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说汉字:鬥

这是“斗争”的“斗”字。甲骨文①是面对面的两个武士,头戴武士帽,伸着手互相搏斗。②是小篆的形体,变得不像人形了。③是楷书的写法。④是简化字。

“斗”字本为“升斗”之“斗”。在这里是借来作“鬥”字的简化字用,现在就按“斗争”的“斗”来分析。
 
“斗”字的本义是“打架,斗争”,如《史记·商君列传》:“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也就是说:老百姓在公战方面勇敢,在私斗方面胆怯。在韩愈《答张十一功曹》诗:“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这里的“斗”字若解为“升斗”或“斗争”中的“斗”都不通。其实它是“陡”字的假借字,是“突然”的意思。也就是说:读完您的诗再看双鬓,突然觉得白色的鬓发增加了一半。
 
在古书中常见到“斗茶”一词,是以茶相斗争吗?不是的。这是古人比赛茶的好坏的意思。
 
请注意:“斗争”的“斗”字在古代有好几个异体字,如“鬥”、“閗”、“鬪”、“鬭”这四种写法,在废除异体字时把后面三种笔画繁多的形体都废掉了,可是第一种仍嫌笔画多,书写不便,所以又借“升斗”的“斗”字来代替,写、读、辨、记都方便多了。

 ——左民安《细说汉字》

象形字。甲骨文像披头散发的两个人徒手相搏的形象,其简体省去了长发形。小篆是讹体,二人相搏的手都与身体割裂开来。许慎所说的“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斗之形”,虽然分析字形不对,但所说的本义与“鬥”的初形是相合的。 “鬥”加上声符,分化出“鬭”字。现在二字都被废除,假借“升斗”的“斗”代替。(李守奎)

——李学勤《字源》

兩士相對①,兵杖②在後,象鬥之形。凡鬥之屬皆从鬥。都豆切(dòu)。
【譯文】鬥,兩個士卒的手相對,兵器在後,象争鬥的樣子。大凡鬥的部屬都从鬥。
【注釋】①兩士相對:謂兩士之手相對。②杖:兵器總名。
【參證】甲文作
。羅振玉《增訂殷虚書契考釋》:“卜辭諸字皆象二人相搏,無兵杖也。許君殆誤人形之
為兵杖與?自字形觀之,徒手相搏謂之鬥矣。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

鬥 03803805 0301581(115) 甲詁 金詁 戰典
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凡鬥之屬皆从鬥。(都豆切)

釋義:爭也,徒手打鬥。
釋形:甲骨文象兩人徒手相鬥,互持對方頭髮之形(羅振玉《增考》中62頁)。睡簡“鬭”字所从“鬥”已與“門”形難以區分。
《說文》釋為“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不知所據。段玉裁據《說文》分部次弟指出《說文》有誤,極有見地:“按此非許語也。許之分部次弟,自云‘據形系聯’,丮
在前部,故受之以鬥,然則當云:‘爭也。兩丮相對,象形。’謂兩人手持相對也。乃云‘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與前部說自相戾,且文從兩手,非兩士也。此必他家異說,淺人取而竄改許書,雖《孝經音義》引之,未可信也。
段玉裁說《孝經音義》引《說文》如此作,但漢京本《通志堂經解》所收陸德明《孝經音義》實作“諫靜:諍,鬭也,此字从丮,音飢逆反,兩丮相對門也,象門之形而非門,若从門者,非。他皆放此。二士對戟曰鬭。”(40冊22985頁)與《說文》及段注所引不同。臺聯國風出版,底本是原本《玉篇》的《篆隸萬象名義》中,“鬥”字及部內从“鬥”的九個字,“鬥”都寫成“門”形,與陸德明《孝經音義》所述合。其實秦漢文字“鬥”旁已經直是“門”形了。
六書:象形。

——季旭昇《说文新证》

链接:《细说汉字:斗》



汉典:zdic.ne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破譯甲骨文字之一百九十四:
汉字学习
如何系统地学习小学(文字、音韵、训诂)?
古代漢語 第三單元 判斷句
汉字历史——行为篇(啓)
汉字历史——抽象篇(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