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安顺》乡人乡贤 生存之痛与世俗情结 2022年第27期(总745期)

生存之痛与世俗情结

——读潘玉陶的安顺世像录

丁武光

很早就有一种习惯,闲时读点书,倒不全在于求知,更多的是消遣。无论日子过得如何的琐碎和繁忙,以书掩面,似乎就与外界隔离,进入另类状态,心绪也变得简单了许多。

在阅读中与智者思维灵光的相遇,是一件让人快慰的事。记得很多年前第一次读到高行健的《灵山》,书中描写安顺的那一节至今难忘,当时真如做梦一般,一下子就走回旧时的老安顺:路边吃食店、晃眼的电灯、猜拳喝酒的汉子,大十字邮电局门前石阶上挤满的抽肩缩背的老头老太……而他笔下那条“屋檐伸到了街心,越走街还越窄,两边的房檐都快要接上”的南街,又让他想起“过世的外婆好像曾经带我走过”,是去买陀螺。提到陀螺,这让他有些动情:

“我真好久有抽打过这下贱的东西,你越抽它,它转得越欢。

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情节,平淡的文字,却让人过目难忘。这是高行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深秋的晩上来到安顺,留下的从火车站到老大十字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我的感受。

高行健的《灵山》  图片来源网络

这位“慢吞吞,卷着烟丝过日子,内心丰富得让人难以置信”的独行者,从北到南然后从南到北,一路走去,这种被不少人誉称的“神游”注定要与他一生结缘,很多年过去,他以一双冷静的眼睛将身外的亊物收集、贮存、酿化,然后合盘端出。

世界震惊了。2000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破天荒颁给了这位冷静得超乎寻常的中国人,尽管他并没有出席颁奖仪式留下什么感言之类。但他发出的缘自东方的声响,足以令世间无数人去思索。

高行健身上有一种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东西,他进入现实又从现实中走出来,以“自己”的眼光关照社会,从充分个人化的立场出发,带着现代意识和哲学思考,迳自去找寻一种人类感知的文字表述方式。

当然,写《灵山》时高行健还不是名人,在安顺至今也很少有人知道他(尽管他用一节写过安顺)。我之所以要如此提及高行健及《灵山》,是他给予我的那份感觉:冷眼静观,不疾不徐。那寻常文字竟然能给人以如此长久的撞击力!

之后,表述安顺和安顺人的文字屡见不鲜,也不乏颇具灵气或朴实冝人的文章。我却很少有读《灵山》时的那种感觉。

由此我在想,文章大概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意识的一种自然流露;人性中的某些意识又是共通的,因而成功的作品可以通过个体思维以文字感染他人。

时隔多年,当潘玉陶的《安顺世像录》以“习安故人故事”之名在《贵州作家》“高原视野”栏目以头篇推出时,这篇被编辑称之为“多年少见的原汁原味的东西” 并没有引来人们更多的关注,尽管就在此之前,安顺刚刚被授誉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不久。人们热心并习惯了各类光鲜的文化运作,这种透着灰暗的东西自然很快就被冷落掉。

《安顺世像录》 潘玉陶 著

安顺世像录》送到我的面前是2008年冬至之后的事,读着读着,感觉有些异样,隠隐约约,让我想起了高行健的那双“冷眼”。

且看“大炮章公”中那位曾任“国民党少将参军”的老人同全城的地富反坏右挂牌戴高帽游街示众的场景:

他脖子上挂了块牌子,一手拄着那根拐杖,一手扶着一辆木板车,努力地挺着胸行走。板车上放着他的棺材,拉车的是一个50多岁的五类分子。

那50多岁的五类分子看章公这般年纪,停下车来对他说老人家你上车来吧,我拉着您走。章公没有说话,瞪起眼对着拉车的举起拐杖,但他没有打下去,而是慢慢放下。拉车的五类分子长长地叹了口气。

游完四大街,章公被送回管训班,一进屋就昏倒在地。章公被人抬回家两天后就去世了,享年九十三岁。

读到这样的文字,真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这种感觉倒不全是有感于章公之死,而更多的是来自作者那种冷静的笔调。在生离死别,一波三折,需要大煽其情的看点上,作者波澜不惊,并不硬挤进充当角色,而是平静地如实记述,这种情感的节制表达,恰恰构成了一种别样的质感,留给人深刻的印象。

说实话,取材于街闾坊巷,化腐朽为神奇,我历来不喜欢。在“俗”与“庸”之间只隔一层纸,稍有不慎,很容易捅破。这次则不同,用心读下去,你不能不感叹:取材于街坊小事,却又能将文字锤炼得如此简捷,读之真切,思之有味。文章做到此等程度,着实让人敬佩。

安顺世像录》是一组纪实性小说,以人系事,独立成篇。主要以民国安顺社会为背景,时间跨度大,作者将那些浸润着老安顺气息的人物,一个个从市井推出。在灰色背景下组合成一幅世像图,通篇弥散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本文作者丁武光先生(右一)与潘玉陶先生(左二)在文庙 武贵琼 提供

总体看,小说覆盖的类型是那些奔忙于衣食住行、养儿育女、生老病死的俗市人物,有小学校长饭甑大爷与盐锅盔,有开饭馆的龙大,轿子神医、大炮章公、盲医曾公……这些人物或有特殊的个性,或有离奇的经历,自成故事,各自演绎着短暂的人生。在这些人物身上,既有对韧性生命力的展示,又有对于残缺陨落生命的关切。但不管是哪种生命形态,一种表达生命自尊的个体方式和生存的痛感却是贯穿始终。

聚焦平凡庸常的人生,表述生命与生存之痛,这是小题材做大文章。小说中,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一一加以表现。“五味居”中,以卖“英雄大碗饭”起家的龙大一家在世事翻覆中的挣扎与无奈,令人印象深刻。盲医曾公在终于明了了西医也可以诊病救人后的颓丧死去,同样让人感叹。而小说中大炮章公和教书先生范参的命运起落更具沧桑感。作者以自己的冷静,对生命、死亡和命运中蕴含的痛感进行了多方面的揭示。生存之痛最终积淀为一种沧桑,痛楚也因此而由萎琐成为一种庄重。

读《安顺世像录》另一个感觉,是取材的传奇性。阅读中你会感到作者是一位很能把握分寸的讲故事者,他不追求形式上的思维表情与怪异的文体,而是以传统的小说形态与故事情节来打动人。传奇溶于日常生活形态,这又是小说《安顺世像录》特殊吸引人的地方。

传奇叙事首先来自人物的传奇。《安顺世像录》中的人物,整个被现实社会边缘化,现实生活平平淡淡,但他们的先前的历史又都十分耀眼。大炮章公、饭甑大爷、轿子神医……这些人物的经历、性格和命运在小说中都离奇曲折,他们的存在与现实的人生构成了一种对照和呼应,而推动情节戏剧性发展的往往都是能够改变命运和生活的事件,这些构成小说发展的情节点,意味着人生的某种缺失和生活平衡状态的被打破,正是这种缺失和平衡的瓦解,故事的传奇性有了延伸的空间。

前面所述的章公之死,发生在“文革”那个畸形的年代,让人感到人的尊严的保持是何等艰难,甚至得付出死的代价。五味居的厄运来自乡巴大爷,而乡巴大爷靠的又是社会权势,个人在社会权势面前的又是那样弱不禁风。轿子神医的自傲,在驻军营长面前的跌落,意味着原有生活常态的终止。凡此种种,当人生从一种惯常的生活状态跌落下来,进入另一种生存状态时,以此为起点,作者进而由一种外在的传奇引向一系列人性、情感、意识、心理的内部冲突。轿子神医的尴尬、愤懑与表情的漠然、盲医曾公一辈子的信念连根拔起时的彷徨、大炮章公硬挺着最后的尊严最终倒下时的疑惑和不解……将故事向深度扩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情节的传奇,实际上已成为一种人性的传奇。

由此我想到,文学与生活的话题虽然古老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每一个写作者都会从各自不同的方面建立起与生活的关系。如果说人生的经历往往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的话,潘玉陶无疑是一个对生活有独到之处的体验者。

潘玉陶先生(前排左三)七十大寿与众文友合影,前排右二为本文作者丁武光先生 武贵琼 提供

我很早就认识潘玉陶,他是地道的安顺人,数十年来他对生活充满宽容和感恩之心。无论生活是怎样的形态,也无论人生面临怎样的缺陷,他总是勤奋而执着的行进在人生道上,向人间的温暖处寻觅,在《家有人瑞》中他这样写道:

“我这大半辈子坎坎坷坷从不得志,但祖母却说我是个有福气的人。

细想起来老人家的话有道理。我未能加入好的工作单位,也没有想过当官发财的好事,我的福气是什么呢?是逢凶化吉。”

这里隐含着玉陶的处世方法,任何境况下善待自己,同时更加善待别人。生活的历验,人生的曲折,唯保持一种超然拒俗的心理和状态不易。这是做人的本质,也是我敬佩玉陶之处。

2004年,他参与《安顺晚报》“安顺老照片”栏目的图片搜集和撰文,这种不拿薪水的“文化志愿者”干了两年,栏目易名《黔中旧影》之后,又是两个年头奔波。累计下来,经玉陶采集并撰文刊出的图版竟有25期。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单靠写文章连口都糊不上的现实社会,玉陶付出了怎样的精力和代价。这种对安顺历史文化的责任感应令不少人汗颜。

生活磨炼人,却又造就了玉陶对世俗社会有很强的敏感性。他多年来执着关注那些不被人重视的群体和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一旦发现,不惜走街窜巷,寻根问底。他对发生在安顺城的陈年旧事有极好的记忆力,大事小情如数家珍,对小城生活的伦理与道德体味独特。《安顺世像录》之所以触动不少读者,正是玉陶多年来将根须扎在世俗社会从中吸取养分的结果,他将对于外部世界的观察、体验和疑惑,在进入小说后转换为一种存在与批判的力量,进而始终保持一种对待生活的人文向度和世俗情结(关怀)。

当然,读《安顺世像录》,不可避免的会想到玉陶创作的局限性。文学从来就是复杂的、混沌的、多向度的,作者显示的世俗情结,能贴近生活,易于触动读者,但对生活与人的解读却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不可避免地也会带来“文学”其他品格或向度的流失与被遮蔽。这种单向化的表述,不仅有模式化的文体倾向,而且会阻碍作者认识现实、反映现实的深度。作者行文时情绪节制,这是小说的特色,但同时也使作品失去了一种“温暖的感动”,弱化了悲剧的力度。不唯玉陶如此,这大概就是此类创作方法的限度吧。

2009年12月2日写于安顺银泉街小屋

· 作者简介

丁武光: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会长、贵州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顺市黔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屯堡文化学会副会长等。主要著作有: 《一地风吟·明清安顺人文之旅》《百态人间红楼梦》《漂移的历史板块·说说明代以前的安顺》《吾土吾民·安顺历史文化会真录》《红楼梦与红学》《安顺历史文化新探》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单向历】4 月 23 日,忌杂念丛生
小说不是哲学,兼谈《灵山》里的性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97)隐遁灵山或自恋或寻香
墨池书影|《灵山》——啮合的历史和现实
【名师名家名人坛】高行健谈《灵山》创作的心路历程 |李远荣(中国香港)
229 软骨头上的灵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