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哈达集

乌兰哈达

公元1748年,清政府在稽查关外种地民人,按户口给予印票时,“贸易民人亦一例查给”。从此,流动商贩也取得了在赤峰地区合法经营的资格。这时,乌兰哈达(现赤峰地区)已由雍正时的“哈达集”(主要指现红山区)发展成为仅次于八沟(现平泉)的商业市镇。

闯关东

我们都知道,在清代,现赤峰市的大部分地区属昭乌达盟,而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则属于卓索图盟。曾经的卓索图盟,位于今辽宁省西部、河北省的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包括2部6旗,即今阜新、北票、朝阳、凌源、平泉、赤峰市的喀喇沁旗和宁城县以及建平县南部地带。

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为了制约和笼络蒙古民族,当时的满清朝廷将蒙古地区划分为6盟、49旗。在这些盟旗当中,除了少数旗由满洲八旗领辖而外,其他各旗均封遣蒙古扎萨克掌管治理,盟长由皇帝钦命。比如,满清皇帝就曾钦命王府在黑城子的土默特王兼任卓索图盟的盟长,盟址设在朝阳。

1933年,日军侵占了热河省全境和内蒙古东部地区。随之,东部蒙古地区会盟制取消,代之以省领旗,统属伪国务院兴安局。至此,卓索图盟不复存在。

与其他类似的地区相同,在清朝之初,赤峰市曾经有过近二百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在这一时间段,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从单一的牧业经济向多种经济过渡。由于社会比较稳定,清王朝也注意了牧民的休养生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蒙古王公贵族对牧民的过重征敛。

清朝中后期,尤其是鸦片战争失败后,国家白银储备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的财政困难。清王朝却将灾难转嫁到劳动人民的头上,加紧民间的敛财与搜刮,迫使大批内地农民“闯关东”或“走西口”,涌入内蒙古地区开荒种地。

当时,在内蒙古地区,有一部分破产的蒙古族牧民也受到汉民的影响而弃牧为农,导致农业生产在这一地区由南至北、由东而西地迅速发展起来。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的格局基本形成,农业逐渐成为内蒙古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

上世纪之初,清王朝为“练兵筹饷”,改变过去对蒙古牧场禁垦、限垦的政策,全面推广“移民实边”的“新政”,鼓励与支持内陆农民去内蒙古地区垦荒务农,使内蒙古地区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当时,在内蒙古东部的4个盟当中,已开垦的蒙旗有卓索图盟2部5旗,即喀喇沁左、中、右3旗和土默特2旗;哲里木盟4部10旗;昭乌达盟5部6旗,即翁牛特、奈曼、敖汉、克什克腾旗和喀尔喀左旗。

哈达集

辛亥革命前夕,赤峰北部的巴林两旗与阿鲁科尔沁旗一带也开始不断有农民从河北、山西、山东涌来。这些汉族农民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管理方法。如改良农具、兴修水利、多种经营等。至此,赤峰地区的农业生产也由粗放型的漫撒种子、广种薄收向集约化经营、精耕细作,提高亩产的方向发展;农业经济由单纯自给型向商品化经济转变。

实际上,在有清一朝,赤峰地区的商业发展历史与农垦历史基本同步。满人入关以前,沿袭明朝“马市”制度明令:“凡外藩各蒙古来贸易者,俱令驻于边外,照常贸易,勿得阻抑。”满人入关后,由于其贵族在华北地区大量圈占土地,迫使许多农民破产,纷纷逃荒关外。其中,有一部分商人也随之自流进入包括赤峰地区在内的关外地区以谋求生计,多以挑担行商的小贩形式在各处流动。

在康熙年间,清朝政府曾一度鼓励蒙古王公“招民垦种”。于是,喀喇沁的左、中、右三旗率先响应。借此机会,晋、冀、鲁等地商人随垦荒的关内农民接踵而至,在居民点或蒙古王公所在地从事以物易物的商业活动。出边“民人”日益增多,形成了以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同进时还出现了蒙汉通婚的新式家庭。这时,清政府又惧怕“将来俱为蒙古”,危及其对蒙古地区的“封禁”政策。因此,满清统治者又将刚刚伸出来的双手缩了回去,对出边人口进行控制,比如规定到喀喇沁三旗就垦的“民人”,每年由户部发给印票800张,令其春来秋回,不准在蒙古地区建房居住,“不得娶蒙古妇女为妻”。但与此同时,赤峰地区却已出现了一批手持“龙票”专作蒙旗生意的“买卖人”。

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清帝玄烨巡视敖汉。在巡视途中,他向蒙古王公劝垦,还发出指令“今后无地可耕之人就近贸籴,不须出边市米”。敖汉、奈曼一带,不仅成为“京师亦常赖之”的贸粮之地,还出现了“以捕鱼为业”的职业人群,开展商业生产活动。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直隶、山东一带大饥”,清政府令卓、昭二盟蒙古王公“借地养民”。这样,又有10余万人进入这些地区“农垦就食”。此后,随着农垦的发展,商业更加活跃,从喀喇沁、敖汉、翁牛特渐次向北推进。公元1748年,清政府在稽查种地民人,按户口给予印票时,“贸易民人亦一例查给”。从此,流动商贩取得了在赤峰地区合法经营的资格。这时,乌兰哈达(主要指现红山区)已由雍正时的“哈达集”发展成为仅次于八沟(现平泉)的商业市镇。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以后,克什克腾旗经棚喇嘛庙也逐渐由原来的旅蒙商居住点发展成为以对蒙贸易为主的庙街小市,榷货税务统由乌兰哈达巡检司管理。

在很早以前,赤峰地区就已有了为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生活服务的家庭手工业,但发展极为缓慢。到十九世纪中期,随着清王朝官办“洋务运动”的兴起,赤峰地区的采矿业和为生活服务的手工作坊业才有所发展。

据《承德府志》记载,早在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赤峰元宝山煤矿就已开采,喀喇沁右翼旗五家煤矿也在1784年动了工。其中,规模较大的煤矿是公元1855年由矿主李翰臣开办的西元宝山锦元煤矿,资本总额为31000块银元,年产煤24000多吨,产值达134740元。

公元1852年,咸丰二年,清王朝允准招商开办内蒙古、热河等地的金银矿。次年,卓索图盟喀喇沁土槽子、罗圈沟蒙古银矿开工。公元1855年,哲里木盟科尔沁旗扎萨克僧格林沁亲王发起调查蒙古各旗矿产的倡议,并在喀喇沁、翁牛特等旗找矿,发现矿苗多处。从这一年起,由蒙古王公组织在赤峰红花沟等5处开采金、银矿。其中,昭乌达盟敖汉旗的金厂沟梁金矿也于同时期开采,成为赤峰和内蒙古地区近代采矿业的开端。从此以后,赤峰地区陆续开办的煤炭、金银铜矿山还有:公元1887年兴办的东元宝山的复兴煤矿,矿主是王海;东元宝山的广兴煤矿,矿主是杨津贵;柳条沟德元煤矿,矿主是毛贵卿。公元1888年,早年开办的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雇佣洋技师,用现代技术开采,矿坑达11处。在全盛时期,这个矿年产金逾万两。这年,热河都统松寿还拟出《热河办矿章程大纲》,8月又设立了“督销盐局”。

公元1894年,经热河都统奏准,昭乌达盟的3个盐池可由“蒙旗自行试办”。公元1896年,卓索图盟朝阳地区官办南票煤矿,资本额达22600元;公元1908年,商人李宝源在赤峰开办涌源隆面粉厂,投资2800元;1910年,伊翰章在东元宝山开办了东盛煤矿。这期间开办的还有卓索图盟土默特旗新邱、朝阳的三义店煤矿。除煤、金银矿业外,还有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手工作坊,如酿酒、粮油和皮毛加工等。这些手工业的经商者有本地的富裕户、有外地客商独资,还有本地与外地合营的,其中,一些酿酒和粮油加工作坊还常以生活和销售相结合的方式经营,较早的有公元1868年始建的乾源泰烧锅,经理人叫任善述;建于光绪年间的烧锅有乾蔚兴、醴泉通、宝泉长、近盛远、元隆等。粮油加工业除涌源隆面粉厂而外,还有三庆成、泰升豫等粮油磨坊。此外,还有制毡帽、栽绒毯等作坊。

公元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乌兰哈达已发展成“九街三市”的格局,有钱行、当烧行、杂货行、店栈行、粮行、皮毛行、货运及镖局行、杂行(包括饮食、服务、娱乐各业)等八大行业的商业都会,被清朝政府指定为对蒙贸易的边口市场之一。同年,清政府将乌兰哈达厅改为赤峰县,县设“八行公所”治理商务。这时的赤峰地区以“银朝阳,金赤峰,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而闻名全国 。

公元1787年至公元1801年,即乾隆五十二年至嘉庆六年之间,,清政府“将禁止民人娶蒙古妇女之例停止”。于是,商人们在蒙旗租地、盖房、开铺,安家落户者与日俱增。

当时,敖汉、喀喇沁右翼旗王府附近已发展成为“商民日集”的小镇。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喀喇沁右翼旗扎萨克贡桑诺尔布开创了具有近代企业性质的综合工厂和百货商店——三义洋行。三义洋行以销售本地出产的染色机织毯、毡、肥皂、蜡烛等产品为主,并经销从天津、北京等地购进的各类百货。从此,赤峰地区商业市场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

办洋行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觊觎赤峰地区丰富的土畜产资源。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在八国联军洗劫北京的同时,俄、英、德、美、法等国的洋商也纷纷涌入老哈达。他们有的开设洋行公司,有的成立代办机构,把赤峰地区作为掠夺土畜产品和倾销近代工业产品的基地,曾一度出现“所出羊毛、皮张、自经洋行来赤(峰)采取,价值顿增几倍”的市场动态。清末,乌兰哈达已成为塞外内蒙古东南部连接东北、华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据统计,1906年9月,在老哈达街开设公司的洋商已有15家,它们分别是:英属怡和洋行,代办人丁文思,活动时间约1900年至1920年,经营范围羊毛、皮张、杂货;英属平和洋行,代办人刘玉柱,经营范围同上;德属德泰洋行,代办人董春霖,经营范围同上;德属兴隆洋行,代办人王辅臣,经营范围同上;法属华顺洋行,代办人朱荣轩,活动时期约为1904年至1915年,经营范围同上;德属礼和洋行,活动时期约1900年至1920年,经营范围同上;德属福山洋行,活动时间约为1900年至1920年,经营范围同上;法属立兴洋行,经营范围羊毛、杂货;美属美孚洋行,活动时间约1900年至1930年,经营范围:羊毛、石油;英属瑞和洋行,活动时期约1900年至1920年,经营范围:皮毛、杂货;德属瑞记洋行,经营范围同上;德属鲁麟洋行,经营范围同上;德属捷成洋行,经营范围同上;德属世昌洋行,经营范围同上;英属高林洋行,清末至日伪时期,经营范围同上;英属仁记洋行,经营范围同上;英属华泰洋行,经营范围同上;法属永兴洋行,经营范围同上;德属谦信洋行,活动时期约为1900年至1920年,经营染料;俄属瓦利洋行,活动时期约1900年至1945年,经营范围:羊毛、皮张;英、美属英美烟草公司,活动时期为1910年至1930年,经营范围:烟草、鸦片、吗啡;日属亚细亚公司,活动时间为1910年至1945年,经营范围石油、烟草、皮毛。到1909年(宣统二年),在老哈达街已有外国商行22家,其中英商6家,德商9家,法商3家,英国和美国合资1家,美、俄、日各1家。

当时,由于人地生疏,语言不通,这些洋商便从当地商人中雇佣代理人,通称“买办”。交易时,“经洋行所住行店为之张罗说合,贸易事成各取买卖二分,以为佣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赤峰革命史】民国赤峰地区的经济状况
祭敖包 蒙古族最隆重的祭祀
开明的蒙古亲王——贡桑诺尔布
史上中原与大漠交战频繁之地,地名独特
读书笔记:日本人是如何“奴化”“蒙疆”地区的?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明朝统治者是何时开始“反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