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高全:在石墨烯领域,“板凳一坐十年冷”

人物简介

石高全,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2年在同校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加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授。一直从事导电高分子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的研究。

自石墨烯被发现以来,因其独特的单原子厚度二维结构以及在强度、柔韧性、导电、导热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而备受关注,在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面向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关于石墨烯的制备、开发和应用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一系列的挑战中,石高全和他的团队,十几年如一日,不断接受挑战,认真钻研,最终有了一系列的发现。

石墨烯虽然存在于自然界,但却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而单层石墨烯的性能与石墨却有着天壤之别。如何剥离出单层的石墨烯,在十多年前面临着重重困难。

石高全与石墨烯结缘是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物理学家在会议上介绍了物理剥离石墨烯的方法:先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然后把薄片的两面粘在特殊的胶带上,撕开胶带就能把石墨片一分为二。如此反复多次,薄到只有一个碳原子的厚度时,石墨烯就制成了。“这种制备方法成本十分高昂,我开始思考能不能用化学方法制备石墨烯”,石高全说。石高全后来查阅文献时发现,当时已有的化学制备方法主要运用氧化剥离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制备出的石墨烯不能在溶剂中分散和溶解。博士阶段专注于一维共轭高分子材料研究的石高全敏锐地发现,石墨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二维共轭高分子。于是,石高全及其团队将石墨烯作为二维共轭高分子进行研究的漫漫长路就此开始。

石高全团队对石墨烯的研究从2007年开始,2008年团队在国际期刊发表了第一篇研究论文。十年来,团队发表与石墨烯相关的SCI论文115篇,论文被引用15000多次,申请相关专利6项,已授权3项。然而在石高全看来,论文发表只是研究实现突破的客观结果,不必刻意追求,真正支撑他坚持至今的有更深层的动力。他说:“石墨烯结构独特,性能出色,一直吸引着我不断去探索。而作为二维的分子,大家对石墨烯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它的应用还有赖于基础研究的突破,所以我们要一直做下去。”

团队经过多年的悉心灌溉,终于收获了创新的果实。采用非共价修饰的方法在石墨烯的表面修饰一些基团,让它从不溶解的状态变成可溶的状态,同时保留石墨烯本身的性能和结构,并赋予它新的功能。这一新方法为发展和完善可溶性石墨烯制备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化学修饰石墨烯溶液组装行为、三维组装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制备了系列具有多维度、多级次微结构的石墨烯块体材料,并探索了其应用。“把石墨烯作为组装的基元,搭成三维组装的结构,最大限度地保持它的比表面积和单片的性质,可以做成薄膜、水凝胶、柔性电子器件等,这在国际上也是具有开创性的”,石高全说。

项目的成果不止于此。团队还建立了制备化学修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新策略,揭示了复合组份与石墨烯片间的协同作用机理。团队将石墨烯和其他组分组装复合,再加工成型,使其性能最大化。此项突破为开展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开辟了新方向,也为推动石墨烯材料在能源器件中的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石高全仍在石墨烯的研究领域深耕不辍。谈及原因,石高全说:“现在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将实验室的成果与现有的工艺结合起来做成产品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新的材料不能完美适应现有的工艺、性价比不高等。原材料和工艺都要建立一套新的体系,而最重要的是从原材料本身进行研究和控制。” 

团队关于石墨烯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也就注定取得突破需要长时间的付出。基础研究可以说贯穿了石高全到目前为止的整个研究生涯,并将一直延续下去。石高全说:“基础研究无止境,任何时候都不能说已经把事物都认识透彻了。现在石墨烯的应用不够完善的原因,恰恰在于它的基本问题没有被解释得很清楚。只有在基础研究完善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应用的突破,因为基础研究是知识创新的源头。”

“板凳一坐十年冷”,带着对基础研究的执着与热情,石高全和他的团队又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里开始了新一天的探索。下一个十年,让我们期待在这样一个简单纯粹、勤奋踏实的实验室里,诞生出新的推动基础研究进程的重大科技成果。

成就
  • 至今发表SCI论文285篇。一些论文发表在Science, J. Am. Chem. Soc., Chem. Soc. Rev., Adv. Mater.等国际一流刊物上。获得过清华大学“清华之友优秀教师”奖。

  • 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 2004年获得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

  • 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等奖(第二获奖人)。

  • 2005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2013年获得教育部高等院校优秀研究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

  • 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无机】中科院过程所王丹研究员团队Adv. Mater.:sp-N掺杂石墨炔的机理验证及非金属CO2还原催化材料开发
【材料日报】植物生产轮胎、新型二维材料二碲化钨、纳米胶囊
科技·前沿 | 近期科研成果扫描
加州大学陈俊青岛大学黄林军和唐建国课题组--具有pH响应纳米通道的仿生氧化石墨烯膜用于高性能纳滤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复旦赵东元团队:在微观世界“异想天开”,创制“神奇”新材料
性能比肩石墨烯!湖北研究生公开发表“硬核”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