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敏感,是对抗恐惧的一种姿态


文 | 胡慎之    图片 | 来自网络

       敏感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甚至会影响我们对生命的体验。



小林谈恋爱了,但是,这段感情,她谈的很辛苦。
 
男友是小林心中理想的男神,当男友对她表白的时候,他非常开心,并希望能跟男友好好相处。
 
小林十分珍惜这段感情,在两人的相处过程中,小林变得特别敏感。
 
敏感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 男友几分钟没有回她的短信,她会惴惴不安,一直拿着手机等对方。
 
* 当男友在对待她的态度上,不如小林想象中那般美好时,会觉得自己特别委屈。
 
* 有时候小林会突然特别敏感,把所有的心思全都放在男友身上,其它的很多事情都被她忽略了。
 
在这种情况下,她男友也向她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非常辛苦,觉得小林太敏感了,总是把发生过的一些事情往坏的方向想,但事实上,事情并不如小林想的那样。
 
最后,男友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生怕伤害到旁边的小林。
 
小林谈恋爱后,变成了一个需要被保护的瓷娃娃,令男友十分辛苦。 



-1-

生活中,有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会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态度。


有一个来访者,他说,“有一天,我去到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我觉得自己的表现不太好。这时,我会觉得周遭的人都在用责怪的眼神取笑我。当我认为别人的态度是不友好的时候,我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就会变的很愤怒,同时也很无奈。”


有一次,他感觉特别难过,想哭,但是忍住了,他告诉自己:“我不能哭,哭了,就会被别人笑话”。所以,尽管他心情很难受,但还是忍住了。
 
我问他:“如果你哭了,会怎样?”
 
他说:“我担心别人会笑话我。”
 
我继续问:“难道别人在难过的时候,你会笑话他吗?”
 
他说不会,但别人会。
 
我问他,别人是谁?
 
他想到了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哭是不被允许的,只要他一哭,他妈妈就会大声斥责,不准他哭......
 
我告诉他,你这个问题很可能是你妈妈造成的,这不是你的错。
 
当他听到这句话时,突然放声大哭。


有时候,我们对很多东西特别敏感,是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在某一方面遭受到了不好的对待。

 
古代有个成语叫“草木皆兵”,战败后,战士们内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这时,看到一草一木,都好像是来伤害他们的敌军一样。
 
一旦在某件事上,我们曾产生过恐惧,我们就会无意识地把这种恐惧的感觉投射给周围的环境。我们会对恐惧的感觉特别敏感,往往,敏感是源于要对抗的一种恐惧。
 
从创伤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敏感是一个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当然,这种应激反应是我们无法意识到就会立刻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PTSD就是我们所说的创伤后的应激障碍。
 
这个应激障碍来源于:当年,越南和美国打仗结束后,很多越战的老兵回到国内。十几年后,越战老兵们只要听到了马路上有“砰”的汽车轮胎爆炸声或其它剧烈的声响,他们就会像在战场上一样,马上趴在地上,保护自己。他们对这种声音特别敏感。
 
还有另一些越战老兵们对气味特别敏感,比如,带有硝烟味道的气味。他们只要闻到了这种气味,就会变得超乎寻常的焦虑和恐慌。
 
这也是战争结束之后的后遗症,被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出来了,称之为PTSD。
 

 


-2-
 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人,他会认为自己不够好,希望大家对他有一个好的态度。
 
当别人对他好时,他会觉得自己很不错。当别人对他不好时,他会觉得自己特别糟糕。因此,他会去观察周遭所有人的反应,会变得很敏感。
 
有一个朋友,他想和另一个人合作,发了几条信息过去。几天之后,别人都没回他,他特别愤怒,大骂那个人不懂礼貌,仗着自己牛逼,不理他。
 
他找我来讨论,我回应他:“可能,别人太忙了,忘记回你信息吧。”
 
他不这样认为,他说,“不可能,一定是别人不屑于搭理我。”
 
当他这样表达的时候,我说:“我能感觉到,你现在对这件事特别愤怒,这种愤怒,是有理由的。你觉得自己好像被人忽视了,没有得到尊重,心里感觉很难受。你愤怒是因为敏感,你敏感是因为你是从别人怎样对待你的态度里获得自尊的。自己是否受到了重视,取决于别人。”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前些天,我跟另一群人讨论睡眠的问题。
 
有一些人,他们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但是睡的比较浅,外面只要有一点点响动,就会被惊醒。
 
我问:“如果你们睡的很沉的话,会怎样?”
 
他们说:“睡得很沉,会很舒服,对周边的环境就没有那么敏感了。”
 
我说:“好,在你睡眠的过程中,曾被一些事情打搅,或你不能确定自己在睡眠过程中是安全时,你保持能随时惊醒的状态,对自己是否是一种保护?如果有危险的话,我们睡的比较浅,就能随时做出一些反应了。所以,你不能让自己入睡的太好。”
 
他们听后,略带疑惑地问:“难道,我有一些特别不安的东西?”
 
我说:“这个问题只能问你们自己了。”
 
大部分人的睡眠问题都是心因性的。
 
其中,有一个人回馈说,“是的,如果我丈夫睡在我身边,我就会睡的很好。如果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心里会怕怕的,睡眠也不够沉,经常失眠,随时警醒。”
 
敏感是保护我们自己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的背后,其实是源于我们内心中某方面有一个特别恐惧的感觉。
 
小林的恐惧在于,她要从男友对待她的方式中,去看到自己相对来说是安全的,是不会离开的,或说男友是能重视,能随时关注到她的。
 
所以,小林回避的,就是对方会不会随时离开的恐惧反应。
 
这和她幼年时,母亲对待她的方式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3-
从母婴关系角度来讲,科胡特对此,有一个非常好的描述。
 
他说:“如果母亲的共情能力仍然停留在婴儿阶段,即,如果他倾向于因为孩子的焦虑而感到恐慌,那么,一系列的坏事便会发生。”意思很简单,就是一个婴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让他感觉特别害怕的事情时,母亲的反应可能会比这个孩子更紧张和慌张。这时,孩子要承受两种恐慌意识,一种是源于自己对周遭环境等各方面的恐慌,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妈妈对待他的方式,因为他发现妈妈比自己还恐慌,孩子就更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啦。
 
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一直很焦虑,对人事物会特别敏感。
 
焦虑不安,焦虑的背后是不安,这种不安的感觉,会从对待周遭的敏感中体现出来。
 
有些人,心特别大,对周围的人事物等各方面情况,反应没有特别强烈,相反,感觉会有点木讷。
 
以前,有一个日本人,写过一本书《钝感力》,钝感力是我们对周遭的环境产生不要敏感。
 
因为当我们太过于敏感地对待周遭的事物时,我们就很少去观察自己,或跟自己待一会。
 
有时,我跟一些人说,“说说你自己啊。”
 
有些人无法说自己,他只能说,“我觉得怎么样”,“我觉得你怎么样”,“我觉得别人怎么样”,“我觉得周遭的环境怎么样”。简单点概括,就是他对周遭的一切都有自己的判断,但就是没办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对周遭的很多事情敏感,唯独对自己的感受最不敏感。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恰恰要把自己身上某种非常敏感的,能感受别人的能力去打开来,去真正的体会对方,然后,给予对方一个很好的共情反应。
 
有些人说,“我能够很好地去评估别人的感受,别人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说,你这样做,会非常累的。
 
我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工作的那一个小时内,我会把自己打开,会很敏感。但只要工作结束,我就会关上敏感的大门,和自己待一会,那时的我,就不需要再去感受别人了。因为一天到晚的去感受别人,是很累的。
 
他也说,“是啊,每天都很累,就像每天扛着一把枪,身体的肌肉持续性的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这种静止的运动,确实是蛮累的。”
 
每天敏感的观察周围所有的一切,好像周围所有的一切都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一样,我们要估计别人的感受,随时随地做出反应。
 
日本人提出的钝感力,表达的就是,我们不需要如此敏感,我们需要更多的和自己待在一起,去感受自己,不用去猜测别人。
 
所谓的敏感,有时是在猜测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
 

 


-4-
婴儿是从妈妈的眼神和表情中,来确认自己存在的。
 
如果我们习惯一直从别人的眼神,表情和话语中去看我们自己的存在,这说明,我们是一个没有自我的状态,我们无法和自己待在一起。
 
现代社会有一个网络名词,叫“玻璃心”。
 
我们都知道,玻璃心是易碎的,需要我们去努力保护。也就是说,我们的心需要别人去保护。
 
当我们的心需要别人去保护时,那我们肯定会在意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自然会变得特别敏感。
 
有一次,在我的微博上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当时,我在某节目上点评了一个明星。之后,那个明星的粉丝团组队来攻击我,给我送花圈,点蜡烛,诅咒我去死吧,甚至还有更过分的言语行为。
 
当我看到那一两千条的评论时,说实话,我心里是蛮难过的。
 
不过,后来想了想,他们根本不认识我,对我的评论只是他们自己预测的。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偶像被人攻击了,内心有一些不太好的感受,觉得无法接受,所以,他们采用了一种愤怒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他们骂的那个人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个人或他们攻击的那个人,不是我。我不需要从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中,去确认自己是什么样子。
 
当我这样去理解了这件事后,内心坦然了很多,我没做任何的评论,我把那条微博关闭了。
 
关闭不是我不想这些东西,而是这影响到了我正常的生活。我没有因为他们的评论,怀疑自己,我也没有认为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我质疑了自己,那我就变成了玻璃心。
 
所谓的玻璃心,就是会因为别人的某些言语,评论,对自己产生一些相应的评价和判断,或给自己贴标签之类的,让自己变得很敏感。
 
敏感,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特质,敏感可能会对我们自己有一些伤害性,而且,这会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
 
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的人,好像是很在意对方,其实,更多的是在关注自己。别人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因此,我们会敏感别人的反应,我们不断地带着批判性,或评论性的眼光看待他人,观察他人。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是非常脆弱的,而且,周遭的环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伤害的,那这时,我们对周遭的环境就会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敏感。
 
这种敏感会达到一种怎样的程度?
 
有一个人,不能热一点,也不能冷一点,最舒适的温度是25度加减一的状态。
 
冷了一点,热了一点,心里都会特别难受。因此,他就很难跟一群人待在一起。
 
因为其他人对这个温度的耐受性相对来说会大一些。比如,有的人,热一点,也能接受。有的人,冷一点,也能接受。
 
但是他不行,他对温度是非常敏感的,以至于他失去了跟很多人待在一起的机会。
 
再深入分析的话,一方面,他根本不想和别人待在一起。另一方面,他这总敏感的特质,会让自己显得特别独特,有一点自恋的状态在里面。
 
同时,他内心中,一直渴望周遭的环境来适应他。
 
有时,这样做,是为了弥补幼年时一直被粗糙的对待。
 
幼年时,他的死活,他日常生活的一切,妈妈都不关心,妈妈只关心自己,因此,后来,他变成了一个特别敏感的人。
 
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给你开一扇窗。
 
有一些人,身体有一些不完整。
 
比如:一个盲人,他丧失了视觉,这时,他的听觉和嗅觉等各方面的感知会特别的强烈。之所以会这样,是为了给予他一个功能,让他能够在这个环境中更好的生存。
 
为什么盲人其它方面的能力会突然变的敏感呢?
 
因为他已经看不见了,所以,必须做一些补偿。敏感更多的也是我们内心一种补偿性的行为。
 
文章前面提过一个观点,敏感可能是创伤后的一种应激反应。同时,敏感也是一种补偿,因为我们不想让自己陷入到某种情境中。
 
补偿,是在这之前,我们没有被照顾,于是,用敏感来自己照顾自己,就好像自己回到了被别人照顾的感觉里。
 

 


-5-
我童年时期,有一个小伙伴,非常有趣。
 
从小,他父母很少管他,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很好。一年四季,他穿的衣服,好像基本上没有换过一样。
 
冬天穿一件卫衣,打着赤脚。夏天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汗衫和短裤。
 
成年后,我发现,他还是这样子。
 
我们老家很冷,冬天,很多人都穿了很厚的棉衣,但他还是穿着很单薄的衣服。他对气温各方面的情况好像不是特别敏感。
 
后来,我想,他是不是身体构造跟我们不一样?
 
不是的,他这种能力是训练出来的,他完成了对环境气温的钝感力。
 
我问他,冷吗?他说不冷。我摸过他的手,确实不冷。
 
我们的身体有调节功能,当我们确信自己有能力时,就不会对周遭的环境表现的十分敏感,包括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
 
我年轻时,在医院急诊室实习,有时要值夜班。
 
夜晚的急诊室会有很多事情发生。
 
一般,我们实习医生,在值班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带教的老师。那次,我的外科带教老师是医院的主任。
 
那个主任做事情不是很着急。
 
有一次,医院里送来了一个急诊病人,而且是一个外伤的急诊病人。当时,那个护士把情况说的十分危急,好像病人的生命体征各方面都快消失了一样。
 
我们这些实习医生听后都非常慌张,奔跑在前面,特别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拯救一条生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走路慢慢悠悠的主任,主任骂我们,“你们跑什么跑,那么着急慌张的样子,你们以为你们跑了就可以挽救局面吗?”
 
当时,我不能理解主任的言语和行为,但现在慢慢理解了。
 
艺高人胆大,主任见的多了,他知道如何去处理。我们这些实习医生呢?没有经验,不能确信自己的能力,所以,变得特别敏感。
 
当我们对某些东西特别敏感的时候,我们要去观察一下自己,这个敏感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样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去找到这些意义,并能多跟自己待一会,我们就不会那么敏感了。
 

敏感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甚至会影响我们对生命的体验。


因为生命不是要每天都处在恐慌中的。如果你每天都生活在恐慌中,我们的生命就会觉得特别辛苦,特别累,也就没办法去体会很美好的事情了。

 
有时,对一些自己无法把控的事情,我会特别焦虑。
 
在我无法把控的事情上,我会尽力去做一些事情,到最后,真的无法把控时,我会借用毛主席的那句话,来告诉自己,“天要下雨,娘要家人。”有些事就由他去吧,这本来就是一种自然规律,我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这样做,并不是说完全放弃,只是去遵循一种自然规律,慢慢地,我也就没有那么敏感了。
 
我对自己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和了解,也知道了自己的能力,能够去承认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对自己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更加的接纳了自己。
 
渐渐地,我对很多事情的反应也变得迟钝了,更多时候,能和自己好好的相处。

 




培养一个高情商高智商的孩子从母婴关系开始,

胡慎之老师精品课程:

《心理专家胡慎之: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秘诀》

在喜马拉雅FM上线,

现在还有胡老师线上一对一问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这么贵,一定很会爱自己|原创
抗疫思考|面对瘟疫,恐慌并不是最可怕的情绪
“越在意越恐慌”,我该怎么办
孩子说“我不敢!”,父母的第一反应很重要,不要只会说“别怕”
婚前同居 女儿要跟男友同居,回家问妈妈同不同意 妈妈是这样说的
精神焦虑症的自救,病理分析卷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