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献县《激战洪魔》之十六:​1956年的抗洪抢险救灾回顾


  

献县抗洪救灾纪实《激战洪魔》之十六

1956年的抗洪抢险救灾回顾

张华

1955年1月到1957年4月底,我在献县任县委书记。1956年7月底到8月初我正在东村乡下乡搞调查研究。接到紧急电话通知:要我马上动身回臧桥献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防汛战斗。当时献县连日降大雨,道路都是乡村土路,泥泞难走,自行车在沙出上能骑,白土地上推着,黑土地上只能扛着。韩村区境内有一条河,叫白龙江,河水已满槽,河上没有桥,又必须从此过河,就把衣服脱下来,绑在自行车架上,骑着自行车过河,还算万幸,踮着脚,闭着嘴憋着气,眼睛看着方向,艰难地渡过了白龙江河。记的这一天,是8月3日。从上午8时左右出发,骑自行车,推自行车,扛自行车,走了大约70华里,下午一点左右赶到了臧桥县防汛指挥部。

一、紧张的防汛战斗

(一)汛情就是命令。省地防汛指挥部通知称:近日太行山区连降暴雨,滹沱河系、滏阳河系,山洪暴发。两河汇流后的子牙河将发生特大洪水,有关各县要立即进人紧急防汛战斗,确保防汛斗争的胜利。为方便指挥,将县防汛指挥部设在子牙河北大堤上的臧桥村。防汛指挥部设主任、副主任。我任主任,县长卢植梅,副县长高从善任副主任。我中午赶到臧桥,一边吃饭,一边召开了防汛指挥部扩大会议,县委副书记、常委、副县长几乎都参加了。会上传达了省地指挥部的通知,研究了防汛措施。研究到下午两点半,接着召开了区、乡领导干部参加的电话会议,向全县宣布防讯总动员,全县人民要紧急投入防汛成斗,组织五万青壮年男劳力,当天赶到自己负责的堤段,立即动手,先打子埝。开电话会议的同时,各区、乡把农业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已召集到区或乡,把电话会议内容作了传达(当时开电话会议,区、乡只能有一个人拿着电话机听,还不能扩音)。各农业社的支部书记、社长立即赶回村,召集青壮年杜员进行动员,会后,民工立即回家拿着防汛工具奔向大堤。当天晚上民工们就赶到大堤并开始打子埝战斗。泛区则开展了帮助房基地矮的村民向全村最高的地方转移的工作。县、区、乡的行政干部和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在县、区、乡主要领导干部的带领下,当天也都赶到大堤,并立即投人战斗;邮电部门,昼夜突击,给各区、乡大堤上安装了电话。全县投人了紧张的防讯战斗。


(二)有限保证,无限负责。献县在全专区是防汛堤段最长、任务最艰巨的县。大河防汛任务是:滹沱河北大堤,滏阳河东大堤,子牙河的南北两个大堤。上述大堤加起来,全长127.22公里。防汛的要求是“有限保证,无限负责”。所谓有限保证,就是臧桥桥下,水位在海拔17米以下,过水在500㎥/秒以内,保证大堤安全。决了口,要追究责任,包括党纪政纪和刑事责任。所谓无限负责,就是洪水超过了有限保证的标准,仍然对大堤安全负责。如果决了口,是不是追究责任,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的说,没有明显的失误,就不追责任了;如果有明显的失误,还是要追究责任的。1956年,臧桥桥下水位,最高峰达到了海拔18.39米,即超过了保证水位(17米)1.39米,过水最多时1080㎥/秒,即超过了保证流量的一倍还多。民间有一个说法,水大漫不了桥。这一年河水就是漫了臧家桥的桥。因桥上部木板阻水,把桥板拆了,桥上边过水将近一米。这是大堤上打了一米多高子埝出现的现象。1956年,献县的子牙河两处决口,是在无限负责,而且是在没有任何失误的情况下发生的。
(三)五万人在大堤上防汛,数万人送料送饭做后勤。防汛队伍是急行军上堤的,只带了防汛必备的工具,基本上未带防雨工具,上堤后,连夜降雨,干活在雨中淋着,吃饭也如此,困的实在没法了,在雨中淋着也睡一觉。两天后,陆续从家运来了物料,搭起一部分窝棚,就轮流着休息吃饭和睡觉。窝棚漏雨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好,有时既无菜又无汤,还有时干粮有些发霉了也得吃。条件非常艰苦。
加高大堤高程,抗御特大洪水。以臧桥大桥附近大堤为准,原来的大堤不足海拔17.5米高。根据上游水情分析,臧桥桥下水位,要超过海拔18米。因此,在第一次电话会议上,就决定了在全县248华里的大堤上,普遍打子埝,即在大堤顶上,靠临水面一边,再打一个小堤。开始要求打的子埝,高1米,宽3米;后来加高到1.3米,即大堤高程加到18.8米左右。这样才保证了海拔13.9米的水位,没有漫堤过水。仅这一项,大约动土六七十万立方米。加上大堤内坡外坡坍塌抢险、防风用土,大约动土方130万立方米。打子埝期间,正是7月上半月的大雨季节,连日降雨。河里高洪水位向堤外浸水。两种水源加在起,造成堤外也到处是水。外堤脚以外,十几米或20米处,一般都有一个过去打堤取土用的沟,有1米多深。要过沟到沟外去取土,在水里挖泥、人挑、肩扛、过水沟,再上大堤。大堤高度大约4-5米。下雨时,就淋着干活,不下雨,就晒着干活:晚上,点着围灯干活。干活是在蹚水、沾泥、雨淋、暴晒的条件下进行的,就是说干活的人,身上经常是湿的。当时农民生活水平很低,多数人就是一一身单衣,少数人也不过有两身单衣。人们总穿着湿衣裳是极不好受的,就光着身子干活,吃饭、睡觉再穿上干衣服,还好受些。送物料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妇女,与光着身子干活的男人遇到一块,双方都很尴尬。有的男人一见妇女来了,放下泥土就往堤下跑,来不及跑的就蹲下,妇女们只好低着头走过去。有两次,张庄天主堂的修女们去送料,碰到了上述情况,也只好低着头走过去。后来就动员防汛人员,每人带一块旧布,平时在肩上搭着,遇到妇女送料,就把布围在在档上,避免了尴尬局面的发生。


昼夜巡视堤防。巡堤,就是察看大堤安全情况,发现险情,立即组织抢险。巡堤,在三种情况下有三种巡堤要求和方法。一是,每年6月15日后,常设的巡堤员,陆续上堤。这时,在一般年份,河内是无水的,即使有水也在地平面以下。几华里一个巡堤员,主要是防止人、畜破坏大堤。二是,河水超出地平面1~2米时,加强了巡堤,巡堤员增加到一华里左右一个人。巡堤任务是查有无鼠穴獾洞向堤外出水问题。这时堤上已有一部分抢险队,或钎试有无鼠穴獾洞,或开肠破肚夯实鼠穴獾洞。巡堤员如发现有漏水问题,用敲锣方式通知抢险队立即去抢险。三是,高洪水位时,再增加巡堤员。1956年8月上半月,水位高出原大堤顶近1米。这时巡堤已成为特殊重要的任务,因为如果险情发现的晚一点,就有贻误抢险战机、造成决口的危险。因此,采取特殊措施巡堤:一是百米左右设两个巡堤员。二人轮流,昼夜不停;二是两层巡堤。堤脚到大堤顶,一般有4米高,因洪水太大,在堤上又打了一个子埝,即小堤。一层巡堤不适应这个新情况了,就采取两层巡堤。第一层,在大堤外侧高程的中间偏下一点,横向铲
一条小道,顺小道来回巡视,上下都要观察。主要任务是:观察有无鼠穴獾洞漏水,外堤有无塌方,有无可疑人在大堤上活动。第二层,在原大堤的堤顶上来回巡视。主要任务是:子埝有无渗水,子埝有无漫水危险,有无风浪拍打子埝,大堤里坡有无冲刷坍塌,有无可疑人在大堤上或附近水面活动等。巡堤员把发现的问题,立即报告本堤段的负责干部,以便立即采取抢险措施。有紧急险情,就敲锣或大声疾呼,以招集附近抢险队,或其他防汛人员来紧急抢险。通过巡视堤防,发现了几千处鼠穴獾洞渗水、漏水,都及时堵上了,未造成决口。一到晚上,巡堤员的马蹄灯,防汛民工住的窝棚的照明灯,干活、抢险的照明灯,堤段负责干部检查堤防的手电筒,把整个大堤照的灯火通明。

防风是高洪水位时一项重要的防汛任务。风吹水动,冲刷堤防是很危险的。水涨水落,冲刷位置经常变动,所以防风任务极为艰巨。防风堤段很长,127.22公里都有防风任务。最重要的是临泛区水面的大堤和两个大圈的堤段:一是泛区北面的滹沱河北堤,东西长约四十多华里,南面是二十多华里宽的泛区水面,2~4米深的水,无障碍物阻挡,南风、东南风、西南风,都浪打大堤,浪高有时1米左右,对堤防破坏很大。二是滏阳河东大堤,西面是泛区,水面有几十华里宽,西风、西南风、西北风,都冲刷大堤,这一段长约二十余里,水深在4米左右,危险性比滹沱河北大堤更大。三是子牙河北面的徐召大圈(大圈,即沿河槽有一个小堤,河内水少时,小堤挡着,河水出不来,河水大时,就水漫小堤;小堤以外,有一个大堤。两堤之间叫大圈) ,从朱高坦村东到下游的小汪村,长约30华里,水面宽1~4华里不等,南风、西南风、东南风、东风,四面风都有防风任务。四是子牙河南的边马大圈。从十五级村西到小庄村,长约二十几华里,水面宽度,从几百米到一两千米。仅这四个防风任务大的堤段加起来,长约一百二十多华里,占整个防汛堤段的一半。当时的防风办法是:①裁树。在大堤内坡种柳树,堤坡面上种几层簸箕柳。风浪打来,树可削浪峰,大大减轻冲刷力。搞得好的地方,不用其他防风措施即可,但为数很少。②用物料挡住风浪冲刷。一种是在堤内坡脚,打桩填料(麦秸、谷草等),料和大堤的空隙填土。风浪打来,桩和料挡住大堤不被水冲刷。二是在大堤顶上打的子埝,土软不能打桩,而且风浪大时,浪从子埝顶上过水。因此,采取用炕席把整个子埝包起来,浪从席上过一些,水冲不坏子埝。这两种办法,效果都很好。③活动防风坝,也叫水龙。即用高粱秸苇子等长秸秆,捆成像水桶粗细的活动坝。在大堤上打桩.,桩上拴绳,牵引着活动坝。风浪打到活动坝上,冲不着大堤;水涨水落,活动坝随水浮动,总在水面漂浮着。④人墙坝。有时风大,持续时间长,上述三种办法不能起防风作用或冲坏防风坝时,为争取时间,打新的防风坝,就组织一些人排成人墙,防止风浪冲堤,直到新的防风坝搞成为止。

   
抢险。在高洪水位时,大堤是经常出现决口危险的。有险,就要紧急抢险,保证大堤安全。尤其是防大汛,首要任务之一,是组织抢险队。县、区、乡都有自己组织的抢险队。县防汛指挥部直属的抢险队由臧桥搬运站人员为主组成,有县水利局专业干部领导,有抢大险的装备。抢险队队长要有抢险的经验,队员要身强力壮,有胆量,水性好。根据任务大小,每个抢险队由十几个人到几十个人组成。抢险队的工具必须有:铁锤、石夯、云梯、桩料、照明灯、手电筒以及其他必备的工具。大堤有险,冲上去就能抢险;抢险要紧急行动。抢险任务的特点是:有险必紧,抢险必急,连续作战,一气呵成。抢险队,在无险时,一是练习技术;二是休息,养精蓄锐;有险时,不讲条件,迅速行动,不论白天与黑夜,不管风天与雨夜,也不分天凉与暴晒,都要以最快的速度抢险排险。另一个特点是无条件地互相支援。只要有险,在自己负责堤段的要立即抢险,在别人负责堤段的,要立即去支援。因为一处决口,共同受灾,所以,相互支援是很自觉的。这一年是高洪水位,8月上半月,堤上出险数千处,真是险情丛生,报警不断,一处搞不好,就全线崩溃。具体险情有四种:①鼠穴獾洞漏水。鼠和獾是以洞为家的,在大堤上掏洞居住。掏洞时,有的把洞延伸到内外堤坡将要通的地方,河水浸到这个高度时,开始是逐渐向外堤坡渍水,等有水流动,小洞就逐步扩大,时间一长,就形成通堤洞,不及时堵上,就会决口。这种鼠穴獾洞共发现了两三千处。一般的由巡堤员或防汛人员发现,一呼喊集中几个人、十几个人,很快就堵上。堵的方法是先找到上口,用麦秸等软物料堵住上口,在大堤顶的中间开个口,挖到洞处,再填土夯实。有的洞很大,就要由抢险队来抢险处理。在滏阳河东大堤,南河头乡负责的堤段上,出现了一个向堤外漏水的洞。南河头村农业社长张本林,从里坡下到水中去找到洞口一摸,洞口比较大了,为防止洞口扩大,他坐在洞口处,抢险队赶到,用物料堵住上口,在堤顶上开肠破肚,填土夯实,化险为夷。②内堤坡冲塌,不紧急抢险就有冲垮大堤的危险。抢险队要采取挂树冠的方法,把水支向河中心,不使冲堤;或者在堤内打桩,用捆起来的柴草挡住迎水面,再填土夯实,达到除险的目的。③外堤坡坍塌。要在坍塌的下部打桩,把捆起来的柴草放在桩里面,留下的空隙填土夯实。④水漫大堤。河水猛涨,在堤上打子埝慢的地方,曾出现过多处河水向外漫溢的情况。这时就紧急召集别的地方的防汛民工来协助打子埝。
数万民工做后勤。防风抢险使用了成万吨的物料;五万防汛民工,每天要吃饭、喝水,住窝棚也要用许多物品。这些物资都是靠人从各村背、扛、抬运来的。运这些物资是防汛需要,不管有什么困难,都必需按时按质按量运到指定的地点。那时经常下雨,土路都变成了泥路。运距近的几华里,远的数十华里。-棵六七米高的大杨树,向堤上运,要用十几个人抬,走一段,休息一回。防汛紧张的时候,县委机关把保姆组织起来,分成两拨,一拨看孩子,另一拨去送物料。数万后勤民工,在半月的时间里,日夜奋战,风雨无阻,保证了防汛物资的需要。

(四)全力防汛救灾。滹沱河、子牙河以北滏阳河以东地区全部投入了防汛战斗。各级干部分为前方后方两条战线,前方全力防汛,后方大力支援。泛区全部被淹,一片汪洋,全力救灾。县领导的分工是:书记张华、县长卢植梅负资防汛教灾的全面指挥。俩人轮流,一个在指挥部,一个下去检查指导;副书记刘玉成,住在具委机关负责防汛的后勤支援和泛区救灾的指挥;副书记刘子恒负责臧桥上下,子牙河南、滏阳河东大堤;副书记巩克、李景春,一个负责臧桥以上子牙河、滹沱河北大堤,一个负责臧桥以下子牙河北大堤。其他常委副县长分别带领一批县直干部,分包各区的防讯教灾工作。各区、乡和农业社的干部,也分别投入了抗洪救灾斗争。

防汛是一天24小时的紧张战斗,没有“暂停”的空隙。作为县委书记,要用几乎全部时间和精力,指挥248华里的防汛战斗,还要顾及泛区的抗洪救灾,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在最紧张的一段时间里,我曾三天三夜未合眼,靠一天三包烟刺激支撑着,嘴里干得难受。吃饭、接电话、走路都打盹,这时,就用凉水洗脸刺激一下。一次,到子牙河南大堤去巡视,回到臧桥附近时,困的不能走路了在大堤上捧起水洗脸,洗了两把又困了,险些扎到河里,多亏别人把我拉住。
 (五)战南水。8月16日,老河口决口以后,大河防汛任务基本结束,县委的主要力量转向救灾。8月下旬,南水又来了。所谓南水就是从献县西南方向平地里来的水。这股水,按自然流向,通过交河县的老盐河、献县南部的亭子河下泄。因为来水多,两河漫溢,将淹交河县的北部,献县沧石路以南地区。由于上述地区未被老河口决口的水淹过,沧县地委想保住这片地区,因此决定把从南边来的水,挡在京大路以西,扒开沧石路,将水引到沧石路以北老河口决口的水已淹过的地区,在那里泄。这样,献县有几十个村庄,又要二次被淹,变成重灾区。地委副书记张辉同志负责这项工作,跟我谈这件事时,我表示不同意。后来,地委书记王路明同志到献县,又给我做工作,我曾说,把这-股水又搬到献县轻灾区来,实在想不通。但是,既然地委定了,我只能坚决执行。当时按照地委的决定,把沧石路以南的京大路抬高一米多,把亭子河堵死。把沧石路,从老周庄子村东南面扒开五百余米长。用沧石路大陈庄十字路口以东的路基,挡住北水,使水不淹到路南去。这样做了以后,沧石路以北一片地区的村庄,重新被淹。后来因交河县的老盐河,献县的亭子阿也都决了口。没有达到减灾的目的。


凶猛洪水 造成巨灾

(一)大堤决口。8月5日开始,全县堤防进入高洪水位。8月12日郭马坊决口,高洪水位持续了11天;8月13日老河口决口,高洪水位持续了12天。老河口决口这天的水位是18.29米,比最路淡水位只降了一分米。一些段落的大堤已经溃烂,高洪水位仍将继续下去,因此,决口已是早晚的问题了。
8月12日下午,在韩村区的郭马坊村北向东决口,口门宽480米。8月13日早晨六七点钟,在城关区的老河口偏南向东决口,口门宽520米。老河口是滹沱河、滏阳河两河汇人子牙河的地方,西面是泛区。决口时,县委副书记刘子恒同志,一面在现场指挥抢堵,一面向县防汛指挥部报告。我正在县防汛指挥部要吃早饭,接到电话汇报,要求他们尽最大努力堵,然后告诉身边工作人员,立即向子牙河防汛指挥部汇报,我骑上自行车就走。臧桥大桥已拆掉,坐船拉着缆绳过河,骑自行车到了决口处,此时口门已扩大到二三百米,根本无法抢堵了,就决定锁口门,即在口门两头,用树冠挡住堤头,不使扩大。但锁了几次锁不住,连树冠带挂树冠的桩一起拔掉冲走,反复锁,反复冲走,最后锁到520米才冲不掉了。我在现场还看到了两件事:一是,决口前,堤外坡塌方,打下了8米长的大桩,用物料挡上填土,恢复大堤原样。决口后,打下的8米长的大桩,眼看着旋转上升,底部出了地面倒下,迅速被水冲走;二是,这个决口处,西面是泛区,水深4米以上,距口门五六华里处.有一只小木船,有两个成年人用櫓摇船向北走,被吸入口门,小船翻了个底朝天,但人又爬上船冲向下游。据专家们后来估计,口门过水最多时,可达到一亿㎥/秒以上。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决口呢?①决口前一天,内外坡都塌了方,都打桩作了加固,但大堤的抗洪能力已经减弱;②决口时,大堤中心的土已成泥。泥是从大堤高程的中间部位流出来的。泥一坍,水向外一流,很快一冲到底,根本来不及抢救;③郭马坊决口处,在下游大约四十多华里的地方。决口造成河水流速加快。老河口西面是泛区的大片水面入子牙河之处,水流速度加快,对决口处的大堤压力加大。从根本上说,就是高洪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大堤馈烂造成的。决口的消息报到沧县地委后,地委书记王路明同志给我打电话说,决口的事我已经知道了,你们尽到了无限负责的责任。不要有别的想法,一是继续抓好北大堤的防汛,不使其决口;二是南大堤的干部,立即全力投入救灾。过了两天,副省长高树勋,带省水利厅的干部,乘小火轮到献县。我说,南大堤没保住。高说,你们顶劲真不小呀!在省防汛指挥部,人们说,按水位和持续时间,子牙河早该决口了。


(二)造成巨灾。郭马坊、老河口、亭子河三处决口,扒开沧石路,加滹沱河、子牙河以北沥涝,给献县造成了巨大灾害,受灾人口近30万人(当时全县33万人)。
1.农田大部绝收。全县大约120万亩耕地绝收、基本绝收的农作物大约近百万亩。泛区全部淹光;子牙河以南、滏阳河以东基本淹光;子牙河、滹沱河以北,半数士地沥涝加浸堤水造成涝灾。
2.房屋倒塌93633间,泛区所有房屋基本倒光,只有少数村的个别户,地基垫的很高未倒塌;老河口、郭马坊两处决口的洪水,流经的中心地区,所有房屋倒光。
全县大约有15万人,一时无处安身。此外,院墙、牲口棚、猪圈、鸡窝、厕所倒塌无数。
为什么倒房这么多呢?主要原因有两个:①水位太高。泛区,从西向东,水深有1~4米多。西部平地已淤积得和房基地一样高,镇上等村平地高于房基地,靠一个小子埝护村;东部地区,房基地有两三米高,而水深在3~4米以上;两处决口水流的中心地区,水深有2米左右,但房基地只有1米左右,就是说房基地上的水有1米左右深;②坯不能见水。土坯一见水就塌。当时农村房子的墙体,在庄基地以上,有三四十公分的砖基,两面是整砖,中间是碎砖,再往上,一种是全坯垒成的,叫坯房:一种是里坯外砖,叫包皮房。坯是潮土装在模具内,用夯砸成的。这种坯一见水就塌;不见水,砖被水泡着,水向上洇,坯一潮也塌;风浪冲击,水位抬高,临时泡一下也塌。倒房多,就是这么造成的。
3、多种物资造成巨大损失。子牙河两处决口后,水流很急,水一到村边,十几分钟开始倒房,大约半个小时,全村所有房屋倒光。大部分壮劳力在堤上,决口后有的未回到家,房屋已倒。当时只能首先救人。如把铁轮大车推到水流不急的地方,老人、孩子、病人和贵重物品上车。有大树的地方,把簸箩用绳一头拴在树上,一头栓着簸箩,把老人孩子放到上边;有的把几根檩子或其他较大木材捆在一起,上面放上板,人可上去,还可放物资;水稳定后(即不再上涨了),看哪个地方高,或倒了的房顶上无水,人们就向这些地方集中。人们在极其危险的时刻,自觉地团结互助,自救、互救。因此,人的伤亡不很大;物资损失却很大。
几乎所有的倒房队、户,口粮、种子、饲料粮,或被水泡湿,或砸在倒的房下;大量的衣被鞋、帽之类的物品,或被水泡过,或砸在倒的房下;家具,炊具大量砸坏,或被水泡过;烧柴、饲草,大量被冲走,或者水泡的时间长造成腐烂。
4.人、畜死亡。人,死了二十多个。来水后泛区决口,当时淹死碗死10人;水稍回落后,打捞残秋探亲访友,淹死10人,这些人凫水能力差,或遇到深水坑,或是过水沟时水深流急淹死的。都是分散淹死或砸死的,没有集中成群或一户几口人全被淹死,砸死的情况。
死亡大牲畜万余头。高洪水位时死的不多,大多数是在洪水退后,没有好的饲草喂牲口,用被洪水淹过的旧草或从地里打捞回来的谷草等喂牲口。洪水中有很细的泥土,水流一缓就逐渐沉淀,落在饲草上。所以,过洪水的草上,粘了一层肉眼看不很清楚的细泥。牛吃了这种草,泥粘在百叶上,粘得多了,百叶就不能能活动了,造成了大量牛的死亡。后来再喂牲口时,把草用清水洗干净,死的牛就很少了。
此外,猪、羊、鸡死亡数量也很大。
5.大堤、公路、桥梁冲毁、扒毁损失很大。大堤,两处决口1000米长,内坡冲毁很多,外坡坍塌很多,防风段损坏的堤防也很严重。这些,都是需要修复的;臧桥大桥桥面扒毁,京大路上的亭子河大桥被冲毁,还冲毁了许多小桥;沧石路老周庄子村东南扒毁500米。为防北水,大陈庄十字路口以东,用公路外坡的土打子埝,扒毁二十多华里。京大路,在大陈庄十字路口以南,又挖土抬高,损坏5~6华里。大陈庄到单桥之间的京大路上,挖排洪沟破坏十余华里。县城至臧桥的京大路冲毁十余华里。此外,乡、树道路也损坏很多。
6.国家财产和区、乡、村公用房屋和财产损失也很大。泛区和决口后水流中心地带的小学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区、乡、村的办公用房基本上全部倒塌;粮站供销社、信用社,不仅房屋倒塌,而且有一批粮食、百货被水淹;臧桥村南存放着一个60万斤的大苇垛,老河口决口后被水冲走,把县城至臧桥的电话线挂断,苇垛顺水流走;河北省卫生厅与张庄天主堂合办的普济医院(主治全省的肺结核),平房淹倒-部分,被迫搬迁到石家庄去了。


三、繁重的救灾任务

这样大的灾害,要在旧社会,广大灾民,或流离失所,乞讨为生;或卖房卖地,冻饿而死;或卖儿卖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1956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以生产自救为主,国家经济为辅的方针指导下,广大灾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国家从粮、钱、物上给了大力支援,极大地鼓舞了灾民战胜灾害的信心,胜利地渡过了灾年。
 (一)紧急抢救与慰问。泛区从洪水到后,就全力抗洪救灾;子牙河两处决口后,大多数干部、民工下堤回家,一救人,二抢物:老河口决口后的当天中午,中央派几架飞机,在水流很急的村庄空投了大饼等食物,广大灾民,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下,感受到了中央的关怀,许多灾民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河口决口的当天晚上,省、地早已准备好500只船,一只船能坐十几个人到几十个人不等,有橡皮船,也有木船,这些船从衡水走滏阳河顺流而下赶到献县县城,在献县妇联主任王风珍指挥下,由县区乡干部带领立即投入了抢险战斗,哪里水深流急险大,就到哪堂去救人抢物送饭,使许多在深水中挣扎的灾民和贵重物资被抢救出来;高树勋副省长到献县查看灾情,慰问群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玉同志为首的河北省慰问团,代表省委省政府到献县进行慰问;地委书记王路明同志亲自到重灾区小梅庄村一带去查灾和慰问;县区乡干部,走遍各村多次慰问灾民,和灾民共商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大计。经过这些工作,广大灾民深深地体会到党和他们在一起,党一定能够领导灾民渡过灾年,使恐惧的情绪安定下来,积极地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活动。


(二)打捞残粮、残物、残秋,作为生产自救的开端。洪水停后,灾民有了极简单的安身处,就开始了打捞泡在水中的粮食,挖出压在倒房下面的粮食,洗净、晒干,保存起来以备食用。我到大梅庄村去慰问时看到,农业社里春天种的土豆丰收了,社员们没有吃完的土豆被水泡了,土豆里面烂了,但皮没有烂。社员们把土豆洗净放在大缸里加清水,用木棍搅,把土现皮搅烂,里边的淀粉搅成粥状,把土豆皮捞出来,把水倒出;再加清水揽,把水再倒出,如此反复儿遍,把剩下的淀粉取出,晒干,就成为很白的淀粉块,还能吃。灾民们打捞粮食是很积极的。与此同时或稍后,就打捞被水泡或压在倒房下的衣被鞋帽、家具、炊具、柴草、洗净、晒干,保存起来。
洪水稍退后,农业社就组织青壮年男劳力,到被水淹的地里去打捞春玉米、谷子、高粱等粮食作物。这一年春季雨水多,春农作物生长很好,打捞出来一批粮食和柴草,增加了生产自教的物质基础。
    此外,在轻灾区,有些地块脱水早,对还能有收成的作物,进行了锄、划、追肥等田间管理,以争取多收一批粮食和柴草。
(三)堵口排水,准备种麦。这一年,子牙河系的上游不仅夏季雨水多,而且秋季雨水也多,决口不堵死,就长流水,大量积水无法排出,就根本无法种麦。因此,在9月中下旬,对两处决口,采取了临时堵口的办法排水,即在决口冲的大坑外面打堤,挡住河水外流,迫使来水顺原河道流走。这时仍然是多雨天气,四周是水,没有干土,只有泥,就是水里捞泥去打堤,民工们是在昼夜与泥水打交道中把堤打成的。这项任务是副县长高从善同志为主指挥的,出色地完成了堵口任务。堵口后,大批的水就自然流走了。但是有的大片土地,下游高,水不能自然流走。如尹屯一带东面有一片低洼地,必须挖沟向韩村区排水,因此发生了矛盾。我坐船到韩村区去做工作,说明不能叫水掉队的道理,韩村区同意了。挖了排水沟,把水排走,种上了麦子。但是由于地势的原因,梅庄洼、张定洼、欢留准等-部分洼地仍未能排出积水。
  (四)大种小麦,缩短灾期。种上小麦,是贯彻生产自救方针的重要措施。受这么大灾,生活上是会有很大困难的,种上小麦,灾民就有了盼头。收了麦子,人有吃的,做饭有烧的,牲口有喂的,标志着受灾的结束。种麦遇到的困难首先是,原来的麦种被洪水泡过的,不能作为种子用了。经过请示,国家调给了400~500万斤麦种,保证了种麦需要;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地湿不能耕怎么种。经过研究,因地制宜采取了三种种法:①脱水早的,大耕大耩;②脱水晚些,不能耕地的就用耧挑两行沟,凉晒几天,再用耧顺沟把麦种耩在土里,即可以把麦种埋到土里。这种种法数量最多;③脱水很晚的,等着挑耩,种麦就太晚了,就采取犁钩犁的办法种上。就是把耧的重脚卸下来,换上犁钩。人拉着耧,犁钩压在软泥上,压成两道沟,同时把麦种播在沟里。麦粒是露着的,出苗慢,还怕被鸟吃。这样种,分叉少,每亩要多用二三斤麦种。这一年全县种上了70万亩小麦,主要是人拉耧完成的,比常年用畜力耕耩负出了更大的辛苦。第二年,小麦获得了丰收,总产7000万斤左右。期结束了,广大农民喜气洋洋。
1957年春,国家还调拨了足够用的粮食、棉花、油料种子,保证了春播任务的完成,为秋季丰收打下了基础。


(五)至简易房十几万间,保证了灾民安全越冬。房倒屋塌后,灾民们无处安身,就用席子等物料,搭起一户一间的窝棚。当时正是夏天,热得难受,下雨漏水时,还好熬些:天凉了,风大了,下雨再漏水,就更受罪了。为此,国家分发了一批苇席,再加自己的其他物料,社员们把窝棚进行加固,有的还扩大了一些。但是冬天很快就要到了,这种窝棚,人是越不了冬的,即使青壮年挺得过去,老人、孩子、病人、孕妇是抗不了寒冬的。灾民们上愁,县区乡村干部也心急如火。只有在这时,才深刻领会了“安居乐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各级干部深入到各村与灾民共商越冬大计。开始有的说:国家多给煤,自己烧砖盖房。一分析,砖窑泡坏了,道路一轧就下沉,煤运不进来,再说因地太湿,砖坯也打不成,这个办法不行。还有的说,国家给煤在外地烧砖,运回来再盖房。经过分析,这个办法也不行。因地太湿,运砖车一轧,车就陷下去。有砖,也运不进来。最后统一到大多数灾民的意见上了,即由社组织,自力更生,利用旧料,盖简易房,安全越冬。自力更生,就是各户自筹物料,自己决定盖房的质量和数量;五保户由农业社协助设计和筹集物料。这个方针,调动了广大灾民的积极性。利用旧料,就是用倒房的柁、檩、椽子、苇箔、砖瓦门窗等。没冲走的麦秸,过了水的,只要晒一下也可以用。主要困难是砖少,这个难题不好解决。原来的房子,多数只有墙基是砖的,墙基以上是坯的,砖太少;墙基以上是里坯外砖的,砖还多些。盖简易房,首先根据自己的砖的数量,设计盖房的质量和间数。简易房,即把房盖得小点,墙矮点,砖间作泥把墙垒起来。由社组织,就是由农业社组织劳力分成若干个盖房班,有计划地给各户把房盖起来,不误越冬。灾民如此,区乡机关,村社办公用房,学校、供销杜、信用杜、粮站的办公用房,还有干部职工的住房,也都是盖的简易房。这种简易房是很不理想的。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却解决了大问题。灾民有了简易房,从心理上有了家,可以防风避雨;可以安锅做饭,吃上热饭;可以烧火抗御寒冬。也算低标准的安居吧!有了简易房,小学不再露天上课,卫生所有看病的屋子,供销社卖货不再打地摊,信用社有了办公室,粮站职工有了办公房,区乡村都有了固定的办公地点和用房,上述单位的干部职工也有了自己的窝。总之,有了简易住房,人人觉得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40年过去了,我对这简易房还记忆犹新。因为它是当年灾民安全越冬的重大措施,下乡救灾时也住过。1956年底,下大雪后,我到小庄村检查救灾工作,就在简易房住了一夜。


(六)统销粮食8000万斤,救济、赈济近1000万斤。1953年,国家实行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56年,全国大多数地区丰收了,国家掌握了大批粮食。为了保证灾民每人一天吃上一市斤粮食,种地有种子,牲口有饲料,国家给献县灾民统销了8000万斤粮食,而且是统销价,即不足一角钱一斤。粮食从南方若干省调来,也有从四川省调入的,还有从东北调来的玉米,坝上地区调来的莜麦。不用说国家购粮要花钱,就是运费也比统销价花钱多。旧社会有句话叫“百里不贩粮”。要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实行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谁做这种赔本的买卖呢?粮食统销,每人每天平均一市斤,对人实行以人定量。秋天一次核定到人,以户为单位发给统销证,也叫购粮本,逐月买粮。这个购粮本一发,就进一步安定了人心。到1957年春,个别户吃亏了,经过核实,又补发了一些粮食;也有一些户指标未买完,6月10日后就作废了。吃粮没有觉得有什么大困难,灾荒就度过了。
买粮、买煤、买布、买药,盖简易房添点东西等,都要花一些钱。钱从哪里来呢?一是自己的积蓄.少量的副业生产收入,在城市工作的子女、亲友支援;二是国家发放了大约500~600万元的救济款;三是国家复堤堵口修复桥梁、道路,实行以工代赈,赈济了几百万元。
发放统销粮、教济款,是党和国家关心灾民的重要体现,是好事,群众很拥护。但是数量有限,只能使用在刀刃上。因此,各有政策。粮食统销是,先吃自己的,后吃国家的。自己的粮食能吃到何时,从何时供应,这个界限要逐户确定,记在购粮本上。确定的办法是自报公议。自报,一般都说自有粮少,这就需要扩大统销量,突破上级核定的指标。不经批准,指标是不准突破的。公议,即由生产队社员评定。不平就有争议,就得调查核实,有时反复几次,才能确定。经过全县各级干部全力以赴抓这件事,一个多月时间,总算把购粮本发到了灾民手中。第二年春季,有的户吃亏了,补发时,也要经过自报、公议、核实。发放统销证,工作量大,但与发放救济款相比,还算容易些。发放教济款:一是发放次数多,大约五六次;二是教济款有限。自报时要钱多,公议时就得往下减一些户、减少一些户的钱数。这当时就难免发生两种情况:一是出现优亲厚友问题,公议不平;二是公议得平,有的户不接受。这就要经过农业社调查核实批准一套手续完成。发放教济款、统销粮,是救灾工作中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最费时间,最难做的一件事,许多基层干部,很怵头这件事,但又不又不得不费时费力把它做好。
(七)大量运煤和增设售煤点,解决烧饭和取暖用煤问题。有的户,因简易房墙体薄,有病人、老人、小孩、孕妇。就生个煤火炉子取暖。正常年分,农村烧秸杆,用煤不多,所以,只在臧桥、县城、泛区等几处设有煤点。灾后用煤多了,为方便群众取煤,就又增设了若干个售煤点。当时运媒,是从泊镇、沧州火车站向献县运;二是从子牙河内运,但冬天不能运。那时,汽车数量很少,又运煤又运粮,汽车不够用。因此,大量用铁轮车运煤(还没有胶皮车)把路轧坏了,就用小车推。不管怎么千辛万苦,总算把煤运到村里去了,保证了灾民做饭、取暖用煤的需要。


(八)搞好副业生产,增加灾民收入。当时的副业生产内容主要有:多数户养猪养鸡,泛区搞纺织,部分地区搞些草帽辫等。管理、采摘、晾晒、保管好果品。东部有小枣,西部有些地区有梨。最大的收入是:参加国家的以工代赈工程和运煤运粮,如参加堵口、修堤、修桥、修路工程。这些工程都是用以工代赈的办法进行的。农业社运进粮食和煤炭,国家商业部门是给运费的,路途不好走,还增加运费。这两项工作,都是由农业社组织的,收入归社。一部分在年底由社按工分分给社员,一部分直接给参加劳动的社员。
(九)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灾区治病。地县组织过几次医疗队,到重灾区去防病、治病、发药。区卫生所,不断到受灾村巡回治疗,国家发放一批不要钱的药品。大灾之年,未发生流行的疾病,保证灾民顺利地度过了灾年。
(十)万头大牲畜到唐山地区寄养。就是把万头大牲口,运到唐山地区去,由当地的农业社喂养使役,不要报酬。我们派饲养员跟随,人家也管吃管住。初冬去,麦收前回来。解决了献县缺草的困难,保存了万头牲畜,对后来的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为战胜这次大灾,县委集中全力加强了对生产救灾工作的领导。首先,把生产救灾工作确定为全县各项工作的中心,各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其次,县委常委经常研究生产救灾工作情况和重大事项,及时作出决定和指挥全县行动。县委常委、委员一方面指挥分管线上的部门做好生产救灾工作,方面各带一个大型工作组包区。常委经常深入灾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工作组常住灾区,协助区委做好救灾工作;再次,县委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生产救灾办公室,及时掌握情况,成为县委的有力助手,对县委领导搞好生产救灾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炊烟有望 (长篇连载)二卷 战凌汛 2
2016年将全力打赢防汛卫生应急这场战役
首战天灯堤,江西省纪委监委青年突击队奔赴防汛救灾一线
1956年清河县水灾纪实(田增永)
汈汊湖防汛有感
我曾经面临生死攸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