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安顺》画说安顺 品一份美好·鉴一场乡愁 2020年第108期(总591期)

品一份美好·鉴一场乡愁

安顺画家吴传双先生水墨艺术品鉴会

10月30日,安顺画家吴传双先生水墨艺术品鉴会如期举办,这个品鉴会经过吴传双先生前期的酝酿和大量时间的思考才得以完成,这样形式的艺术品鉴会在安顺还是首次,这个品鉴会为以后更多艺术家的作品品鉴开了个头。
品鉴会上,邀请到了安顺地方文化学者、美术界同仁、安顺市文艺理论家协会成员及闻讯赶往的市民。大家通过现场观画,谈观后感,以画说话,就作品本身碰撞出的情怀,各自找寻一份属于自己记忆深处的精神家园。
本次品鉴会上展示了吴传双先生近期创作的作品,其中,有大家熟悉的人文景观,安顺老街巷、屯堡古村落等景致,他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和风情借用艺术的形式,通过水墨的手法和人文视角去关注并表现出来,让安顺的市井烟火和小城故事跃然纸上,让观者多了亲切感。
活动现场,很多专家学者纷纷就吴传双先生作品从品、读、鉴、赏等角度展开话题,并对作品做了深度的探讨和对安顺美术目前的前景和市场做了一定的剖析。同时,专家学者们对吴传双先生下一步的创作寄以厚望,希望看到他更多表现家乡,表现历史及人文方面的创作。

品鉴会活动现场

品鉴会活动现场

下面摘录几位老师的发言,以飨读者。


杜应国先生现场发言



绘画艺术,作为个人创作的一种艺术性表达,有他任意挥洒的特点,一方面他师法自然,另一方面也带有很强的主体性和主观性,因此总是能够创作出与自己的心性相契合的、符合于自己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的作品,所以,从传统的文人画上,你看不出有哪个具体的地域风貌来。当然,从大的分类来讲,文人画也有北方山水、南方山水这些不同的流派,这样的分野既是风格,也是地理特征使然。循此路径往前发展,渐渐就出现了以表现某种地域风情或乡土题材为主的乡土画,从而使其创作具有了明显的地域特点,这在近现代画家中尤显突出,早一些的如陈师曾与姚茫父合作(所谓“陈画姚题”)的那些老北京风俗画,稍晚一些的如抗战时期的庞薰琹、黄异等创作的少数民族风情画。我看传双的画,一方面继承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一方面也有乡土画的特点,尤其后者表现得十分自觉。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很多熟悉的市景风物,转眼就会消失,因此不少画家纷纷转向,开始把自己的笔墨、自己的创作,聚焦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开始关注自己脚下的土地。这是时代使然。所以传双这个转向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发现,传统的中国画,尤其是那些具有写实主义特征的风俗画,在审美愉悦和个人情趣以及艺术魅力等等的表现之外,还有一种功能,即记录功能。不管是自然题材还是人文题材,单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看,这种记录功能,过去是附加的,是次要的,但是随着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推移,沉淀在画中的那些风情景物渐渐就会超越于美术甚至美学的意蕴,而成为某种时代特征、历史场景或社会风情的记录和表现,为后人的研究提供某种比文字记载更丰富、更直观的资讯和素材,从而具有了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最著名的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清明上河图》,其内涵之丰富,文献价值之高,绘画史上无出其右。所以,绘画作品的记录、写实功能,实际上大大拓展了绘画艺术的内蕴和内涵,也强化了它的使命乃至生命。这是现代艺术发展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从这个角度讲,很欣喜的看到传双兄这些年来画安顺、写安顺的不懈努力和由此积累的大量作品,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作品的价值——超越于艺术的或美学的价值还会进一步突现出来。
此外,还想再讲一点,就是从描写自己脚下的土地来讲,我们的画家,不管你用什么样的笔墨语言,甚至什么画种,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要尽量把我们所熟悉的这块土地上最具特征、最具标识性的东西呈现出来。具体就贵州、就安顺而言,在自然环境方面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喀斯特地貌,这就给我们的本土画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怎样从那些传统的笔墨手法点、线、皴、染、晕等等当中,找到一种合适的形式,把我们贵州山水的特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还需要继续努力和探索的问题。我不懂画,从纯艺术的角度来评价传双的作品力有不逮,就讲这几句可能与艺术有关也可能无关的话,权当观后感吧。


丁武光先生现场发言



参加今天的吴传双水墨艺术品鉴会,很有感触。传双从艺三十年,是一位在艺术道路上的从未停息脚步的探寻者,其独特的经历磨砺出他的艺术品质,很多作品让人有过目不忘的感觉。传双的绘画早期以版画出道,进而以油画扬名,最终以国画成名,形成了他独有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以形式的独创性和手法的技巧造型功能,给人予视觉冲击的形式美感。今天推出的近200幅水墨安顺风物系列,让人有一种别样的感动。安顺是贵州历史文化名城,多年来我一直想看到我们的画家从自身的角度用画笔展示其独有的文化底蕴和风采,传双用他的执着和坚韧致力于这项工作,不仅体现了一种艺术指向,一种艺术心智,而且充分展示出他的一种乡土情怀。
今天,由安顺市文艺理论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安顺市文化馆等各家联合举办这样一次对本土画家的专题艺术品鉴会,十分难得,近些年来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专题讨论会,很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听到大家对吴传双水墨作品本身的评述,之前看过安顺学院的黄斌教授对吴传双画作的评论,对传双的作品及艺术风格作了一些梳理和推介,这是很好的一件事。近年来安顺画家不受地域的局限,将他们的画作推出去,不少作品参加过全省、全国举办的画展,有的画家还多次获奖。一个成熟的画家,从艺数十年,他最终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成就需要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艺术评判,这就需要安顺能有这样一支理论队伍,而搞艺术评论恰恰是我们的短板。今天的会来了不少搞文艺理论的学者和老师,我想通过这样的形式,带动大家把目光投向这片乡土,把安顺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进行一次梳理和理论的提升,这或许是今天这个品鉴会的意义所在。


李晓先生现场发言

因为出国做“研究孙”,被疫情阻隔了一年多,回到安顺。解除隔离,获得自由二十来天。今天才开始参加地方文化活动。看了传双的画展,第一感觉就是震憾:没有想到传双这么多年居然有这么丰富的积累,涉及面这么宽。艺术创作手法之丰富,内容之充实,确实让我感到震憾。更重要的一点是亲切。到了国外才晓得祖国亲,经过隔绝才知道家乡近。被疫情隔在异国他乡万里之外,对安顺的一点一滴、一山一水都是觉得无比的亲热、无比地向往。回想起来,这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乡愁,而这个乡愁,应该说很多年以来就被我们安顺的美术家们、画家们试着用自己的笔墨、用自己的创作留下安顺的乡愁,留下已经消失的安顺。这点就同戴明贤老师的《一个人的安顺》相似。戴老师是用文字留下一个人的安顺,画家们是用画笔表现自己心中的安顺。就我有限的所见,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画家描绘安顺风物安顺景象的画让我印象比较深。一个是很遗憾我连名字都不晓得,那时候我在安顺晚报,因为负责报纸的编务工作,不在一线的编辑岗位上,有一天,我们的编辑就拿了一叠画,说是安顺无线电厂一个工人师傅,一个无名画家画的老安顺的风光,记得是类似于钢笔画素描版画形式的写生;第二个是孙长喜先生,他从新疆电影制片厂退休回到安顺来定居,用他的笔,用水彩方式画了不少旧日安顺的风物;第三个就是洪福远先生的写生集。到传双就是我看到的第四个比较集中的用笔墨表现旧时安顺风物的画作。当然还有很多,比如民族大学藤维平的版画屯堡系列、贵州大学周世英先生的水彩画、安顺赵玉祥的山水画、马士强的油画等等,他们用自己的画笔给我们留下这份乡愁、留下这份记忆,确实不容易。但是到传双这里又有点不大一样,传双明显的就是他有画家的自觉意识,在从事美术创作、在画美术作品。应该说我前面说到的几位画家,包括洪福远老先生,他们的写生集,主要都是以记录为出发点。而到传双这就更往前走了一步,是有意识的以安顺风物为题材的美术创作。他用比较专业的美术创作手法画出自己记忆中的安顺。近二三十年文艺界经常说的一个概念意像,就是文艺家意中之像,是客观事物经过文艺家思维而折射的形象,不完全是看到的实景。刚才我匆匆地看了一下传双展出的这些作品,如果说你拿照片来比照,有些觉得不是一回事,或者说不像。但是你如果从艺术家创作的角度、从抓特点、抓特征方面来表达安顺特有地域特色的角度,它们却又确实表达了传双这个画家的意中之像,确实是有一份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我觉得传双值得在这个领域进一步开掘努力。据我所知,传双习练过多种美术表现形式,素描、速写、版画、油画、国画都尝试过。现在需要的是在这些的基础上,熔铸自己几十年的艺术积累,集中和提升自己的艺术思维,凝练自己的笔,形成自己独特的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来把安顺风物的特征表达好、表现好,为后人留下这份安顺的记忆。



宋茨林先生现场发言



八十年代末,吴传双就开始进行美术创作,为普及美术工作还创办了儿童美术培训班,当时很多小画家显示了极高的天赋,无论是构图的能力还是色彩的表现,都显示一种童真,一种难得的趣味。当时,我还在报纸副刊开了一个版面,对这些小画家的画做了报道,为了活跃版面,当时还约请了张嘉谚先生写短评。而今,这些小画家都已年近中年,我在想,培训小画家不光是推动后期美术的开展,后继有人。本身也为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约起这些小画家来写一篇那时的文章,是不是很有意思。
我知道《文化安顺》开了一个栏目叫“画说安顺”,传双的作品也先后在这个栏目呈现过。记得我当年在安顺晚报工作时,还编发过王松年先生的画,当时是原文照刊,但我一直引以为自豪,觉得那是我在文字编辑生涯中一件值得纪念的事。下一步,建议《文化安顺》编辑部除了关注隐形诗人,也多关注隐形的画家,多报道和采写他们的故事,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很有意思。


姚晓英女士现场发言



安顺美术在坚守中也在变化中。绘画是技术问题,也是情感问题。比如王维的画转换为诗,情感是他的触角,线条是证据而已。吴传双绘画多年,因为喜欢。他的作品在持续的变化中。一幅汉马桥的画,一幅三元桥的画,它足以让我们在色彩当中看见自己家乡的原貌。它是这座城市一份文化的基因,也是所有爱艺术的人坚持自己的这一份爱,真正爱艺术的人是不会放弃自己的所爱的,真正爱着,你就会去坚守,就像我们的西泠印社对应我们中国的篆刻艺术文化,那种高雅,它和金钱没有太大的关系,它和有没有钱给你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西泠印社到今天能够那么自在,那么纯粹,有那份高度,恰恰是自己的爱和坚守和选择给了它这份品味。安顺的艺术家们同样因为爱,才选择坚守。坚守的语言是色彩,是线条,是记忆。 
今天,我们走进吴传双的画馆,看他画的国画,它是生命的宁静,同时也是我们对自己内心的一份认知的和解的方式,对话的方式。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吴传双老师自发的画了那么多的画,坚守了那么久,要感谢我们的美术家协会所有的同仁给这片艺术生态那么多的关注和爱,感谢文艺理论家协会,你们的跨界给了我们工作新的思路,也要感谢今天提供了漂亮的咖啡、精美的糕点、还有美丽的图片的所有的同仁。今天在坐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安顺艺术生态的一份见证,虽然经费拮据是真的,但是我们丰饶的感情,因为有感情,所以这份事业就一定可以绽放光彩。艺术家与作品,有时候会给你全新启示———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互为倚靠,艺术河流自在流淌,不是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创作,而是艺术家无法没有创作,因为花朵永远寻找风的方向,那是生命被自己辨识的唯一机会。


史贤琴女士现场发言


谈到吴传双老师的画作,我之前看了很多,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这样一个作品展,让人联系到的绘画语言就是吴老师的作品结合社会与当下,将绘画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传授给我们一定的启示。比如他画的太平桥、化鲤桥等,用绘画来传承着安顺的历史风貌,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我自己也画一些小画,但在融合地方文化上经常找不到方向,吴老师的作品我看了很多,从朋友圈到画展再到今天的品鉴会,感触还是很深,我们需要认真思考,需要用绘画语言,用艺术审美尝试做一些创作指引,我们需要用手中的画笔,去结合一下当下的生活,描绘一下当下的社会环境,展现安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关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画出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她的风景.......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用艺术的方式去展示这些文化和历史,让后人知道安顺这座小城的风土人情。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很直观地把它表现出来,至少让更多人知道的安顺历史和文物,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吴老师画作一个有意义的方向。当然,从技法和特色再到绘画语言,吴老师都在他的画作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吴老师就是安顺义务文化的宣讲者,是我们绘画者学习的楷模。



孙瀑恩先生现场发言



绘画的气韵,犹如人的气质。我喜欢循着一个艺术家的气质去解读他的作品。初识吴传双主席,是在酒桌上,第一次就被他的气度所吸引,接着透过他的油彩、版画、水墨,窥见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这次品鉴会,依然看到了他作品中既有的西方造型艺术的严谨,也看到了东方笔墨的意趣。最为欣喜的是,从《青苗印象》和《水墨地戏》系列作品中,看到了抽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子,跳出了传统笔墨窠臼,体现了安顺画家对当代水墨的解读与尝试,注入了更多的时代语言。这次展呈的作品中,我最为偏爱的是传双主席的禅画系列:或松或梅,寥寥几笔,朴拙天真。画中僧侣,略作勾勒,利用生宣特质,饱墨点染,任其自然氤氲,光晕四散,禅意顿生。笔痕尽化,一洗匠气,似与不似之间,尽显自然真趣……
参加这次品鉴,除了以上观展体会,感觉我应该做两点努力。一是吴传双主席个人的努力:希望他进一步融汇平生所学,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创造更具个人面目的艺术语言。另一个是我们的努力:这是有感于宋晓路市长初到安顺履职时的讲话,他说:贵州过去的文化看遵义,现在要看安顺。其中重点提到了戴明贤先生和陈家林老师,两位大家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都代表着安顺形象。在美术领域,吴传双主席同样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去宣传去推介的能够代表安顺形象的文化人物……安顺文艺界素来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怪现象,甚至需要移植另择土壤,才能茁壮、怒放。希望《文化安顺》、安顺市美术家协会等平台和组织以及美术爱好者共同努力做好宣传、推介和爱护,让传双主席这颗属于安顺自家的庭中牡丹,能够充分得到“本土”滋养,墙内开花,香满乾坤。


赵楚江先生现场发言

今天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我也谈一下自己的观后感,第一个感觉就是吴传双老师特别热爱生活;第二感觉他热爱安顺,从他的画作当中确实感受到他对安顺充满了爱;第三个感觉就是他的敬业精神,值得我学习。最后引用一句话作为结尾,谁认真地工作,他就能够取得出众的成绩,他就能够超群出众。


黄斌先生现场发言



这次是安顺文艺理论家协会与安顺文化馆、安顺开发区美协、《文化安顺》编辑部联合策划的吴传双绘画品鉴会,到会的安顺文艺界人士热情很高,与会人士从吴传双的绘画,到安顺文艺的历程,到对安顺文艺的展望进行了热烈而真挚的品评与探讨。
吴传双作为一个安顺文化艺术标杆性的人物,研究其艺术作品,应从两个层面来探讨,第一是作为一个本土成长起来的文化馆老馆长的层面,其次就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层面。
在这个文化馆馆长这个层面上,作为地方文化工作的领军人物,把地方文化的建设工作做得是有声有色,这可以说是赢得大家一致的认可赞同。而文化馆工作也给吴传双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能够站在一个更高更开阔的视野上,来关注安顺本土文化,所以他对安顺文化,无论是安顺的文化名人,安顺的民俗文化,安顺的旧城新景,可以说是了然于胸。作为一个地方文化工作者,创作的首要支点就是对地方文化的热爱,绘画也好,文学、诗歌、音乐也好,一定有一个强烈的大爱在支撑他,能够激发他创作的欲望和抒发自己的感情。
而吴传双可以说在安顺土生土长的安顺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是对安顺老城现存景点的描绘,还是儿时记忆中景色的刻画,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恋恋乡情,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观察写生,用这个写生稿来转换为他的创作。大家在观看他的作品的时候,其实都可以感觉到他对家乡的爱,这份爱,就是他的绘画的灵魂所在。
再回到吴传双的艺术家的层面上来说,吴传双是行伍出身,这种军人下来搞文化的人,有着强悍的力量感。这个力量还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说他们强悍的创作生命力,看吴传双绘画的体量就可以感觉出蓬勃旺盛的创造力。其次呢,就是绘画当中的力量感,比如说构图,无论是本土文化名宿还是穿民族服装的人物画,每一个人物都可以说都是那种纪念碑式的构图,顶天立地,构图饱满,而风景作品他又多采用视野极为开阔的平远构图,一望无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另外就是用墨、用线,在扎实的造型基础上,大胆使用焦墨,显得雄强有力,和一般柔弱的文人画大为不同。他的造型功夫非常强,这就支撑他能够较为自如的变换各种手法,比如说把水彩画儿的手法,把版画的手法,甚至说把素描的一些光影,灵活的把它都运用到了绘画当中去而不显得突兀。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说我觉得吴老师和张仃很像,这个像不仅仅是是外貌,而且,就是内在的大气魄,他们的艺术追求,包括他们个人艺术发展的脉络都很像。人说张仃是“城隍庙加毕加索”,实际上就是探索民间艺术与外来艺术的结合,吴传双的水墨画儿实际上就是现代水墨画中西融合探索的延续。吴传双明显更多的是一些中西融合,虽然说这个用的是中国画的材料,但是,它里边嫁接了很多,版画、民间艺术、传统国画、水彩画的元素融合在他的作品里边。吴传双的绘画之路给我们本土的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就是一定要立足本土文化,热爱本土文化并拓宽自己的视野,勇于探索尝试,来大胆的进行艺术创作。


吴传双先生现场发言



今天,我的水墨艺术品鉴会由安顺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安顺市美术家协会、联合《文化安顺》、安顺市文化馆在这里举行,旨在通过一个人的艺术作品来面对艺术的探讨,让更多人来关心美术的发展和现实的一些境况。通过这个活动,我看到了安顺的艺术家和文化学者对美术的关爱,对艺术事业的期盼,收效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这次活动中,通过大家对我的画作提出的一些评论和建议,让我更加明确以后创作的思路和作为一个艺术家该有的责任。我也想通过这样一次,以评论的方式,来带动和影响安顺美术事业的发展。
我从孩童到现在这个年纪,几十年来都一直在从事美术工作,我觉得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年轻的时候当过知青、当过兵、当过教师,到如今成为一名美术干部。在这几十年的工作中,我觉得能从事美工作是我人生的一大喜事,所谓喜事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做工作,这是一件非常欣慰的事情。 
从84年开始,我就调入当时的安顺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工作,距今快有40年了,我就感觉美术是无时无刻都在面对生活。刚才讲的从部队开始到地方一路走来的每个时段都会无时无刻地拿起画笔去刻画身边最熟悉的生活场景。我喜好较为写实的作画方式,当初是以版画为源头走进美术创作,后来又画过很长时间的油画,最后落脚在水墨画的世界里面。在作画过程中,过去在创作版画的时候,喜欢画本土的风情,苗族的各式各样的节日、民俗风情,后来又喜欢油画,也是表现家乡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对屯堡的景色情有独钟。 
现在已经退休了,最终因为年龄慢慢偏大了,就进入水墨绘画里面来,专门从事水墨画创作,感觉更加符合自己的心性,画起来更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所以现在作画几乎都沉浸在水墨创作当中。我就想用水墨方式来表现我们安顺家乡的景色。 
前段时间,我画了上百幅表现安顺家乡情怀的水墨作品,几乎都是老城风貌以及安顺古村落一类的题材。尽管退休了我觉得还是有这个责任利用美术这个行当的特质以作品来反馈给社会、服务于社会,这个是我觉得要去实施的事情。最后 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初心不变,回归到浓缩在水墨世界当中,用画笔来表现人生,关注脚下的土地,这就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吴传双简历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举办个人美术作品展,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性展览、发表和获奖,出版《吴传双油画作品集》《艺术视界吴传双美术作品集》《吴传双美术作品集》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员、贵州省美协主席团成员、文化馆研究员、安顺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当选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在2019年西秀区人民政府首届“虹湖文艺奖”评选中,获杰出成就奖。

品鉴会活动由安顺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伍微微女士主持

品鉴会活动现场

刘涛志先生现场作画

王翀先生现场作画

王翀先生现场作画祝贺品鉴会成功举办

参会人员合影

品鉴会活动现场

品鉴会活动现场

品鉴会活动现场

胡应铃先生现场发言

刘涛志先生现场发言

潘玉陶先生现场发言

品鉴会活动现场,应承泓先生现场抚琴助兴

汪维明先生现场书法

汪维明先生现场书法祝贺品鉴会成功举办

安顺市文艺理论家协会部分成员与吴传双先生合影

刘涛志先生现场作画祝贺品鉴会成功举办

                    文   字:武贵琼

                       影:杨波

                    录音整理:武贵琼  王敏茶

2020年12


值班编辑:黄  斌

电子排版:王敏茶

您的转发将传播、弘扬安顺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东奋半世纪开拓水墨工笔花鸟画
“国宝级”的画家吴冠中诞辰100周年,尤喜他言简意赅的水墨江南
水墨大家——范炳南
画家专栏 │新时代中国美术家风采——张涛
一个时代,一段友谊
曹星原:晶莹透亮的绘画与人生——追忆吴山明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