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要切记,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奖励法是不可行的

最近,我读书比较多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创意阅读,二是具身认识。

所谓创意阅读,就是主动性的阅读,个性化的阅读,不做复读机,要做分析仪,各取所需,创造出意来,是超越了文本的,做一个独立的成熟的阅读者。

昨天,我摘录了一段话发在朋友圈:

“你要切记,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奖励法是不可行的。——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驱动孩子。评判一个幼儿园好不好,很简单的一个方法,你去看那个幼儿园墙上有没有小红花。如果一个幼儿园墙上贴着很多小红花,老师经常说今天谁谁谁做得好,我们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好不好。大家说好,然后鼓掌。这种幼儿园不要去,因为它让孩子丧失了内在动力。孩子表现好,孩子学习成绩好,孩子学到了什么东西觉得很棒,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这就已经是他获得的内在奖励了。”

留言中,有的表示“非常同意”。

有的表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开始使用物质奖励也是种激励内心驱动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有的表示“外在驱动是可以转换的,所以适度奖励没有那么不堪”。

更多的留言是“困惑”。

我说,这是“一种说法。看《儿童自然法则》这本书”。

我为什么会把这段话发在朋友圈呢?

第一,我想到了“写是写的奖赏”。

第二,当我读到它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生活镜头,比如一次讲座后,一个小朋友兴冲冲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有一个想法。我说,但现在没有礼物了,你还说吗?他瞬间没了劲头,扭头就走,那我不说了。——我知道,很多小朋友是为了奖品而学习的,去上课时,从老师手中得到积分卡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甚至变成了一种交换,一场交易,“等我做完这本练习册你就要给我买一架飞机哦”。

也有老师表示,“平常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一直也把握不好这个'物质’的度”。——这样的情况,在教育中十分常见。

且不去论“奖励法是不可行的”到底对不对,尽管人家提出这样的说法是有实验依据的。

看到各位师友的留言,我感慨于“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

虽然“尽信书不如无书”古已有之,但我们还是很容易把书当真理。我们的出版物也往往这样编辑,却不知道观点之作——著书论著,讲的是观点,并不是真理,不能把书上的东西照单全收。

刘向讲,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既然犹药,是药三分毒啊,首先要对症,我是蜜糖,彼之砒霜。其次要适量,过犹不及。

什么叫善读之?创意阅读即是,一千个读者可以见到一千个哈姆雷特。

人是活的,难不成还被一本书给困死了?

一看到与我们经验相反的观点,就困惑了?不知所措了?——困惑很好啊,研究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又想到一段话:“民族的命运离不开他们的阅读,股市的趋势离不开他们的阅读,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阅读,教育的进展和社会福利的方方面面离不开他们的阅读。”

这些“他们”,指的是成人,一个个普通的成人。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阅读。

当成人的阅读,都在照单全收的时候,如何教孩子创意阅读?即使教了,那也只是形式上的创意,而非真的创意。

比如下面这段文章,你可以品读一下。当学生说“白骨精也挺有孝心的”,你该怎么回应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管理一年级的新生
“小红花”式的奖励方法有用吗?有家长称应该退出对婴幼儿的教育
男生录取北大骑马戴红花返乡—考上有多难,庆祝就有多热烈!!!
幼儿园创意美术-创意绘画篇-涂鸦班果子成熟了
幼儿园卡纸创意手工制作,让孩子创意大爆发!
幼儿园创意彩点画,快教给孩子们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