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肺癌联合方案未能延长生存期!曾“媲美”三代靶向药

只要是靶向药,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所以才会不断开发新一代靶向药以克服耐药难题。新一代靶向药通常都比上一代疗效更好。当然,价格也更为昂贵,并非人人都能负担。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降低用药成本,在疗效上有能媲美新一代靶向药呢?

还真有!秘诀在于联合一种“平平无奇”的抗癌药物。说它平平无奇是因为在单独使用的情况下这种药物的疗效并不显眼,但在联用的情况下,即使联合的是一代靶向药,也能产生媲美三代靶向药的疗效!这种“平平无奇”的抗癌药物就是“抗血管生成药物”。

5月30日,美国FDA正式批准了雷莫芦单抗(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厄洛替尼作为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基于RELAY研究,联合方案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9.7个月,与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FLAURA研究(纳入脑转移患者)的18.9个月不相上下。

不久前更新的NCCN指南还首次将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组成的双靶方案写在指南上,作为EGFR突变患者一线治疗的2A级别推荐,仅次于奥希替尼。

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雷莫芦单抗目前还未在国内上,国内患者更熟悉的是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已作为一线治疗推荐写入我国CSCO肺癌诊疗指南,并且,两者均已纳入医保,联合使用经济负担比奥希替尼更小,让肺癌患者多了一个可选的治疗方案。

“A+T”的联合方案近年受到官方关注,研究热度只增不减。为什么抗血管生成药物能让靶向药增效?抗血管生成药物从何而来?“A+T”联合方案真的毫无缺点吗?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身世沉浮


抗血管生成药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最早在1971年,来自哈佛大学的Folkman提出了肿瘤生长的血管依赖理论,即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肿瘤细胞自身的增殖有关,且离不开周边血管的支持。2000年《细胞》杂志更是将持续的血管生成列为肿瘤的6大基本特征之一

图1: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一度被认为是攻克肿瘤的重器,但在临床上的表现却难以让人满意。与此同时,抗击肿瘤的其它“利器”纷纷出鞘,大放光彩。

肺癌驱动基因的发现开启了肺癌个体化治疗的大门,靶向治疗无论是客观缓解率(ORR)还是无进展生成期(PFS),均是化疗的两倍多,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紧接着,免疫治疗异军突起,其帮助恢复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对抗“免疫逃逸”机制。免疫疗法让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5%提升到16%。

然而,无论是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都存在无法忽视的缺陷。首先,它们能覆盖的人群都很有限;其次,靶向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耐药,免疫治疗不良反应难于监测且难以精准地挑选获益人群等等。

正是这些不足,让人们开始重新重视抗血管生成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作用的靶点与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具有互补作用。化疗和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免疫治疗针对免疫细胞,而抗血管生成治疗针对肿瘤微环境,又特别是肿瘤的血管。

联合用药的思路开始产生,抗血管生成药物作为“最佳搭档”的历程开始了。目前,根据靶向VEGF通路的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有三种抑制剂:

  • VEGF 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

  • VEGFR 单克隆抗体(雷莫芦单抗);

  • V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菲尼、安罗替尼、尼达尼布、阿帕替尼、瑞戈非尼等)。

“A+T”方案遭遇滑铁卢

联合用药虽然带来了无进展生存期的提升,但也带来了更多的不良反应。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发生3级或更大不良事件的概率增加了一倍。联合组常见≥3级不良事件包括高血压(18.5%)、蛋白尿(8.3%)和皮疹(5.1%)。

正因为承受了更多的不良反应风险,因此,对于联合方案我们希望它不只是提高无进展生存期那么简单。无进展生存期的延长,意味着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但对于患者来说,延长总生存期才是心中真正的渴望。

“A+T”方案在无进展生存期上的显著获益,能否转化为总生存期获益呢?刚刚结束的ASCO大会或许能够给我们答案。

NEJ026研究是一项III期前瞻性研究,旨在比较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联合组)与厄洛替尼单药(单药组)治疗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前期公布无进展生存期结果时,总生存期数据尚不成熟。本次ACSO公布了研究的总生存期数据。

最终的结果令人失望。联合组和单药组分别有25.9%和23.2%的患者进展后接受奥希替尼作为后线治疗,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0.7个月和46.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厄洛替尼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未能给患者带来总生存期获益。

无独有偶,本届ASCO年会的另一项纳入5项研究共计123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摘要号:9569)同样显示,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无进展生存期的获益,但这一巨大获益未能转化为总生存期的获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NEJ009研究,一代靶向药的基础上联合化疗不仅带来无进展生存期的改善(20.9 vs 11.2个月),同样带来了总生存期的获益(50.9 vs 38.8个月)。

是什么造成了联合血管靶向治疗总生存期的阴性结果呢?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患者应如何选择?

“A+T”方案有利有弊,一方面,联合方案虽然没有延长总生存期,但带来了显著的无进展生存期的提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用药花费小;另一方面,联合方案也带来了更多的不良反应风险,需要更加警惕。

“A+T”联合方案和单药奥希替尼孰优孰劣?

单从疗效上说,奥希替尼作为NCCN指南唯一的1A类推荐,显然更具优势,但从性价比的角度,“A+T”方案不失为一个选择。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目前“A+T”方案较为常用的靶向药依然是厄洛替尼,或许不久的将来,奥希替尼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方案也会将崭露头角。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期肺癌最佳治疗方案?合适才是王道!
大咖说:肺癌肝转移该怎么治?
ORR翻3倍!全球首个评价PD-(L)1+抗血管对比免疫单药二线肺癌临床研究出炉!
新的启发——抗血管生成药联合免疫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方案
刘联教授:“三管齐下”或能为肺鳞癌临床治疗带来新突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