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哈达的“吹鼓手”

快动动手指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哭啼啼要媳妇儿——

清脆的唢呐吹起来,铿锵的锣鼓敲起来……

吹吹打打

据道光八年重修赤峰关帝庙碑记载:“易乌兰哈达为赤峰县……庶民殷阜,商贾辐辏,肩摩毂击,檐牙相错,形成一大都会……”光绪三十四年六月,赤峰建立商会,各行各业也都有了自己的同业公会。这说明,老哈达街在当时就已是一个非常繁华的所在,人口五万,各类商户在民国之初更是达到了一千二百多家,在商会注册的已有八百多家。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杠房业也就随之兴盛起来。

杠房业属于杂行,婚丧嫁娶离不开,社会活动面较广,受到普遍重视。解放前,赤峰街有四大杠房,即二中街路北的天德永杠房,是贾家世传的祖业;三西街路南的义顺德杠房,经理姓王;二道街路北的天义成杠房,经理张民权;三道街西屯路北的卜家杠房。赤峰街的杠房业形成于雍正、乾隆年间,最早的是天德永,其他三家是后来发展起来的。

据传,唐代把各行业分成五行八作,一百二十行,各行业还有各行业的祖师爷。与杠房业相关的行当有三,一是车轿业,二是棚业,第三个就是吹鼓手。杠房业的祖师爷是“幌神”,早起放在门口,晚上抬回屋内。棚匠的祖师爷是鲁班,至于吹鼓手的祖师爷嘛,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孔子,据传孔子在年轻时当过吹鼓手。二说是师旷。师旷,字子野,山西洪洞人,春秋时期著名乐师。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暝臣。师旷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世,后成为吹鼓手行业祖师。

娶亲时,杠房除要准备彩轿外,还须备上一副旗、锣、伞、扇,两只纱灯和几名吹鼓手。轿夫吃完喜酒就可以回家了,但吹鼓手要管两顿饭,在花轿行进、迎宾、送客、上下轿、拜堂时需要演奏《玉芙蓉》、《万年欢》、《百鸟朝凤》、《将军令》;迎送男宾时演奏《大宫调》,迎送宾时演奏《拉拉调》等曲牌,以表现热闹、红火、欢快的场面和情绪。喜家既给工钱,还得给赏钱,得双份。与喜事相比,丧事比较繁琐,先搭棚,在两天头上(接三)还要用空轿子接亡魄,送亡灵。出殡时,有钱人家要用三十六人抬大棺椁,一般人家也要用三十二人或二十四人,至少十六人、十二人。此时,吹鼓手则要以《四来》、《鹧鸪》、《哭皇天》(赤峰俗称“拿天鹅”)、《祭调》、《小叶凡》等曲牌来烘托气氛。

在民国、伪满时期,老赤峰街的杠房业很是“吃得开”,经常不够用。因此,谁家若是娶亲必须提前打招呼,预定日期,否则就要耽误吉时。如果有哪家死了人,也得得立即派人通知杠房出殡日期,有时还得按顺序排班。

分分合合

吹鼓手演奏的音乐,诸如前面提到的“杠房音乐”,是属于鼓吹乐范畴的。

秦末汉初,鼓吹乐已在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居住区流行,大约来源于西北少数民族的马上之乐,当时用鼓、角、笳来演奏。角最初是用兽角制作的,后改用竹、木、皮革、铜等材料制作。笳最初是用芦叶卷起来吹奏,后来把芦叶做成哨子,装在一根有按孔的管子上吹奏,叫做笳管。两者都是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乐器。鼓吹乐始以外族音乐为主,进入中原后,这种形式因其嘹亮雄壮被用于军乐,以后又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逐渐形成各种不同风格的鼓吹乐。比如在《乐府诗集》所收的汉代鼓吹乐的歌词中,不仅有军乐军歌,还有不少涉及爱情题材和反故内容的作品。

到了汉魏时,鼓吹乐已按用途分为四大类:①黄门鼓吹:由天子近侍掌握,主要列于殿廷,称为“食举乐”(宴席、饮膳时所用),亦称“长箫”。黄门鼓吹还被用于天子专用的“卤簿”(仪仗)。《西京杂记》载:“汉大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有黄门前、后部鼓吹。”。②骑吹:用于卤簿,随行帝王、贵族等车驾,以用箫、笳、鼓、□等乐器在马上演奏而得名。③短箫铙歌:蔡邕指为军乐,主要用于社、庙、“恺乐”、“郊祀”等盛大活动。④横吹:用于随军演奏,朝廷常以其赐予边将。《乐府诗集》卷21在解释鼓吹与横吹的区别时写道:“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有箫、笳者为鼓吹……;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之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晋书·乐志》又说:“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由此可知“横吹”为后起,它的代表作品即著名的《新声二十八解》。

在中国的历代封建王朝,虽在理论上将鼓吹乐所用的乐器排斥在雅乐诸器之外,但与鼓吹乐的历史相始终,从西汉王朝到清末,从号称神圣的郊庙祭祀活动直至隆重的军事大典,都在应用大量的鼓吹乐。鼓吹乐的初期阶段,采自民间而供奉官府。其后,至南北朝时又流入民间并为豪富之家使用。明、清以后,作为宫廷与官府使用的鼓吹乐,已成这一乐种的余波。反之,流入民间的鼓吹艺人及其技艺,却在商业经济的影响下取得新的进展,逐渐进入一个新阶段。

综前所述,吹鼓乐的初级阶段是采自民间而供奉于官府、朝廷。明、清以来,广泛民间,形成具有地区特点的吹鼓乐曲,诸如辽南鼓吹,山东鼓吹等,成为人们在祭祀、庆典、寿誔、婚丧及年节娱乐的重要内容。在赤峰地区,鼓吹乐也已流传、演奏很久。但它兴起于何时,却无确切的史料记载。有专家认为,它肯定早于赤峰雅乐。赤峰鼓吹乐的乐队称鼓乐班,其性质有自娱性和营业性之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断断续续

赤峰鼓吹乐所用的乐器及演奏形式,主要以两只或单只、三只大或小唢呐为主奏,高手一人能吹双唢呐,有的配以笛、笙等管乐,同时必配鼓、铙、钹、锣等打击乐器,乐队组成可大可小,可简可繁,少则四至五个人,多则十几甚至几十人,视用户的需要。具有简朴、爽直、明快、强烈的民间音乐艺术凤格和鲜明的民族地区特色。赤峰吹鼓手使用的曲牌大多源自华北、东北等地区,诸如辽南鼓吹乐曲中的《鹧鸪》、《四来》、《玉芙蓉》、《万年欢》、《八条龙》;山东鼓吹乐曲中的《抬花轿》(赤峰俗称“接媳妇”);河北、河南鼓吹曲中的《百鸟朝凤》、《将军令》等曲牌。

赤峰民间办喜事,多在秋冬的农闲季节。为了吉利,要选择吉日良辰。这样的日子多有雷同,张家挑,李家也会选。吹鼓手这门职业,一年之中,有时忙不过来,有时闲得很,生活是很清苦的。有句俗语说得好:“好日多同,吹鼓手命穷。”

伪满时期,赤峰街出现了家庭自备的小花轱辘骡子车,代替了人抬的彩轿,但死人仍少不了杠房,少不了吹鼓手,直到解放后才消失了。

1982年,红山区政协、红山区文化局成立“国乐抢救小组”,对流传在赤峰地区的一些民间音乐进行调查、整理、挖掘。1985年,在红庙子镇东南营子调查整理民间舞蹈《寿星会》时,遇到了年逾古稀的民间皮影艺人孙海亭老人。孙海这曾在赤峰街里的天德永、义顺德、天义成等几家杠房吹奏过红白事的乐曲。经过孙海亭先后三次献出各种曲牌二十一首。与此同时,还通过其他渠道挖掘出古曲三十余首,经过核对、甄别,共整理出四十余首。这些乐曲有《大宫调》、《鹧鸪》、《拉拉调》、《百鸟朝凤》、《八条龙》《八板》《老八板》《小开门》《祭腔》《接媳妇》《柳河音》(1-2)《小叶凡》《鸳鸯叩》(1-2)、《扫边关》、《万年欢》、《打新春》《扑南咒》《小磨房》《遇尖房》《一串鱼》《小天台》《出鼓》《玉芙蓉》《小青天》《六月小锦》《前凡韵》《无名马》《四来》《张公赶子》《五马令》《拿天鹅》《粉蝶儿》《绣荷包》《妈妈好糊涂》《句句双》《缝得嘞》《蝴蝶落金钱》《将军令》等。

吹鼓手的生意大多在晚上,下午去,次晨回。演奏场合是红白喜事,红喜事包括嫁娶、生长满日及其他吉祥庆典;白喜事主要是丧事。有红白喜事的人家不会亲自去请吹鼓手,大多由亲友掏钱雇请,报酬随行就市,每人次200-300元不等;做酒的人家再给他们一包烟卷和一点"红包"。"红包"就是用红纸包钱,有彩头和避凶趋吉的含义,全凭主人家"大方",少则10-20元,多的也能上百元。

而今,洋鼓洋号充斥城乡,无论婚丧嫁娶一律表演爱恨情仇,几个帅哥靓妹,搭个台子就唱戏,凭借先进的音响系统等设备和少男少女的三点式装束,街舞、劲舞、热辣舞,红歌、黄歌、流行歌,怎么热闹怎么玩,就差把房子震塌了,自然看得男女老少心潮澎湃。吹鼓手和癞子锣鼓就相形见绌了,几乎溃不成军,调是老调,器是旧器,人是老头,很难吸引眼球,因此,市场日益萎缩,班子越来越少,生意越来越糟。

作者简介:小报记者,网络写手,喜马拉雅FM“老宁说赤峰”主播,可百度“四十八顷村”或“四十八顷氏”,本公众号每周六晚上更新,可打开上面的二维码与我微信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达远事之一:清明节前话杠房
交谊舞快三《乌兰哈达美丽的赤峰》
忻府人物——卢补良[民间唢呐吹奏家]
青衣江畔唢呐声
【头条】老赤峰的九街三市,满满的回忆!
哈达街的白虎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