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婆的蒸菜

      


       我外婆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桂宝。桂宝,桂宝,念着这样的名字,心中总是会涌起些什么的。
  
  桂宝外婆我们都叫阿婆。外婆是一九零几起出生的人吧,她是不识字的。她从来就是家庭妇女,管烧饭、打扫屋子,管抚养儿女。外婆做事,绝对是个完美主义者,这点我妈很好地继承了她,而照例我也应继承这一点,但到我这儿就打了很多折扣了。阿婆的皮肤很好,细腻,到了老,脸在阳光下可以看见那极细的汗毛,皮肤的光洁度真是非常好。外婆的皮肤我妈有所继承,也荫及到我,我的皮肤也算不错。
  
  外婆做菜,并没有家传或秘制的特色,非常家常和普通。但对童年时在她那儿长大并经常吃她烧的菜的人,那小时候的味道,是极难忘记的。那个时候,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家家都很简朴的,没有什么奇珍异味,都是极普通的东西做成的能下饭的菜肴


  


  那时外婆做饭是要听广播的。有线广播一天播三次。每次广播响,提示做饭的时间。中午十点半,广播里“东方红”的歌声响起,就淘米烧饭了。是那种砖砌的灶,烧稻草的,有两个大铁锅的那种。外婆淘米洗菜都要屋后的水塘,有一级级的黄石铺成的“水栈头”,蹲在水栈头上淘洗,那淘箩里的白米漾出缕缕白水,会引得小鱼儿上蹿下跳的。
  
  淘好米,放上水,再在锅上放上个饭架(架在“水面”以上)。这个饭架是竹子做的,有五个格子,中间一格不放东西,边上四个格子里放四只碗,里面就是菜了。放好后盖上盖,就烧饭。等饭烧好,四个碗里的菜也蒸好了,不需另外再烧菜了。所以,这些菜都是蒸菜。


(老灶头。)


  那个时候都蒸些什么呢?一个碗里是螺丝。那螺丝是我们去水稻田里挖的,双季稻的一季稻收上来后,就可以去挖田螺了。一挖就是一脸盆的。吃不完时堆在桌子下面,或者撒一些到屋后的水栈头旁(等有空再去摸来吃)。外婆蒸田螺是这样的,剪掉了螺屁股,放入碗,放入葱,菜油,盐和酱油。我们那里很少吃姜的,也不放酒,就放那本色的几样。可是这菜蒸好了,拿出来,再拌匀一下,味道特别鲜美。田螺不大不小,却粒粒新鲜,是最家常的美味


  



  蒸的第二个菜是什么呢,是小鱼干。小鱼干或许是海里的吧,也或许是长江里的。总之是远地来的,是在街上买的。那小鱼干忘了是咸鱼,要用水泡一下,蒸的时候也要放些油,放上葱。这个是很有回味的,又香又美。


  
  第三个蒸的菜必定是一碗酱。酱是甜面酱,但不是太甜,是自家做的。总记得夏天晒酱时那只紫红的酱缸和那只斗笠。那斗笠也叫酱帽,是下雨时盖在酱缸上的。夏天的阵雨来得急,晒的酱是来不及搬进屋的,而且那酱缸也很沉重,搬不动。所以只给它准备一只酱帽就可以了。急雨来时,一盖就可以了,然而任凭那大点的雨噼里啪啦地打在那斗笠上。

        作为菜的一碗酱是要吃好多好多天的,因而这只菜成了每天饭桌上的点缀,小孩子一般不怎么喜欢光顾这只菜碗。外婆会在酱碗里放进些小白虾,吃饭时就吃点小虾,外婆说:吃饭嘛,搭点鲜头就可以了。小虾在酱碗里总是很鲜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姑苏纪事:乡韵酱味,成了我心中一道抹不去的乡愁
手把手教你做东北餐馆的招牌菜(超详图解)—东北酱焖脊骨
黄豆酱怎么做好吃?
东北大酱的有趣历史
山东人的最爱:酱菜!要酱的菜用布袋子装着,放在酱缸里腌制!
厦门岛外6万缸酱油,头戴斗笠列队,这样的阵仗你见过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