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蕴章书法讲座【118-冠-启功的多此一举】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118-冠-启功的多此一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18
楷书
行书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118-冠-启功的多此一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18
每日一题
1965年,“蘭庭論辯”。“郭聾陳瞽馬牛風”。郭沫若曾長期帶助聽器。陳寅恪1948年失明。
每日一字
学写“冠”字。这个字在结构上非常讲究,在点画上非常严格。它的难度在于有各种笔划,上面的秃宝盖中的横不要太粗,到拐弯处抬笔钩下来,用笔很快,是用弹笔,一弹就下来了,像鸟视胸,特别快。这个宝盖不可太宽,因为下面的撇和弯钩都要探出这个宝盖。但是又不能太窄,又要基本覆盖住下方的主体。里面元字的第一横可以写成个点,第二横要探出来宝盖一点,写成左低右高,稍稍扛肩一点。而右边寸字的横起笔时要和左边元字的第二横起笔时一样平,只是左边的有扛肩,所以看起来比左边的低一些。右边的竖就不要再加钩,要不看起来显得乱。要注意欧体和颜体字的钩的不同。元字的最后一笔是仰钩,宝盖的横折钩是俯钩。仰趯和俯趯。
冠,絭也。所以絭髮,弁冕之緫名也。从冖,从元,元亦聲。冠有法制,从寸。——《說文》
冠,卷束。是用来卷束头发的饰物,是戴帽子这一动作的泛称。字形采用“冖、元、寸”会意,“元”也作声旁。因为戴帽子有尊卑等级制度,所以字形采用“寸”作边旁。——《象形字典》
冠,会意。从“冖”,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汉典》
小篆的冠字,上面是一顶帽子之形,下面从元从寸,元指人的头,像人用手把帽子戴在头上之形。冠的本义为戴帽。因冠在人头之上,所以冠字又可引申为超出众人、位居第一之义,如冠军。此外,冠又是帽子的总称。
冠冕:冠、冕都是戴在头上的帽子,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又用作仕宦的代称。
冠军:列于诸军首位,即勇冠三军的意思。后称在比赛中得第一名的为“冠军”。
另:
【构造】会意字。篆文从冖(帽子),从元(人头),从寸(手),会用手将帽子戴在头上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冠。
【本义】《说文·冖部》:“冠,絭也。所以絭发,弁冕之总名也。从冖,从元,元亦声。冠有法制,从寸。”本义为帽子。
【演变】冠,读guān,本义指①帽子:吾闻之,新沐者必弹~,新浴者必振衣|~冕堂皇|张~李戴|怒发冲~|弹~相庆。引申比喻②形状像帽子或在顶部的东西:鸡~花|肉~|树~。用作动词,读guàn,表示③戴帽子:男子二十~而字|~礼|沐(猕)猴而~。帽子在人体最上部,故又引申指④位居第一的,首位的:夫尧之贤,六王之~也|萧曹为~|勇~三军|~军。
【组字】冠,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冖部。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表意,小篆从冖、元、寸,冖象帽子,元指头顶,寸指手,表示以手持帽戴在头上,隶定为“冠”。本义读ɡuān,帽子,引申为形状像帽子或在顶端的东西;又读ɡuàn,引申为戴帽子、位居第一等。
【辨析】冠/帽 这两个字原来不同义。“冠”一般指冠冕,古代贵族男子戴的头饰;“帽”一般指便帽。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用手将帽子戴到头上——“冠”字趣释
“冠”字早见于小篆,会意字,由“冖”、“元”、“寸”三字合成。“冖”(mì),今俗称“秃宝盖儿”,其本义是一块盖在头上的布帛,也就是今天帽子的初形。“元”其实是一个站立的人,其本义是人的“头”。金文的“元”为“
”,下面是个“人”,上面圆点表示人头。“寸”指手下一寸的部位,即“寸口”,后又常指手。三部分合起来的意思是:手将布帛制品(帽子)戴到头上。这种布帛制品古代称为“冠”,即今之帽子。可见“冠”的本义是帽子,名词。
古代戴冠的人皆为尊贵者。有资格戴冠的尊贵者等级也有差别。古代的帝王所戴之冠谓之“通天冠”,冠上有平板,前后的垂旒由成串的玉制成,与瑱(耳饰)类似,旒从冠的前端垂下,正好处在人的眼前,当帝王行坐之时,旒常在眼前晃动。据说它的作用是提醒帝王“非礼勿视”,即对那些不该看的东西就不要看。通天冠始制于秦,其后历代帝王(除元朝和清朝帝王外)大多戴此冠。学者戴“进贤冠”,此冠前高7寸,后高3寸。执法官员则戴“獬豸冠”,獬豸是一种能别曲直的神羊,据说能够判断罪与非罪。法官以獬豸为饰,取其公正明断之意。古代还有所谓凤冠,汉制规定: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入庙行礼时要戴此冠。因冠上饰有凤凰的图案,故称凤冠,此后历代沿用之。若不当官,则挂冠,其意是弃官而去。据《后汉书·逸民传·逢萌》载,东汉逢萌,因为王莽杀了他的儿子,他决心不再做官,于是“解冠挂东都城门”,带着家属过海而去。此后称辞官而去为挂官。清孔尚任的《桃花扇·入道》:“挂冠归山,便住这白云庵里。”
冠既被用来标志人们的尊卑地位,戴冠当然也就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冠,违反了这种礼规,则是僭越,甚至会遭杀身之祸。
“冠”字中的“寸”字本指“寸口”,即腕下一寸,中医诊脉的地方。由于诊脉要把腕下一寸的地方作标准,所以“寸”又具有准则、法度之义。这样看来,“冠”字的造字意义可以理解为“加冠以循法”,也就是说人既加冠,就必须依照礼法行事。换句话说,一切戴帽子的人,都要守法、执法。冠成了古代社会用来控制人们行为举止,维护封建社会礼法,作为封建礼制规范象征的东西。
古代男子成年要举行一种仪式,这种仪式就叫加冠,又简称冠。如《通志·礼略》:“周制文王年十二而冠,成王十五而冠。”不过在周代,一般到20岁才算成年,方可加冠.加冠时必须举行冠礼。原来加冠的程序是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再加爵弁,俗称“三加”。加冠之前,加冠之人要到亲友家行礼,称“告冠”,然后亲友前来祝贺,谓“冠敬”。加冠时要隆重设宴,宴请佳宾。加冠之后方能另取字或号。
清代男子的加冠改在婚前一天或三天,仪式隆重而简单,不行“三加礼”。
“冠”是怎样引申出“第一”这个意思的呢?这是因为冠是戴在人头顶上的饰物,它处于人的头顶之上,即人体的最高部位,所以引申出“位居第一”的意思。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不过,此“冠”作动词用,读guàn。
——(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
——《王力古汉语字典》
【118-冠-启功的多此一举】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7/07/13/001769602.shtml(北方网)
 来源:互联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织字
怎样教孩子区分“贴”和“帖”?
“免”和“冠”字溯源
汉代“冠军”是一种爵位名称
怎样写好字 启功书法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