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安顺》往事追忆 归来的学魂——钱理群2003’贵州之旅 2019年第105期(总460期)

归来的学魂(三)

——钱理群2003’贵州之旅

杜应国

附加活动

活动一

123日,晚八点,贵州西西弗书店。

这是一次专为他的到来而举办的读书活动。主办者为西西弗书店和贵州教育出版社。

他坐在主宾席上,以书会友,首先向大家介绍他新近出版的几本书:《与鲁迅相遇》《语文教育门外谈》《鲁迅作品十五讲》等,然后,又简要介绍了有关《贵州读本》的编辑、出版情况。接下来便开始回答大家的提问。有人问他对贵州文化的看法,有人则请他谈谈贵州文化的内涵、定位、以及为何想起要编《贵州读本》等,也有人问起余杰和孔庆东的情况,还有人谈起鲁迅一代实际上也就是“五四”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激进主义姿态,并对此表示质疑;也有人问他对时下潜流文学的看法。更有两位中学生,虽显得紧张,怯场,还是鼓足勇气站起来提问。一位问了如何在课外阅读中去吸取营养的问题,一位则谈到了中学生的困惑,对鲁迅及一些现代作家的作品读不进去,而对韩寒一路的东西却感到亲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所有的提问,他都尽可能地给予了回答。综观整个过程,有疑惑也有讨论,有问答也有交流。气氛是融洽的,也是轻松而愉快的。

《与鲁迅相遇》《语文教育门外谈》《鲁迅作品十五讲》封面

活动二

1212日,上午九点,贵阳市文联会议室。

这是一次以他个人名义召开的有关《贵州读本》的座谈会。自《读本》出版后,他就很想听听贵州学术界、文化界的反应,惜一直未能找到机会。此次到黔讲学,可谓天赐良机,所以行前特意委托戴明贤先生全权代为筹划,以这种私人聚会的方式,跟贵州学术界、文化界的朋友进行交流、对话,直接听听大家的意见。

应邀出席座谈会的有刘学洙(原贵州日报社总编)、胡维汉(原贵州省文联主席)、何静梧、史继忠、黄万机、彭晓勇(贵州都市报总编)、吴世祥(《文史天地》副主编)、何光渝、张幼琪、陈争,以及两位著名的文史专家唐莫尧、陈福桐。两位高龄老者(一位78岁,一位87岁)拄杖而来,令在场者无不动容。稍感遗憾的是,另有张新民、奚晓青、张建建、陈竹等几位中青年或因通知未及,或因临时有事而未能出席。此外,出版社的卓守忠、甘立新、卢玫,以及《贵州读本》的编委之一王尧礼等,也都来到会场。此次出版社的几位全程跟踪,陪伴,也够辛苦的了。

主持座谈会的戴明贤先生对与会者一一作了介绍,并简要谈了谈此次座谈会的用意,然后请他介绍有关情况。他就《贵州读本》的缘起及立意、主旨和编辑情况等作了简要说明,强调这是自己描写自己的一次尝试,《读本》所反映的贵州文化,只是编者眼中的贵州文化的一个基本呈现,它不是定本,更不是定论,所以特别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而后即请各位发言。

由于送赠样书的时间过于短促,许多人还来不及细看,只能大致浏览、了解全书的架构、体例、文本、篇目等。尽管如此,由于多是业内人士,很多人还是一眼就看出了此书的独异之处。文史专家何静梧先生对该书的总体框架和编辑体例尤表赞赏,认为在目前所出的有关宣传贵州文化的书中,该书独树一帜,编排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也有不少人谈到,书中每个小单元之后附以的由各位编委分头执笔,最后由他总其成的“编者絮语”写得很精彩,很有读头。不过,众人谈得比较多的,还是由他来领衔主编这本书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意义和分量。 

不少人表示,此前贵州的学术界、文化界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书也出了不少,研究成果也不少,但这些东西别说在省外,就是在省内也很少有人问津,影响微乎其微。这次教育出版社却出了个高招,利用全国著名学者友情客串,“担纲主演”,再动员省内资源,内外结合,一下子就把这本书的品味和影响提高了,这是很值得借鉴的。特别是几位老文史专家,对由他这样一位外省籍人士、全国著名的学者来出面主编这样一本反映贵州文化的书,更是深表感动,认为这对于宣传贵州、认识贵州、构建贵州文化的整体形象,加强贵州人的自尊、自信等等,都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并为此而纷纷向他表示敬意和感谢。彭晓勇先生则以“贵州情结,北大眼光”八个字,概括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也道出了众人的心里话。“贵州情结”不仅指他对贵州的那一份特殊的情愫,更包含了十八年的生活积淀所获得的对贵州的了解和体认,没有这一层,他也许不会来编这样一本书,即使编了,也恐怕会因为缺乏了解而流于浮泛、流于浅表。有了这一点,再辅之以高起点的北大眼光、全国视角,将切身感受与远距离的观察结合起来,个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的总体观照结合起来,既“近”且“隔”,这样既避免了夜郎自大,自卖自夸,又减少了偏见与误会,这样才成就了这本书高品位,高起点的学术含量、文化含量。这是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陈福桐老则由动情地朗声呼吁,希望他能利用自已的学术地位,社会影响,在京中多为贵州说话,多为贵州办事。语毕,全场顿报以热烈掌声。 

文史专家何光渝、黄万机,则对书中的一些编校错误、以及个别文章、个别篇目中所存在的一些错讹和问题发表了意见。尤其是何光渝先生,详细列举他所发现的问题,条分缕析,细细指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发言涌跃,会议延至12点半始告结束。最后发言的数人,还是在不限定时间的时间限定下匆促结束,多少让人有些遗憾。

这是他唯一一次听得多,讲得少的会。

2003年天龙与地戏演员合影

活动三

12月13日,安顺。

这纯然是一次给面子的附加活动。尽管差不多可以说,几乎对所有来自安顺的请求他都有不忍回绝的心理弱点,但他这次原定的行程上并无安顺确是事实。 

上午九点。往军分区招待所,为安顺市文联作“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演讲。与会不足百人,多为地方文化界、教育界中人,反应却似一般。另有紫云、普定专程赶来的部分写作骨干。

下午三点,到安顺一中讲鲁迅,题为“漫说《故事新编》”。

记得,数天前在贵州教育学院演讲时,曾有人当场提问:如果现在让您开一门课程,您最想开的课是什么?他当即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鲁迅。没想到,这话很快就应验在安顺。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台下学生的反应,他绘声绘色的讲解,富于感染力的朗读,一再被台下的掌声、笑声打断。最后递上的这样一张纸条,把感谢和祝福留给了他:

“钱教授:感谢您在百忙中来到我们的学校,给我们带来了北大的气息,带来了《故事新编》,带来全新的鲁迅先生的形象。在此,我们祝福您身体健康,万事顺利、长命百岁。   高二(3)班同学

事后得知,校方为了组织这次活动,确实费了不少心思。他们先是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统计人数,没想到报名的同学太多,只能容纳七百多人的学校礼堂根本坐不下,最后只好限定名额,每班只来十五人,以抽签决定,以显公平。

而鲜有人知道的是,他本人其实是将此次机会暗暗当作一次实验来看待的。众所周知,他曾表示自己退休之后的三个回归,其中之一便是回到中学。当时曾有媒体报道,他将回到自己早年的母校南京师大附中,去向中学生讲鲁迅。这个计划,后因种种原因而推迟,却不想,又因这推迟而得以在安顺先实现,真是冥冥之中自有主宰。

2003年访天龙屯堡,品茶驿之茶

备忘

十二日。九点,以个人名义在贵阳市文联会议室召开《贵州读本》座谈会。与会约十六七人,多为省内文化界、学术界人士。出版社诸君亦到场。书颇获赞誉,亦提了不少合理意见。延到十二点半始结束。

下午两点过,转道往安顺。有安顺一中校长秦先敏到迎接。抵安时,已有李晓、罗迎贤、张家华、杨若敏、孙兆霞、张麟等一班人迎候。晚再约张嘉谚、田平、廖志强、杨德光、刘安扬等共进晚餐并聚谈。

十三日。上午九点往军分区招待所,为安顺市文联作“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演讲。

下午三点,到安顺一中讲鲁迅,题为“漫说《故事新编》”,会场爆满。约六七百人,亦有安顺师专及安顺二中部分教师。学生反响热烈,多次响起掌声、笑声。气氛活跃,亦很动人。讲毕再与该校部分语文教师座谈,晚饭由校方宴请。

 饭后抽空看望郭德渝老师、罗独畏先生及其一家。九点再赶至安顺文庙,体味“文庙吃茶”的意趣,感觉极好。座中有李晓、罗迎贤、何幼、杨若敏、孙兆霞、张麟等陪伴。

十四日。晨起往紫云格凸河一游。约七点半出发。同游者除以上诸人外,另有周青明、田制平、张家华、蔡方明、潘虹等。

抵紫云县城,有易华、杨习勇、班由科等迎候。约十一点到达。上肓谷、游大河苗寨,饭罢已是两点左右。再游天星洞、燕子洞,约五点结束,归来已是晚八点来钟。

十五日。九点出发,十一点抵筑。教育出版社为之践行。两点登机。离去。

北大教授钱理群(左)、安顺三中郭德瑜老师(中)、原贵大教授袁本良(右)合影

(未完待续)

· 作者简介

杜应国:贵州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主要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和思想评论。著有《山崖上的守望》《故乡道上》等。参编或主编出版的有《贵州读本》《神秀黔中》《安顺人物》及其《续编》《苍茫岁月——来自知青群体的历史记忆》《赏石安顺》等文史、艺术类图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钱理群:对贵州地方文化开发与研究的一些思考
钱理群再读鲁迅:当今世界的种种变迁,都可以和鲁迅谈谈
钱理群: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读钱理群老师的随笔
钱理群简介:
钱理群:对鲁迅的再认识及其在当代的意义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