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希夷先生新传及其道法(续二)

陈希夷先生新传及其道法(续二)----道海玄微(一百零二)----萧天石

    袖里乾坤藏天命

    宋承唐后,结束五代扰攘之乱,开创两宋(北宋南宋)三百二十年之帝业,文教鼎盛,学人辈出,太宗之功,固不可灭;而太宗于无形中 受希夷博学之影响,实亦不鲜。希夷尝告太宗问“圣人可学而至否”,曰:“圣人可学而至。”又曰:“圣人之道无他,唯好学不倦,修德不辍 而已矣。”太宗生平手不释卷,并影响及北宋之学风丕盛,即由此一问对而来。太宗对希夷,信重有加,言无不听,即皇室“建储”之大事,亦会相询于希夷,并即因而取决之,即可想见其一斑矣。

    据《郡氏见闻录》云:“帝以其(指希夷)善相人,遣诣南衙见真宗,及门亟还。问其故?曰‘王门厮役,皆将相也,何必见王!’建储之事遂 定。”唯据《体道通鉴》所载,则称太宗“曾出诸子使视之”,先生并曾密陈“天命实在章”,而建储之事,即以是定焉。《搜隐记》亦谓:“太宗 览天命实在章文,而定储之事遂决;不立嗣以长,而立三子恒为太子。”后当太宗宴驾时,宣政使王元佐忌太宗英明,与李昌龄、胡旦 等,承皇后旨意,主立嗣以长,而谋立楚王元佐,幸同平章事(即宰相) 吕端,力言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岂容有异议,并奉太子恒至福宁 殿即位,即为真宗。此皆一如先生所料。

    按太宗生有九子七女,长子元佐,少聪慧,貌亦类帝;真宗则为其第三子,字恒名元侃,英明奇玮,沉谋果断,貌尤出众。依太祖传弟 之先例及杜太后传位遗嘱,则太宗应传位于其弟光美(即太祖长子) 后再由光美传位于长子元佐或次子元侃。此一决定,不但光美深表 不满,元佐亦曾力加谏阻,太宗不之听,窜光美,虐德昭(亦太宗弟),废元佐。执意唯先生之言是听,其信重为何如可知也。宋室传弟之 事,亦至太宗而告终。其中原委,当非正史所及,王船山读《通鉴论》,评此事甚详,唯亦未一言及于天命章之内幕,以其为密呈,知之者少 耳。董大钊诗谓:“袖里乾坤藏天命,壶中日月隐玄机。”指此事而言也。

    关于建储密章一事,真宗亦知之,故即位后,于大中祥符四年,祀汾阳回华阴,幸云台观瞻仰先生之遗像。诏除其观田租,召对道士 贾得升,赐武子华等紫服。复建圣祖及真宗本命、星官、元辰三殿,又绘遗容于北壁。贾得升复以所赐材建北极殿、无极宫,以为祈真修炼 之所。凡此皆所示真宗不忘先生之德也。

    自建储一事,深获太宗旨意,得成定论后,上欲拜谏议大夫。先生志不在此,而在于山水之间,固辞,乞归山。并进诗云:

                     草泽吾皇诏,图南抟姓陈,三峰四载客,四海一闲人。

                     世态从来薄,诗情自得真,乞全麋鹿性,何处不称臣。

    诗上,太宗知其为“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之孤高隐士,不可强留,即于便殿赐宴,诏宰臣两禁赴宴,为诗以宠行,并厚赐龟鹤鞍 马束帛,又诏华阴刺史王祚,时就存问,其敬重之情为如何?可知矣。先生居华山,远近闻之,愿屈节操几杖,执弟子礼,终身随侍左右者, 不可计数。先生在山好为人讲易,尤喜以无字教人。天玄子谓:“无为天地始,无为造化基;能晓无为用,便与伏羲齐。”良以一无妙万有, 万有出自无。就道言道,人能守“无”,则无穷造化,自在其中矣。此无字教,即“先天易教”,亦即“老子教”也_。“无极门”中,法无多子。能无 极,则万物皆备于我,宇宙皆备于我矣!

    先生返华山后,太宗又常存念之,复再遣中使入山宣召。先生婉谢来使,执意乞居华山。使回具奏其事,太宗无可如何。在先生看来, 大凡修道隐逸之士,首宜超凡尘,脱俗气;凡事尤宜看得开,放得下;方能谈第二步修圣功神化边事。看不开,则格局不能大,眼识不能 大,气宇不能大;放不下,则心意识不能冥极于无,不能解脱净尽;人也就难得做一个“自由自在闲道人”。总在富贵功名与现实世界中浮 沉,人便永远无法超凡脱俗,而即现实世界以透出现实世界矣!故先生语舍道子曰:

    修道人,须力求多优游于山林之中。多一份山林气,即少一份尘俗气;尘俗气质脱尽,圣贤气质即油然而生。修道人,唯有优游于天 地之中,方能与天地冥合!唯有优游于自然之中,方能与自然冥合。冥合无间,则自与天地为一,与自然为一矣!老子曰:“人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亦即夫子“一以贯之”的功夫次第,不可轻易放过。

    此为先生不愿再出山的内在原因,唯太宗仍不肯放过。稍后,复遣中使赍手诏茶药等物往山赐先生,并饬所属太守县令,以礼遗之 安车软轮之异数敦迎。先生乃为表婉谢之。表曰:

    丁宁温诏,尽一扎之细书;曲轸宸恩,赐万金之良药。仰荷圣慈,俯躬增感。臣明时闲客,唐室书生。尧道昌而优容许由,汉室盛而善 存四皓;嘉遁之士,何代无之。再念臣形同槁木,心若死灰。不晓仁义之浅深,安识礼仪之去就。败荷作服,脱箨为冠.体有青毛,足无草 履,倘临轩陛,贻笑圣明。愿回天听,长隐斯山。圣世优贤,不忝前古。数行丹诏,徒烦彩凤衔来;一片闲心,已被白云留住。获饮旧溪之水, 饱聆松之下风;咏嘲日月之清,笑傲云霞之表。遂性行乐,得意忘言。精神超于物外,形体浮于云烟。虽潜至道之根芽,尽陶圣域之水土, 敢祈睿眷,俯顺愚衷,谨此以闻。

    表上,太宗览至“一片闲心,已被白云留住”时,知不可强,乃罢,唯仍不时存问宠赐,先生亦无动于衷,盖心中别有天地在也。闲从 麋鹿戏,倦拥白云眠,山中无甲子,高卧不知年。”与“雨过山添润,风摇斗柄移,岭梅香暗吐,无事写新诗。”即可为先生此时在山中生活 之写照。

    此种不求富贵不重帝王,与隐逸自安、山林自乐之精神,自可止奔竞之情,而祛贪夫之欲也。“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沤”。会得此旨, 则自能以“天地为橐龠,周流行六虚”。而有洞宾“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之心情矣!富贵云乎哉?

    心有神光通万世

    希夷先生虽自隐于仙道之中,纵情于山水之间,然得闲仍潜心于先天易学,及河洛理数,与无极图象之学,阴阳方技之术,触类旁通,小大无遗。以是,亦常多神通妙用等神异之迹,留传于人间。故

    《体道通鉴》称:“先生经史浩博,尤精易学,鉴人察物,辨别圣凡,毫厘不爽。”《宋史·陈抟列传》亦谓先生“能逆知人意,及预占天机。”盖 心能“虚极静笃”时,自能与天地相应,与万物相通;以神会神,以心印心,故能“心有神光通万世,人问无事不先知”也。《道林杂记》云:

    宋太祖太宗龙潜时,与赵忠宪公游长安市,先生与之俱同入酒肆小饮,赵忠宪公迳坐上席,先生曰:“汝紫微帝垣一小星耳,敢据上 位乎?”又周世宗宋太祖太宗同行,先生则云:“城外有三天子气。”当种放初从先生游,先生曰:若当逢明主,名动天庭。名者,古今之美器,造物者所忌。子名自有物败之,终当老隐于南也。后卒如其言。

    按:种放,字名逸,宋洛阳人,天资颖悟过人,少时沉默好学,以讲学为业,名动一时,从游者众,资以养母。放从先生处,得先天图学 与无极图学,亦从学易。以嗜酒故,常自号云溪醉侯。其母亦乐道,不喜世务,故后奉母隐居终南山,躬耕自给,终身不娶。所著有《蒙书》 及《嗣禹说》。转运使宋唯斡言其才行,帝诏使召之为左司谏。其母恚曰:“尝诫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使余不得 安处,余将弃汝入深山矣。”放乃辞,称疾不起,其母并毁其笔砚,免其再事为文。卒时尽焚其所著,焚书前并整服道衣,聚诸生列饮,酒 数行,谈笑自若,焚竟自云:“无须留以遗祸后世苍生也。”端坐而去。先生之学,种为传人,后当另及之。

    希夷佚事甚多,据《体道通鉴》称:“忠定张公咏为布衣时,希夷一见而奇之。公曰愿分华山一半居可乎?曰可。及别去,赠以毫楮。公 解其意,曰是将婴我以世务乎?赠诗云:‘征戎入蜀是寻常,鼎沸笙歌救火忙,乞得东南佳丽地,亦应多得鬓边霜。’后果登第以名动天下。 将赴剑南时,有诗寄先生云:‘性愚不肯林泉住,刚要清流拟致君;今日星驰剑南去,回头惭愧华山云。’及还,亦有诗云:‘人生大抵重官 荣,见我东归夹道迎;应被华山高士笑,天真丧尽得浮名。’忠定晚年疽发于首,并出守升州。综其一生,凡先生所赠诗,无有不验者。”此 正前所谓“人间无事不先知”也。

    又如《宋史列传》言其“能逆知人意”时云:“斋中有大瓢挂壁,道士贾体复心欲得之。抟已知其意,谓休复曰:‘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 尔。’呼侍者取以与之。休复大惊,以为神。”此事在《华山搜隐记》中亦载及之,唯言“贾休复意欲先生赠一蟠桃酒杯,专往云台观谒先 生,教请道妙,未敢言及核杯事,恐先生不允。及拜别,先生谓之曰, ‘子来意不在道,盖欲吾一蟠桃核杯也。’命侍者取一与之。休复拜伏 于地,惊以为神。”此乃游戏人间事,无他巧妙,心于虚极静笃中,神思一动,类能感通之,亦即属于感应原理中之“他心通”者是。《大易》 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我能湛然寂然于内,则有感即通;唯对方心念不动,则不知,心念一动即知。不但对面如是,即远在千里外,亦 恒能“起念即觉,动心即知。”此在道佛门中过来人,皆能信及之。故曰:“虚极天人合,静极能通神。”非虚言也。

    《宋史列传》与《体道通鉴》中,又叙及郭沆一事。谓有郭沉者,尝夜宿云台观下,一日先生于中夜呼沆起,令即归。沆惮远而犹豫未 决,先生促之,并愿与俱,未二里,即遇报其母丧者,沆跪泣不已。先生慰之,因遗之药,使急返可救。既抵家门,其母果卒,以药灌服之, 遂得苏。此则较前举更难矣。又《华山搜隐记》云:“抟正与施肩吾奕于少华石室,忽命侍者曰:‘有客自远方来,速往迎。’果道士李守微 自蜀来访。”李守微者,四川峨眉人,为岷山派之先生传人,著有《先天道要》,《无极门玄旨》等书,畅言还丹之事。凡此等事,不一而足。 故华山道士萧无尘颂先生有句云:“心有神光通万世,手擎日月转乾坤。”其后杨无为道人曾有《题石室》诗云:

                               玉京高谢黄金榜,石室归来白鹿车。

                               山后暗通天宝洞,眼前便是地仙家。

                               时闻清夜云中犬,回视红尘井里蛙。

                               五百年前人未到,芭蕉源上锁烟霞。

    希夷住华山,亦间游华阴及其他名山洞天。一日至华阴,华阴令王睦为官清正,有廉声,视民如子,不妄取民间一财一物。闻先生至, 倒履相迎,并出酒小饮,先生言其更年后当有大灾,以其为官积有阴功不少,当得神佑免患,并与药服之。饮中王令曾询先生寝止何处; 及离山远游时,由何人守护观宇;先生莞尔以诗答之曰:

                               华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云跨晓风。 

                               台榭不须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睦闻之,愧谢不已。良以隐士有隐士之风光,山居有山居之天趣。据云云台观之大门,尝经年累月不关,先生离山时即丹室亦不之 锁也。昔石屋大师山居时言此中况味有诗云:

                              柴门虽设未尝关,闲看幽禽自往还。 

                              白璧易埋千载恨,黄金难买一身闲。 

                              云消晓嶂闻寒瀑,叶落秋林见远山。 

                              古柏烟销清昼永,是非不到白云间。

    此即所谓山林隐士之逸趣,轻松闲适,优游自在,放下一切,无牵无挂,其乐也融融,绝非富贵中人所能体会到其万一也。一个人, 唯能陶融于自然,方能与自然合一!能放怀于天地,方能与天地合一! 冥化于宇宙,方能与宇宙合一!庄周化蝴蝶,蝴蝶化庄周,同在一化 中也。

    大道无中生体用

    云台峰之云台观,系建于唐初,年月不可考。晚唐诗人郑谷,即曾于斯观编次其游华山诗,名《云台编》,凡三卷,诗饶思致。镇阳龙 兴观道士苏澄隐,曾来观从希夷先生习先天无极道坐丹法及精思炼气之术。宋开宝间,太祖召先生不至,复召苏往朝,询摄养之术。苏当 对以“帝王之养生,实有异于草野山人之养生。为人主者,用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正’之玄旨,以无为无欲,凝神太和,内 圣外王之道,无过于是矣。”太祖又询及希夷先生修道之玄旨,苏对曰:“先生系以造化为炉,以天地为鼎,以日月为药,以先天为归。复 以无身为身,无生为生,无修为修,无心为心,无意为意,无极为极。非常人之所可得窥其径也。”太祖称善,遣反云台观。事见苏著《玄门 杂拾》,《对答》与《皇朝通鉴》,小有出入。苏又云:“先生直得老子神髓,居恒以无字教人。并曰:‘我此门中,一字也无,道亦不立。当无之 极,便自无中有物,无中有象矣。’”后来邵子尧夫言天机命理极深之----“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 亲见伏羲来”一诗,亦全系老子希夷一脉。

    在山中常从希夷游者,尚有刘若拙、张虚白、混沌道士等,均为宋开宝与太平兴国同时人。若拙从先生习服气,九十余犹有童颜,健 步如飞。虚白善饮酒,天才敏赡,思如泉涌,佯狂啸傲,目若无人。曾注先生之《指玄篇》与《钓潭集》,见解超异。对先生之“大道无中生体 用,莫从有处起经纶”之句,尤为爱诵,盖其中有无穷哲理在也。混沌道士则自太祖御极后,不复见,行踪无定,并于岷山住二十年,足迹 未出羊膊岭一步。今希夷祠旁,尚有混沌庙遗址在焉。

    华山道士,无有不从学于希夷先生者,有之则唯丁少微耳。据《皇朝通鉴》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四月乙卯,召华山道士真源丁 少微至阙。少微善服气引年,与陈抟齐名。然少微志向清醇,抟嗜酒放旷。虽居室密迩,未尝往来。少微来谒,以金丹、巨胜、南芝、玄芝等 献上,留数月遣返。”少微性恬静孤介,好独坐冥思,善草隶,曾书道经百余卷。自谓其书法远不隶先生,先生书法有仙气纵横于其间, 非人力所能及也。

    希夷道高寰宇,故来往中常多奇人异事,亦复渗入不少极富神奇色彩之故事于其中。如《体道通鉴》所称宋琪、吕洞宾、钟离子、壶 公、赤松子等,均曾数至希夷观中饮酒赋诗,及陈康肃公尧咨之南庵事,要皆难言矣。唯其所著书,除前所举之《指玄篇》八十一章,《玄门 秘要》与《钓潭集》外,在华山所著之《三峰寓言》、《高阳集》、《河洛理数》,《续入室还丹诗》,与先天无极图等,均得大昌于世,为道门要 籍,实为无可置疑之事。希夷尤精于易学,《宋史》极称之,其能预知天地气运,世事演变,与乎未来之吉凶祸福灾异,要皆半自此中来 也。

    贾得升曾谓“先生为学与修养宗旨,系以先天为体,以后天为用;以无极为体,以太极为用;以大易为体,以老庄为用。”其言极得 旨要。李元复诗曰:“为寻希夷知住处,认得先天是本乡。”此虽系改用自居易诗,然极中肯綮。又如“无极先天道不穷,壶中日月自玲珑,三星半落三峰外,便觉华山扫翠空”一诗,亦极饶玄趣。

    关于先天与后天,首见于《易》。《易·乾》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希夷先生所传之易学,为“先天易学”。而其所传之道, 世亦称“先天道”。所谓先天易,亦即伏羲氏之易也。干宝《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注曰:“伏羲之易,小成为先天;神农之易,中成为中 天;黄帝之易,大成为后天。”路史谓“伏羲氏之先天,神农易之为中天,神农之中天,黄帝易之为后天。”先生再丹道炼养中。亦重先天, 而不重后天,故世称“先天道派”,实即老子道也。如其语种放曰:“先天者,道之体;后天者,道之用。”又曰:“天地万物未生未形前为先 天,天地万物已生已形后为后天。”“为学致用,贵乎立本,本者,先天也,本立而道生,道生而德备,德备而万物治矣。”正如天玄子之《玄 门秘要》曰:圣人以天地万物人我为一体,以宇宙终始死生为一条。故能同天地,合万物,一人我,通宇宙,贯终始,合死生。而复归于一, 冥合于无,返还于虚。虚者,一之所存,无者,一之所自生;一者,太极也;太极者,天地之心,造化之原也。

    无非真无,无中有有;真无则天地或几乎息矣。言无极者,所以明天地万物之始生,皆根于无也。至虚之极则静,至静之极则无,至 无之极则动,动则一生焉。一者,太极也。故无极之为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先,生天生地生万物而不为大,生生不息妙化无形而不为神,终始天地条贯宇宙而不为久,神通变化妙用无方而不为奇。

    由上可知希夷之道大,与希夷之学难窥也。道家中人物,皆宗老子,以自隐无名为务。务名则足以累道,务用则足以累生,务利则足 以累身,务知则足以累神。无所不务,则无所不累;一无所务,则一无所累!而得解脱尘锁,透出樊笼,而自在逍遥矣。故白居易诗亦曰: “习隐将时背,干名与道妨。外身宗老氏,齐物学蒙庄。疏放遗千虑,愚蒙守一方。”又其《读老子道德经诗》云:

                               玄元皇帝著遗文,乌角先生仰后尘。

                               金玉满堂非己物,子孙委蜕是他人。

                               世间尽不关吾事,天下无亲于我身。

                               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逼心神。

    此诗虽未得老子之最上一乘玄旨,然亦可由此窥见其后来学道与炼丹之初意所在。道家教人,大抵亦以此为入门处。由此入,方能 超然世外,超然物外!并由“有我而无我”,复由“无我而有我”,最后复“通有无为一”而入于“玄同境界”,亦即“先天境界”。使人能由超 凡入圣,而超圣入神,而超神入化,而与化为体矣!此亦可以说,即为先生平时教人之功夫次第。

    在此种境界中人,自能独与宇宙精神往来,独与造化精神通消息。天人感通,神人感通,迄乎天人合一,神人合一,皆须自此中修 来。良以无为天地之始,万德之母,万物之基,万法之本,体用兼摄,造化同融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论陈抟的生平及其学术渊源
295-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太华希夷志-元-张辖
太崋希夷志
陈抟老祖诗词
罗门睡功诀:先天道​无极法脉
陈抟老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