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闫文远:七零后,童年的年


七零后,童年的年

闫文远

梁启超老先生说:少年常思将来,老年常思既往。人到中年,日过中天,岁尽月满时分,我喜欢回望小时候的年。

那时候,一进腊月就盼年,过年的节奏和着自己的亢奋度一起升腾。

在鲁南农村的一个小村庄,当庄西的学屋那扇腐朽的单扇门关上不再打开,当屋子里形态各异的土台子开始蒙尘,当我们脏兮兮的书包里多了一本《寒假作业》,农村孩子的年味有了开端。

盼望和大人一起赶一个或几个年集,最开始的集是要算腊月二十六的方城集。因为要置办年货,大人的买办挺多,而我们小孩子的期待也不少。

其实在秋末湖净场光的时候,大人就开始为了生计张罗。在闲地里刨一个半间屋大小深越半人深的坑穴,留门及台阶,边沿垒半米许的石墙 ,上面搭几檩木棒,摆一层苞米秸,覆土,一个保暖御寒略带潮湿的地屋建成了。之后,父亲日以继夜地在里边编蓆,母亲在煤油灯下纳鞋底,哥哥编边,我和弟弟则听着‘’小家雀,抖抖毛‘’的儿歌,盼着年到来,早日长大。

父亲编的席子不断地卖掉,换来一些毛票打发柴米油盐,人情世事;临近春节时,往往要放慢卖蓆的节奏或者掌灯加快编席的进度,无非是赶上年集多卖几领多换点钱过年时过得宽裕一点儿。腊月二十六,庄东北到方城的小斜路上,人陡然多了不少,一年劳作下来,这个年集是少不了要去热闹一下的。大人们或推一独轮车地瓜干,或背一卷草蓆去集上变卖,小孩子兴奋地相随,穿过麦地,沟渠,水漫桥,河崖,老远就听到了集市上传来的鞭炮声和北边公路上少有的马达声。有一回,我听着一辆挺快的车子‘’突突‘’地疾驶而过,问大人这是什么?庄里一位老者说:电驴子。后来知道了,所谓小时候印象极深的电驴子就是我们曾经风雨相随的摩托车而已。老一辈人认识它是从诸满驻扎的日本人的坐骑开始。

对于常年蜗居再小山村的孩子,集上的闹是少有的 。人声鼎沸的场合,最喜欢去的要算河底的炮仗市。噼里啪啦的响声里,硝烟弥漫 ,卖家声嘶力竭的叫卖 。听大人说,要买炮仗最好买卖家要挂在杆子即将燃放的那挂才好 。这样的人称‘’点头‘’,最起码保证个个都响。过年买鞭炮,是在五更里辞旧迎新放的,花钱多少不说,要是买了诸如响了就一半‘’截捻‘’重点或者有夹杂‘’打桶‘’的,是为人忌讳的,预示着下一年的时运如何。记忆里,我们家买的都不错,日子依旧难熬。

跟随父亲赶年集,我去炮仗市的机会并不自由不多。一般要在父亲卖了席子或者一车地瓜干以后,父亲要买过年的年货,我的任务就是看着小胶车不被贼人偷走。这是一件警惕性不用太高但是很栓人的活儿,你不敢走太远。车子在庄户人生活里时大物件,丢了可没钱再打。如果父亲卖蓆或者地瓜干 我就盼着他贵贱的赶快卖了好卖买年货,而父亲总是和那些刁钻的蓆贩子们或许喂猪的买家锱铢必较, 气的我直咕嘟嘴,生他们的气,我急等着赶集呢。而买年货时,实诚的父亲又喜欢货比三家,到头来究竟有没有省钱,反正是日头偏西才回来。我可怜巴巴地守一天车子,他只给我一张一毛的票子,叫我逛逛……

有些年我会买一支毛竹。别看叶子干了,回到家里 ,砸开东大汪的冰层,放在水里浸泡一天一夜,取出,青枝绿叶的,大年三十插在老屋门前石磨眼里,寓意竹报平安。

我上四五年级的时候,学着在红纸上些春联。我们家的春联一般是上过高中文字书写还可以的文山二哥写的,有时他忙不过来,就叫我帮忙裁纸,叠字格。后来,他叫我写,我不敢,他说,大胆写就是。小孩子真是无知无畏,认了几个咸螃爪子就敢划拉,大爷也鼓励我说,圣人不嫌字丑,写的还不错。有一回贴到大门上,长连三舅问父亲是谁写的对子,父亲叫着我到乳名说是我。我感到挺木挺恣儿,后来渐渐地懂事了,才知道自己的幼稚。以后成家后 ,编过几回对联也获过本地的几次创作奖,至于写春联,再也不敢贴自己那手烂字了。那几年,我一般贴方城李如昆的隶书春联,再后来 ,李老先生不卖了,我就买毛沟一位姓彭的老者的正楷字,但比起李的字差的不是一般。机器印刷的 我从来不买,感觉没有年味儿。

过年要给老祖‘’驻纸‘’或者上坟。所谓‘’驻纸‘’,就是被一张写有已故老祖的家乘轴子悬挂于本族长者的一家正堂屋里 ,下面的条几或者桌子上摆上供果牺牲菜品,家族的老老少少到庄外各处埋有老祖的坟地里放鞭炮,烧纸烧香,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小时候,对老祖的虔诚度不够,倒是对供桌上的苹果,桔子,山楂馋得不轻 ,盼着大年初二或者初三早早送老祖回那边,这边把供果分撒给他们的子孙解馋。而幼时的我,从来没有那么幸运,抢到一个尊称为糖球的山楂,哪怕一个胖桔子也好。

后来,庄里通电了,人们喜欢坐在家里看春晚,加上凑钱或者烧纸时本家族或者老祖分配不公,屡有纠纷争斗发生,大过年的闹得喜庆氛围大减,于是就没人再去操持这事儿。

这就需要家家年前再给老祖上坟,也好,自己子孙的孝顺不可叫外人享受,这也符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孔孟之道。

我家的老林庄东大汪一处,山楂园一处,西岭一处,上坟的战线从庄东九米沟倒山西大涝泉,跨整个村庄东西两极,上坟时倒不是肃穆庄严,而是有一种兄弟们聚会交流的欢愉,就是走路太远太辛苦。还有就是我的记性很差 ,面对一抔黄土一碰衰草,自己记忆里已殁的还知道位置,其他那些每次都要须父亲、哥哥再给为说一遍才认得。

庄东老林里埋着娘家是代家屯的老奶奶,这位老奶奶的娘家姓孙,是庄里的肉头户。爷爷年轻时,在孙家也就是他的姥姥家做活。给泰安的‘’猪毛客‘’推车做苦力,大爷常说,‘’推车推盐,少活三年‘’。也就是靠老奶奶娘家的帮助和爷爷的勤劳,我家老祖的日子尚且可以吧。

下首位置埋着的是娘家是永固庄老苏家的奶奶。这位奶奶听说是刚过门没多少日子,庄里来了马子(土匪),家里人跑反来不及拾掇东西,结果叫马子把家里翻来个底朝天,年轻时奶奶面对洗劫一空的家园,哭诉这日子没法过了,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每每听到这段,我都会叹息!

东湖山楂园的四个坟子号辨认,西北穴,最上位是老爷爷。老爷爷年轻时闯关东多年,喜欢来局赌博,走得时候我爷爷刚会走,回来时我爷爷都成家了,钱没挣着不说 ,年底常有人来索要赌资欠帐,还得需要爷爷提酒管人家饭食打发走才是。不过老爷爷长寿,活了七十多岁。

唉!人怎么不是一辈子啊!

东湖埋的老奶奶娘家是探沂同乐庄老林家。这第二位位老奶奶是北尹姑奶奶的亲娘,待我爷爷视如己出。两个大爷和父亲直到年龄很大了才知道自己的奶奶不是亲的,可见我的这位老奶奶对孩子的仁慈疼爱。

东北角的是爷爷,很能干的庄户人。他去世那年我父亲十四岁。

东南角的奶奶娘家是小义山埠老刘家,她去世时父亲九岁。那年大娘去世 ,发讣告送信的人去了我的一个表哥家,另一家没走到 ,那位表哥带人找我大爷质问并严重指出其中不合乡村礼数的错误,还说等我大爷和二大爷及我父亲百年之后,他作为姥娘门上的人,是要来摔老盆的。可惜的是 世事难料,这位表哥前年去世了。

以上这些老祖,我都没有见过,他们的轶事都是上坟时大人们给我们讲的。过年的时候,凭着大人的记忆想象他们的容貌和音声,以此缅怀他们。

过年要打扫庭院卫生。猪圈,驴栏,粪汪都要清除干净。除旧布新,辞旧迎新,万象更新,老话说是“猪没清明狗没年”,可是年三十的春联分明贴在了猪圈牛栏上,诸如“肥猪满圈”、“六畜兴旺”等等等等,就连不大丰盈的粮食缸里,也得贴上个"酉"字,寓意大有之年,林茂粮丰。

分地单干后的最初几年,日子宽裕了不少,往往在腊月二十三四,还要做一包豆腐。起初要把豆子泡一夜上石磨推成沫子,再用盐卤点,后来西头老张家有了电动磨糊机,把干豆子拎到他家花钱加工一下就好了,也不贵。一包豆腐,大人会算计,足够吃到正月十五了。可也有烦恼,娘往往把做豆腐的副产品豆腐渣在年前熬或者炒了当菜吃,我们不喜欢这种食之无味还噎人的看似白嫩的食品,但没有办法,不得不吃,一次次地剩下,一次次地温热,最后小孩子们都不愿意动筷子了,不得已倒进了猪食槽里。当然,也快到年三十了。

要烙煎饼,"十七十八泡豆芽,二十七八锅里炸"要泡豆芽炸藕合,这些都是人吃的备好。而去石碾上压猪食面子,去禾场里铡驴草,也得和人同步备到开工之前,这都不是轻快的活儿。我们小孩喜欢年的气氛,喜欢在灰白色的天空里看到燃起焰火,听到耳边想起的鞭炮声,我们一股子玩心,讨厌大人指使我们做这些杂七杂八的家务农活儿,但是不去干,大人的呵斥我们害怕,于是不得不干,于是带着抵触情绪去做,欢乐的新年气氛里有了怏怏不快的劲儿。

过年前至近的亲戚还要走一遭,以维系亲情不会随着岁月的更替而变淡。我家穷的揭不开锅,当然也不会有富亲戚走,北庄义山埠大姨家是小时候必然去也喜欢去的。

其实大姨家的家境比我们家还窘迫还困难,那年我两个弟弟不满周岁的时候,娘患病,我被寄养到大姨家待了很长时间,在她家,几乎天天烀地瓜干吃,就是这个,也就是个头年,开春还要买返销粮吃,那时的困难可想而知。而我,感觉在那里却活的很快活。

大姨家所在的生产队没有水浇田,所以吃菜就是问题。年年过年的时候,父亲都会从窖子里扒一些萝卜或者白菜这些粗菜放在一个大箢子里,我和哥哥用担子抬着给她家送去。憨厚的大姨往往会说一句"又送这么多菜干嘛,吃了饭在走啊",或者什么客套话,我忘了,反正我真的盼着吃顿面饭再走。然后大姨便刮面缸找稀罕的白面,烙油饼或者擀面条,供我们兄弟让两个好拉拉馋。旁边的姨哥看了,也是馋的直想往桌子前边凑,还是被一向温和的大姨厉声呵斥住了……

方城,探沂或者石桥,该赶的年集赶了,吃的用的,该忙的年备好了,姑舅姨家,该走的亲戚也走了,该上的坟祭的祖烧的香都拜过了,很快很快的,年三十的下午除夕到了。

这天下午的饭菜最为丰盛,鸡是草鸡,鱼是鲅鱼,油炸的萝卜丸子,藕合子……一大桌子菜,还有饺子,平时哪见过这么多油腥味道啊,而且五更里还要吃一顿饺子,有多少小伙伴的肚皮不争气,盛不下这么多好东西,不听大人的劝告,吃得肠胃横溢,伤了食,上吐下泻的比一场病还难受,大过年的,小瘟鸡一般打不起精神。

晚饭后,父亲会把院子扫干净,然后把那一挂留着五更里放的鞭炮解下一个,放响,说是驱蚊烟。又把另一挂按个头给我们兄弟几个匀开,然后把提前准备好的毛票一人一张,是压岁钱,我们欢喜雀跃地将新年礼物收藏好了或者立马放了听了响声,大人也不会用哪句"没有过宿的糊豆"教训孩子了,过年了,啥事都讲吉利话。

那些年,小村庄没有电灯,也少有人家有钟表,我们好像听一段收音机,或者到前边生产队牛栏院的地屋子里听大人讲古拉呱,回家后等不及五更的包子,就睡了。朦胧中,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大人就把我们喊起来,说"三星晌午(东南东)了要发纸过年了",然后到锅屋里烧火下饺子。因为有了除夕下午那一顿丰盛的饭菜,我们小孩子基本不大热新年的饺子了,倒是满街电光四射炸裂夜空的火鞭让我们心神不宁,赶紧打着灯笼去看看人家有没有放的"截捻"不响的,收拾积攒起来,回家扒开,放在小青霉素玻璃瓶里,之后用鹅毛翎戳一点,放在“洋火枪”里,一勾扳机,啪啪铮响(鞭炮有两种,灰药的不如明药的响)。

那个时候,哪知道害怕和危险是什么啊!一家好几个孩子,大人也疏于管教,当然也没有今天这么多的安全教育知识,孩子也泼实。但是,也不能说不出事。我上一年级那年九岁,半夜发纸的饺子也顾不得吃,偷偷跑到离家不远的碾台上燃放父亲除夕夜分给我的几个炮仗。我分明记得,当时是把其中一个炮仗放在了碾台上,为了怕它燃烧太快,我还捻紧了引信,左手拿着洋火盒子,用攥着好几个鞭炮的右手去划火柴,结果是火柴引燃了右手里鞭炮的引信,而我紧张的注意力一直在碾台上的那个炮仗上,就这样,手里好几的鞭炮顿时发威,先于碾台上的鞭炮爆炸,我的小手顷刻之间被蹬了个血肉模糊。我坚定地看着碾台上的鞭炮响了之后,有人在土地庙原址烧纸,火光忽明忽暗,人影绰约,我哭着回家。自然少不了父母的一顿数落,他们把旱烟沫子搓碎,敷在伤口,说是消炎的,然后,用白布包扎裹好,我在痛苦的呻吟中不知啥时睡去,醒了依旧是一波一波地疼痛 ,时至今日,依然记得。

吃了五更的饺子后就是“发纸”,“散纸”,就是把前一天叠好的火纸在院子里的祭天的桌子前点燃,磕头,然后到家门口,经常走过的路口,土地庙,碾台,井台处烧了,祈求一年的路遇平安。

那时候不像现在,看了春晚,零点开始,举国鞭炮齐鸣,礼花四射,因为靠看天象估摸时辰,发纸放鞭炮的时间参差不齐,稀稀落落,还有,家里要是有老人去世,三年以内,除了不贴春联,须等到天亮以后才可以举行这套庆贺新春的仪式,这是习俗。

所以,那时我们小孩子想捡不响的炮仗,如果不嫌累,大人又不嫌的话,可以从打着灯笼的半夜一直捡到日上三竿,跑遍大半个村庄。谁家的鞭炮响,谁家舍得放 ,年复一年地,我们清楚这些底细。

除了捡炮仗,还有磕头拜年挣好东西吃也是我们小孩子盼望的喜欢做的。当然,谁家舍得给小孩吃,谁家给的糖果花样多,我们也记得,“婶子大娘”叫的也甜。这一点,哥哥大我几岁,比我精明的多。我姥姥家是本庄,他最喜欢去大舅家给大舅磕头,跑到大舅堂屋当门,梆梆梆几个头,说,大舅我给你磕头了。大舅会从里屋里出来,说,快起来吧,然后给他捧一捧当时最好最甜最稀罕的点心——羊角蜜。哥哥兴奋的带回这些作为外甥的馈赠回家向我炫耀。我便步其后尘,如法炮制,大舅也不会亏待他的二外甥,甚至还要厚实一些。

大舅是一个豁达场面看事儿的长者,记忆里的他永远在胸前挂着一个不长不短的旱烟袋,须发皆白,山羊胡翘着,说起话来带着喘不开的后音儿。也是那些年的一个春节,街上来了西庄卖大米糕“哗啦团子”的,我缠磨着母亲要买,任凭怎么讹,母亲就是不搭理,那种零食要一串一毛钱,顶现在多少钱还真不好说,那时生产队的工日不足五毛钱呢。大舅二话不说,摘下一串给我,打发小孩子过年的欢喜。这不仅仅是亲情,还有一个人的大气大度和慈悲心肠。模糊地回忆起那天,真是一个春风拂面,和气致祥的日子,在庄稼人少有的悠闲里,卖那种米糕的人一脸的平静,热闹的街巷一角,一个衣衫不整的小孩,兴奋满足,开心极了。

我缅怀和母亲同父异母作古多年的大舅,在我们家庭最为贫寒我们最为嘴馋的童年给予我们最为温暖和慈爱的关怀。

而今天,又到腊月,又近年关,回忆的儿时的年,那些人,那些事,单调又有趣,苦涩又快乐,甜蜜又辛酸,真的是五味杂陈。人这一辈子,永远难忘的,还是童年的年啊!

作者简介

闫文远,七零后,鲁南临沂人,打工种地谋生,偶尔喜欢摆弄方块字,纸媒和网络都写过,不过也仅仅是爱好而已。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小时候的年味都去那里了?
欢欢喜喜过大年
怀念小时候的年
年味
年俗文化,大年初一要开“财门”,什么时候开最好,一定要记住了
父母在世时,那些难忘的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