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生作:作文训练《大自然的启示》

从事物到情理

作文训练《大自然的启示》

文/陆生作

又见面了哈。我们前面几堂课是从阅读到写作。每堂课,都结合这本书里的一篇例文。从例文当中找到一个可以拿来学习的写作点,然后做一个作文的训练。其实每篇例文都有好几个值得练习的写作点,但我们只练习一个,剩下的就交给你们自己去学习。老师领进门,修行在自身。我的任务是帮你们开门开窗开脑洞,让你们发现,原来作文还能这么干。

从今天开始,剩下的几堂课,我要改一改形式。直接出一个命题,接着分析讨论“这个题目怎样下笔写作文”,跟作文考试一个样。

我们今天要写的题目就是《大自然的启示》,把书翻到第173页。

当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以“的”为界限,把它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大自然”,一部分是“启示”。你们觉得这两个部分哪个部分是最重要的?

对的,是“启示”。要想写好《大自然的启示》,首先得理解“启示”是什么意思。如果说,“我”还不大明白“启示”的意思,考试时又不能查词典,那能不能找几个它的同义词、近义词?比如:启发,启迪。把“启示、启发、启迪”摆放在一起,“启示”的意思有没有更好理解一些?——谁来讲讲“启示”是什么意思?

你说对了,启示就是从大自然中得到了启发。但,你这么解释就是把作文题写成了一句话,扩句而已。到底得到了什么启发呢,你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大自然中有一种a树,有一种b树,它们慢慢地长在了一起了。后来发现,长的样子是a树的,结的果子是b树的,由此人们懂了一个“道理”——学会嫁接了。这个“嫁接”就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一个启示。这是一个好例子。

所谓启示,就是当我们看了某一样东西、做了某一件事情、见了某一种现象,学到了一点知识,明白了一个道理,捕捉到了一点领悟。这些都叫启示,相当于把我们的“脑洞”又开大了一点点。自言自语一句:“哦,原来如此。”

当“我”懂了“什么是启示”之后,“我”要走进“大自然”去寻找了。大自然里面,东西有很多,对不对?

比如说,我看到蚂蚁在搬家,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做事要未雨绸缪。脑筋一拐弯,又领悟到了一个启示:齐心协力,团结力量大。——同一件事情里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几个不同的启示。——蚂蚁搬家,你还能够想到其他启示吗?——哦,对的,蚂蚁搬家是换了一个地方,人呢也不能老是待在原来的地方,要去到新的地方长长见识。——还有,蚂蚁搬家是有分工的,所以分工很重要,在流水线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很重要,不然会影响别人、影响结果的。

再比如说,我们身边很常见的东西也能给我们带来启示。上一堂课,我们写了《寻找冬天》。我们发现,到了冬天,很多草干枯了,从春天那么的茂盛,到秋天的枯黄,到冬天的衰败,是不是也有启示?古诗早就告诉我们了,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我们的生命力,是不是可以像小草那样顽强?在寒冬面前保存自己的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不是该像小草一样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很多树,到冬天落光了树叶。为什么落光啊?如果树叶不落光,雪落下来,积在叶片上,树枝容易折断;叶子落光了,雪积起来就没有那么重,树枝就不容易折断,这是树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也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对不对?——反过来说,不落叶的树在冬天里,也能给我们启示——不惧风雪,不畏严寒,铁骨铮铮。

我们发现,大自然当中,有启示的东西是很多很多的。我们写《大自然的启示》,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写了,要挑选有感觉的东西去写。挑选的过程,是缩小题目范围的过程,是从大到小的过程,是从多到少的过程,是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我们写的时候,在心里,完全可以把《大自然的启示》改成《小草的启示》《树的启示》《雪的启示》《老鼠给我的启示》等。这样做,对象清晰、目标明确,有助于我们集中火力来对付它。

把大自然比作一个大圆圈,里面有树、有花、有草、有蚂蚁、有兔子……我们所选择的只是其中的一个点或几个点。有个成语叫狡兔三窟,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智慧,也能给我们启示?

一会儿写的时候,请你从这么大的一个大自然当中,找到自己熟悉的一样或几样东西来写。你看第177页的例文,作者说,“就连我家附近的那棵大枫树,它也给了我启示呢。”——枫树到底给了什么启示呢?作者写春天枫树怎么样,夏天枫树怎么样,秋天枫树怎么样,冬天枫树怎么样。春、夏、秋、冬是不是又是时间上的“一生多”?最后作者写道:“树叶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有意义的。我想,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是有意义的。”——这个启示深刻吧!——从植物写到人物,启示就出来了。我们一定要牢记,这启示是写给谁看的?是写给人看的。把植物看作人,把动物看作人,把人摆到动物、植物所处的那个环境当中,人应该有什么情感、哲理、品质,这些都是启示。——有了启示,普通的东西也不再普通了。

比如说,有一头雪豹收养了一头失去母亲的小狼,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但是它们之间也会有爱,就像古人讲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里有没有启示?

比如说,有一句话叫虎毒不食子,动物都能做到,人呢?

比如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动物妈妈当然也爱它的孩子。你看那母猴子,如果小猴子不小心死掉的话,它会拎着小猴子的尸体,直到腐烂都不肯放手。

我们人类一直在向大自然学习,我们学习到的东西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道法自然”。我们的很多科学知识、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大自然,比如:蝙蝠与雷达,蜻蜓与直升飞机,蝴蝶与迷彩服,青蛙与电子蛙眼,等等。

传说,鲁班从荷叶那里得到启示,发明了伞;从锯齿草那里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启示?

现在,请你想一想,从大自然当中找到一种植物,或者找到一种动物,或者找到一种现象,然后从中得出一个启示来。

现在你不用去纠结《大自然的启示》是一篇写景作文,还是一篇写事作文,其实都行的。你现在的任务是,回忆你记忆中的大自然,找到启示。

比如说,我看到一棵空心树。前些天,商报现场作文大赛的那幅图片,你们知道吗?一棵空心的树。我看到这棵树,就得了一个启示:做一棵树,也要坚强,哪怕没有了中间的树干,靠着树皮的支撑,也可以坚强地挺起胸膛地活下去,还活得生机勃勃。就像我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双腿,难道不该顽强地活下去吗?难道就活不出精彩了吗?可以的!空心树给我们启示了。

请你想一想,生活当中的物品也是能带给我们启示的。

比如说,我看到一支蜡烛。我们说,老师就是蜡烛。蜡烛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别人,这算不算一种启示?

我们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广义上说,“大自然”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

从我们身边最最普通的东西去寻找启示。比如说:桌子有没有给你启示,铅笔有没有给你启示,灯有没有给你启示……

我讲铅笔。铅笔写错字了,是不是可以擦掉?它给我的启示是,知错能改。

一支铅笔,如果不被一只手握着,它能写字吗?不能。我们人也要像铅笔一样允许被“一只手”握住——我们要讲道德良心,要遵守纪律、遵守法律,对不对?

比如说,我以前养过一个盆景,是一棵榕树。它小小的,长在小小的盆子里,一直绿绿的,养了很久也不见它长高长粗。有一天,盆子摔破了,我把榕树种到家门口的院子里,它很快就长高了几十厘米。可惜,转眼冬天来了,气温骤降,榕树被冻死了。——这棵榕树的命运,有没有给我们启示?

有没有同学想好了?你发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

从“石缝里的小草”得了“做人要顽强”的启示。好的!石缝里的小草长什么样?你要写出来告诉读者。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要把有效信息补充完整,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按文章的需要把它们安顿好。

她说的“石缝里的小草”,让我联想到黄山的妙笔峰,说是醉酒的李白写完诗之后把毛笔丢了,笔杆化作石头,笔头化作一棵黄山松。那棵黄山松小小的,扎根在石头上,也是一个顽强的生命啊,带给我们“绝处如何逢生”的启示。

还有其他同学吗?

哦,蒲公英。成熟之后,风一吹,种子就会飞走,就像一个人,总要离开父母,总要独立,总要学着成长。你们也有这样的一刻,可能上初中、高中,你们就要住校了,上大学那更不要说了,对吗?——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蒲公英,可以说,子女的成长,做父母的要学会放手。——是不是同一件事情,两个方面都是启示?

所以,寻找启示,从大方向上说,是给人的启示。人以群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启示,这一点也要注意。就拿蒲公英来说,对小孩来讲,要学会自己的独立,要敢闯出去;对父母来讲,要学会放手。

还有其他吗?

好,海绵,时间挤挤还是有的,对吧?

那,你是在哪里看到这块海绵的?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这个启示的?——海绵坐屁股底下,把裤子弄湿了。这是个好事例。由此还想到了鲁迅的名言。挺好的。记住啊,先讲事,再论理,这有个先后顺序,先事后理才出来启示。事理事理,理本来是寓在事中的。

还有吗?

嗯。校园里的大雪松被移了两次都没死,长得好好的。常说,树挪死。这大雪松被挪了两次都没死,确实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你说说看。

蜘蛛在结网,把网碰断,它遇到了挫折,但不怕,不气馁,继续把网织好。

我听过一首儿歌,记不清了,好像是“一场大雨把蜘蛛网冲掉,太阳出来,蜘蛛又在结网了”,大概是英文儿歌《一只小蜘蛛》的中文版。

我小时候见过蜘蛛结网,印象深刻。它好不容易把网织好了,偏偏下了大雨,网被雨滴打破了。蜘蛛静静地躲在角落里避雨。雨过天晴,它又出来知网,还是那样慢吞吞的,一点也不急躁。——只有织好了网,它才有工具抓东西吃,它才能够吃饱活下去,对不对?面对维持自己生存的东西,怎么可以放弃呢?

有一句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要去做一件事情,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你来学作文,学会了这些写作的思考方法,才会把作文写得更好。道理都是相通的,这些都是启示。

还有吗?

你这个例子很好。遇见一只蚂蚁,放一片薯片在地上,一只蚂蚁搬不动,它叫兄弟姐妹一起来搬。搬的时候,蚂蚁很聪明,把薯片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地搬。——从中得了什么启示呢?我们碰上一件事情,自己完成不了,求助别人,请教他人,请他们帮帮忙,也是一个选择。——蚂蚁把大薯片分小块搬,这也是一种智慧,一步登不了天,一口吃不成胖子,可以愚公移山嘛。——还有,一群蚂蚁搬薯片,应该各有分工吧?分工,也是启示。绘本《蚂蚁和西瓜》里面,忙碌的蚂蚁们,也各有分工吧。——还有,发现薯片的这只蚂蚁,不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其他蚂蚁,而是自己吃独食,行不行?但它选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族群,它懂分享,这也是启示。

还有吗?

你从老鼠身上得到了启示,好。当年,李斯也从老鼠身上得了启示,他想做一只粮仓里的老鼠。后来他做了秦国的丞相,可惜结果很惨了。“谁遣朝朝入君口”,这首诗你们应该会背的吧?

你说,老鼠洞里住着一只老鼠,旁边有只很厉害的猫,但老鼠就是不搬家,这猫是多大的威胁啊,但它勇敢面对,而且生活还过得无忧。——我倒想到了另外一句话,“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算不算启示?

不讨论了,还有半小时就下课了,你们赶紧写,下课前完成。

上课的课本是这本书

点击图片,可购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启示的作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及范文
大自然的启示
培优作文零基础02 开心阅读 精选作文《一棵不起眼的小草》第2篇
农村男子把木棍插进树干,过一会流出来了大自然的礼物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第一单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