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我个人特别喜欢,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湖南高考文科第四的钟芳蓉,心中的偶像是樊锦诗,高考志愿义无反顾地报了北大考古。人们很难理解,为之惋惜,但她觉得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如此简单。

文/如海

近日,湖南耒阳的高才女生钟芳蓉火了!不是因为她的高考成绩676 分,而是她的高考志愿填报的是北大考古。

考古,艰辛、冷门,挣不了大钱,也当不了大官。寒窗十年的学子,谁不希望一战成名,为未来的成功铺垫人生。而能够进入北大的成绩,若选择毫无“钱途”的考古,岂不是暴殄天物,一生遗憾?
 
一个留守女孩,考出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消息传来,振奋人心。50多位老师连夜进村报喜。村民们也燃起了鞭炮庆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钟芳蓉从小学6年级开始就寄宿读书,一个月回一次家。即便回家也见不到父母,她是一个标准的留守女生。钟芳荣,一个留守孩子,一切只能靠自己。她一路披荆斩棘,努力拼搏,在14.92万人的较量中胜出,毅力超群,实非易事。
 
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可想而知。即使天赋异禀的孩子,也很容易变成平庸之辈;再加上浓厚的读书无用论氛围,类似钟芳蓉这样的孩子,辍学打工的比比皆是。而钟芳蓉以她的拼搏证明了事在人为,与命运抗争,为自己的人生突围。钟芳蓉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榜样。一个人孤独的读书坚持之路,为梦想而不懈追求。最好的教育或许是自我的教育。

考古一向是不被人待见的,甚至还被嘲弄和戏谑。我和周博士在彭山开展江口沉银科技考古的时候,与考古人员一起呆过几个月,包括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同志们。刘队长也是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清瘦黝黑,常年回不了家,一年365天最夸张的时候,他说只有不到1个月在家。而选择考古的女生,更是寥寥无几。风餐露宿是惯常,艰辛乏味是常态,连苦中作乐都很难。
 
而钟芳蓉的坚持,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闯过了高考的炼狱。她还坚持自己独有的未来人生方向,义无反顾地奔向了考古:一个被世俗和物质冷落的偏门专业。钟爸爸则说钟芳蓉对钱很淡,对选取考古专业很执着、主见……
 
钟芳蓉说,她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选择北大考古专业,以后想读研深造做研究。榜样的力量令人震撼,钟芳蓉成为了读书人的榜样,而她的理想来自于另外一个榜样:樊锦诗。樊锦诗是谁?我们都不知道。网上一搜,才知道樊锦诗是一个一生为诗和远方而坚持的人。
 
樊锦诗,一生与敦煌结缘,被誉为“敦煌的女儿”。撒贝宁在《开讲啦》里曾经随意放出几张飞天壁画,每一张图出来,樊锦诗第一眼便能认出是哪个窟、是哪个朝代、是什么风格。

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给予世界独一无二的礼物,正以一种缓慢的、不可逆转的态势在消逝。而樊锦诗穷极一生守望着莫高窟,这一守,就从青丝到了白发。
 
正是这样一个一生矢志不渝地坚持的人,深深地影响了钟芳蓉。钟芳蓉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与金钱无关,与成功学无关。坚持自我的热爱,不受世俗的影响,钟芳蓉的选择难能可贵。能进北大、清华,选一个热门专业,几乎就等同于此生非富即贵。这个世界,能超然于名利的诱惑的年轻人,真的还有吗?钟芳蓉,似乎是近乎绝迹的女孩。
 
苏格拉底还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钟芳荣的选择,我们都能歌颂她,为她毅然的选择而鼓掌叫好。但若北大的幸运落在了自己身上,决计不会如此选择偏门。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人“正确”而理性的决定。诗和远方留给别人,我宁愿置身繁华,高尚属于别人,现实才是自己。
 
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一方面,千万网友们为文科第四的钟芳蓉支招,让她选择高薪的专业,不要为一时的热血冲动而荒废了优异的成绩。另一方面,十余省的考古大佬们,则支持钟芳蓉的选取考古专业,并给她送上资料和礼物;说考古专业方面有优势,不是不能赚不到钱,而是考古工作很轻松、自由,薪酬与事业单位一个样,而且考古工作方面正缺专业人才,所以考古工作特别欢迎她这样的专业人才。
 
考古界如此浩大声势地出动,为揽才而不遗余力,似乎是从未有过的事。钟芳蓉并不关心钱,网友们热衷于高分就应该挣大钱,考古大佬们也担忧钟芳蓉选择清贫的考古后悔。钟芳蓉所心系的诗和远方,原来无人能懂。
 
一个普通高中生的志愿选择,引发了一个行业的触动。凋敝冷门的专业,还有没有人愿意选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深究的社会现象。除了成功学,孩子们还有什么学科值得为之奋斗?
 
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林语堂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高晓松曾经说,“大名校生,国之重器,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不是用来找工作的,挣大钱的。”如果一个大名校生,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愿望,三没有理想主义,那么教育还有希望吗?
 
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15岁那年,写下了气势不凡的《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力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常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
 
戈达德列出的127个很难实现的理想一度被人嘲笑。四十多年过去后,少年居然一个人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这一奇迹震惊了整个世界。
 
若要前行,就要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德国诗人席勒曾经说过:“一个人不应该背叛他少年时的梦想。”钟芳蓉的未来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她也未必能够成为樊锦诗,但为自己的热爱而坚持,为自己的梦想而执着,这是很了不起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人的苟且,不要阻碍孩子的诗和远方。
高分留守女生报北大考古,这样的选择对吗?
留守女孩高分填报志愿被指责“没钱途”:网络狂欢后留给父母的必修课
676分报北大考古:她需要一盆冷水
湖南准状元选择北大考古专业,这个留守女孩让我肃然起敬
收到“敦煌女儿”樊锦诗的鼓励书信,“考古女孩”连夜回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