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与《延安日报》一起成长
         从1994年7月到2014年9月,我一直在甘泉县委通讯组工作,一边为《延安日报》撰写稿件,一边协调《延安日报》记者到县上的采访事宜。从二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从县委通讯组通干到副组长、组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组长,我这二十年的岁月与《延安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人生记忆中刻骨铭心的部分。
          九十年代初,《延安日报》办公条件还十分简陋,记得是一排平板房上面坐着一排驳壳窑,共二层。坐班车送稿子,成为我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春夏秋冬,乐此不疲。我一般先去二层的经济部送稿子,然后下到一楼到文艺部投自己写的诗歌作品,等办完这些事项,就到了中午,折进市场沟去吃一碗菜盖面或羊肉泡馍,然后打着饱嗝返回。
       白天忙着给《延安日报》写新闻,晚上梦见到《延安日报》社送稿子,有时候梦见稿子被编辑"枪毙"了,憋屈的,泪水流到枕头上。周报的时候,稿子不好发,即使发了也是"豆腐块",位置在边边角角,但那种成就感是多么神圣,像干出了一件大事。走在甘泉街上,常认为自己是正式记者,雄纠纠气昂昂的。一个熟人就曾经说,你看你那压不稳的怂样子,比《延安日报》正式记者派头还硬气。
       其实,我们就是《延安日报》的通讯员而已,虽然一度曾被称呼过几天"特邀记者",却还是没有正式记者证,还是"土记者"身份。县上的大小活动,除过县委常委会,我们这些"土记者"一般都必须参加,会议一完就赶紧与《延安日报》的值班主任或编辑联系,连夜写稿子,期盼以最快的速度见报,以博得领导次日的赞许和肯定。
        时间久了,《延安日报》的许多编辑记者都成了熟人、朋友,彼此之间丝毫不生分。陪他们和她们到县上各单位采访,学习了不少知识,交换对时事资讯的看法,更是受益匪浅。尤其是假记者、小报小刊记者泛滥成灾的那几年,县上成了负面报道的"众矢之地",干扰非常大,一点小事都会被揪住不改,而《延安日报》的记者一直秉承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写了很多帮忙不添乱的好稿子。有时候去报社一次特别开心,像到亲戚家串门,其乐融融。《延安日报》是甘泉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宣传展示窗口,从当年的"五到户"工程经验走向全国,到如今的雨岔大峡谷风靡世界,《延安日报》功不可没。
       不敢说相濡以沫,但最起码是一路同行。如今,《延安日报》已经走过了七十年的风雨跋涉,时光中,那些往事、片断、瞬间历历在目,不断提醒着自己走过的道路,成长的每一个季节。如今,虽然一些编辑,记者已经退休,到了二线,但街头上遇见还如当初那般亲切,稀罕,手握住老半天不想松开,嘘寒问暖,真情绵延。
         鲜花奉献给大地,长路奉献给远方,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春天来了,我只有感谢,感慨,感动,还有每次经过南关街新闻大厦时的依依不舍,不断回望。漫漫人生中,我记住了那些写稿送稿的日子,我记住了那些帮我改稿发稿的编辑记者,我记住了《延安日报》,我更记住了生命中那些无私的陪伴和相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兰奇:编辑第一次约稿
文学看台391 | 朱少镇:初次当编辑的尴尬
风雨沧桑《蒙城报》
我的秘书经历
又听到了
以群众为重 以民生为本——桐柏行带给编辑记者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