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楼阁】朗诵//青山默默仍巍然

青山默默仍巍然

  记丰宁满族自治县王营乡抗美援朝老兵张树义

在河北丰宁112线国道王营乡门营村西北一里多远处,有一条向北延伸的小山沟------庙沟。沟口是废弃的厂矿,车子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不远处有一处民居,房前的高台上,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是这条山沟里的唯一的住户,生活着一位94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张树义,和他的四儿子张义春。一位年逾九十的老兵,一处远离繁华的住所,一颗恬淡闲适的心灵。

一个偶然的机会邂逅了老人。那是北京阳光公益负责人高雅丽女士,在多次组织了“阳光公益情系老兵’的活动中为丰宁凤山,石人沟,胡麻营,杨木栅子乡的老兵送去了十万余元的慰问金以及慰问品。我们痛心的看到上一次还健康如初的老兵,下一次去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便悄无声息的离去了,如秋天的落叶般的凋零。我们在排查王营乡老兵的时候,老人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我们也自此走进了老人的生活。两间依山而建的一人多高的房子,屋子里黑魆魆的,一台老旧的彩电是这个家庭中的贵重物品,一盏电灯泛着黄晕的光。炕上摆着一张历经年久的饭桌。你完全想不到这就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杀敌无数战斗英雄的家。

(老兵张树义)

那天天色已晚,老人知道我们的来访,热情地迎了出来,我们为老兵披上了崭新的军大衣,老人的眼里绽放出光彩,拄着拐杖,声若洪钟思维敏捷的向我们讲述那尘封在记忆里近七十年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往事。

张树义一九五零年入伍参军,在山东济南新兵连集中训练,初入部队就以他虚心好学赢得了神枪手的美誉,并被提升为班长,在蒙眼拆卸枪支的比赛中以绝对优势脱颖而出,尤其擅长轻重机枪的使用保养维修,这为他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枪手“横扫千军如卷席”奠定了基础,五一年初他和战友到达丹东站集结,两天后冒着严寒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又以昼夜行程500里的行军速度于三月十二日拂晓到达指定位置--三里所。兵贵神速志愿军战士时刻牢记毛主席的战略思想,“以兵力分散,火力集中翻越高山大河的两条腿,要超过美军的四个轱辘”的速度前行。为了在战场上予敌人以重创打败美军的嚣张气焰,汉江战役开始了,张树义和战友在一人多深的湍急的水流中,手里握着缆绳,背着背包枪支在水中前行,冷水刺骨再加上棉衣为江水浸泡体力消耗巨大,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代价,有的战友没有到达战场就溺水而亡,我军成功渡江仅八里之远,兵锋直指汉城,敌人负隅顽抗,在激烈的战斗中,他的拇指被子弹打中,,他顾不上处理伤口,直至战斗的胜利,连里表彰他战斗灵活,轻伤不下火线!并为他记功一次,他的拇指也从此成了终生残疾。

(老兵大腿的伤疤)

汉江战役结束后,敌人为了夺回战场上的主动权,集结重兵,并增加第七舰队,向我军发起了疯狂的反攻,我六十五军奉命边打边退,退到开城附近,开城阻击战正式打响。开城是战略要地,如果失去开城,敌人便会以此为据守,使我军陷于全局的被动,因此开城阻击战意义尤为重大。。张树义所在的三连于六月二十九日进入阵地,上级给他们班的任务是完成阵地最前沿海拔145.8高地的固守任务,他当即向连长表示保证完成任务。战前多流一点汗,战时少流一滴血。他马上带领全班战士挖战壕,龙凤山阻击战的序幕徐徐拉开。,双方将在这里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在他和连长勘察地形时,他意外地发现阵地后50米有一个天然的大砬棚,而且特别坚固,能防飞机大炮,是最好的天然掩体,这条50米的战壕对我军防守的意义不言而喻。为此连长特意抽调一个排的兵力协助挖交通壕。经过一夜的挖掘战壕终于在天亮前挖通了。此次战斗小炮班的承德籍徐申等战友负责往前沿阵地运送弹药,他们也在天明之前足量的完成任务。

黎明时分山的起伏的轮廓渐渐清晰,远处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敌人的影子在晃动,阵地上静悄悄的,静的让人琢磨不透。一场昏天地暗的大战就要开始了,就像冰封的河流在瞬间嘎巴一声解冻,敌人的进攻打响了,我当即命令徐申完成任务返回,他回答道:“敌人火力这么猛,我回去危险更大,不如和你们一起战斗。这时指挥部发出了战斗命令,霎时间一声呼啸炮声隆隆,倒海翻江天崩地裂。敌人凭借着远程火炮,空中优势和地面先进的装备,向我方发起了异常猛烈地进攻,此时整个阵地在震颤,子弹在耳边呼啸,火光冲天,他和副班长,没人一挺机枪,一挺冲锋枪分成两组,“乌云压城城欲摧”敌人黑压压的蚂蚁般的在阵地前涌动着,他瞪圆眼睛张大嘴巴,机枪托子放在右肩,左右摇晃着雨点般的把仇恨的子弹射向敌阵,敌人好似高粱个子一片一片倒下了,两组战士居高临下,机枪,冲锋枪,手榴弹并用,轮番向敌人开火,在实践中他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经验,拉开火停留一二秒钟,再把手榴弹向敌人投去,这样就大大地增了杀伤力,就这样集中火力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当他看到美军撤退了,短时间内上不来,果断带领全班沿着战壕撤退到砬棚做短暂的休整,这时候美军飞机扫射后又开始轰炸,当他们到达砬棚的时候发现副班长没有回来,他光荣的献身了。这时候张树义命令徐申为副班长,郑重地把机枪交给了他,徐申敬了军礼,;“保证完成任务”随后又安排其他战士准备好弹药,并把手榴弹箱子打开,自己和徐申给机枪上油保养,大家又匆匆的吃了点干粮,全力迎接敌人第二次冲锋到来。突然山下的敌人发射了烟雾弹,这是掩护敌人的信号,他们迅速的回到阵地进入战斗状态,战士们同仇敌忾,把敌人打得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他们的企图再一次被粉碎。暮色苍茫,残阳如血,绞杀了一天的阵地又回归平静,前方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近处战友的忠魂形态各异,焦土中的弹片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的是硝烟和血腥的气息,当看到山下的敌人收拾残兵准备撤退,确无再次组织反击的能力时,张树义和他的战友绷紧的神经才放松下来,师团指挥部在多次发电没有回应的情况下,师长,团长亲自来到阵地,看到张树义抱着机枪,团长本能的踹了他一脚,他猛然间惊醒,敏感的把枪指向了团长,误以为敌人有冲上了阵地。悲壮的龙凤山阻击战终于以我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拂晓至黄昏,敌人志在必得累计发起了八次冲锋,巨大的震撼力和冲击波几乎使战士们双耳失聪,幸存的战士居然听不到上级首长下达的撤退命令。此战敌军伤亡惨重,我军尤为惨烈,张树义所在的三连仅仅剩下八名战士,112名勇士以身殉国,埋骨他乡。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他。

(老兵向国旗敬礼

悲壮的龙凤山145.8高地阻击战是我军在朝鲜战场上堪称经典的一次战例,我军以钢铁般的意志打败了美军一个半师的疯狂进攻,迫使美军的飞机第二天就在我军阵地上发传单,提出停战的要求,被迫回到谈判桌前,从而增加了我军在谈判桌前的主动权。

七月十日六十五军在龙凤山后的一片松树林里召开了全军的庆功会,军里特意安排专车到徐申和张树义的驻地把他们接到会场,除了全军官兵,与会的还有朝鲜群众,以及来自祖国的慰问团。军领导亲自给他们戴上大红花。军长肖英堂和军政委王道帮分别拉着徐申和张树义的手走向主席台。途中来自祖国的艺术家郭兰英和战斗英雄一一握手并热情拥抱,军长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向全军指战员介绍了龙凤山阻击战的辉煌战果,表彰了三连在此次战斗中的出色的表现,号召全军向徐申,张树义学习。政委宣布三连为“大功三连”为徐申记特等功,张树义荣立大功,其他人各立功一次,并宣布张树义等人火线入党。两位英模分别在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鲜花明艳,松树青葱,掌声如潮,官兵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郭兰英等艺术家精湛的演绎,轻柔曼妙的歌声一次次把庆功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张树义点了一首军中歌曲《营长李友库》郭兰英应景而唱,艺惊四座让他敬佩不已。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老兵看了郭兰英的节目目睹了其风采,感慨不已,六十八载物换星移,时光可以老去一个人的容颜,可是他那颗炽烈的爱国之心依然如初。

(特等功徐申的儿子公益人士与老兵合影)

龙凤山战斗以后,战场上的形势是打打谈谈,时过一年零五个月开城附近的战斗让张树义经历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考验,,他正全力以赴横扫前方的敌人,忽然感到后侧的大腿痛了一下,他意识到,子弹不是从前方打来的,后方有敌人,,带着剧烈的伤痛,抄起冲锋枪回转身体看到三个南朝鲜士兵,正在鼓捣手中的枪械,是没有子弹了,还是出故障了,他顾不得多想,哒哒哒一梭子子弹射出,三个人应声而倒,这时的他瘫倒在地上,四川籍小战士吴文祥跑过来背起他向安全地带转移,。上级得知张树义负伤的消息后高度重视,派出了四人的担架队运送他,经过数个转运站,昼伏夜行历时二十多天终于抵达平壤医院,医生初步方案需要截肢,他再三央求医生,“千万不要给我截肢,留下我的腿还要打美国鬼子”后进一步诊疗改为手术治疗。在平壤度过了伤后的一个多月,部队安排他回国内疗养。

随着战争的结束张树义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丰宁满族自治县王营乡门营村,做起了村干部,民兵连长,一干就是几十年,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向组织伸手,一心为群众,两袖贯清风。功劳不说没不了,错误不说不得了。已成为他教育儿孙谦虚谨慎自警自励的口头禅,大儿子受父亲的影响,报国参军返乡立业,三十多的口的大家庭家风和睦其乐融融,老人于86岁和88岁两次应邀到张家口宣化65军驻地为官兵作报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官兵***,***,发扬传统砥砺前行。在部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部队赠与他一面“战斗英雄,精神永驻”的锦旗。老人奉若神明似的把这面锦旗悬挂在居室的正中间的墙壁上,那是他今生今世引以为荣的精神家园,“铁马冰河入梦来”看到她他似乎又回到了“气吞万里如虎”的峥嵘岁月。一撮山羊胡子,两眼深邃而有神,声音铿锵有力的为儿孙讲述着战斗故事的情景,已经定格在家庭每一个成员的记忆里。爱党爱国爱人的朴素意识早已深入到每一个人的骨髓里。这个家庭有一种红色的传承那就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党爱国。

高耸连绵的群山,松林似海,蓝天如镜,红砖蓝瓦的民居,院子中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祖国就在他的心中,每天清早老兵都要仰望国旗敬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成为他几十年雷打不动的生活准则。也许他不为更多的人所知道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高山巍巍,令人敬仰

                                  2019.7.31于凤山李向丰    张志强



作者简介:

李向锋  男55岁河北丰宁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数十年勤于笔耕,徜徉于文字之间,有数十篇诗歌散文,通讯报道见诸于《承德晚报》《承德日报》《映山红》等报刊爱摄影,习书法,闲暇之余热心于公益事业,倾情于老兵,寒门学习,残障人士,愿以自己的星星之火点燃他人心之灯塔



诗词楼阁主播简介:
清砚,安徽人。长三角地区某师范类院校大三在读,一个钟爱诗词的化学师范生,身在理科,心系诗词文赋。喜爱国学,喜爱音乐,喜爱戏曲,喜爱诵读。曾参加校级省市级写作、诵读比赛并获奖,多次担任校级活动主持人,在长三角地区及省级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名列前茅。一直带着自己的信念坚定向前,希望能用文字和声音为大家带来温暖和力量。


往期阅读量1000以上的精彩作品请点击欣赏
五绝和七绝的写作要点
五律和七律的写作要点
【诗词楼阁】2020,武汉,加油
【诗词楼阁】武汉挺住!加油大中国!
【诗词楼阁】抵制疫情,人人有责
【诗词楼阁】我想发红包
【诗词楼阁】武汉 加油     武汉你不孤独
【诗词楼阁】如何看待校园凌霸事件
【诗词楼阁】平凡之路
【诗词楼阁】己亥年,该和谁说声对不起
【诗词楼阁】秦皇岛市驰援武汉
【诗词楼阁】成就的霸业与英雄
【诗词楼阁】燃煤炉子,旧时光里的温暖
写七言绝句:领取100元红包
【诗词楼阁】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诗词楼阁】不堪回首的2019年
【诗词楼阁】风站在年头翻开新日子
【诗词楼阁】闲言碎语话写诗
疫情来了我想做个诗人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诗歌二首

40首五言绝句,首首经典,即使背不下来也要读几遍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老兵回忆:当年朝鲜战场上,美军猛攻一个阵地时,他看到对面就剩下一位志愿军战士
【每天老照片】-1万-2736-《集结号》是个啥?血战350.3高地,瞧瞧什么叫中国军魂!
志愿军1个班肉搏打垮1个连,11个战士歼敌200,刺刀都捅弯了
志愿军6连坚守高地,歼敌810人,全连剩15人,立特等功
四次著名阻击战看人民军队英勇善战的传统
惨烈的笛崮山阻击战:八路军300官兵壮烈殉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