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一样”的方案,让我从容抗癌!

创业十几年,商海中的风浪经历了不少,也习惯了去承受巨大的压力。但这次,潜伏在我身体里的癌细胞却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我仿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重重地打了一拳,轰然倒地,整个家庭瞬间陷入无序、压抑的状态。

从不服输的我下意识地想去抗争,一路上经历了不少波折,幸运的是遇到了负责任的医生,在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护航下,顺利避了开各种暗礁,取得了抗癌战争中阶段性胜利。

毫无防备地被“癌”偷袭

2016年底,公司业务特别繁忙,疲于各种应酬的我,并没有在意偶尔的几声咳嗽,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就近去了当地的合肥医院。拍了X光片、CT;当时,医生拿到片子眉头紧锁的表情,让我心里隐隐地有些不安,直到做了气管镜、穿刺,才基本确定了最不敢想的“肺癌”,进一步又做了PET-CT,明确无误:肺腺癌3期。

黑暗恐惧中巧遇明灯

短暂的恐惧、无助后,我和家人就马上咨询医生接下来的治疗方案,但是省城合肥医院的两个医生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方案,一个建议做手术,一个不建议。

家人慌乱中,求助各方亲戚朋友,最后联系了比较权威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院长,便马不停蹄地转院到广州。在广州,经过手术顺利切除了1/3的右肺,同时在院长的建议下做了基因检测。

在漫长的十几天的焦急等待中,收到了基因检测EGFR阳性的结果,这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了,阳性说明我的基因有突变,可以进行预期效果较好的靶向治疗。院长帮我定制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个性化用药方案:一代靶向药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

病情稳定却心生怀疑

从广州回到安徽老家,我严格按照广州医生的用药方案治疗,并定期复查。半年多以来,抗癌战绩“辉煌”:肿瘤标志物指标——下降;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增强CT、磁共振——稳定,这些结果好的甚至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得了肺癌。

生病后,我每天上网查资料学习药物和各种治疗方案知识,对靶向药相关知识也特别关注,找了很多病友交流,发现我们的用药方案跟大部分人都不太一样。不禁心生疑虑:为什么人家都是单药,而我却要联用,会不会过度治疗啊?

带着疑虑,我又专门找到了广州医生,试探性地咨询是否需要改变方案了。没想到却被医生责备了一番:“多少人想控制好病情都做不到,你现在双靶向的治疗方案已经把病情控制的这么好了,为什么要动方案?别的事情你统统抛到脑后吧,别胡思乱想,能控制好癌细胞才是最重要的!”

医生这番“责备”,让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再也不纠结了,安安心心地把自己交给医生,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重新启程拥抱新生活

没有经历足够大的冲击,人是很难去改变原有的习惯和价值观的,这次生病,像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让我看清很多事情,完全改变了我,也放下了很多原来纠结的事。

以前借口说生意忙,很少锻炼身体,现在是每天都去公园锻炼,早上两小时,下午两小时,雷打不动;

以前胡吃海喝,现在成了美食养生专家,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能吃,研究的一清二楚;

以前脾气暴躁,现在待人接物温和了很多,看到了更多的美,心态平和了许多。

肺癌确实彻底地改变了我……

做生意时习惯性地制定业绩目标,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同样的,对于肺癌,我也制定了一个五年康复计划:

1、第一年小目标:让自己病情进一步稳定,体力逐渐恢复,增强身体免疫力;

2、第二年小目标:适度增加运动量,作息饮食更加有规律,保持一个良好心态;

3、第三年、第四年小目标:不复发、不转移,适当安排短途旅行;

4、第五年小目标:迈过5年,达到梦想的临床治愈标准,争取完全恢复健康,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现在我正迈向自己的第一个抗癌五年计划,拥抱新生活,也会积极参与病友社区,与更多病友携手抗癌,希望能够鼓励更多患者,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听听专家怎么说

专家介绍:

边吉来,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内一科主任兼肿瘤内科主任。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肿瘤规范性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在肿瘤病人的因人施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一、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的《世界癌症报告》,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是肺癌。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吸烟、职业和环境接触、放射线、肺部慢性感染、家族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谢及内分泌功能失调、大气污染等。

二、目前肺癌治疗的现状

1、肺癌步入精准治疗时代

随着靶向药的诞生,肺癌治疗也逐步迈向精准治疗。精准治疗不仅能减轻病人药物治疗产生的副作用,还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精准治疗的基础在于明确靶点,需要病人配合做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的结果,定制病人的用药方案。

2、从单一的治疗逐渐向综合性治疗转变

肿瘤治疗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已经从单一治疗逐渐向综合性治疗转变;医生常常为病人发起多学科的综合性会诊,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病情,使每位病人都能得到最佳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随访病人,对病人进行全程管理,跟进病人的身体康复状况,尽可能的延长病人生命期、改善生活质量。

3、个体化治疗

上文患者的治疗方案,抗血管生成药物+一代靶向药的作用机制为:抗血管生成药物是血管生成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改变癌细胞周围微环境;一代靶向药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拮抗剂,抑制癌细胞;一一即"种子与土壤"学说,所谓双管齐下,希望能够通过强有力的治疗快速的控制病情。

根据病人的个体特点,对症下药,提高药物的整体治疗效果,这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他个体化治疗方案还有:靶向药单药治疗、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等。

三、靶向药进医保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2017年,有22种靶向药物降价进入医保体系,包括一代EGFR靶向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其意义和价值在于:

第一,让老百姓用得起靶向药物了,这些药物确实是非常好的药物, 不仅疗效好,而且副作用小,原本没有经济条件用药的患者现在可以接受治疗了。

第二,会让我国肺癌的治疗更规范,临床上许多患者由于经济的压力最后没能接受规范化治疗。靶向药进入医保后,可及性问题得到解决,这必然提高了我国肺癌治疗的规范化水平,惠及更广泛的患者。

精彩文章:

肺癌晚期坚持做4点,一年肿瘤缩小了一半

抗癌12年 | 肺癌复发转移后,我又多活了5年!
肺癌走过10年,每天坚持做到这5点

本文来源于觅健APP,版权归觅健用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金昶深度解读肺癌的个体化治疗
癌症,到底能不能消灭
张新教授:EP治疗方案能达60%-70%缓解率,而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升,原因到底在哪?丨...
肿瘤替身,新科技如何挽救生命?
抽血查基因 解决靶向药物耐药问题
临床药师个体化用药服务模式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