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栏/ 大气的宰相

大气的宰相——张英

文/陆方野

张英,安徽桐城人,生活在清朝初年,当大官,是皇帝的好帮手,人称“老宰相”。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后,朝廷不再设宰相之职,但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所以,称张英一声宰相,倒也名副其实,加上张英的儿子张廷玉后来也位高权重,人称“小宰相”,那张英自然是“老宰相”了。

张英在京城为官,一日收到一封家书,拆开一看,竟是一起纠纷。

在桐城老家,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产生了纠纷。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时间一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弄不清界线了。张家底气十足,因为朝中有人。但敢跟张家起争执的吴家,也财大气粗,不是省油的灯。何况,即使上面有人,朗朗乾坤,你也得讲王法不是?

按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大事要化小,小事要化了。可两家人为这事告到了县衙,那这事还小得了吗?再说了,事情涉及到当朝宰相,小小县官哪敢处理这个烫手山芋呢?张家人志在必赢!为保万全,修书一封,急递京城,意思是让张英打个招呼,轻轻松松摆平吴家。

张英毫不含糊,看完家书,立即提笔挥毫,命人快速送回老家。家人正盼着呢,可打开回信一看,整个人都不好了——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里一定有人埋怨张英,但他是张家最有分量的人,他都发话了,还能怎么办呢?照着办呗。吴家一看,你张家让出三尺,我吴家也让出三尺。于是,两家让出一条“六尺巷”来,原本一场要辨雌雄、分高低的较量,竟成就了一桩流传后世的美谈。

不得不佩服张英的大度与大气,其中寓有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如果他按照家人的意思,摆平了吴家,又能怎么样呢?说近的,家乡人会怎么看他?朝廷里的同僚会怎么看他?万一皇帝知道了,会怎么看他?说远的,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恐怕后人要戳老宰相的脊梁骨咯。再说了,两家人争的真是宅基吗?不是!争的是一口气、几分面子罢了。宰相肚里能撑船,吃饭不过三餐,睡觉不过一床,就客客气气让人三尺,把大事化小,把邻里关系搞和睦,没了烦心事,天天都是好时节哪。

这“六尺巷”在张英辉煌的一生中,实在是小事一桩,但历史车轮滚滚而去,如今已成了张英身上最闪亮的一颗星。或许有人会怀疑,张英之所以要家人这么做,是为了赢得生前身后名。要这么想,真是小人心度君子腹了。来看张英的几件小事:

一次,张英在山中遇到一位樵夫,他主动给人让路。

他六十大寿时,妻子计划雇个戏班子唱堂会,并设宴款待前来贺寿的亲友。张英不同意,劝妻子放弃这一计划,并用这笔钱做了些棉衣棉裤,送给穷人。

他不搞收藏,觉得太费钱,酷好看山种树,像个老农。告老还乡后,他不穿绸缎,只穿普通衣裳,吃的水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

他写《聪训斋语》等书教育子孙: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意思是说:读书有知识,不会被别人瞧不起;守在岗位上,坚持工作,不会饿肚子;多多积德行善,不与人争夺,就不会倾覆危亡、丧身败家;交友要慎重,远离狐朋狗友,免得同流合污,玩物丧志。

张英活得有境界,已到“看山还是山”这一层,该向他学习,慢慢修为。

《聪训斋语》

这是张英写的家训,虽然没有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那样大名鼎鼎,但在清代至民国期间,它被数次翻刻,流传甚广,还被编入《四库全书》之中。晚清重臣曾国藩是张英的超级粉丝,他特别喜爱《聪训斋语》,要求子孙后人终身诵读。你若有兴趣,不妨找来一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尺巷的故事 关于谦让
海之云诗词品鉴-----六尺巷的故事
清代名臣张英简介 张英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里面有洞天---周卓然
德高人长寿 心宽福自来
六尺之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