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阳电影简史(中)③:样板戏影片的不灭“情节”

                    ​文革全面的否定

             和凋零的沈阳电影市场

                            (1964-1977)

                      文字钟晓光 编辑张黎明

       “文革”时期,从全面“停映整顿”,到单纯为“政治需要”上映的几部影片,沈阳的电影市场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然而,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样板戏”、“批判式”和几部“保留式”等影片,却给予那个时代的人们难忘的“记忆”和永恒的“伤痕”。



                          (三)

          样板戏影片的不灭“情结”

       从1970年下半年开始,沈阳陆续上映革命样板戏影片。此后多年,沈阳电影的发行放映进入到样板戏影片垄断银幕的时代。

       1974年4月24日至5月25日,由辽宁省多家部门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联合举办“革命样板戏汇映月”。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在沈阳市城乡的各个电影院和放映队集中放映革命样板戏影片。

      包括《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龙江颂》《奇袭白虎团》《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革命交响乐沙家浜》。城市票价一角,农村包场费减半。


       同时,还上映了在革命样板戏电影带动下摄制的《火红的年代》《艳阳天》《青松岭》《战洪图》四部彩色故事片。这是沈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集中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样板戏汇映活动,将此前已经上映了四年多的样板戏电影活动推向了最高潮。为此,当年的4月28日《人民日报》还发布消息称:举办汇映活动就是“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开展的大好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掀起普及革命样板戏的热潮"。可见,当时样板戏影片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

      样板戏影片,对于每个出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几乎都是那样的刻骨铭心。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比较深的,最早的便是70年代初的京剧影片《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而最晚的便是70年代后期的京剧影片《杜鹃山》。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绝大部分电影已被停映。被允许上映的故事片数量又少得可怜,群众看电影的愿望已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这无疑给样板戏影片的上映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在世界电影分类词典里,样板戏影片是中国人的独创。

       那10年间,除了屈指可数的几部故事片和纪录片外,革命样板戏成为银幕上不可撼动的绝对主角,而这样的影片在沈阳上映时竟能场场爆满。那时候的样板戏影片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文化盛宴。往往一部影片我们都不厌其烦反复地看十几遍甚至是几十遍。“八亿人民八台戏”,不要说外国人难以理解,即便是今天的中国年轻人,也不会相信当年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们所接受的文化熏陶竟然是那样的可怜、可悲。

       当然,今天我们应当承认的是当年的革命样板戏影片就其唱词、唱腔、表演、艺术逻辑、舞蹈语汇、舞美形式等,从客观上来说几乎是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是认真和追求完美的艺术精品。但它被提到唯我独尊的地位,要求所有的影片都必须根据一个模式来摄制,不得越轨,这就走向了极端,从整体上对中国电影的伤害还是很明显的。盛行一时的革命样板戏给那一代人带来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同时,也留给我们一些重要的文化遗产。不管今天的社会和人们是否认同,它的存在是客观的,是抹不去的​。


👉 沈阳电影简史(上)①:1910—1946沈阳市电影院名单表

👉  沈阳电影简史(中)①:政治风暴摧残下的电影凋零与毁灭 

👉  沈阳电影简史(中)②:“批判式”电影放映的点滴“实惠”

        
衷心感谢资深文化研究者、文保达人、辽沈地区早中期电影工作者、九一八博物馆创始人之一、收藏爱好者、好友崔俊国先生对本号刊载《沈阳电影简史》等文章的支持和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大革命样板戏,除了《智取威虎山》,还有哪些适合翻拍电影
曾经的记忆,你可曾想起,革命样板戏剧照
京剧《红灯记》
[转载]【怀旧老电影】1970年
《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扑克)
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全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