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十:莫对月明思往事

扫码关注

惊喜多多

中/秋/佳/节

[引题]:在历史上,喀喇沁、敖汉和翁牛特三部所辖的面积要比现在大很多。而之所以形成现今版图,与康熙大帝有关。公元1681年,康熙大帝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部以敬献牧场”的名义,划定了面积达一万四千多平方公里的木兰围场。根据地形和禽兽的分布情况,木兰围场又划分为七十二个小围场。从此,清廷岁岁举行木兰秋狝,并制定为家法。从康熙二十年(1681年)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时间里,康熙、乾隆、嘉庆来围场举行木兰秋狝105次。

谁道阴山行路难

木兰围场,位于现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上游地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廷相中了这块“万里山河通远檄,九边行胜抱神京”的好地方,决定设立木兰围场,每年秋季到这里举行围猎,史称“木兰秋狝”。

“木兰秋狝”是什么意思呢?

木兰,既非花名,也与花木兰无关。中秋节前后,鹿求偶交配。于是,猎人按照鹿的这一特性,头戴鹿角,身披鹿皮,吹起木制的笛哨,模仿鹿的声音,诱鹿捕杀,满语称之为“木兰辉罕”,也就是“哨鹿”的意思。

当年,康熙大帝曾写下《赋得帐殿郁崔嵬》来描述围猎时的壮观场面:

茂林叶未黄,宾雁使成行。

后对分山出,前竟越岭扬。

鹿鸣秋草盛,人喜菊花香。

日幕帷宫近,风高暑气藏。

实际上,清廷建立木兰围场的初衷,绝非仅仅为了享乐,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盘算,即“肄武绥藩”。彼时,大清皇帝会亲率王公大臣以及将士约10000人进行大规模的围猎,实为军事演习,既可练兵,又可对北方边境起到一种威慑的作用。每次木兰秋狝,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的王公大臣,尤其是蒙古王公都会前来朝拜并参加围猎活动,以示忠诚,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与大清朝廷的关系。

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因沙皇俄国不断南下侵扰,便把目光投向了东北,并二次东巡,到达吉林松花江畔,创办木兰围场。从此,他每年都会到木兰围场秋猎。

大清皇帝出行,少不了近臣和重臣相随左右,其中就包括上一期提到的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据考证,康熙二十二年(1682年)夏,纳兰性德随康熙大帝出古北口避署暑,七月初一从拜察(现克什克腾旗白岔川)返回驻地团河(现北京大兴区西红门镇团河北村,距离南三环15公里)时,作词《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如下: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

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

却拥貂裘怨早寒。

《于中好》,词牌名,又叫《鹧鸪天》,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它还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这首词的上半部分记述了在西拉沐沦河源一带的狩猎活动。当时,围猎如同作战,在皇帝和皇子们的指挥下,万余名将士从宿营地出发,按照规定的时间到达预定的地点,然后兵分几路对猎物进行合围,形成一个大大的包围圈,然后再逐渐缩小包围圈。当皇帝和皇子们进入包围圈内射杀动物时,绝对不允许众将士们随意开弓射箭。只有当皇帝和皇子们射杀完毕,安全返回到围猎中心附近的看城(指挥所)后,众将士们得到指令方可射杀动物,此即所谓的“风毛雨血万人欢”。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词人描写道:拂晓时分,在原始森林里,训练有素的猎鹰在树梢上飞掠盘旋,寻找猎物。而长着茂密芦苇的溪水已没过了马蹄。此句用的是倒叙手法,先说围猎的结果,再说围猎时的情景。据考证,七月一日上午完成围猎后,康熙在拜察赐宴蒙古王公,下午赶回团河驻跸地宿营。“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说的是打猎完毕后,依靠在树上休息。这时,透过森林的空隙去观察周围的景色,心情是多么的恬静闲适啊。在当时,皇帝的赐宴是最高级的了,金盘里装满用新鲜黄羊肉做成的佳肴。最后的两句则一转笔锋,从宴席写到了宿营地。在农历七月份,北方高原地区的早晚仍然很冷,萧萧一夜霜风紧,即使是在帐中拥围着貂皮大衣也没有丝毫的暖意。

略点微霜鬓早衰

据说,纳兰性德出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即1655年初,所以有个小名叫“冬郎”。关于他的相貌,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曾经写过::“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指性德)貌姣好。”曹寅与纳兰性德是好朋友,同在皇帝身边当保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性德随副都统郎坦、公彭春等人“觇梭龙”,即侦察东北雅克萨一带罗刹势力的入侵情况。第二年夏末,他随康熙大帝出古北口,巡视边塞,途中思家心切,写下这首《沁园春·试望阴山》如下:

试望阴山,

黯然销魂,

无言徘徊。

见青峰几簇,

去天才尺;

黄沙一片,

匝地无埃。

碎叶城荒,

拂云堆远,

雕外寒烟惨不开。

踟蹰久,

忽砯崖转石,

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

又何必平生多恨哉?

只凄凉绝塞,

峨眉遗冢;

梢沉腐草,

骏骨空台。

北转河流,

南横斗柄,

略点微霜鬓早衰。

君不信,

向西风回首,

百事堪哀。

《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一韵到底,前半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半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纳兰性德的《沁园春·试望阴山》的译文为:遥望塞外的阴山,不禁让人无限伤怀,徘徊不语。只见几座青峰高耸入云,仿佛离天只有几尺的距离,眼前黄沙遍地,不见一丝尘埃。碎叶城早已荒芜,拂云堆也遥远得看不见,只看见飞翔云外的雕鹰和凝聚着寒冷的雾气。我正在这里徘徊不前,忽然听到山崖上巨石撞击的声音,就像是万丈深壑里发出的隆隆雷声。

边塞的荒凉叫人看了愁苦满怀,更何况我平生的惆怅已经很多了。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美人已去,但青冢犹存,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燕昭王为迎接天下贤达而筑的黄金台的遗迹、河流依然向北流去,北斗斗柄仍是横斜向南,愁苦的人已经未老先衰,两鬓已生出星星白发 在秋风中回首往事,愁苦满怀。

纵观这首诗,纳兰性德在上片描绘塞外风光惊心动魄的场面;下片抒发思家的情怀,修辞手法极见高妙。全篇取用赋法,对阴山一带的独特风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同时,又借典铺除,婉曲层深,表达了“百事堪哀”的凄苦隐衷。全词苍凉凄婉,沉郁幽伤。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夏,纳兰性德再随康熙大帝出古北口,处暑后到达现克旗白岔川一带。这一路上,纳兰性德鞍马劳顿,既无妻子来嘘寒问暖,也无朋友可把酒言欢,难免旅途孤寂,心中怅然。他骑马行走在旷野中,猛然抬头看见了一只离群悲鸣的孤雁,同病相怜之感油然而生,故作下《临江仙·孤雁》:

霜冷离鸿惊失伴,

有人同病相怜。

拟凭尺素寄愁边,

愁多书屡易,

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

也知消减年年。

无端嘹唳一声传,

西风吹只影,

刚是早秋天。

秋霜遍地,离群的大雁失去了自己的同伴。它可知道,地上有个人与它同病相怜。想要将一怀愁绪用短信寄出去,却发现愁绪太多变换不定,于是只能对着烛光暗自垂泪。不要对着明月遥想当年的往事了,那会让人衣带渐宽,形影憔悴。忽然云中传来一声孤雁哀鸣,抬头望去,那孤单的身影缥缈在初秋的寒风之中。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又名《谢新恩》《画屏春》等。其格律俱为平韵格,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纳兰性的这首《临江仙·孤雁》是典型的咏物抒怀之作,明写离群孤雁,实写与其同病相怜的自己。全词突出了人雁合一,情景合一,雁之孤影与人之孤独,交织浑融的意境;抒发了孤寂幽独的情怀。

飘零落叶成堆

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是大清权倾朝野的纳兰明珠,家势显赫。纳兰性德本人是一个美男子,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也。他还事业有成,是康熙大帝的贴身侍卫;家庭完满,有四个娇妻美妾,还有健康的三子四女。人生至此,夫复何求?然而,纳兰性德的诗词却充满了伤感。或许,世界上总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乐,也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哀伤吧。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纳兰性德这一生很短,却经历了五段情。他的初恋,是表妹惠儿。两人青梅竹马,情意绵绵。可惜,在清朝,凡是旗人家的女儿,到了13至15岁,都必须进宫参加选秀,只有落选后才能回家自行婚配。这也就是说,天下的好女子都得让皇帝先挑,挑剩的才轮到下面的臣民。纳兰性德能看上的女子,自然逃不过皇帝的法眼。貌美娴淑的惠儿一去无回。他能忍气,却不愿吞声。据说,下面这首著名的《画春堂》就是写给表妹的: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

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

相对忘贫。

20岁那年,父母作主,纳兰性德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卢氏。虽然是家长包办的婚姻,但18岁的卢氏美丽动人,温婉贤良,最重要的是能读懂他的情怀。夫妻俩情深款款,十分恩爱,成了世人眼中的一对神仙眷侣。可惜,这对佳偶的幸福时光只过了三年,卢氏难产而死,留下伤心欲绝的纳兰性德,还有这首《沁园春·瞬息浮生》:

瞬息浮生,

薄命如斯,

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

并吹红雨,

雕阑曲处,

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

诗残莫续,

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

只灵飙一转,

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

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

尘缘未断,

春花秋叶,

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

翻惊摇落,

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

倩声声邻笛,

谱出回肠。

如此痴情,定会守着她终生不再娶吧!但纳兰性德是家中长子,肩负着传宗接代、光耀门楣的责任。在卢氏之前,父母已经为他纳了一个小妾颜氏。颜氏是个静美的女子,敬重丈夫,并为他生儿育女。对于颜氏,纳兰性德心中同样有无限的敬重,但那不是爱。康熙十九年,纳兰性德26岁,父母一直想让他续弦再娶。他推托了三年,直到借口都找完了。没办法,在家人的操办下,纳兰又娶了门当户对的官氏。官氏善良、顺从,一心一意对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对颜氏也亲如姐妹。她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可她不是卢氏。纳兰性德对于官氏,有敬意,也抱着深深的歉意,因为同样没有爱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纳兰性德遇到了生命中最后一个女人——沈婉。她的诗文让纳兰性德一见倾心,但喜爱是不是爱情,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塞鸿去矣,

锦字何时寄。

记得灯前佯忍泪,

却问明朝行未。

别来几度如珪,

飘零落叶成堆。

一种晓寒浅梦,

凄凉毕竟因谁。

据说,纳兰性德的这首《清平乐》作于康熙二十三年七月中旬的克什克腾旗白岔川。《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可以想见,纳兰性德在作这首《清平乐》时,心情是无比悲凉的,因为“一种晓寒残梦,凄凉毕竟因谁”啊!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7月1日,纳兰性德因染重疾,溘然长逝,年仅31岁。

“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十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朗诵纳兰性德——《木兰词》
木兰词 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精美诗词
蝶恋花·出塞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纳兰性德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塞外示同行者》《沁园春·试望阴山》,三首关于塞外的诗词,揭示了纳兰性德的三面,哪一种是真实的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