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小贰百文”版式初探

1931年10月,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为统一货币,同年11月,在江西省修水县的上杉成立湘鄂赣省工农银行,随即发行“湘鄂赣省工农银行”纸币,分铜元券和银元券两种。铜元券有壹佰文、贰佰文、伍佰文、壹串文四种面值;银元券有壹角、贰角、叁角、伍角和壹圆五种面值,共计九种面值纸币。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行的纸币是土地革命时期各苏区货币中面值最全面、版别最多样色彩变化最丰富的货币,这种多重性和复杂性成为了湘鄂赣省工农银行(以下简称“湘鄂赣”)纸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可选的研究课题和收藏方向。

湘鄂赣铜元券贰佰文从票幅大小来看,可分为“大贰佰文”(尺寸为长113毫米×宽62毫米左右)和“小贰百文”(尺寸为长95毫米×宽57毫米左右)两种版别。本文仅对铜元券“小贰百文”展开探讨,借以论证上述这一特征。

湘鄂赣“小贰百文”票面横式,石版印刷,大贡纸,长度为95毫米左右,宽度为57毫米左右;正面大多为黑色,四边为花符图框,框内上部为“湘鄂赣省工农银行”行名,其下方中间印有纵向“铜元贰百文”五字为面值,面值两侧各有一竖向椭圆形图框,左侧圆框内为宝塔云天山景图,右侧圆框内为楼房街景图。图框右边印有“工字第   号”,空白处盖有编号;图框左边印“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行”字样,并盖有篆体“总经理章”红色小方印章。背面均为红色,四边为规整长方形图框,框内有“实行革命经济组织 冲破敌人经济封锁”(革命口号)16个艺术字组成的菱形图案,文字自右向左读,右边加盖“工农银行”篆体字银行发行章作为骑缝章。背面设计布局不仅简洁大方,而且极富时代特色感。此票发行在1932年至1934年期间,发行时间较长,作为铜元券来说,该面值的使用频率较高,是湘鄂赣纸币中使用较为普遍、流通较为广泛的一个品种,因此其存世量相对较多。

研究发现,湘鄂赣“小贰百文”只有“工”字一种冠字,均为六位数编号,所见编号最大为4*****开头,故推断其最大印制量不超过50万张。但从笔者多年来收集的实物和搜集的大量图片信息来看,目前所发现的最大编号为415732,因此,笔者大胆推测,其实际印制发行量不会超过42万张(未完成票的统计不在其列)。此外,笔者通过汇总统计、对比分析发现,湘鄂赣“小贰百文”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或者说存在以下多种不同版式:

1.从其图案大小来看,有短图框版和长图框版两种版别;

2.纸币正面颜色有黑色、浅黑色、蓝黑色、暗蓝色和鲜蓝色五种样式;

3.纸币背面颜色有深红色、浅红色、橘红色三种样式;

4.编号字体大小有粗体和细体两种样式;

5.背面加盖的“工农银行”银行发行章有竖式和横式两种样式;

6.存在“正票”(正式发行使用的流通券)和一些未印制完成的“半成品”票。

下面,将结合实物图片对这些特点以及各种版式进行介绍,与纸币收藏研究爱好者共同探讨。



关于短图框版与长图框版两种版别


众所周知,整个红军时期的制钞条件十分艰苦,设备简陋,工艺原始。虽然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到了统一发行时期,印刷设备和工艺有所改善,但其印刷技术和各方面条件还是相当有限的,无法与国民党的印钞公司相比,更别说和现在的印钞厂相提并论了。湘鄂赣成立省石印局以后,从前期制版到后期打码,整个流程依然都是由工人手工完成,纸币的切割也是如此。因此,湘鄂赣“小贰百文”的票幅不可能像机器剪裁得那么精准、统一。经测量,其长度从95毫米到99毫米不等,宽度从54.5毫米到58毫米不等,票幅大小的细微差别是在手工剪裁过程中形成的,在当时来说应属正常现象。但票面图案、图框的大小应是在制版时就形成了,其尺寸大小不会受到后期人为影响,由此可以说,图框大小的明显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版别。

图1中这张“小贰百文”正面图框尺寸 90×49毫米,背面图框尺寸为84.5×42毫米;图2正面图框尺寸为91.5×49.5毫米,背面图框尺寸为86×42毫米,两张图框宽度虽然相同或相近,但其长度却分别相相差1.5毫米,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笔者将图1称之为“短图框版”,图2称之为“长图框版”,笔者通过对大量实物进行测量,这种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属于单张个性或特性,因而将其归结为两种不同的版别。相比而言,短图框版要少于长图框版。



关于正图颜色的五种样式


湘鄂赣“小贰百文”正面颜色常见为黑色,但经系统分类对比发现,其正图颜色并非是单一的,而是有黑色、浅黑色、蓝黑色、暗蓝色和鲜蓝色五种,这五种颜色的差异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事实上,正面颜色“由深到浅”的变化是伴随着编号从小到大而逐渐演变的一个过程。

具体而言,编号为“0”和“1”开头的“小贰百文”正图颜色均为黑色,如图1、图2、图3。编号为“2”开头的正面颜色均为浅黑色,如图4。编号为“3”开头的正图颜色均为暗蓝色,如图6。编号为“4”开头的正面颜色则均为鲜蓝色,如图7。笔者最新发现,有一张编号为297461(图5)的“小贰百文”,其正面颜色为蓝黑色,与通常所见“2”开头的浅黑色和“3”开头的暗蓝色均不同,应属于二者之间的过度色。

这种颜色的变化不仅是有规律的,而且与编号的对应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至于这个规律是如何产生的,笔者有两种推测:一是由于在印制后期,黑色油墨和用以调制黑色的红色油墨告急。由于湘鄂赣壹角、贰角背面、伍角、短期公债以及各种政府文件、布告等等都是以黑色为主色调,随着各类钞、票发行量的不断增加,黑色油墨原料难以满足日常消耗,而可以用来调制黑色的红色油墨供应量也不足(下文中将补证这一论断),继而导致“小贰百文”的正面颜色逐渐发生转变。二是防伪功能的体现。货币的反假斗争在中国货币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存在。由于“小贰百文”在票面设计上只有一个版面,因此,随着发行量的日益增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防止国民党伪造假币破坏苏区经济,扰乱金融秩序,在不完全改变原有版面的基础上,湘鄂赣省石印局利用颜色的微妙差别,结合编号的变化,借以体现该票印制发行的时间段或发行量,进而从另一层面实现一定的防伪功能,这也充分展现了当时发行者超凡的智慧。

从编号段来计算,正面黑色样式的印制发行量为20万张,浅黑色的为10万张,蓝黑色和暗蓝色的共计10万张,而鲜蓝色的最大发行量应该不超过2万张,从已知的最大编号来看,其印制量有可能不到1.6万张,加之流通损耗和后期回收处理,其存世量非常稀少。又因其颜色艳丽,与众不同,鲜蓝色“小贰百文”倍受诸多专题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关于背图颜色的三种样式


湘鄂赣“小贰百文”票面背颜色均为红色系,细分来看,又分深红色、浅红色、橘红色三种不同样式,有明显的色差。背图颜色由深到浅的变化过程基本与正图颜色的变化规律相对应,也是随着编号的增大,颜色逐渐变浅的特点。

具体而言,编号为“0”和“1”开头的背图颜色均为深红色(图1、2、3);编号为“2”和“3”开头的背图颜色大多为浅红色(图4、5、6);编号为“4”开头的背图颜色则基本为橘红色(图7)。虽然背图颜色的变化没有正面丰富,但其色差还是客观存在的,也有一定的普遍性。至于形成的原因,推断与上述两种原因相同,也基本与革命老人所描述的“当时油墨很难弄到”、自制油墨产量有限等情况相符。



关于编号的粗细样式


从编号字体大小来看,“小贰百文”上盖印的编号有粗体字和细体字两种样式。粗体字编号颜色较深(图1、2),均为大红色,每个数字显得“宽胖”一些,且其仅存在于“0”开头的编号段。而细字体编号颜色相对较浅(图3-7),有些偏朱红色,而每个数字则明显“窄瘦”一些,除了“0”以外其他数字开头的号段均采用细字体编号,这个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

苏区纸钞的打码环节均是在印制完成后的发行前期阶段,由银行工作人员手工盖印完成,不同字号的打码机必将产生编号字体大小或粗细的差异。因此,至于为何会使用不同字体的打码机,笔者认为,在“小贰百文”印制发行的初期阶段,银行使用的打码机字体较粗,加上油墨后盖出来的效果有时候不利于辨识和区分,比如“0、6、9”,“8”和“3”等,油墨较重或加盖受力不均时,数字显示不清晰或不完整,容易造成视觉上的混淆,也不利于银行的发行管理和统计工作,因此,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银行改用字体较为纤细的数字打码机继续加盖编号。



关于背面银行发行章的方向


每张“小贰百文”的背面都有一枚边长为1厘米的正菱形银行印章,内容为“工农银行”四个篆体字,呈四角对称分布,上下为“工农”,右左为“银行”,该银行发行章作为骑缝章加盖在背面右侧中部位置。笔者通过对大量实物和搜集的图片对比研究发现,编号在“29”开头之前的银行发行章均为竖式方向(图11-1),而在“29”开头之后的编号段,其银行发行章则为横式方向(图11-2),由于存量的原因,暂时无法统计出更为详尽的临界号。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发行机构刻意为之?笔者查阅了大量史料文献,都没有这方面的文字记载,也没有这方面的口述资料。虽然笔者也曾见到过一两张印章方向与上述现象不符的票,但个别特性改变不了大规律。无可否认的是这规律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基本上可以排除手工加盖银行发行章时的随意性和任意性,更不会是某种巧合。因此,笔者认为,发行章的方向“选择”或者说成是“控制”,是银行方面有意为之,亦或是有相应的严格规定,至于其真正目的为何,有待于进一步考究。



关于“正票”和“半成品”票


所谓“正票”,也可以称之为完成票,是指历经完整的印制过程,经银行确认正式发行,并可投入流通领域正常使用的票,以上所述各种版式的“小贰百文”均属正票。反之,则为“半成品”票,或者称之为未完成票。这种现象在民国纸钞中较为多见,但在苏区货币中,这样的“半成品”票却极为少见。

目前已发现的小贰百文“半成品”票有三种,一是单张样式(图8),二是两连体(图9),三是多连体(图10)。这三种“半成品”票均为正面单面印刷,黑色,无总经理章、银行发行章和编号,背面未印制任何图案。

至于这种“半成品”票为什么会存在?在湘鄂赣苏区的纸币中,为什么单单唯有“小贰百文”有半成品票?这种“半成品”票是在什么阶段印制的?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中的一段话似乎给出了答案。

“认真加强内部管理,要求银行印刷票币时要精致一点,纸张要好的,以防假造。在货币分散发行时期,由于印刷条件的限制,不少纸币印刷质量甚差,有的有字无图甚至用油印或者直接手书,极易伪造。为了防止伪造,一些工农银行千方百计搞石印版,采用最好的纸张印刷。聘请技术人员制版。…………而湘鄂赣省工农银行的纸币印刷质量则更高,图案更为精细,币纸也较好,防伪性能也大大提高。”

可见,为了防止国民党伪造苏区票币,破坏苏区金融秩序,在“小贰百文”即将正式发行的准备阶段,工农银行一改原来“大贰佰文”的木刻版为石刻版,也使用了质量更为上乘的大贡纸进行打样、试印,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印制了一批为数不多的“半成品”。试样成功后,“小贰百文”作为新版的铜元券正式发行投入使用。“半成品”票到底印制了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些“半成品”在试印过后也没有被完全浪费或全部销毁,从目前存世的情况来看,其数量较少,极少部分被保管起来流传至今,存世极稀的多连体票更是被“有心人”以“菜单”(图10)的形式妥善保存了下来,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人民群众保护苏区货币的心思和机智。“半成品”票的存在,不仅表现出工农银行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态度,更是充分体现了苏维埃政府严抓反假斗争、打击不法分子的信心和决心。

“小贰百文”虽然面值小,但其发行时间跨度相对较大,不仅使用率极高,而且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整个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领域,在湘鄂赣省工农银行货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在苏区纸币印制工艺的发展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为红色收藏爱好者们提供了趣味盎然的研究课题。

本文在行文过程中,得到了深圳泉友姚少鑫先生和南昌泉友黄剑文先生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在成文发表之际,有幸获得洪荣昌老师的悉心指导,借此,深表感谢。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7年6期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湘鄂赣工农银行纸币三枚
1931年湘鄂赣省工农银行洋银壹圆纸币一枚
1931年湘鄂赣省工农银行洋银壹圆
苏维埃鄂东南工农银行发行的纸币浅析1
1927年江西工农银行暂借发行券壹角一枚
1932年湘鄂赣省工农银行银洋叁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