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希夷先生新传及其道法(续三)

陈希夷先生新传及其道法(续三)----道海玄微(一百零三)----萧天石

    两宋理学开先河

    世称希夷学脉之传承,较主要者凡三。一曰无极图学,一曰先天易学,一曰玄门丹学。前二大学旨,并因之而开两宋理学之先河。玄门丹学,实即出于无极图与先天易,为希夷别传之学。无极图本之于河上公所传,周濂溪得之,颠倒其序,而易名为太极图,并补太极图说,周子不但为宋六子之巨擘,且亦被世人尊为两宋理学之开祖。而其图实为希夷所传。邵尧夫之先天易学,亦同为其所传出,故世又恒直称为“陈抟易学”者(《清史·王夫之传》即如是举称)。其传承系统,据黄宗炎《晦木太极图辩》云:

    考河上公本图名无极图,魏伯阳得之以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洞宾后与陈图南同隐华山,而以授陈,陈刻之华山石壁。陈又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皆以授种放。放以授穆修与僧寿涯,修以先天图授李挺之,挺之以授邵天叟,天叟以授子尧夫。修以无极图授周子,周子又得先天地之偈于寿涯。

    寿涯之先天地偈原旨,亦系陈抟与种放一脉相传。凡先天之教,皆出于易老,秦汉以来,方士与道家中人类能言之,而由希夷首传其秘。其先天无极图首在明天地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参丹道之炼养,极自然之化育。黄宗炎云:“周子得之,而颠倒其序,更易其名,附于《大易》,以为儒者之秘传。”北宋二程,曾师事周子,唯所得不多;迄朱子集理学之大成,而大尊之,并极阐其图学,不遗余力,认圣人之道,端在是矣。

    清朱彝尊撰《太极图授受考》,亦云斯图之传,是出于陈抟。并溯其源流,认唐代即有。实则应更远溯之河上公,玄真子曾谓:“河上公传老子之学,并传无极图。书存而图无可考。”此盖图在于功夫授受,重口诀而无文。至先生恐其久而湮也,遂刻之于华山石壁,因得以广事流传不绝。朱氏之《太极图授受考》有云:

    自汉以来,诸儒言易,莫有及于太极图者;唯道家者流,有《上方大洞真元妙经》,著太极三五之说;唐开元中,明皇为序;而东蜀卫琪注《玉清无极洞仙经》,衍有无极太极诸图。按陈子昂感遇诗云:“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三元本《律历志》阴阳至精之数,三五本魏伯阳《参同契》。要之,太极图说,唐之君臣,已先知之矣。

    陈抟居华山,曾以无极图刊诸石。为圜者四位五行,其图自下而上:初一曰玄牝之门;次二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次三五行定位,曰五气朝元;次四阴阳配合,曰取坎填离;最上曰炼神还虚,复归无极,故谓之无极图,乃方士修炼之术也。相传抟受之吕岩,岩受之钟离权,权得其说于伯阳,伯阳闻其旨于河上公。在道家未尝诩为千圣不传之秘也。

    元公取而转易之,亦为圜者四位五行,其图自上而下;最上曰无极而太极,次二阴阳配合,曰阳动阴静;次三五行定位,曰五行各一其性;次四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最下曰万物化生。更名之曰太极图,仍不没无极之旨。由是诸儒推演其说,南轩张氏谓为元公自得之妙,盖以手授二程先生者,自孟氏以来,未之有也。晦奄朱子谓先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

    周子之太极图说,朱子特为注解,推崇备至,并谓“得千圣不传之秘,孔子而后一人而已”。全祖望亦云:“予谓濂溪诚入圣人之室,而二程子未尝传其学。”许白云答客问有曰:“太极图原出于《易》,而其义则有前圣所未发者,周子探大道之精微,而笔成此书。”玄真子则日:“周子之太极图,原出于希夷之无极图;希夷之无极与先天数,均原于易。周子为其图书之传人,邵子为其数学之传人。希夷之学,至二子而大昌,后世传其学不绝。”其言得之。易学为中华文化之源,而深潜于易道者,实莫过道家。希夷先生则独得千古来道家不传之秘而传之,故其有功于儒道二家文化者,实非浅鲜也。

    关于邵子之先天易数,系得之于希夷,不但道家中书多有记载,据《宋史·邵雍本传》亦有云:

    邵雍,子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赐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象。之才之传,还有端绪。而雍探颐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北海李之才,即前说之李挺之。挺之则系受于穆伯修,伯修受之于种放,放受之于希夷先生,此为其学脉之源流;黄百家亦谓邵子之 “先天卦图,传自陈抟,抟以授种放,放授之才,之才以授先生(指尧夫)。”故邵子之学,上溯其师承,实亦希夷先生之所传也。

    《道门杂记》云:“希夷精易,不主文王之后天易,而主伏羲之先天易。配以河洛理数,而开先天象数之学,深明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气运之盈虚,世变之大数。故恒能预知古今未来,亿中如神。连其先天图与无极图,并以传种放,放传先生象数之学于李之才,之才传于邵雍;皆不世之逸才也。”尧夫曾两以遗佚被荐,授官均不赴,尝自号安乐先生。曾作先天卦位图,并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坏集》、《观物篇》、《渔樵问答》等书名于世。与濂溪及二程、横渠、晦庵五先生,共被世人尊为宋六子,而构成为两宋理学之洪流,融儒道于一炉而创开新儒学,祖述源流,实应尊希夷先生为两宋理学之开祖也。

    关于太极图之授受源流,除上述诸说外,《宋史.儒林传.朱震传》亦有载及。《朱震传》云:震经学醇深,有汉上易解。其《经筵表》有云:“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此言修以太极图传周子,更易其名者,是否始自穆修,无可考,唯更易其序,改由下而上之序,为由上而下之序,始自周子之太极图说,则可信而无疑。其图则周子所传之太极图,与希夷先生所传之无极图全同;不同者在说。此图并见之于《道藏》,《道藏》上方大洞无妙经品中之先天太极图,与希夷之图全同,该经并有唐明皇御制序,应系唐代之作无疑。同时,《道藏》中吕纯阳八品仙经图中之第一品图,亦与此图同(前三图图见卷一,页一八、一九。吕图见本文末)。故谓洞宾于华山传之希夷,自当可靠(参卷一第一篇)。

    洞宾八品仙经图之第一品图,与上方大洞元妙经品之先天太极图,在玄门丹宗亦称无极图。陈致虚曰:“先天太极者,即无极也。太极未形之先,浑浑沌沌,鸿蒙未判,阴阳未分,混元一炁,无形无象,无声无臭,斯既无极。亦即太极之先天,图无可图,象无可象,故只能以一圈象之。迄由无极衍而为太极时,阴阳已形,其为图也,负阴而抱阳,此世之所谓太极也,亦可命之曰后天太极。”其图上溯实脱胎于汉魏伯阳之《周易参同契》,伯阳得传自河上公。百家曾云:“周于太极图,创自河上公。……河上公本图,名无极图。”河上公师传自老子,老子注本至今犹存有纂图本,河上公《道德经注》则无图。魏伯阳之《参同契》,世称为丹经王,原有图,今坊间流行本,则均被删削,删自何人,不可考。

    据毛奇龄《太极图遗议》云:“《参同契》诸图,自朱子注后,学者多删之。唯彭本(按即彭耜本)有水火匡廓图,三五至精图等。周濂溪太极图之第二图,即取《参同契》之水火匡廓图。第三图即取《参同契》之三五至精图。”实则濂溪先生之太极图与希夷先生之无极图。完全相同,无稍更易。所不同者,只是在文说上颠倒其序而已。黄百家谓无极图之义系在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丹之法。周子之太极图,系在自上而下,以明顺而生人之说,其说同不可厚非。唯究极论之,希夷无极图之奥义所在,旨在明天道。因天道以垂丹道,故主逆修。易,逆数也。老子哲学重“反”,重返还,皆取“逆用原理”(亦即反用原理),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亦即为逆而上修之基本原理。周子之太极图,旨在明人道,本人道以合天道,故主顺成,并尽舍丹家修炼之说,以其有乖道家之上乘旨要,属小术而非大道也。此在黄百家亦曾慨乎言之。

    《华山搜隐记》云:“穆修少时,尝随种放来山谒先生,侍立极恭。先生曾语之曰:‘大抵有心求富贵,到头无份作神仙。’又顾种放曰: ‘龙潜海底宁忧钓,鹤上九天岂患罗。’视穆修久之,曰:‘他日器也,当可闻道。’后穆修卒得放之所授。”按:穆修为宋之浑州人,字伯长,于真宗时,赐进士出身,累官颖州文学参军,后徙蔡州。性刚直耿介,博学多闻,得放传道,而不能尽舍名利,遁隐深山,其修持则不如放远矣。希夷善相人,其言当有因也。修邃于古文,一时士大夫言文辞者,必推曰穆参军,有《穆参军集》行于世。道则仅传李之才,临终嘱之曰:“慎所受,汝当为名吏,斯道后当大昌,唯非自汝也。”之才后闻尧夫名,亲造其庐,一见即惊为奇器,当以所得者,倾囊相授。尧夫尤能闻一知十,深造玄微,常多独得之妙。

    李溉,自署散原道人,与种放同隐终南山,习河洛理数。性冲寂,寡言笑,善推先天大数。曾示许坚以陈抟老祖有言曰:“河图之运行,其序自北而东,左旋顺行而相生。其对待之位则相克。相生之中,恒寓相克。盖造化之妙,在生必有克;生而不克,则所生者无从而裁制矣。”又引其言曰:“洛书之运行,其序自北而西,右转逆行而相克。其对待之位则相生;相克之中,恒寓相生。盖造化之妙,在克必有生;克而不生,而所克者必趋于灭绝矣。”又引其言曰:“天地之间,凡事莫不相对相生,相生相克,互为倚伏。利生于弊,害生于恩,祸生于福,福生于祸。一利一害,循环周生而不息,盛衰治乱存亡,亦复如是。物不可极,极则必反,乃天之道。”希夷此三段传授,实为河洛与易数之精蕴所在。邵子所述先生之河洛理数,其大要亦不外是。天道人道,莫不尽赅而无遗矣。

    关于河图洛书之顺行逆行与相生相克一点,系为宇宙间之一大定理与不变之定律。一顺一逆,一正一反,一动一静,一生一克,一阴一阳,一消一长等等,皆互为对待,互为倚伏;宇宙间万物(疑为‘事’)万物,亦莫不相对以生,相待以存,相涵为体,相须为用。有顺必有逆,有正必有反;现代科学家甚至谓尚有一“反宇宙”存在,盖以现存之宇宙为“正宇宙”也。有顺行之正宇宙,则必有逆行之反宇宙,方能收制衡之效于无形。生克动静之理亦然。唯河洛精蕴,尤在于数。无极太极之学在明理,河图洛书之学在明数。濂溪传图书,邵子传数学,在两宋理学上,均各有千秋,且亦复均有圣人气象。正如邵子诗所谓:“廓然心境大无伦,尽此规模有几人?我性即天天即我,莫于微处起经纶。”此非自家于修道中体认有得者,难能道得出来。

    道家中人,以其能见得大,守得大,自能不为富贵功名所动。故于天地间,常能心定神闲,虚极静笃;久久养得纯厚,自能寂然不动,湛然虚灵;而看得天下事理精明,算得未来运会准确,凡事有若先知。过来人,便知静极了,自家自然会如是,并非冥冥中有神在。一个到了“我性即天天即我”时,不但人天合一,且时空亦打成一片,而心中另有天地在矣!

    据安徽《九华山志》载称:“陈希夷先生,与吕洞宾、李琪、张果老等。时会于九华山胜迹之紫云观,及浙江天目山紫云观,均值希夷先生来住之时,盖先生预知天地气运流行,演变先天易数,明天人合一大道。邵康节亲受李之才所传自先生之大易道术,复据河洛原旨,著成《皇极经世》,阐扬易理传世,参赞造化多矣。《宋史·陈抟传》亦云: “华阴隐士李琪,自言唐开元中郎官,人罕见者。关西逸人吕洞宾,有道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倾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抟斋中,人咸异之。”故前称吕传陈以无极图等,当非虚构,因吕祖年谱与《吕祖全书》中,均亦曾提及之。

    《吕祖全书》云:“雍熙间,吕祖同刘海蟾西游华山,教希夷以养神炼精出神诀法。……高隐华山(指希夷),自称莲峰道士,得蛰龙法,恒长卧不起。吕祖与海蟾时往过之。祖赠以诗云:‘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星辰夜礼玉簪寒,龙虎晓开金鼎热。’并勉其及时温养,借睡全真(下略)。”《匣记》中云:“吕祖在华山,曾授希夷以三元丹法,先天隐诀,及太上混元无极图。陈刻无极图于石壁,时种放侍,谓之曰:‘此图法后当大昌,逢南则止,遇水则行。汝长隐而章。’”丹经中有太乙混元无极妙经,佚其著者与传人,是否即为先生所传之无极图,则不得而考矣。《两同通书》载有希夷先生与种子之语数条,义极精圆,特录之。

天地始于无,无形无象,无有无名。故道不可道,可道非道;道不可传,可传非道。

    先天有“无”,无有无“无”,亦无“无有”,亦无“无无”。由无生有,有即为一,一即太极,一分为二,阴阳判矣。阴阳交而生三,三生而递至无穷,万物出矣。出于无,原于一,衍而为万,万复归无。故天地万物以一为本,以无为体。

    天地万物,莫不由无而生,由一而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分为二也。两仪生四象,二分为四也。四象生八卦,四分为八也。再分而六十四卦,卦立而象在其中矣。六十四递分而至于无穷,数在其中矣。象数变化,几在其中矣。几动而盈虚消长见,理在其中矣。几发而吉凶悔吝生,义在其中矣。几彰而祸福存亡著,运在其中矣。当其未彰未发未动之前,几不可见,而神在其中矣。神无方而象无体,道无极而数无穷。极天下之几,穷天下之理,原始要终,明体通变,而易在其中矣。易行而先天地之心见,妙造化而生生不息,体物而不遗,应物而不伤,悠久而无疆,道在其中矣。

    此全是希夷先生衍老子之“无字教”。老子开宗明义即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又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之“归根复命”、“归真返朴”、“返朴还醇”,其旨要全落在“复归于无极”一语上。由无生有,由有返无,与由无而有,有复归无,乃道家宇宙论与本体论之中心主旨所在。濂溪先生得之,衍之为 “无极而太极”与“太极本无极也”。观乎上文,即知其与希夷先生之学旨一贯,并因太极图说一文,而建其儒家之宇宙论与本体论、以至人生论,妙契无间,诚不愧为圣人之徒也。

    是故天玄子曰:“自古圣贤修为法,全凭无字用功夫。”又曰:“先天大道一字无,无心无意是功夫。”无心无意者,非真无也,系指无心之心,无意之意,无念之念,无神之神;以此用事,则可不虑而知,不行而至,不修而得,不为而成。所以者何?在“道法自然”,不假人力于其间,而能自知自至自得自成也。《华山搜隐记》载,“先生一日语名逸与得升”(按:名逸即种放)有云:

    老子曾谓“圣人常无心(按:各《道德经》本均作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此乃就圣王之治天下而言也。就修道人而言,则应曰“道人无常心,以天地之心为心”。是故人心一动,人欲一起,即须截断。观天地无天地,观万物无万物,观人我无人我,观世间无世间,则此心自即寂然不动,虽有心而似无心矣!此为道门无心法要。

    道心乃清静不动、湛然浑然之心,无心之心也。人心乃思虑营营、憧憧往来之心,有心之心也。圣人之心常静,虽应亦静,常应常静,是乃真心用事。凡人之以为常动,应固动,不应亦动,是乃妄心用事。截断心头,即在于心动之先,从念头起处截断。亦即在喜怒哀乐未发时截断,使其不动不起不发,此即是先天境地与无极境地。

    修行人欲至此境地,孔门中可从克己复礼归仁做起。下手则在颜子之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谨乎外,戒慎恐惧,不敢有违,则存乎内者,便自止于至善之地,纯然一片天理流行,而此心亦即天心矣。故修道人,切忌人心用事,务宜道心作主,先明其道心,再存其道心,而去其人心,灭其人欲;操存既久,自然纯熟,人心退听,道心用事,自能常应常静,常用常无。此乃大圣大神,内外合一之道也。此内外合一之道,亦可以说却是动静合一之道。修天人合一之功,不从此中入,便无下手处。且欲变化食色之性,变化气质之情,使返归于本然之性,而上合天地之性,长与造物者游,亦舍此蔑由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一
无极图
《无极图》与《太极图》
太极图
图说太极图
太极图源说---先天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无极图---太虚图---太极先天之图 ---阴阳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