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前夕

图片来自网络

五月初一,门口插艾条与菖术。
昨天中午,母亲便叫我插上了艾条和菖术,老太太说,十二点正好。
这些年,家里许多事情,均是按母亲的话去做。
五月了,夏味更浓,雨水与阳光带着一股热辣的味儿。
此时,西瓜瓤的红,人看到口舌生津,一丝清凉来自那道红色。
今年,龙船火了。有龙船的村子,热火朝天的预练着。

五月的海边,搁置了三年的龙舟,需要低沉混厚的呼喝声把它叫醒。

沉默了三年,那片海的寂静,需要一场热血沸腾的动来恢复往日的激情。
停泊于浅滩的龙舟,是一种传统和精神。从头到尾都充满了野性,充满了气贯长虹的气势。
宁静的海,默默地任由微波轻摇的龙舟,都在等待着鼓声。

图片来自庄建鹏

粽子也大肆上市,前天给顺德的四妹快递粽子,邻居做粑的夫妻俩也在寄粽子,三百只粽子,他儿子的同学订做的。他们告诉我,这半个月来,不做粑,做粽子。拢共做了三、四千只粽子。还有一千只的订单。

读到端午节,斗门作家信哥在《四月三十日》一文留言聊及现时的端午节:

     还有几天便到了,各处乡村各处例,除了龙舟还有拜祖的。孩提时望眼欲穿盼望这个节日到来有粽子吃,家家户户都在煲粽子,满村都闻着粽子香。如今世道变了,人们不裹粽子了,去街上买几条回来应付一下节,没有节日气氛,端午节变得不似节,若不是还保持传统扒龙船,真是要忘记了是个节日。

友人吴炎老师读到信哥的留言,也留言聊到端午节的一些旧事和五月初一村人拜神公的亲目所见。吴老师的留言,还讲述了一个端午节的传说。友人小溪赞扬吴老师的留言是短文。以下是吴炎老师的精彩留言:

    陈信“各处乡村各处例”这话是真的,我们乡下端午节时,多数村过初五,但也有过初四的,据说有这个由来:从前有一家人的岳父每到五月初五日必定到女儿家来,并自说自话“来得那么巧”。那吝啬鬼女婿心有不乐,到了第二年改在初四过节,而他岳父心急记错了日期,也在初四这天到来,撞上了,所以代代流传过初四。

   我记得小时候村里过五月初一和初五,后来因公社化大食堂加上三年困难期间,初一不过了,只应付式过个初五,一直到我离家住在城里还是这样。

   谁知今年,也是今天(五月初一)早晨回到老家,几十年前的一幕又重现眼前,人们又在众屋拜公了,只不过供品有些变化,原先是箥箕炊粑或粉皮,如今换成了粽子。我想,现如今人们懒了,肚子也饱了,就不想费事动锅动灶了,花几块钱买几条现成的粽子算了。所以,世易时移,什么例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变,才是永恒的。

   老兄弟阿对兄的儿子初四举行婚礼,发了请帖给我。并嘱,一定喝了喜酒再上广州。
两天前,与友杨君闲聊。他说中午要去朋友家喝糖水,新屋进宅。
九十年代以前,三月至七月这几个月,乡下人是不办喜事的。
现在,与时俱进了,十二个月里头,都有人办喜事了。
前天,有工友进宅,问他,为什么选四月?工友说,五月后,无春了。无春,即是没有良辰吉日。

也许,真如吴炎老师所言:世易时移,什么例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变,才是永恒的。

癸卯年五月初一日,整理于雨初堂

图片来自林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七律●端午习俗
趁景
五月粽香,龙舟鼓响——广东人过端午节
20首适合端午节听的歌曲
【广东】朱广洋《端午节》指导老师:林老师
五月端午看扒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