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赤峰曾经有个“玛公旗”

现在,一提到“喀喇沁”,人们很容易就会想到那座亲王府,顶多再提上一嘴“喀左老陈醋”。至于那个有着240年历史的“玛公旗”嘛,却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

卖个关子

其实,所谓的“玛公旗”就是喀喇沁中旗。而喀喇沁中旗之所以没有左、右两个大哥那么有名,原因应当有三,其一是建旗相对最晚,结束却相对最早;其二,与左、右两旗相比,爵位是最低的。至于第三个原因嘛,在这里先“卖个关子”。

整件事情的来龙与去脉,还得从十七世纪初叶说起,那个时候正是林丹汗刚刚继承蒙古大汗的时间段。当时,中国的北部处于十分复杂的政治格局。在东北,建州女真已经逐步崛起,从蒙古的附庸逐步变成蒙古的强大政治、军事对手并建立了后金国;蒙古各部却处于各自为政的封建割据状态,大汗权势衰微;明朝控制着辽东地区,仍然具有较大的政治影响力。

刚刚坐上宝座的林丹汗不能说是一个无能之辈,他和崇祯帝一样,也想有所作为,但却执行了一条错误的路线,未能利用身为蒙古大汗的政治影响力和智慧团结同族各部,却同室操戈、骨肉相残,对蒙古各部进行了兼并战争。这就造成了东北地区蒙古各部(奈曼、敖汉、巴林、扎鲁特、科尔沁)的纷纷倒戈归附后金。

早在喀喇沁部巴雅思哈勒在世时,其第四子满五素由图们汗收养为义子。图们汗派遣其部下驻在喀喇沁部驻地以示保护。到了林丹汗时期,满五素率领原图们汗留下的部众回归喀喇沁部。林丹汉对满五素的做法极为不满,遂要求归还原图们汗派驻喀喇沁部的人马而遭到拒绝。另外,喀喇沁部在与明互市中居于有利地位,抢占了与明的大部分互市贸易份额,林丹汗对此也极其不满,曾调集10万大军对喀喇沁部进行威胁。喀喇沁部针锋相对,企图联合明朝势力和林丹汗抗争,但明朝对此采取了阳奉阴违、袖手旁观的做法。随后,在与林丹汗的几次战争中,喀喇沁大军大部溃散,蒙古黄金家族首领和所拥有的人口也因在战争中被杀被虏而所剩无几。但此时,喀喇沁内的兀良哈人所属部民却因没有参加艾不哈之战而得以保存,在长昂子色棱和孙苏布地塔布囊的率领下归附后金。不久之后,他们便参加了后金对林丹汗的战争。因为幸免于难的喀喇沁部黄金家族台吉和部民大部分被后金编入蒙古八旗而分离出去。这样,色棱和苏布地塔布囊就继续沿用了原宗主部“喀喇沁”这一名称。至此,喀喇沁部的领导权由黄金家族彻底转入到兀良哈人手中,兀良哈人成为喀喇沁部的新领主。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1635年,后金统治者为了更有效地统辖归附的蒙古各部,开始在一些蒙古部落划定地界,清查人口,按照满八旗的形式组织形式立规建旗。原喀喇沁部和东土默特部的残余壮丁共16953名,喀喇沁部领主苏布地和其子固鲁思奇布、其弟万丹伟征、其从叔色棱,领5286人为一旗。土默特右翼首领鄂木布楚唬尔,领1826人为一旗。土默特左翼善巴领2010人一旗。其余9371名壮丁被划到蒙古八旗,彻底脱离了原来的喀喇沁部。

只是,通过这样的一次“人事与体制改革”,还没有建立严格意义上的札萨克旗。札萨克旗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1636年清朝建立时成制的。据记载,固鲁思奇布是在崇德元年受封固山贝子,被赐多罗杜棱称号,这才标志着喀喇沁札萨克旗的正式建立。

不久,喀喇沁部被分为两个旗,固鲁思奇布及其后裔所领的部分,成为喀喇沁右翼旗。色棱在1648年被封为镇国公,他所领的部分成为喀喇沁左翼旗。

这样,清廷对喀喇沁部第一把手苏布地的儿子固鲁思奇布和叔叔色楞都有了安排,同样有实力、有地位的万丹伟征是不是会感觉到有点儿“憋屈”呢?

万丹伟征

清朝期间,朝廷划定的喀喇沁部游牧地界为:“在喜峰口东北三百五十里。至京师七百六十里。东西距五百里,南北距四百五十里。东至土默特及敖汉界,西至察哈尔正蓝旗牧场南界,南至盛京边墙界,北至翁牛特界。”这一区域也就是现在的喀喇沁旗、宁城县和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还包括河北省承德市的部分地区。因而喀喇沁部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蒙古部落。

接下来,再说说这位万丹伟征先生。

万丹伟征,也译作“挽旦”、“晚旦”,“伟征”是一种尊称,相当于“贵人”。万丹伟征的父亲叫巴固代,哥哥就是苏布地。关于万丹伟征的生年不详,只知他历经明万历、天启、崇祯,清天命、天聪、崇德、顺治的政治风云变幻,卒于顺治十二年(1656年)。

据《旧满洲档》记载,在1635年,即天聪九年,万丹伟征拥有1615丁,是喀喇沁兀良哈部仅次于苏布地的实力派人物,时称“山阳诸诺颜与塔布囊”。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没能像他的侄子和叔叔那样成为一旗的札萨克。或许,怪就怪在谁让他是苏布地的弟弟呀!因为爹爹在政治上吃了亏,万丹伟征的儿子额琳臣也就无出头之日了,只好将其父的一等塔布囊封号进行到底了。这一切,直到万丹伟征的曾孙格哷勒时,才得以改变。

万丹伟征有一子即额琳臣;额琳臣生子茂秀;茂秀生二子,长子即格哷勒,次子们都。

据《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喀喇沁部-札萨克一等塔布囊格哷勒列传(今封辅国公)》记载: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格哷勒袭一等塔布囊。康熙二十九年七月,喀喇沁多罗杜棱郡王扎什率格哷勒、旦巴等四百喀喇沁兵,于乌兰布通打败了喝尔丹。四十四年(1705年),以旗属繁衍,积三十八佐领,命增设一旗,授格哷勒札萨克。五十四年四月,大军防御策妄阿布坦。诏选所部兵赴推河。八月,右卫将军费扬古以病解任,诏格哷勒偕秩大臣祁里德,统右卫军及外藩军务,寻以擒厄鲁特(瓦剌部)贼罗布藏锡喇功,擢参赞大臣,五十八年(1719年)卒。无嗣。弟们都之子喀宁阿袭。

其中,一佐领由一百五十丁组成。策妄阿布坦是准噶尔部噶尔丹长兄僧格之次子,驻新疆伊利,反清。

这份史料还记载着,额琳臣尚县君,授固山额驸,茂秀嗣塔布囊。格哷格初名默纳克,后赐名格哷勒,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袭一等塔布囊。他的弟弟们都尚乡君控授额驸。

万丹伟征及其后裔所领的部分,传到格哷尔时,因人众繁衍,所编佐领已积至38个,因而又立一旗,为喀喇沁中旗,格哷尔为首任扎萨克。此时,距离右翼旗成立已近70年了,距离左翼旗的成立也已过去50多年了。

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土默特左旗的札萨克善巴与喀喇沁三旗同祖,姓“乌梁罕”,而土默特右旗的札萨克鄂木布楚琥尔则是土默特阿勒坦汗后裔,姓“孛儿只斤”,属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喀喇沁右、中、左三旗加上土默特左、右二旗,组成了清朝时期的卓索图盟。

玛哈巴拉

喀喇沁中旗位于左、右两个大哥的中间,札萨克的驻地在珠布格郞图巴颜喀喇山前,即今天的大城子镇松树台村。牧地跨老哈河源,东、北、西皆连右翼旗,南邻左翼旗。东至博勒多克山接右翼旗界;南至拉克笃尔克180里接左翼旗界;西至霍尔果克接右翼旗界;北至岳罗梁接右翼旗界;东南至博尔噶苏台接右翼旗界;西南至期扎泰河接热河界,东北至查甘起拉古台接右翼旗界;西北至哈斯尔梁接右翼旗界。

格哷勒死后,因没有后代,只好让他的弟弟们都的儿子喀宁阿成为了喀喇沁中旗的第二任札克。

喀宁阿,尚郡主,授和硕额驸。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袭札萨克一等塔布。乾隆五年(1740年),喀宁阿去世,其长子齐齐克当上了第三任喀喇沁旗札萨克。齐齐克于乾隆五年袭札萨克,一等塔布囊,十九年晋公品级,赐孔雀翎。三十九年(1774年),齐齐克去世,其长子玛哈巴拉当上了第四任喀喇沁中旗札萨克。

玛哈巴拉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札萨克,如果仅仅从政治寿命上看,可与康、乾两帝比肩,整整七十年。

在接替其父职位时,玛哈巴拉只有五岁,由其叔父旺吉拉代掌旗务并将其抚养成人。玛哈巴拉天资聪明,刻苦好学,至成年时,精通蒙古、汉、满、藏四种文字,初显政治才干。他继续兴建法轮寺,移建府邸、招汉人垦荒,很得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玛哈巴拉因木兰围场行围和修治桥梁有功,由一等塔布囊晋封为辅国公。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十八日,玛哈巴拉因从游牧处至京参加嘉庆皇帝安葬仪式,加升一级,为理藩院额外侍郞。道光三年(1823年)五月十八日,皇帝命其以副盟长管正盟长事。道光八年十二月,玛哈巴拉被正式任命为卓索图盟盟长,御前行走。同时,命其与喀喇沁右翼旗郡王布尼雅巴拉,每年轮流巡查木兰围场,严行查缉盗木偷兽之人。

清道光九年(1829年)八月,玛哈巴拉与其他蒙古王公率领随从至山海关外接驾,随皇帝前往盛京(沈阳)谒皇帝祖陵。九月二十四日,谒陵后,因随驾有功,皇帝赏玛哈巴拉贝子衔。道光十二年十二月初二,调任御前行走。但玛哈巴拉因病不能进京朝觐,皇帝命在游牧处调理,并赏人参三两,由在京值班的二等塔布囊锡林达瓦带回,交给玛哈巴拉。

玛哈巴拉的次子锡林达瓦又名巴拉仓、西立迪瓦,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曾因从剿太平天国军立下战功,其府第在大城子镇钓鱼台水库西岸。

道光十六年十二月,皇帝命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郡王色伯克多尔济与玛哈巴拉轮流稽查木兰围场。第二年二月初二,奏围场内有人偷砍树木。因奏事属实,皇帝特加封玛哈巴拉贝勒衔。

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玛哈巴拉因年老请解职务,皇帝准允,但让他仍担任卓索图盟盟长之职。

玛哈巴拉共有三子,长子西立巴拉,早亡;二子御前行走、二等塔布囊锡林达瓦;三子三等塔布囊多尔济喇布坦。

玛哈巴拉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任职七十年,寿七十四岁,是喀喇沁中旗七代札萨克当中执政时间最长、最有作为的一代,声名播于远近各旗,以至于外旗蒙古只知有“玛公旗”,不知有喀喇沁中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清朝蒙古王府之—汉王府及喀喇沁中旗末代王爷汉罗扎布的传奇
泰山斗母宫碑中的蒙古语与蒙古王公
饱经历史变迁的喀喇沁部(上下)
清末蒙古王爷珍贵老照片:图二是僧格林沁,图三维护统一很爱国!
清末蒙古王爷珍贵老照片:图二是僧格林沁,图六是王爷和漂亮福晋
喀喇沁右旗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世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