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信公众平台「徘徊」死胡同

一年后,现实狠狠的打了情怀的脸。此前,有消息称,微信iOS版本正灰度测试「发现公众号」功能,这一功能也被认为是微信公众号再战「以算法干预内容分发」的新举措。虽然打脸事小,但我们不得不思考微信公众号成长成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背后的成长天花板与内容分发下半场张小龙的焦虑。

「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微信公众平台的边界

微信公众号创造了以个体为中心的独有特色,同时,以个体为中心的产品价值,让微信公众号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节点有了比传统PC站长更灵活、更低门槛的价值体现。

订阅模式加上菜单功能,也让微信公众号有了PC站长的多元化优势,又有了内容精准输出的能力。同时,微信公众号也掐中了垂直内容创作爆发的黄金节点,比如越来越细分的商业内容创作者在当时的背景下,除了站长及门户博客,还活跃于艾瑞、速途及donews等媒体平台专栏,但专栏作为较高门槛的内容分发平台,除了对个人品牌的积累之外,商业化空间非常有限。

这些因素都为微信公众号的崛起奠定了先天基础,不仅让创作者看到了个体品牌崛起的前景,更是打开了包括内容营销在内的多元化商业能力。正因此,大量的优质创作者向微信公众平台迁移,完美的完成了张小龙「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的美好愿望,一个新的内容创作时代也渐渐拉开帷幕。

各种优势的集合,加快了微信公众平台的成长速度,仅仅几年的时间,大量的创作者涌入,红利也被快速蚕食,猛烈撞击天花板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

个体品牌的圈层属性,在创作者、内容、受众等维度筑起了无数堵墙,这也是微信公众平台为自己无形中设的限。处在一个圈里的创作者,必须根据圈子里的受众属性创作匹配的内容,而这一圈子里的受众,很难再接收到不同圈子的内容,导致内容分发的范围越来越受限,而受众也很难出现价值流动,内容分发的效率也非常受限。简单来说,当一个用户关注了20-30个相同圈子的公众号时,已经再难有精力关注其他内容。尤其今日头条等信息流平台的崛起,微信公众号的这一劣势进一步体现。

在产品形态上一直非常保守的微信公众平台也在开始大规模尝试改变,这样的改变来自于自身,也来自于外部竞争的压力。2018年,微信订阅号先是将原来订阅公众号显示的未读数改成了小红点,但效果却是打开率进一步下降。

也因此微信订阅快速作出调整,从原来的折叠式变为类信息流展示,这一变化,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提高了文章的打开率,但代价是将个体中心变为了信息中心,削弱了原本的个体属性,同时,用户进入菜单功能页面步骤增加,也即原来的两大特色价值被削弱。

2018年7月24日上线仅一个月的信息流模式又变回原本的折叠形式,这预示着微信信息流初体验的失败。然而一年后,耿耿于怀的微信还是将公众号呈现模式改为信息流模式。直到后来,持续强化看一看、搜一搜等信息流模式,微信公众平台在近两年的改变超过了前面四五年以来的重大更新次数总和,而所有的变化,一直都是在信息流化方面不断的试探。

据了解,发现公众号这一功能算法基于「原创度高、内容质量好及影响力」,这一定程度上是微信公众号一方面想保持「个体中心」这一属性,又想加强信息流分发的属性,但这本身就是相悖的,因为信息流推荐公众号,本质还是基于内容的推荐。而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背后实则更多的是无奈之举。

生态恶化,外部竞争加剧:微信公众平台内外交困

个体品牌这样的定位,最容易出现马太效应,这也意味着这一生态发展时间越长,马太效应越明显,微信公众平台的生态也将从各个层面恶化。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同样的选题与内容,头部账号发布很容易10W+,而粉丝较少的号获取阅读的能力越来越差。其次,比起传统媒体机构,新媒体机构,占据核心数量发文频率更低的个体创作者,越来越没有优势可言。

据新榜数据,2019年上半年微信公众号阅读数在1万以下的文章共计8226万篇,占比超九成,其中有80%的公众号头条平均阅读量在 1000 以下 。但同时,据媒体报道,2017年,刊例价10万以上的公众号拿走了40%广告预算,到了最近一年多,这个比例上升到了58%。这也意味着占据绝大多数市场的中小创作者越来越难获取商业化收益,随之而来的就是创作者的流失。

虽然微信在信息流层面作出了很多的尝试,但公众号整体打开率依然很低,仅为1.9%。而QuestMobile发布的《微信公号人群洞察报告》则称,截至2019年4月,超七成微信用户的公众号关注数少于20个。即使是头部大号的阅读量也不尽人意,500强群体的阅读数表现连续两年下滑,2018年平均阅读数环比下滑13.8%。

有数据显示,2019 年第一季度 ,仍保持发文的公众号累计达175. 6 万个 ,在2017年,根据腾讯公布的数据,微信公众号月活跃账号数350万。而微信公众号总数目前达2000万+,这也意味着有超过80%的订阅号已经成为了僵尸号。当然,对于微信来说,最大的危险在于微信公众号注册量的增速近乎停滞。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微信公众平台想用内容致胜显然已经难有可能,尤其从现在起步的公众号创作者想依靠内容涨粉,更加不现实。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强者越强,注册量停滞,中小创作者退出,微信公众平台最后也难免成为少数者的平台,未来的想象空间越来越窄。所谓「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也成为流量红利时代的产物。

除微信公众号生态恶化之外,其同样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一方面,近年来,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家号为核心的信息流媒体平台快速发展,同时,短视频行业又方兴未艾,在这场用户时间的争夺战中,微信公众平台被推向了劣势地位。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用户每日用于浏览公众号的时长在10-30分钟,微信的日均用户时长为77分钟。而头条系产品平均单日用户使用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进一步压缩微信公众号的市场空间。

进入死胡同,微信该怎么选?

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微信公众平台无疑搭建起了内容分发的第一渠道,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微信公众号接过了PC时代站长的接力棒,不仅成了传统媒体、网媒的内容发行平台,还为个体创作者打开了新的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多少人劝你别干自媒体了?
内容生态的瓦解与重生:哪家巨头能笑到最后?
小程序上线App不会死 互联网内容生态变天
焦点分析 | 微信公众号将动摇自己的根基
微信公众平台的生态之路
微信上线视频号,“短内容”是下一个机会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