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恩胜| 寒食•秋千

寒食·秋千

作者:于恩胜

    一

眼见着柳树上有了星星点点的绿意,便知寒食不远了。

  寒食,是潍县人看重的日子。过清明,度寒食,食有食谱,玩有玩谱。玩谱是打悠千、放风筝;食谱是,擀拉沓白面饼,饼卷煮鸡蛋撒芝麻盐,喝八宝麦仁稀饭,就着蒜调菠菜和肉炒韭菜。

  有秋千的谚语这样说:“悠一悠,不长秋。”意思是说春天打了秋千,秋天不招瘟疫。为了这口彩,每到寒食,潍县的大人孩子都喜欢到秋千上悠一悠。

  有的人家心急,过了正月就开始搭秋千了,在自家院子里,在公用的场院里。大多数人,还是在清明前拗不过孩子一遍一遍叨骚,才动手。

  秋千不外两种,转秋千和月秋千。转秋千是扎在白浪河的沙滩上,到了寒食那天是要耍耍儿的。月秋千扎在自家院子里,哄孩子的。

  黄家在街上是小姓,到了黄柒这辈儿,只有三个闺女,为了不断香火,就从老家费县的穷亲戚里挑了个黄姓后生,招来当养老女婿。闺女倒是争气,一口气生下仨儿子,一家子都姓黄,没了香火的顾虑,黄柒也有精神了,从大孙子三岁起,他每年都会在院子里吊秋千。

  因为寒食多跨着两个月,所以叫月秋千,若寒食在二月,黄柒在正月下旬就开始在院子里吊秋千,如果寒食在三月,他会拖到二月二再吊。黄柒吊的秋千在几条街都出名,又结实又好看。一般人家,搭秋千架子,只随意找几根结实的木头。但黄柒不,他在添了大孙子当年,就开始寻摸吊秋千的材料。选来选去,留下两根粗壮的楸木。吊秋千时,两根立柱,加两对交叉的托梁柱,下端深埋土中,上端结实地绑扎粗壮横梁。拴秋千绳的环子,黄柒都是用蜡条圈,穿套在梁上,结实耐用,多少年也不待坏的…… 同样是打秋千,最讲究的还是张家。

   秋千立起来后,在立柱上贴对联,“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横梁上也会贴批,如“上梁大吉”。

   管家细心,秋千立好后,先用纸扎“姑姑”,然后烧黄表纸,把自扎的“姑姑”也一起烧了,图的是打秋千的人不会摔着磕着,平平安安。

   潍县人习惯把秋千叫悠千,大人坐在秋千上,躬身,屈腿,下蹲,直起,挺身,动作连贯有序,一下子就能驱动起来。要是自己驱不起来,得靠别人攥着绳子退一下再往前送一下。时常看到有笨的人,自己驱好多次,秋千都荡不起来,急得对旁边的人大喊:快送送俺……

   打秋千的花样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如“独立”“独坐”“单人跪驱”“捞鱼摸虾”“拾物件”“悬棒槌”“驱双站”“一驱一”“打胖孩儿”“逛花园”“青石板”“串花心”…… 姑娘媳妇荡的时候,还唱歌谣,“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翻过来……”

  另外一种,“转秋千”,扎在白浪河的北沙滩上,有二十多米高,立柱是白杨树干,底座装着轴承,从底座向上,到了跟人差不多高的地方,用四根木棍在立柱上交叉绑成供推转用的双十字架,周围用木棍做隔档,可容十好几个人轮流推转。再向上约有四五米,有斜柱撑着的牢固架子,上面是平台的样子,铺着木板,另外,有一斜坡形状的木板走道,供打秋千的人上上下下……

  从平台再向上,还是四五米,便是转秋千的枢纽处,众人习惯叫“老鸹窝”。这里的中心立柱上,斜出很多根木棍,用结实的绳索垂下,叫“牛锁头”,权当秋千的座位。座位与平台相隔二到三米,有十几个到二十几个不等。秋千转动时,座位全甩起来,在空中旋转,从“老鸹窝”缘柱上去,有一面小红旗子插在柱顶,赛秋千时,谁先拔下谁夺魁,夺魁的人还能得到赏金。

一般来说,打转秋千为期三天,从清明节前二日的“一百五”开始到清明正日为止。

  头一天,天刚亮,就有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下姑娘围聚在秋千架底下争抢座位。待到城里围观看热闹的人们将此处围得水泄不通时,推转双十字架的人早已做好准备,等听到铜锣一响,秋千立刻转动起来。“牛锁头”依次甩开,上面的女孩子风展裙裾,翩然飞起,引得众人阵阵叫好。

   待到第三天,坐“牛锁头”的女子全部退下,参加“拔旗” 的男子蜂拥而上。他们登至平台各持一索头,听主管人一声令下,各攀缘而上,你争我赶,都想拔得头筹。

这个时候,锣声大振,随着锣声越来越紧,推的人也越来越快。最后,有一个人捷足先登,率先登上柱顶,拔下红旗,插在腰间,围观者的欢声像潮水般响起。

获得胜利的人,需接着在柱顶表演绝技,俗称“打故事”。

    这时秋千仍在转动,锣声依然震耳欲聋。头一个“故事”,通常是“鸭鸭浮水”,表演的人模拟鸭子游在水上的样子,只见他用腹部顶住承柱,四肢平伸,姿势惊人,情势惊险,看的人一时间目瞪口呆,鸦雀无声。过一会儿,缓过劲儿来,大声欢呼,掌声雷动。接下来的“故事”还有旱地拔葱、凤凰展翅、二郎担山、猴子坐殿、童子拜观音等,也都惊险可观,让人过目不忘……

   潍县的习惯是,寒食插柳,端午插艾。所以,到了寒食这天,家家折了柳树枝子放在门口。

这一天,是上坟的日子。

   十里不同俗。有的人家上午上坟,有的下午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寒食前两天都不上坟。按着老辈儿里传下来的说法是,寒食前两天去上坟,烧多少纸钱都是一百五……

   年轻点的,有那好奇心重的,就追着问,为什么寒食前两天去上坟,烧多少纸钱都是一百五?家里老人也不明白,就说:老辈儿传下来的,俺哪里知道,一辈一辈都这么说,俺也待照着说……当然有明白的,一个教书先生说:清明前一天叫大寒食,大寒食前一天叫小寒食,也叫一百五。依照阳历,年年清明,只差一日,不是四月四就是四月五。所谓一百五,是指阴历从冬至当天算起,积到清明前二日,共一百五十天,所以,寒食前上坟烧纸,都是烧那一百五十天的……

   有的听过,明白了,有的听了,更不明白了。但明白不明白不重要,重要的是买好纸,叠好元宝,到坟头上,烧纸烧元宝,把带过去的故人生前爱吃的食物,掰碎了,让他们重温旧滋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寒食
柳叶绿,桃花红,过了寒食是清明。 煮鸡蛋,卷单饼,转完秋千放风筝。
黄岛民俗 | 童年的寒食节
潍县竹枝词春节即事百咏
荡秋千之由来
清明(寒食)“荡秋千”习俗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