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鬼】家乡的柿子


家乡的柿子

家乡的柿子

我的家乡在渭河之南的一个土塬上,塬的南边面向秦岭,北面朝向市区,东面被黄土沟套包围,西面的尤河水缓缓的流入渭河。因其人杰地灵,环境优美而被称为“长寿塬”,家乡的人们多以种地为生。耕读传家和勤劳无华是他们一生的精神写照。

塬上的秋天是多姿多彩的,记忆最深的是家乡的柿子,每年的中秋节过后,也是家乡柿子成熟的季节,站在坡口,向下望去,满眼的红色,红的透亮,红的娇艳,红的灵动。好像一个个小灯笼似的挂在绿叶之间,朦朦胧胧间有种穿越到了仙境一般,一幅极好的柿子秋收图。让人流连忘返。

柿子树属柿科落叶大乔木,树皮灰褐色,树龄越大,颜色越深,而且一块一块的,粗糙无比。树冠圆球形,嫩枝初时有棱,且有棕色绒毛,树叶呈卵状椭圆形,柿树生长于长江黄河流域,也被称作“朱果,猴枣”。

小时候,每到柿子成熟的季节,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逢周末或放学以后,三五成群的孩子们便会挎着竹笼,扛着竹竿,竹竿的顶端要开口,并用绳子将开口的末端扎死,在开口和扎死之间夹一短棍。来到柿树下。用做好的夹竿伸向成熟的柿子。夹住长有柿子的枝条。顺手一转竹竿。柿子和枝条便听话似的被夹了下来,摘掉树叶和树枝。轻轻的把摘下的软柿子放进笼里。这是胆小的孩子们最文雅的夹柿子方法。还有心急的猴孩子们。他们干脆爬到树上,想摘那个就摘那个。而且挑选最红的那个去摘。一边吃着,一边摘着,一边表演着自己的爬树技能。一边讨论着那个摘的最红,最软,最甜。还有的,树上一人,树下一人。树上的人摘。然后传递给树下的人。一派欢乐的场面,大家说着,笑着,闹着。待太阳落山后,慢慢的几笼柿子便呈现在大家面前。看着红彤彤的果实。心里美美的。甜甜的。

家乡的柿子有三类,最甜的当属“娃娃柿子”,个小而圆,果实硬,成熟时间长,等到树叶都落光了。霜降之前,满树就剩下它们的身影。雾气初上,红红的一片挂满枝头,甚为好看,也给初冬凋零的景致增添了一道红的风彩。其次当属“帽魁柿子”,个大,甜美,这种柿子要趁硬时就采摘储存起来。在存储的地方放点白酒。上面盖上树叶。这样柿子就软化的快,等柿子软了。取出来,送给村里没有这种柿子的人家吃。尝尝鲜。那是一种乡里乡亲的的亲情,朴实博大。最普通的当属“暖柿”,这种柿子摘下后放在温水锅里慢慢烘热。以取其涩味。家乡的暖柿去涩大约需要在温水中煮一晚上时间,并且要不间断的加柴保持水温。暖熟后,第二天家人就在自行车后座上捆两个大笼,笼里装满暖柿。一路骑向渭北乡镇(当地没有柿树),将这种暖柿卖掉或换点东西。以补贴家用。记着有一次,我和父亲去渭北卖柿子。下龙尾坡时。因坡陡路滑,我竟将自行车骑倒了。柿子撒慢一地。记得当时我委屈哭了。现在想来,一辈子的记忆。

柿子的用途有好多种,可以制作柿子醋。可以做柿饼,其中西安的“黄桂柿饼”很有名,每年霜降以后,家乡的人们就会把柿子去皮。用绳子一个一个穿起来。一串一串的,挂在自家堂前屋后凉晒。这时整个村里又是一番红彤彤的景象。站在高处,红艳艳的。炊烟飘起,又如仙境一般。还有一种最质朴的做法,那就是“柿子沫糊”,等到贮存的柿子十分软化后,把柿子捏碎倒进一盆里搅拌,然后加入适量面粉搅均。最后把结块后的柿糊糊晾晒在太阳下的席子上。一般晒到两三天时就要把块敲碎。利于水分的挥发。等柿糊彻底晒干后。就可以装袋用磨面机打碎成粉沫状。用时可以用水冲开饮用。只有一些调皮的孩子们会在上学的路上嘴里含满柿糊糊。无意间一说话。便会吹向对方,迷糊了对方的眼睛。一个嬉皮笑脸,一个哈哈大笑。整个空气也弥漫在柿子沫糊带来的欢乐之中。这就是传说中的“柿巢(chao)”,这种做法最原始。最易保存,最有意思。在当时穷困的日子里。有时可以充饥。少年是无愁的,与柿子结伴,更增加了儿时的乐趣。

柿树,虽然枝干粗糙 ,但那红艳艳的果实却赋于了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正像家乡人民的生活一样朴实无华。勤劳质朴。柿子是诱人的。咬一口,甜在口里,乐在心里。这是一种有思想 ,有记忆的果子。每当想起家乡的柿子,便有一种甜甜的感觉。沁人心脾。

家乡的柿子,一种抹不掉的乡愁。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向晓岗,男,渭南长寿塬人,现居西安,从小喜爱文学,作品常以老鬼笔名发表于《西部文学》,《渭南文坛》,《作家摇篮》,《华商报》等刊物,精尽文字,以文强友,真情表述,平叙纪实是作者的一贯写作风格。《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不仅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更是我们的审美对象 | 儿童节快乐
卞阿根 | 鸡脚枣儿
散文随笔:家乡的柿子树
柿花和她的果实
何敬民丨家乡的柿子树
柿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