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练字干货 | 扬州八怪——郑板桥

“扬州八怪'是十八世纪活跃在以扬州为中心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艺术群体。集中反映了清代中叶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异,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说一说“扬州八怪'的得名、形成原因、艺术特色、以及其中代表书法家郑板桥




01

扬州八怪的得名


扬州八怪并非八个人。这并不是像我们平时讲的“西泠八家'为八个人,“初唐四家'为四个人,“吴门三家'为三个人。所谓的“扬州八怪'是指十八世纪活动在扬州的一个书画流派。“扬州八怪'此名在康熙、雍正、乾隆乃至嘉庆、道光五朝的史料上并没有提到过,直到清末汪黎《扬州画苑录》始有“扬州八怪'之说。



扬州八怪并不是有组织、有纲领的书画流派,也不全都是扬州人,大多数人不是毕生生活在扬州。他们之间或系同乡,或系艺友,或系师生,都有在扬州生活的经历,在艺术思想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开创了十八世纪扬州一带的艺术新风尚。



02

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


何为“怪'?“扬州八怪'之“怪'就是与传统审美观念不一致,以张扬个性、独抒性灵为追求,不为传统束缚,敢于尝试新鲜的艺术表现手法,注重在面貌上求新尚奇。扬州八怪在书画创作上就表现出“好异尚奇'的“怪',在当时被传统捍卫者贬为“野狐禅'。



就书法而言,清初书风主要分为三条线索发展。


其一是董其昌开创的云间派的延续有晚明遗老,如八大山人、查士标等;也有入清后成名的书家,如姜宸英、沈荃等。到康熙,玄烨钟爱董其昌书,董书风靡朝野,朝中大臣士子争习董书以博晋升之阶。到乾隆,弘历爱赵孟頫书,赵书流行,赵董笼罩天下。这条线代表的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上至皇帝下至官吏士大夫的审美要求。



其二是晚明浪漫书风的余绪,代表人物有王铎、傅山、法若真、许友等。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明朝遗老,在精神上、审美上与清廷统治采取不合作态度,仍旧固守晚明遗风。



其三,以写汉碑为主的新兴隶书书法家群。这一系最早可追溯到晚明在南京活动的书家宋珏,在扬州一带蔚然成风。扬州八怪中的高凤翰、高翔、金农等书家都承宋钰,主攻隶书,并把隶书笔法引人行书,破二王一系帖派笔法,显示出与朝廷倡导的赵、董一派截然不同的书法新风尚。



扬州八怪受到以写汉碑为主的新兴书法家群的影响,注重变法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取法上打破传统书家单一的师法二王一脉法帖,而转向师法碑刻和非文人书家。例如金农,早期他就不满于帖学的姿媚,主张师法汉碑,对汉隶中的《夏承碑》及《西岳华山碑》推崇备至。



八怪除了师法碑刻外,还向民间俗书取法,如唐宋僧人写经、民间工匠俗体都成为他们心摹手追的对象。金农的漆书据说就是看到漆工用扁刷子刷墙而受到启发创造出来的。


其次,超脱于“疏放妍美'的文人审美指向,转向“拙'、“怪'、“荒率'的审美追求。例如郑板桥独创的“六分半书',被形象地比喻成乱石铺街。他在继承黄庭坚行草基础上,又融入篆书、隶书的笔法结构。字形上的不伦不类、拙陋无比,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他看来,他的书法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就要奇奇怪怪。他有一句著名的题画诗这样说道:“独能画吾胸中竹,岂肯步人脚后尘。'可见他具有不甘人后、唯我独立、叛逆放浪的艺术个性。



金农的行书虽然不像郑板桥那样夸张到把篆书字形都搬进行书中,但他以汉碑的笔法人行书,其风格不衫不履,奇肆荒率。如果我们把二王的行书比作盛开的牡丹,那么金农的行书就像深秋的枯枝败叶,给人一种悲怆萧瑟的美感。金农这种书法风格取向可见晚清碑派行书之端倪。



其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呈现出书画融合的格局。“扬州八怪'有一个特点,都擅长诗、书、画,有的还擅长篆刻。他们的书法能打破传统书法的表现手法,把绘画的许多艺术语言用到书法中,拓展了书法的表现力。


用笔上把绘画中的皴、擦等技法与书法中的中锋、侧锋结合,写出传统书法笔法难以表现的笔法形态,如郑板桥书法“兰叶撇'或许就是受到绘画的启发创造出来的。



结字和章法上,则把绘画中的空间构图概念引进来。由于他们都精于绘画,有画家特有的对构图敏锐的感觉,结构挪位夸张、大开大合,章法上疏密悬殊、对比强烈。如高风翰的行草书,结构的夸张多变无法以常理推断,却给人洒脱可爱婀娜多姿的美感;郑板桥的“六分半书',章法看似无行无列,却如天女散花、繁星满眼。


03

“扬州八怪'书风形成原因


“八怪'这种具有强烈个性的、好异尚奇的书法风格是怎么样形成的呢?为什么这种书风偏偏以扬州为中心,而不是以其他城市为中心呢?逐层深人地探讨这个问题,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一种文化现象的生成,往往由诸多历史的合力造就,而不是一两个天才创造出来的。“扬州八怪'书风的形成也有它内在的诸多原因。



扬州,古称广陵,位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接处。在大批物资主要靠水路运输的古代,它的交通十分方便。这样一来,扬州就成了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到了清朝,清政府把两淮盐运使的官署设立在扬州,再加上扬州的东部盐都是全国主要的产盐基地。因而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盐业集散地,号称“东方巴黎',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的盐商前来经商。盐商从两淮购盐,不过每斤十文,运到汉口等地便可卖到五六十文,贩卖使大批盐商聚敛了大量财富。



盐业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扬州商品经济兴起了。孔尚任的诗句“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扬州的繁荣景象。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也促进了书画等艺术的商品化。



清初,扬州的巨富盐商主要是晋商。到乾隆、嘉庆两朝晋商的地位逐渐被徽商所取代。徽商大都来自耕读传家的皖南徽州,较有文化底子。大多崇尚儒家的义利观,讲求商业道德,诚信为本,义中取利。他们认为商人“职虽为利,非义不取'。



富起来的徽商不满足于物质享受,进而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他们利用资金优势,占有丰富的图书、文物、法书、名画,并亲自从事考证与鉴赏。不但醉心于艺术欣赏,而且亲自投人诗文书画创作。为提高修养,他们礼贤下士,追求知识,敬重人才。



徽商有了钱以后,就在扬州买田置地,营建私家园林。园林布置需要大量的书画作品。贾而好儒、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商人们以悬挂、收集书画家的作品为炫耀的资本,进而刺激了扬州书市场的繁荣。在此情况下,全国各地知名的书法家云集扬州,扬州八怪正是云集扬州的书画家中的代表人物。


04

扬州八怪代表书法家---郑板桥



郑板桥,字克柔,江苏兴化人,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一生风流倜傥。它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为诗书画均一流的八怪之一。


由于后世的一些附会与传说,他在扬州八怪中名气最大。他的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郑板桥卖字,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


“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



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与许多杰出书法家一样,郑板桥在赢得肯定的同时,也招致了相当严厉的批评甚至诋毁。与郑板桥同时而且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袁枚就曾经批评过板桥书法为野狐禅。如果从另一角度理解,板桥、金农、黄庭坚敢于创造、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书法史上都是可圈可点的。



郑板桥书法特征主要有:


一是杂糅各体。各体杂糅是书法创新的手段之一。如金农的楷隶将楷书与隶书杂糅为一体,王铎的行草将行书与草书杂糅为一体。与他们类似,郑板桥的书法杂糅篆、隶、楷、行、草各体为一炉,字形多取扁势,号为“六分半书”不仅如此,在章法安排上,用行草书字形羼杂行间,破除纯粹楷、隶书所易造成的太过规范的局面。



二是善用蹲笔。晚清政治家、书法家曾国藩评价郑板桥书法时说:板桥善用蹲笔。所谓蹲笔就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笔的方法,类似于顿笔,但是比顿笔要轻


三是以分书人山谷体。郑板桥的书法深受黄庭坚影响,其书法字形上还保留有非常明显的黄字风格。黄庭坚书法结字内密外疏的特点被郑板桥所吸收,不同的是,其中加进了很多隶书的成分,这在历史上被称过以分书人山谷体” 。



四是章法多如乱右铺街。“郑板桥作品字形多大小错,行距较紧、再加墨色浓淡与书体变化,形成错落有致、乱石铺街的自然与古朴感。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大家还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干货

或者有什么想要了解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谈板桥体
怪也不怪--郑板桥
郑板桥:写最怪的书法,装最大的糊涂播
茶人——郑板桥
浅谈金农书法艺术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经历三朝郑燮为官清正,写绝六分半书,自创“板桥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