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安顺》乡村档案 藤甲之乡歪寨 2020年第28期 (总第511期)

藤甲之乡歪寨

朱发猛





歪寨位于安顺之西,隶属于安顺市开发区幺铺镇,距镇政府约5公里,距安顺市区18公里。东与羊昌村相邻,西与李家苑村接壤,北是131厂遗址,南与五星级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风景区相邻。该村为布依族村,134户687人。歪寨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峡谷之中,谷底是一个宽阔的坝子,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从坝子中央穿流而过,两边是一片肥沃且水源充裕的土地。坝子呈西东走向,四周全是葱郁的山林,风景秀丽。西面是山,堵住了西边的入口,山谷东边两座山之间有一个谷口通往邻村杨昌坝。村落房屋顺着峡谷的走向,依北面的大山而建。村寨里有布依藤甲舞、布依地戏和其他布依民俗风情,村寨周围多处山顶有古建筑遗址,神秘古墓群、古村落遗址等,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鸟瞰歪寨 

历史来源


歪寨的布依族主要是韦氏家族。该家族保存有十几代人的家谱,自称是狩猎民族。据歪寨文化发展协会收集的资料称,歪寨的布依族是春秋战国时骆越国(今广西)百越族的一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南方,向岭南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前214年征服该地区。战败后的布依先民为摆脱秦人的残暴统治,开始向黔地迁徙,其中有一支迁到今望谟县一带,多年后人口繁衍,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又分出一支迁徙到黔中,这就是歪寨韦姓布依族的来历。

传说蜀汉时期,诸葛亮南征,歪寨的布依族先民就是孟获藤甲兵的一部分,他们追随孟获与蜀汉军队作战,战败后族人迅速逃离,迁徒到深山密林,依靠藤甲胄对付猛兽,迁徒到镇宁山区一带,后又于800年前迁回到歪寨。歪寨的得名,与一个传说有关:

很久以前,歪寨后山为蛮王府所在地,周边有8位大将带兵分驻在不同方位,这就是人们传说的“八阿护蛮王”。驻守在楠蛇山顶的是“阿歪将军”。楠蛇山脚下有一个山洞,可通到山顶。洞中的水,则沿着一条隐蔽的暗沟,流到坝子中的茅草洼。据说当年藤甲兵被诸葛亮打败后,孟获就是通过这条暗道逃脱的,因此,被当地人称做“孟获暗道”。阿歪将军驻守的楠蛇山面积大,陡坡多,易守难攻。有一次,有敌来犯,他们尾随着几个藤甲兵走进了茅草洼的暗道。进入暗道深处后,突然没有了藤甲兵的动静,他们于是点亮火把,发现已没有出路,只好沿来路退出。刚来到大田坝里,忽听周围一阵喊杀之声,来犯之敌被一网打尽。就这样,阿歪将军利用茅草洼和楠蛇山的复杂地形,保护蛮王府不受侵犯,也保障了老百姓的安稳生活。以后人们就把这里叫做歪寨,以纪念阿歪将军保境保民的功德。

歪寨 李立洪 摄

地域风貌



歪寨坐落于群山之中,这里喀斯特地貌发育成熟,各种类型的溶洞、石林、天坑、落水洞、封闭式山谷、地下河等遍布境内。山上多是灌木林、杂木林,山谷里幽僻寂静,风景秀丽。与龙宫交界的大油菜湖,湖区近25平方公里,湖面宽阔,景象万千。这里的山、水、洞、林都有当地土著民族久远的文化遗迹,以及丰富的传说故事。歪寨万古洞系一垂直洞穴,有四十八米深,下有许多猴骨化石和一些虎豹化石。山顶有许多古建筑遗址,如雷打岩穿洞遗址、楠蛇山顶遗址、糯妥山顶遗址、孟获暗道、对门山关古山道、糯妥山古山道、糯妥山北坡古村落遗址、蛮王山古墓群、楠蛇山手扒岩小路遗址、苗寨窝遗址群等。这些古遗址隐藏着丰厚的文化资源,是一座等待开发的文化富矿。

油菜湖 李立洪 摄

民族特色


   
 

独一无二的布依藤甲舞。歪寨周围大山里森林密布,野果众多,野兽出没,猴群众多。这些野生动植物给先民提供了生存需要,使族人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加上对祖先的崇拜,对藤甲的感恩,他们传承了特殊的祭祀仪式。族人每逢进山打猎的前一天,先打扫家里,清除一切不洁之物,安放好神龛或祖先灵位,然后在夜里将藤甲头盔放于家中神龛或祖先灵位上。藤甲头盔上一般要插上三根孔雀尾羽,以此代表大王的神灵,接着以准备好的酒肉上供,焚香点烛后,行三跪九叩礼,口中念念有词:“藤盔代表我祖先,祖先有灵听我曰:处处山林有猛虎,祖灵佑我饮虎血。藤盔代表我祖先,我等子孙多繁衍,忙忙碌碌求生存,祖灵佑我过大年。藤盔代表我祖先,世不太平恶人行,魑魅魍魉天下乱,祖灵佑我杀鬼魂……”经过诚心诚意祭拜后,猎人们穿戴起藤甲跳上一会,预祝来日狩猎获得好的成果。这一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成了歪寨独有的布依藤甲舞。农闲时分,众多猎户身穿藤甲,带上布依牛角弓、刀矛、月亮叉等,再按一定的规则,轻重缓急地使用铜鼓伴奏,以藤甲舞自娱。由于时代变迁,藤甲舞已停止活动六十多年。2002年村里老人偶然提起村里还有几片烧剩的藤衣残片,以及藤甲衣的用途,自此消失多年的藤甲及藤甲舞得以再现在世人面前。

穿上藤甲的孩子们  李立洪 摄

布依族地戏。由春秋两季祭神活动演变而来,因此也称“跳神”,他们表演的戏目是《薛丁山征西》。一般正月初为欢度新年表演期,七月初到七月半为“跳米花”,预祝五谷丰登,人寿延年。每季开演时要进行“开场”,本季演出结束时要进行“扫场”。
“开场”。先宰鸡或置酒肉敬祭“神王”,然后才开柜取出面具、道具等出来表演。开场时,剧中的文武将士立于两侧,元帅坐在中间文椅,领唱吉利台词,先祝全寨人畜平安,再祝演出顺利。以后,每日按剧中节目依场表演。寨中每天都有一家或几家共同邀请戏友到家中开财门,先置酒肉祭神王和祖宗,后款待众戏友,一图“元帅”“将军”“军师”在开财门时的好言好语,以求财丁兴旺,万事如意,二是借此慰劳众戏友的辛劳表演。
“扫场”。在每季表演结束时,由剧中的元帅,文武将士用表演形式把寨中的一切恶鬼、瘟疫、病魔扫出寨外,把金银财宝,文武福将迎进寨来,使整个寨子清洁平安,发达兴旺,然后全寨置酒肉祭“神王”“寨神”,最后将道具、面具收藏好,并不准随意触动,以免惊动神灵而遭不幸。

藤甲服 李立洪 摄

歪寨的布依族地戏与羊场村的汉族地戏有不少区别,在借用汉族地戏的剧目为蓝本时,按照本民族的社会生活面貌,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欣赏习惯进行了改造,唱词、唱腔都采用本民族喜爱的民族歌形式,因而很受欢迎。
铜鼓与铜鼓调。歪寨布依族使用铜鼓的历史悠久,铜鼓是歪寨韦氏家族的传家宝、宗族的团结灯,村民对它敬若神灵,年年施祭。春节期间,从年三十晚开始挂击,到正月十五或正月末收藏起来。此时击鼓之意,一庆丰收,二祝年节,三思祖德,四驱邪恶,五畅心胸。人死时击铜鼓,有超度亡灵之意。击铜鼓有和谐的铜鼓十二调。
地方风俗与民间习俗。主要有建房上梁仪式、搬家祭祖仪式、婴儿满月酒、布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六月六、布依族的牛王节(四月八)、三月三(祭祖先又祭山神)、七月半(祭祖先又祭山神)、过大年(总的祭祀),赶毛杉树节、查白歌节、布依族情歌等。歪寨布依族祭祀藤甲祖神仪式,农闲健身活动之一——(手持藤盾牌,头戴藤头盔的两队互掷古块)打石头仗活动。布依族饮食(黄焖狗肉、岩花鱼、虾菜系)、布依族特色服饰及布依族古老的民主制度——议榔制(制定“榔规”即村规民约)等丰富多彩

藤甲舞 李立洪 摄

文化遗迹


蛮王大坡。歪寨后山,是一个大三角形,面积约有1.5平方公里,其中,一个山顶有建筑遗址,又称蛮王宫。蛮王宫仅有一条小路上山,三面是悬崖峭壁,缓坡处修筑有一条上山小路,有三道天然块石筑成的长城,将山顶遗址分成外城、中城、内城三块区域。城墙厚1.8米,高3—4米,门孔宽1.5米,高2米。上面用一整块巨石板作门框顶板。在冷兵器时代,这里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蛮王大坡的北坡有一长条形的古民居遗址,约有100多间石屋,有大有小、有二层的,也有一层的,因村民取石建筑引水渠道而破坏了大部分。蛮王大坡的南坡有一片古墓群。墓葬形式奇特,用天然石板围成石棺,棺中之人的骨架上只见有青铜条成弹簧状套在左右两条手臂上,胸部也类似,似乎墓主人是当年征战的战士或将军,死后也用青铜条代表藤甲冑一样。有的头上有青铜发簪,项上有米粒大或豌豆大的珠串项链,手指上有青铜戒指,形同铃铛,有的墓中有陪葬的青铜剑。蛮王大坡蕴含着神秘的古文化,正等待开发发现。

歪寨蛮王大坡 李立洪 摄

楠蛇山古遗址。歪寨楠蛇山古遗址位于歪寨西南方向,要越过歪寨南面对门关古山道。古山道由许多大石块拼砌成石阶梯,石梯宽约2米余,高约0.3米余,从山脚一直叠砌到山丫口,又从山丫口向下砌到山背下面,大石块有重达300余斤的。遗址外围山墙由天然块石叠砌而成,有0.8—1.2米厚,山门有0.7米宽,门后一侧有一处可能是哨棚。继续往上,见到散布在山上的大片石屋基,在近山顶处有一口古井,掩隐在灌木杂草之间。在山顶上有一大型屋基,约有300平方米。在地基上可远看邻近的李家苑村、131厂、144厂,视野开阔,同周围数个山头相为呼应,处于中心位置。山顶上可见石砌工事防护内墙,约有800余米,防护墙与山岩有机地结合起来,陡壁连接防护墙,节省了不少石料、人力。可惜有关这个遗址的来历没有任何记载,也不知建于何年何月。

夕阳西照 李立洪 摄

歪寨的传说



雷打岩山洞的传说。当地人传说雷打岩山洞原来并不大。那是某一天夜晚,忽然雷电交加,天摇地动,天空中出现两队人马,一方身穿藤甲,头戴藤甲盔;一方身穿皮甲,手持皮制盾牌。为首的两员大将率领各自的部下,在天空中相斗。只听见铜鼓声、号角声(牛角)和喊杀声响成一片,震天动地。忽然间,穿皮甲的大将被打了下来,他的手下败退而逃。这时人们才看清那位穿藤甲的大将就是他们布依族的祖先蛮王,是蛮王率领藤甲兵抗击侵犯之敌。就在敌军败退之际,天空中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一个大炸雷打中了雷打岩山洞的顶上,山顶崩塌下来,洞口就变大了,所以,从此人们将这里叫做雷打岩山洞。更奇的是,此后,这次战斗的声音就永远留在这个洞中,如今每到那个季节,那个时候,人们依然能在这里听到铜鼓号角声、喊杀声、兵器碰撞声。

木纹石的传说。木纹石是蛮王大坡的特产,红色的木纹石很美观,有着各种不同的木纹。木纹石主产靠近三角形的蛮王大坡的短边的几个山头上。村民自建房的石墙上,会见到一些木纹石,但远不及在后山顶处的美观。

传说蛮王成仙以后,很想在凡间找到合适的后人,将布依先祖们的历史讲述给他们听,以便能一代代地传下去。为此,他化成一个慈祥的老人,来到蛮王大坡附近,巧遇一位叫牛儿的少年和一位叫聪儿的少女。老人见二人很可爱,就跟他们搭起话来。牛儿与聪儿都很乖巧,见老人年纪很大,就商量着要回家去抬椅子来给老人坐。老人看看身边的一块石头,说不必了,就在这块石头上随便坐坐吧。聪儿说,“石头又硬又冰,老人家坐起来不舒服。牛儿,你去家里拿个草垫来吧。”老人拦住牛儿,说:“看,这不是一把很好的椅子吗?”说着,手一指,眼前的石头竟变成一把黄色华盖,华盖下罩着一把漂亮的座椅,上面木纹毕现。老人就坐在椅子上,慢慢地向他们说起了布依族生存发展及迁徒过来的历史。老人还告诉他们,说从前这里是森林大箐,没有人烟,是布依人迁来后才开垦出良田,建造起房屋。但过去的房屋都是用树木和茅草建造的,现在好了,你们可以开凿这些山上的石头来起房,这些的石头都很漂亮,就像我坐的这把椅子一样。说完,还向四周的山指了一下。牛儿、聪儿刚一转身,老人和龙椅、华盖伞都不见了。他们知道遇到神仙了,便欢天喜地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村里人,村里人不信,便到山上去撬了几层石头,果然都有红色的木纹。歪寨的木纹石就是这么变出来的。

随着安顺旅游业的兴起,歪寨的特色民俗文化、古遗址及山、水、洞的优美传说,不断被外界发现和报道。先后有安顺日报、贵州都市报、黔中早报、安顺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聚焦歪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曾以古洞、德戈洞发现的动物化石,制作过专题片。四川电视台则拍摄了有关雷打岩大穿洞及其传说,“雷打岩怪叫”“雷打岩天然录音之谜”等。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栏目也到歪寨,以藤甲兵为题材,拍摄、制作了一期题为《诸葛谜案之“复活”的藤甲兵》的纪录片。这些报道对歪寨的旅游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歪寨村民及周边村寨的村民,也对歪寨的旅游开发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歪寨一隅  吕燕平 摄

· 作者简介

朱发猛: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屯堡研究会理事,贵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顺市西秀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原青山文学社社长。

2020年4


值班编辑:黄   斌

电子排版:王敏茶

您的转发将传播、弘扬安顺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布依族铜鼓
布依族传统节日大全(贰)
国庆鳌太穿越4
[非遗]铜鼓十二调
高州周边的禾雀花美爆啦! 这个周末踏青去
【重庆渝中】三峡博物馆土家族和布依族风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