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访古黑城村(下)
userphoto

2023.02.12 内蒙古

关注

上期提要:宁城县甸子镇(现右北平镇)黑城村有一处古城遗址,有人说西汉的“飞将军”李广曾在这里抵抗过匈奴,也有人说五代时期的“十三太保”李存孝曾在这里打过虎……那么,这里到底是谁的城呢?

黑城村的秘密

      好多年前的一场大雨,把个老哈河灌得胀破了肚皮,塌陷了堤岸,紧挨河岸的这座古城遗址也就因此“露了馅儿”,零七八碎地出土了千余块西汉时的陶质铸钱母范,主要有“五铢”、“大泉五十”、“小泉直一”等几种,可知这里是西汉末年的铸钱之地,完全符合当时的“分铸钱于郡国”的制度。

       后经专家考证,黑城遗址就是秦汉时期右北平郡的治所平刚城所在地。这处遗址也因此于1975年被原昭乌达盟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成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刚城遗址内还出土了“渔阳太守”、“白狼之丞”的封泥,为当时右北平郡与其它郡往来情况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而出土的“部曲将印”、“假司马印”等铜印则又说明了当时的驻军情况。

      黑城遗址地处老哈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四面环山,山势险峻,城内外地势平缓,土质肥沃。历史上的右北平郡扼控“卢龙塞道”北口,系“入塞三道”之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口,位于徐无山麓的最东面,坐落于两山之间。左侧是梅山,右侧是云山。

     《太平寰宇记》载:入塞三道,一道东北,发向中山,经北平、渔阳,向白檀、辽西,历平刚、出卢龙塞,直向匈奴左地。

      战国时期,燕国大将秦开率军北击东胡,并建筑了一条长城用以防御这支外族的侵扰。这次“却胡千里”的进攻使燕国疆域大增,新置了数个郡县,右北平郡就是其中之一。

      秦末汉初,匈奴击败东胡崛起于中国北方,趁战乱不断之机开始频频侵扰中原边境地区。西汉之初,国力疲敝,无暇北顾。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势逐渐强盛,遂对匈奴发动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当时的右北平、辽西等地为主要战场,战事尤其激烈。公元前128年,汉武帝派李广任右北平郡太守。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右北平郡北击匈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匈奴败退漠北。自此,汉王朝袭燕秦之制,继续在中国北方设立右北平等五郡,并移民垦田,重新修筑长城以拒匈奴。此时的右北平郡管辖十六个县,平刚县为其治所。此后。因右北平郡地区地处边关,在和平时期就成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前沿。

       据此,可以断定,西汉时期的“飞将军”李广的确驻守过黑城。那么,五代时期的“十三太保”李存孝是否也在这里驻守过呢?只能说“或许”抑或是“差不多”,在本篇就不再细究了吧!

“飞将军”来啦!

      我站在黑城遗址的残垣之上,有风吹过,仿佛又听到匈奴军在一边逃跑一边哭喊:“飞将军来了!”

     汉武帝登基后,看重李广的声望,将他调到首都任皇城未央宫卫尉。公元前129年,李广领兵出雁门(山西省北部)击匈奴。匈奴单于也爱惜李广之才,放出话来:“遇到李广,一定要活的。”

      在一次战事中,匈奴军人数远多于汉,李广又伤病在身,不幸被捉。匈奴人如获至宝,将李广卧放在两马之间的绳床之上。行了十余里,一直装死的李广突然看见身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便从绳床上一跃而起,把那少年拉下马,然后跳上马背又夺取了匈奴人的弓箭,快马加鞭一口气跑了数十里。匈奴兵数百人马追捉李广,李广以箭射杀追兵,终得逃脱。李广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法官判李广因死伤人马众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后用钱赎罪。但李广展现出的惊人骑射技术给匈奴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正是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的由来。 

      这一年的秋天,匈奴数次入侵,掠夺边境。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受害严重,汉武帝命卫尉韩安国为将军屯兵渔阳。元朔元年(公元前128)秋,匈奴又入侵边境,杀辽西郡(郡治所在今河北卢龙县东)太守,围攻韩安国军队的营垒并侵入渔阳。韩安国兵败后向东北迁移,屯兵在右北平郡。几个月后,韩安国在忧愁惭愧中吐血,病死在了右北平郡。这年腊月,武帝任命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

      在右北平郡的西部,特别是黑里河流域有广袤的原始森林,野兽极多。每当李广有了空闲时间,就与士兵一起去狩猎,这也是他习武练兵的一个方法。有一天晚上,李广率士兵狩猎,他将草丛中的一块巨石当成了老虎,狠狠地射出一箭,有诗为证: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右北平郡当了四年太守。匈奴兵因畏惧其神勇,不敢侵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公元前121年春,李广领四千兵马,博望侯张骞率一万兵马,先后从右北平郡出发北上击匈奴。李广大约行了数百里后,约在今天的克旗一带被匈奴左贤王所率四万人马包围。第一天,李广父子率士兵英勇杀敌,但匈奴军队人马太多未能突围。第二天,幸亏博望侯张骞赶到,帮助李广军队得以解围。此时,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汉军只好罢兵而归。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统帅大军北击匈奴。当时已六十多岁的李广几次请求随军征战才得到天子的准许并被任命为前将军。出长城后,卫青从被抓的匈奴人口供中得知单于居住的地方,于是决定亲自领兵前往攻打,并命令李广部并入右将军部,从东路进攻匈奴。东部稍有迂回略远些,且所经之地水草不多,李广请求道:“臣部本为前将军,今大将军却改命臣从东道进击,臣自参军就同匈奴作战,如今正要得到与单于主力交锋的机会,臣不想走东道,而愿冲锋在前,跟单于拼死一战。”

      最终,卫青还是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因为卫青暗中曾得到皇帝的叮嘱:“李广已年老,不要让他抵挡单于的正面,以防有失误而影响战局。”

     李广勉强从命,随军从东道出发。

     结果,东路大军因军中无向导,常迷路,耽误了与大将军卫青会师的约期,导致单于逃走。卫青派长史责问李广幕府人员并要求其接受质问。李广说:“诸校尉无罪,迷失道路是我的责任,我现在就去接受审查。”到了卫青的幕府后,李广对帐下人说:“我李广自参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有幸从大将军出战追击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变更,让李广走远道,且又迷失道路,这岂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不能再接受刀笔吏的侮辱。”说着便拔剑自刎了。

      李广墓位于天水市城南石马坪。李广墓建于何时,史无记载。  

       这座李广墓是衣冠冢墓,墓冢高约2米,周长26米,墓地有高达6米的碑塔一座,塔前有祭亭三间,均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建造,垣墙大门额题“飞将佳城”。墓地中央是一高约10米,周长25米左右的半球形坟堆,四周砌以青砖,青草盖顶,庄严肃穆。墓前竖立清乾隆已未年问重建“汉将军李广墓”和蒋介石题“汉将军李广之墓”两块石碑。墓地祭亭门前有两匹汉代石雕骏马,造型粗犷,风格古朴,但现已磨损残缺,略具形式了,石马坪也因此而得名。 

      李广有子三人,长子李当户早死,有遗腹子李陵。次子李椒为代郡太守,也先于李广而死。幼子李敢常随军出征,李广死时,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击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甚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李广死第二年,李广的弟弟李蔡因罪自杀,之后李敢代李广为郎中令。不久,怀恨其父李广之死而击伤大将军卫青,卫青却没有声张。后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宫狩猎,被骠骑将军霍去病射杀。当时霍去病正被武帝所宠,武帝辨说:“鹿触杀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对于“飞将军”李广的一生,司马迁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相比于“飞将军”李广,“三十太保”李存孝的结局还要更惨些:同样是“义儿”的李存信出于嫉妒的心理,便挑唆李存孝背叛了李克用。但以这位“十三太保”的一夫之勇,根本不是老谋深算的李克用的对手,结果被李克用稍施小计就将其捉住,押解回太原后,用五马分尸(或五牛分尸)的酷刑结束了其短暂的生命。对此,《新五代史·义儿传》记曰:“缚载后车,至太原,车裂之以徇。”

      李存孝墓在山西太原西山风峪沟口的太山脚下,其墓为一石砌坟丘,坟前有小平台,上面摆放着两枚石元宝,有石碑一幢,上刻“李存孝之墓”。

      古人言“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将指的就是李存孝。

李广无功缘数奇?

      王维在他的《老将行》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在汉匈战争史上,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被誉称为“帝国双璧”,他们共同完成了武帝讨伐匈奴的主要战役,基本消灭了匈奴军队的主力,实现了“漠南无王庭”的伟业,同时,也成就了各自的千古英名。但是,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些将军,一生与匈奴作战,却终未封侯。唐朝著名诗人王勃曾在《滕王阁序》里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千百年来,李广成为怀才不遇的典型,那么,李广为何难封呢?或许从以下的这三件历史故事中能够看出些端倪:

      其一,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为陇西都尉,不久升为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因夺取叛军帅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显名。虽有功,但由于李广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回朝后,没得到封赏。

      其二,程不识在景帝时因数次直谏而被任为太中大夫,为人清廉,谨于文法。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众臣认为李广是名勇将,武帝于是调任李广任未央宫的卫尉。这时程不识也任长乐宫卫尉,他俩从前都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统领军队,却有截然不同的带兵方法。程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与李广的松散治军相比,程不识则以严格治军而闻名,他注重部队的编制,队列和阵式。晚上敲刁斗巡逻,军中事务繁琐,却不怕匈奴进犯。

      其三、李广被匈奴活捉之后,因受罚而有过一段平民的赋闲时光,经常和颍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到蓝田南山(蓝田南山,今陕西蓝田县东。那时的蓝田南山是显官屏居游乐的地方。魏其侯窦婴谢病,亦屏居蓝田南山下数月。)中隐居游玩。有一次,李广在夜间带着一个随从骑马外出,跟别人在乡间饮酒。归来时路过霸陵亭,霸陵夜间宵禁,霸陵亭尉也喝醉了酒,就上前大声呵斥李广不让通行。李广的随骑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亭尉说:“就是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于是就扣留了李广等人,留宿霸陵亭下。过了不久,匈奴攻入辽西,击败了屯兵渔阳的韩安国。于是皇帝召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武帝,准许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军中李广就把亭尉杀了,然后向皇帝上书谢罪。

      李广出身高贵,但正因为其出身、名望、经验的累赘,使得李广本身已经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自以为是的泥潭。也正是因李广在性格上的这一缺点,早在汉景帝时期,典属国公孙昆邪就曾经对景帝说李广的勇武天下无双,但总是轻易和匈奴战斗,恐怕白白折损了这么一个栋梁,于是李广被调到中央,不再驻守边地。

      李广在治军方面也过于松散了,人人自便,士兵自在。从军事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有一得一失,得在李广能让士兵乐意为他效力,失在降低了部队的警惕性与战斗力。相较而言,失大于得,为名将所不取。早在高祖刘邦时就已确立了“无功不得侯”的祖制,李广虽然与匈奴打了大小七十余战,然而进攻战绩乏善可陈,五次大战,三次无功而返,两次全军覆没。作为对付像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的有效战法,长途奔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如何避免在茫茫草原迷路,寻找到匈奴的主力,以运动战歼灭之。然而李广出塞最后一次因失道误期,最后含恨自刎。

综上所述,李广之所以“难封”,根本就不是“由天幸”的问题,而是自身的缺点造成的。总的来说,这位“飞将军”的确只是个“将才”,而非“帅才”,只擅长单兵作战的守势,对集团进攻却相当的乏术,勇有余而谋不足,缺少的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眼光。

记者手记

      “契丹祖源,圣地平泉”是一句最近热播于央视的广告语。

      但在本次调查采访中,我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马盂山不在平泉境内,它应当是黑城附近的那座“大尖子山”。

       《辽史卷 三十七》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这就是契丹民族关于他们的始祖奇首可汗美丽的传说,也正因此,许多地方都在争夺这神奇的土河(老哈河)之源马盂山!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1055年被宋仁宗任命为贺登宝位使,前往辽国祝贺辽道宗登位,返宋后想到沿途往事和美景写下长诗《重赠刘原父》和千古名句“古北岭口踏新雪,马盂山西看落霞”,而平泉的那座所谓的“马盂山”位于深山之中,其“光头”形状与“马盂”不沾边,更何况这座山被层层山峰所挡,距离欧阳修所走的驿道有几十公里,如何能“西看落霞”呢?

       而黑城作为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据考证,三国时期曹操曾率军经黑城北征乌桓,唐朝李世民北伐高丽曾驻跸于此。辽王朝于公元1013年(辽开泰二年)为便于宋辽两国使节往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设立富峪馆,归属辽中京大定府所辖。清称此道为喜峰口路,康熙皇帝两次巡视塞外蒙古都到达过此城。

      我站在黑城的敌楼上,向西可清楚地看到“大尖子山”正无语地屹立在那里,形状很特别,高高大大的,老老实实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天降卫青:飞将军李广为何一生点背难封侯
天水李广墓
不得志的飞将军,还是吹出来的庸将?细节分析李广对匈奴战绩
公元前119年,飞将军李广自杀,临死前感...
说匈奴之28:飞将军李广
威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为何不得封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