,充分表现金鱼在水中悠然畅游姿态,可谓形神兼备。金鱼寓有「金玉满堂」、「招财进宝」之佳意,代表对幸福与自由之向往,其谐音金玉,寓美好之意,适宜佩戴收藏。

1436  

清代 白玉红皮莲蓬

长6.4cm 宽3.2cm 厚2.3cm

RMB 60,000-80,000

取材和田白玉,质地致密白润,包浆醇和细腻,局部留皮巧雕。通体以圆雕技法琢莲蓬造型,再以减地浮雕工艺琢出莲子,莲子排列有序,取其“连子”之谐音,古人寓意为“多子多孙,子孙满堂”。顶端饰有卷曲的荷叶及四肢尽显的青蛙,荷叶枝蔓弯曲扭转,线条流畅生动,青蛙神情机敏,形象生动,富有雅趣。此挂件质地精良,体量适中,手感极佳,尤为适合把玩收藏、佩戴。

1437  

明代 白玉双龙出阔璧

长10.3cm 宽7.6cm 厚1cm

RMB 80,000-120,000

取白玉为材,质地温润细腻,略带青花,入手厚重,用料古朴。以镂雕工艺琢双龙盘于玉环外侧呈游龙状,龙纹遒劲有力,纤细婉转,首首相连,造型独特;玉环内连接玉璧,宛若圆月,双面雕琢乳钉纹饰,刀工锋利挺拔,颗粒饱满,琢磨精致,排列均匀,体现了高超的琢玉工艺。乳丁纹也叫百子丁纹,蕴涵着祈求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的含义。整体造型古朴大气、纹饰流畅自然,十分适合收藏。

1438  

清代 白玉八骏马图牌

长7.1cm 宽4cm 厚0.7cm

RMB 120,000-180,000

白玉质,玉料莹润细腻,色泽柔美,凝如膏脂,包浆醇和丰润。整体长方形厚片状,牌首、牌尾镂雕龙凤纹饰,身体蜿蜒,有游动之姿。牌身双面开窗,以减地阳刻技法雕琢八骏马纹饰,马体态轻盈矫健,立颈长尾,鬃毛刻画细致入微,均有肆意昂扬之态,生动而鲜活;骏马形态各一,或趴、或站立、或回首、或奔腾,目光炯炯有神,悠闲和疾驰并存,充满活力。整器雕工利落考究,构图简明大方,精致古雅,收藏把玩,意趣良多。

1439  

明代 白玉红沁手镯

内径6cm 条粗0.9cm

RMB 80,000-120,000

取材白玉,用料上乘,坚密光滑,局部有沁,呈红褐色,甜润动人。手镯呈正圆形条状,打磨圆润,抛光精良,盘戴纯熟,浓浓古意尽显于玉镯之中。  

1440  

清代 碧玉松鹤延年笔筒

高15.6cm 直径12.1cm

RMB 200,000-400,000

笔筒为碧玉质,使用整块玉雕琢而成,圆筒形、厚实,以深雕及阴刻雕琢而成,雕琢层次分明、布局古朴典雅、不带俗气。筒璧内掏膛精细,外壁琢刻松鹤延年题材纹饰。双鹤,一鹤探爪扬首,翅羽分明;一鹤曲颈长喙,伫立于松林之间;松针团簇,层层叠叠,成荫掩映。松、鹤有长寿之意,故又有松鹤延年的美意。整器巧妙的将山石、仙鹤、松树穿插其间,犹如一幅长轴画卷;所用玉材为典型的清代宫廷和田碧玉料,此等重器,非玉雕高手莫办。

1442  

元/明  白玉红沁卧犬

长8cm 宽3.7cm 高2.3cm

RMB 420,000-550,000

出版:《韞玉生辉》松竹堂旧藏no.78

记录:Bonhams邦瀚斯2017春拍

记录:中国嘉德2008年4月

白玉为材,质地细腻温润,皮壳熟透,满身受沁呈红褐色。整体圆雕作卧犬状,杏核形眼,眼尾出梢,长鼻,双耳自然垂落,前足交叉留孔,可用作穿系悬挂。后腿蜷曲盘卧,收于腹下,尾巴卷曲贴于臀部。背部阳起一条脊线,侧腹肋骨明显,底部线条简练流畅,雕琢传神切十分灵动鲜活。狗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它象征着忠诚,也带有辟邪除灾的寓意。此器整体造型独特而精致,器型少见并带有当时期文人气韵,颇具收藏把玩价值。配镂空红木底座。

1443  

明代 白玉鸡心佩

长5.9cm 宽5.1cm 厚0.4cm

RMB 160,000-250,000

同一藏家旧藏

此佩取材白玉,质地老熟温润,片状近椭圆形,中有一圆孔。器体扁薄,主体部分左右分别镂雕凤鸟纹饰,凤鸟圆眼勾喙,长尾曼妙翻卷,镂空部位以长阴线饰云气纹,线条灵动,有“游丝毛雕”之神韵。整器线条流畅,刀法犀利,打磨精细,匠心独具,玉器中的难得珍品。鸡心佩,是韘形佩的俗称,是古人拉弓射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演变而来。至战汉时期,韘形佩逐件成为贵族流行佩戴的器物。

1444  

明代 白玉黑提油卧兽

长4.7cm 宽3.4cm 高3cm

RMB 180,000-250,000

同一藏家旧藏

取材白玉,质地细腻,手感温润,以提油工艺而作,包浆浑厚。圆雕瑞兽盘卧状,平底,形态丰满,开脸威猛,神情剽悍,目光如炬,张口昂首咆哮,有蓄势待发之状。瑞兽刀工流利顺畅,肌理圆润饱满,体态自然协调。兽造型圆实饱满,予人沉稳之感。

1445  

清代 白玉留皮松鼠葡萄

长5.1cm 宽3.6cm 厚2.1cm

RMB 160,000-250,000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取和田白玉为材,质地细腻,料白无暇,以镂雕工艺巧作松鼠攀爬于葡萄枝叶上,神情鲜活灵动,葡萄颗颗饱满圆润,枝叶粗壮,互相缠绕,叶片背面保留籽料金红皮色,色泽浓艳,抛光精细,呈玻璃光泽,俏色的运用让其更添韵味。松鼠葡萄纹是清代玉器常见的装饰纹样。葡萄果实成串成簇,硕果累累,寓意丰收、多子多福、子孙万代的吉祥祈愿。

1447  

元/明  黄玉龙钩

长7.8cm 宽1.7cm 厚1.8cm

RMB 60,000-80,000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龙钩以黄玉为材,玉质温润,色泽青黄,局部受褐色沁。龙钩弯曲成S形,钩首圆雕成龙头形,双目圆睁,嘴巴紧闭,独角后贴,威严内敛。龙身隆起,光素无纹,气韵古雅,底部饰圆形钮。整器线条流畅优美,造型小巧,色泽温雅自如,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惹人喜爱,可佩戴、可陈设。

1448  

清代 黄玉心中有佛

长3.1cm 宽1.3cm 厚1.1cm

RMB 120,000-180,000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取材黄玉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晶莹,光气十足。器外形呈筒状,正面琢“乾隆年造”,背面琢“佛”字,上下盖活口并留有钻孔,供穿系;筒内藏观音立像与底盖相连接,观音身体纤细,头戴巾帼,姿态祥和,造型典雅大气;整器造型独特,所雕之处简洁明朗,适合作为收藏佩戴装饰。

1449  

元/明  白玉飞天戏球童子

长5.2cm 宽3.5cm

RMB 280,000-350,000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取和田白玉为材,玉质温润细密,光气十足,表面带有金黄色皮沁。童子以圆雕及镂空而琢,作品为童子的飞天形象,五官表现简致,眉清目秀,憨稚纯朴;童子双臂间盘绕飘带,颇具灵动飘逸之感,凌空翱翔,双足戏球,动感丰富。整器外形圆润饱满,雕刻工艺细致精妙,十分传神,器型独特少见,时代特征明显,为收藏把玩的珍品。

1450  

元/明  白玉瑞兽

长5.7cm 高3.2cm 宽3.5cm

RMB 250,000-300,000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兽以白玉为材,温润细腻,局部留皮如栗色,油润可人。以圆雕工艺而作,平底,呈趴卧状,侧首凝视,粗眉圆眼,如意鼻头,张嘴龇牙,双耳卷贴于脑后,鬃毛垂拂脊背之上,并琢刻乳丁纹表现背脊,立体生动,飘逸威武,寓意祥瑞。整观刀工严谨,打磨光洁,线条舒畅,瑞兽形象玲珑可爱,盈握掌中,逸趣横生。

1451  

元/明  白玉红沁卧鹿

长5.5cm 高2.7cm 宽4.2cm

RMB 580,000-650,000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参阅:《中国肖生玉雕》no.97

取材白玉,质地温润,满身受沁,古韵朴拙,包浆浑厚。以圆雕而作,鹿俯身在地,四肢弯缩,神态安详。鹿目视前方,阴线勾勒三角形眼,炯炯有神,双角后倚,身形丰腴,尾巴短拙贴臀,神态逼真,身体多处细节均以细密的阴刻线表现,刀工流畅,线条柔和,造型圆浑厚实,形态把握准确。《宋书·符瑞志》中记载:“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鹿”与“禄”谐音,寓意祥和,福禄绵长。此品应属玉雕鹿中精品,甚是珍贵。

1452  

元/明  白玉英雄

高4.4cm 宽3cm 厚1.8cm

RMB 260,000-300,000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取材白玉,玉质凝润细腻,局部作提油工艺,主体琢雄鹰、熊形象。熊呈坐立状身,躯肢壮硕,双目圆睁,三角眼,双耳贴服,神情灵敏,背上所立雄鹰,尖喙圆眼,目光锐利,雄鹰为力量象征,代表坚韧、勇敢、高贵与智慧;熊是祥瑞吉兆,可避邪除恶,二者合有「英雄」之意,为中国玉雕传统题材。整体雕刻融合圆雕、阴刻等多种技法,简洁生动,鹰、熊勇猛之气势喷薄而出,雕刻精细,光洁典雅,加之寓意美好,收藏鉴赏俱佳。

1453  

清代 白玉双獾坠

长3cm 宽2.1cm 厚1.2cm

无 底 价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取材优质和田白玉,玉质细润洁白,蕴含莹莹光气,局部留皮巧雕。两只玉獾,一大一小相依在一起,画面感极为生动,玉獾体形匀称,雕工流畅,刀工爽利,大獾背部留皮巧雕一只展翅的蝴蝶,更显栩栩如生之气。“獾”谐音“欢”,两只獾题材取”欢欢喜喜“之意。整器用料优质,题材吉祥,雕工精湛,值得收藏佩戴。

1454  

清代 白玉福寿如意牌

长6.3cm 宽4cm 厚0.6cm

无 底 价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以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洁白温润,通透无暇。牌略呈长方形,牌首饰如意纹,中有孔供穿系,两面开框成双喜形。正面雕如意、寿桃及竹篮,画面布局协调,雕琢细腻,枝叶茂盛,果实饱满圆润。背部琢刻阳文“福寿如意”四字篆书并在上方琢雕瑞兽。整器牌型规整,纹饰雅致,图文相应,寓意吉祥,既可佩于身,亦可悬挂置于书斋案头之上,实为玉牌之美品。

1455  

明代 白玉提油双獾童子

长4.2cm 宽2.5cm

无 底 价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以白玉为材,玉质致密细腻,脂感光洁,表面作提油工艺。运用圆雕技法琢童子及双獾造型,童子头梳发髻,挺鼻小嘴,神态憨然,趴伏于地面,身体两侧各琢一獾,獾体态健美,肌肉发达,形态机敏。整器所雕线条利索,落刀有力,造型独特,刻画十分生动传神,值得收藏把玩。

1456  

清代 白玉卷云纹环

直径4.8cm 厚0.6cm

无 底 价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取材和田白玉而作,玉质细腻温润,光气十足。此环系孔较大,环内、外边缘一周阴线形成边廓,两面均琢卷云纹,分布均匀,排列整齐。整器纹饰雕琢疏朗有致,皮壳厚实,盘玩熟透呈玻璃光泽,厚度俱佳,大小较为适宜佩戴。

1457  

清代 白玉瓜果诗文牌

长5.4cm 宽4.9cm 厚0.6cm

RMB 80,000-160,000

同一藏家旧藏

此件取材和田白玉,玉质绵密 ,温润动人。其样式小巧而古意盎然,体现出传统文人雅致的审美情趣,双面工雕琢,上端中部钻孔,供穿系之用。瓜果题材,是玉器雕琢的一大门类,背面刻画诗文“生逢是月先登历,种出谁家却姓王”字体流畅,刀工有力。此器选材精良,雕琢精细,题材丰富多彩,是一件日常佩戴及馈赠佳品。

1458  

元/明  白玉鹭鸟炉顶

高4.2cm 宽3.3cm 厚2.9cm

RMB 30,000-60,000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以白玉为材,玉质洁白莹润,圆柱状,平底,底部有四孔,采用圆雕和多层镂雕的技法雕刻而成。顶部雕以荷叶、荷花,其下苇叶和水草穿插交织,形成层次丰富的立体画面,鹭鸟栖息其间,或俯身觅食,或回首观望,姿态闲适优雅。造形刻画生动,鸟羽简洁精美,茎蔓卷曲衔接,一片生机盎然之景。整器造型刻画生动,雕琢细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1460  

元/明  白玉麒麟背书

高2.6cm 宽3cm 厚2.7cm

RMB 60,000-100,000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取和田白玉圆雕而成,玉质温润,光气柔和,麒麟卷曲躺卧状,牛蹄形足,高鼻圆眼,头生双角,鬃发飘于脑后,尾向背卷并紧贴,口衔灵芝,背负书。麒麟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传孔子降生的当晚,有麒麟降临孔府阙里,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五,征在贤明”字样,既告众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后人以麒麟负书表现祥瑞降临。

1461  

清代 白玉卷云纹勒「乾隆御制」

高4.9cm 直径1.5cm

RMB 80,000-100,000

同一藏家旧藏

取材优质和田白玉,质地细密,温润油腻,精白无暇,宝光莹莹。作圆柱形勒,两端齐平,呈现玻璃光泽。上下通天钻四方孔,器身上下两端阴刻连续回纹,线条流畅,象征富贵不断;内以剔地阳雕工艺将卷云纹布满器身,刻画饱满,减地平整,密而不乱。器身一侧落款“乾隆御制”,刀工流畅,强劲有力。整器工艺精湛,雕琢一丝不苟,甚是文气,富有较强的宫廷气息,值得珍视。

1462  

清代 白玉留皮刘海牌

长5.9cm 宽2.6cm 厚1cm

RMB 50,000-80,000

同一藏家旧藏

取材和田白玉,玉质洁白莹润,宝光莹莹,局部留皮巧雕。牌呈长方形厚片状,以浮雕、镂雕、巧雕工艺集齐一身。正面浮雕刘海面带微笑,双手持整串铜钱,脚踏祥云,呈行走之态,五官刻画精细,衣饰线条流畅,刀法娴熟。背部祥云朵朵仙雾缭绕。牌一侧留皮巧雕蝙蝠、葫芦、金蝉有“福、禄、寿”之意。古代民间有刘海戏金蟾的传说,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之说。此器整体雕工细腻,玉质洁白,寓意吉祥,犹称佳器。

1463  

清代 绿玛瑙巧雕竹节佩

长4.3cm 宽3.4cm 厚1.5cm

RMB 80,000-100,000

同一藏家旧藏

来源:苏州文物商店

取玛瑙为材,质地温润,晶莹剔透,局部巧雕,美观大方亦雅致。主体巧借竹节形象而作,正面以浮雕工艺琢梅花、灵芝,梅花盛开,花蕊琢以网格纹饰,灵芝饱满生动,错落有致;背面可明显看到竹节及竹叶,犹如真实之竹在生长一般,高超的雕刻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竹子、梅花、灵芝相结合有“长寿安宁、传春报喜、吉祥如意”之寓意。

1464  

清代 海蓝宝兽钮印

高4.9cm 宽2.6cm

RMB 50,000-80,000

记录:Roseberys伦敦2023年3月

此印以海蓝宝为质,蓝绿色泽,明洁无瑕,晶莹通透。印身作圆柱形,上设瑞兽钮,身躯伏卧,兽首扭转后望,尾部上翘,首尾相连,身形矫健,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全身线条简约而矫健,既充满威严又不失可爱俏皮。瑞兽乃神灵动物,虽形态多变,却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尊崇和宝爱。此印章小巧精致,刻画生动,造型于简洁之中透出庄重肃穆之气,细细玩赏,可见料工之美,神秘莫测、炫彩夺目之感。


1465  

明代 白玉齐王插屏

长15.5cm 宽15cm 连座高23.7cm

RMB 200,000-400,000

插屏以白玉而作,外框镶嵌珐琅,呈长方形片状,玉质细腻,局部受沁,插屏镂雕锦文为地,再饰以正面龙纹,龙形体细长,圆眼卷鼻,毛发向上冲起,风车形爪,头顶处琢繁体“齐”字,纹饰精美繁密。齐王名为朱榑是太祖朱元璋的第七子,于洪武三年封为齐王。整器包浆自然,雕工精细有力,纹饰经典,时代特征明显。插屏底座及外框均采用铜胎珐琅为材,并阴刻缠枝花卉,纹饰华丽典雅,富丽堂皇,实为宫廷之尚品。

1466  

清代 白玉双獾

长5cm 宽3.8cm 厚1.9cm

RMB 80,000-100,000

记录:Bonhams邦瀚斯2014年12月

取材和田白玉巧作而成,玉质细腻坚实,润如凝脂。此器采用圆雕、巧雕技法琢刻,中间镂空,尾部借色巧雕,构思精巧,精工雕琢传统题材双獾。双獾侧卧,尖耳、圆眼、阔嘴、长尾,首尾相连,做嬉戏状,形态灵动喜人。清代常见以獾为题材,寓意夫妻和睦美满,两相欢悦,欢欢喜喜,象征生活和和美美,甜甜蜜蜜。整件玉质温润,刀工娴熟,线条流畅,寓意美好,为动物圆雕之美品,既可把玩又可收藏。

1467  

清代 青玉留皮荷塘清趣佩

长5.6cm 宽4.5cm 厚1.3cm

RMB 60,000-100,000

此佩取材青玉,质地温润,坚实细腻,保留原皮而琢。整器采用巧雕与镂雕结合之法,雕琢荷塘清趣图。一面工匠利用皮色巧雕舒展的荷叶,另一面琢荷叶根茎,层层交叠,枝叶婉转,叶脉隐起,细入毫发;一侧青蛙、蜻蜓在此停留嬉戏,动静相宜,别有一番风趣。通过对动植物的形象刻画,对比鲜明,自然天成又饶富意趣,将一派荷塘清趣尽现的淋漓尽致,加上皮色的巧妙运用,使整体色泽更加丰富,更是匠心独运。

1468  

明代 白玉龙龟负书

长4cm 宽2.8cm 高2.1cm

RMB 60,000-100,000

龙龟是我国古代神兽之一,相传龙生九子之一。明杨慎《升庵外集》有云:“传说龙生九子,龙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由于“赑屃”头为龙,身为龟,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龙龟”。另据汉书:“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故有“神龟出洛”之典故,即伏羲做八卦所用洛书,是龙龟自洛水中驮出,后世遂以龙龟为吉祥神兽。此拍品选材白玉,玉质温润细腻,玉质凝聚,油润光滑。圆雕龙龟负书造型,龙龟呈趴卧状,龟身而龙首,头侧向一边,水滴眼,头生双角,上托一书负于背,周围祥云环绕,形神具备。背部龟甲刻规则六边几何纹为饰,龟尾卷曲贴于龟甲之上。龟身之下,以照真实龟壳刻出纹路,并作雕出四足,栩栩如生。

1469  

清代 黄玉骆驼

长9cm 高6.3cm 宽3.3cm 连座高8.8cm

RMB 280,000-350,000

取材优质黄玉而琢,玉质莹润细腻,玉色熟黄并局部带有沁色,整体包浆浑厚,增添古朴韵味。骆驼整体圆雕作跪卧姿态,曲颈回首,以阴线勾勒梭型眼,双尖耳掠贴两侧,耳内有凹槽;直鼻线条劲挺,嘴部微抿而下颌长髯,腮部肌肉突出,线条清晰,神态静谧。后颈以浅细斜阴线刻画贴服之鬃毛,背部连接两座驼峰,长尾收于体下,身形饱满,腹部丰硕;底部四蹄简练,粗犷中见神韵,生动而自然,刀工洗练,形神具备,为收藏把玩难得的黄玉精品佳作。配镂雕灵芝红木底座。

1470  

清代 白玉鱼纹璧

直径5.6cm 厚0.9cm

RMB 80,000-150,000

记录:伦敦佳士得2010年春拍

白玉质地,细腻温润,玉璧满如圆月,外缘打磨抛光圆润,器呈扁平体,正圆形,厚度极佳。内外缘均起棱作轮廓线,双面饰工分区刻画纹饰,一面琢鱼纹,鱼身修长,尖嘴、圆眼、尾分叉,排列整齐,呈追逐游动之姿;另一面外侧琢鸟纹,圆眼、尖喙,身姿灵动,内侧琢乳钉纹饰,饱满圆润。整体选材精良,雕琢精细,线条灵动流畅,是一件工料俱佳的作品。

1471  

清代 白玉诗文环

直径5.8cm 厚0.9cm

RMB 40,000-80,000

取优质和田白玉而琢,净白无瑕,滑润如凝脂。圆环状,环体规整,光洁素净,正面刻“荷屋雅玩”款,背面于环体琢刻诗文,“池波琤琮泻琴筑,石壁嶻嶫开芙蓉”字体饱满清晰,端庄纤秀,排列布局严谨。据查“荷屋”为清代文人吴荣光所用字号,是清代的诗人、书法家、藏书家,于金石书画,鉴别最精。此器用材绝佳,雕琢精美,诗文雅趣异常,古拙中不失灵动,非同凡物,值得一藏。

1472  

清代 白玉夔龙纹兽耳三足炉

耳距16.5cm 口径11.2cm 高11cm 连座高14.5cm

RMB 1,200,000-1,800,000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记录:北京翰海2003春拍

此件玉炉以和田白玉大料雕琢而成,色泽白润,质地细腻,如脂若冰,包浆浑厚,工艺精湛。整器分为盖与炉身,子母口紧密相合,炉盖为覆碗式,镂雕盘龙为钮盖,龙宽鼻圆目,须发飞扬。炉体弧腹圆底,两部对称饰兽首衔环耳,自口沿处伸出,下雕圆环套接,别致灵动。器身浅浮雕仿古夔龙纹,纹饰古朴肃穆。下承三足琢以兽面纹饰,毛发卷曲,粗眉巨目,十分威猛。整器沉稳庄重,各方衔接得体,浑若天成,雕琢工艺精湛,纹饰生动优雅,打磨细腻光润,炉内掏膛匀净,具有典型的清中期玉雕风格,堪为清代陈设上品,值得珍藏。下配镂雕红木器座。

1473  

元/明  白玉坐龙

长3.7cm 宽2.4cm 高3.5cm

RMB 80,000-150,000

此坐龙为和田白玉琢制,油性极佳,玉质凝润,包浆浑厚。龙呈蹲坐状,四肢粗壮有力,前肢支撑地面,后肢蹲坐,身体修长,背部拱起;头作回首状,下颚紧贴背部,目观千里,有刚正、祲威盛容之气。整体光润亮泽,抛光精细,极富艺术感染力,姿态优美且气势非凡。

1474  

清代 白玉无双谱牌

长6.2cm 宽4.6cm 厚0.6cm

RMB 230,000-280,000

此件玉牌采用和田白玉制成,质地纯净,温润细腻。器呈长方形片状,牌首琢刻变形的拐子龙纹,双龙的线条装饰挺拔硬朗。牌面开光浅浮雕《无双谱》中的人物之谯国夫人冼氏。人物侧身扭头站立状,身着盔甲,外挂披风,衣着纹理清晰。面部五官刻画精细传神,手执长矛,腰系宝剑,身姿矫健,精神飒爽。背面开光内以行书阳文琢刻诗句“夫人抚驭七十年,中州男子三易姓”,书法气韵流畅,刻画精细。整器雕琢精细,所雕图景构图疏朗,题材雅致,打磨抛光平整细腻,尤见工力。谯国夫人(约512年-602年)即冼英,又称冼夫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历经梁、陈、隋三朝,爱国爱民,顺应历史潮流,致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功勋卓著,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被尊称为岭南“圣母”,《隋书》、《北史》均为她立传,深得后人敬重。

1475  

清代 白玉如意三螭龙水盂

长13.6cm 宽7.5cm 高4.8cm

RMB 450,000-550,000

取和田白玉为材,透亮白皙,质地莹润如凝脂,光洁可人,整体效果美观,尤显玉质白糯。水盂口呈如意状,中部掏空为池,掏堂匀净,底部光洁平滑。外壁高浮雕三条螭龙,形态各一,或扭转身姿呈S型、或回首状、或爬行状,身躯灵动且充满张力及动感。螭龙三角眼、粗眉、云形耳,面相似猫,四肢强健,长尾分叉,线条简洁,雕工精湛娴熟,典雅端庄。如意寓意水生如意、安康祯祥,赋予长寿吉祥的含义,多见于皇宫贵族间进献、赏赐之用。

1476  

清代 白玉扳指

高2.9cm 内径2.1cm

无 底 价

扳指,为清代贵族手中不可或缺之物,最早源于汉代,作为保护拇指作用。清代定鼎中原以后,生活安稳,扳指也从实用器变成了身份等级的象征;此扳指采用上乘和田玉制成,玉质温润细腻,传世皮壳包浆,通体素洁莹澈,光素无纹,线条简洁流畅,可谓上品也。

1478  

明代 青玉兽钮印

高7.7cm 长4.8cm 宽4.6cm

RMB 80,000-120,000

取整块青玉而琢,用料古朴,局部受沁,包浆凝润,印面近正方形,琢当时期独有的押形符号,押用于签画于文书,表示个人的许诺,后为使用简便而刻之。顶部雕瑞兽为钮,采用阴刻、圆雕和镂雕之法而成,瑞兽圆眼阔嘴,独角后倚,身躯矫健,四肢伏地,神情威猛,身下镂空以作穿系,以阴刻线表现毛发纹路,栩栩如生。整器做工粗犷有力,展现出当时期玉匠的遒劲技艺,值得考究。

1479  

清代 白玉十二生肖璧

直径3.6cm 厚0.6cm

无 底 价

取优质和田白玉为材,玉质致密温润,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玉璧圆体,中孔较小,双面工,一面刻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字,刻字端正隽丽。另一面剔地阳雕十二生肖动物图纹,环绕一周,雕琢写实生动,玉璧内区饰以回纹,线条流畅。十二生肖玉器多以圆雕立件为主,此类以十二生肖作为主题纹饰的玉璧并不多见。十二生肖所代表的地支,是古代历法干支纪年的组成部分,以“甲子万年”为题材,回圈如意,幅辏连绵,具有生生不息、事事如意的吉祥意涵。整器古朴,打磨细腻,玉质更属上乘,十二生肖形象繁而不乱,方寸之间可以小见大,可谓玉佩上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然聊古玉之逛逛拍卖会之三十一
古天一秋拍|古玉,为之痴迷的那一抹沁色
最新战报|2018中国嘉德秋拍玉器专场成交记录!(共70件高清图)
10月12日(周三)宝珍微拍1532期无底价拍卖
玉器入门知识大汇总2
白玉精雕细琢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