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献县奶奶”:献县人的辛酸史,一个时代的烙印


  

“献县奶奶”:献县人的辛酸史,一个时代的烙印

赵志忠

近日,我在诗眼看世界上发布由老领导吕智杰主编的献县抗洪救灾纪实文集《激战洪魔》,一个烙印着近代献县人辛酸史的词汇,不经意间就涌上心头。这个词汇就是“献县奶奶”。


关于“献县奶奶”这个称谓,还得从“献县四十八村”和“钦定泛区”开始说起。
“献县四十八村”是包括张村、临河、小平王三个乡镇,其范围在献县西南部、滏阳河以西、滹沱河北堤以南的区域。这“献县四十八村”的叫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献县又什么叫“钦定泛区”。
我查了一下相关文献资料得知,清光绪七年,也就是公元1881年,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向清朝廷奏准,于献县西部宋房子村附近,向东开挖一条引流之河,引滹沱河水在臧桥与滏阳河汇流入子牙河,经天津入渤海。由当时河道清理督办道台史永宽、献县知县王福谦主办此事。关于祸害献县四十八村的献县知县王福谦和道台史永宽,献县的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这些贪官不思从根本上治理水患、造福于民,而只是想从中捞油水。据当地老百姓传说,他们请来一个叫史知俭的人勘察地势,设计工程,史知俭当地人称史三嘎子。他骑马向东经李谢、留钵等村至新河口跑了一趟,从马跑过的地方挖河,于是在滹沱河北岸筑起一道大堤。而且在挖河过程中,他们千方百计克扣民工的工钱,这几个贪官发了横财。这可苦了献县的老百姓,给滹沱河北堤以南的四十八村造成了灾难连年。


北堤修成之后,上游河水涌入献县四十八村,因没有排泄的河渠,四十八村的土地、庄稼都被淹没,这让四十八村的老百姓愤愤不平。据传,当时大章练习武术的赵老经扬言要杀死史道台,史道台害怕坐船逃走,赵老经紧紧追赶不慎失足落水被洪水淹死。此后,四十八村的老百姓不断联名上告,清朝皇帝只得下令免征“献县四十八村”的钱粮,从此,献县的这四十八个村落就成为了“钦定泛区”。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钦定泛区内的四十八个村落每遇大水,农田被冲没,房倒屋塌,老百姓背井离乡,并乞讨于京、津、唐甚至到东北、四川等地,“献县奶奶”也就从这时开始名声在外了。


“献县奶奶”准确的说,应该是“献县的,奶奶。”这是一个被简化、被美化的词汇。
“俺是献县的,奶奶!家乡发水遭灾了,您行行好,给口吃的吧?”相同的话在当时献县乞讨之人的嘴里说出来,真是让人心酸啊!
生活在旧社会的四十八村老百姓太苦了,从1881年到1949年,献县泛区共泄洪37次。基本上是十年九涝,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逃荒的人多,乞讨之人也就多了。遭了灾之后不管男女老幼,他们奔向北京、天津、山东、东北、四川等地乞讨。
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别无选择,昔日四十八村的老百姓要想种庄稼,只能等洪水落下去才能种上小麦,种完麦子,他们又无奈的到外地逃荒讨饭去。直到第二年麦收季节时候,才赶回来抢收小麦。有时常常是不等小麦收割完洪水又来了,一年到头没有什么收成。即使碰到丰收的之年,穷人又没有多少土地,也收不了多少粮食,他们还是要背井离乡,到外地乞讨为生。被清王朝划为钦定泛区的献县四十八村的老百姓,也没有让他们享受着免除一切税收的浩荡皇恩。他们为了填饱肚子和生存只能背井离乡,举家迁徙,以乞讨为生,每天最大的希望就是尽量多乞讨点儿干粮,尽量让全家人都能吃上一点儿。


据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们回忆,他们小时候都是跟着大人们要饭的。一开始他们在大户人家门前,怯怯地站在门口,不敢敲门,直到有女主人出来,才叫声“奶奶,给口吃得吧!”她问:“你们是哪里的?”他们的父母会都低头小声说:“献县的,奶奶”。人家一听是献县的,就转身进屋拿出几个凉饼子,或者几个生玉米。老人们回忆说:“那时候,真难啊!吃了上顿没下顿,大人不敢吃饱,孩子饿的直叫,没办法,拖家带口外出逃荒要饭。好多人讨饭到了外地,就在那里落户,没有再回来……”


时过尽迁,“献县奶奶”这一词汇变成了历史名词,这是一段心酸史,继而形成了历史文化符号,他们和她们扶老携幼,四处流浪乞讨,多衣不遮体,居无定所,忍饥挨饿,忍寒受冻,多以破庙、牲口棚、茅屋破房为住所。满眼的泪水,满腔的屈辱,满脸的无奈。这是一段艰辛苦难的岁月,现在回忆起来,我心仍是巨痛。


在阅读了老领导吕智杰主编的《激战洪魔》系列文章时,我尽一步了解到解放后献县人民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特别是1963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后,1966年冬季和1967年春季两次会战,根治海河工程顺利竣工,海河水系得到了根治。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献县泛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洪涝灾害基本消除的泛区大地上,“四十八村”过去家家乞讨要饭的悲惨生活从此一去不返了,“献县奶奶”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此四十八村的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往日一片泽国,今朝麦浪荡漾,这里已经成为冀中著名的粮仓。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河北沧州七大历史名人
沧州市常氏宗亲分布村落
饶阳县志
明清时期滹沱河的变迁(朱玲玲)
河间河流史料之子牙河、古洋河、小白河
滏阳新河左堤常村溃口洪水风险分析及应对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