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支修益教授:让肺癌患者活得更好,要把握好这四点

肺癌是全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有许多创新疗法的突破为广大肺癌患者带来生存希望,包括新一代靶向药的研究、新兴免疫疗法的获批及临床运用,大大延长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追求“活得更长”和“如何活得更好”为我们目前共同关注的热点。

2020年10月16日《2020中国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白皮书》正式发布,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莅临本次大会的现场并接受觅健记者的专访。如何让患者活得更好?支修益教授这样回答。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支修益教授

01
告知病情,把生命信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目前很多患者通过基因检测,运用靶向、免疫、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可是在疾病开始确诊时无论是患者的临床指标,还是基因检测的结果,包括病变影像的大小,家属和医生都是尽可能瞒了再瞒。这样病人总认为自己没治好,特别是看到很多身边其他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遇到各种不良的情况,他总会同自己的疾病挂上钩。

所谓的“过渡恐惧癌症”,就是因为患者本身对整个病情的不了解,对目前治疗的新技术、新手段、新药物不了解。我特别希望,医生可以用医术交流的语言告知病人基本状况,家属也要和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比如我们告知病人,这个疾病目前是一个什么病理状态,现在有哪些先进可以控制疾病的治疗武器,给病人增加信心,在治疗一个阶段后告诉他,现在有哪些转归变化。这种病情好转转变的信息及时告知,让病人及时知道治疗的好消息是非常重要的。

真正让病人活得更长、活得更好,就要让他主动掌握自己的生命信息,掌握自己病情的变化,掌握自己从新的治疗手段中、新的治疗药物中获得最大获益。所以家属要当好“合格”的家属,主管医生要当好“合格”的主管医生。做好“诊疗”工作非常重要。

02
线上疾病科普形式多样,避免走入伪科学的误区


患者和家属多了解一些有关肿瘤治疗的最新资讯信息,无论是诊断技术、治疗方法、新研发的药物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手段,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随着目前越来越多新媒体、自媒体平台的出现,针对一个疾病、一个药物、一个方法有很多说法,让病人也不知所以然。在我看来,国家宣传部门要占领目前癌症防治科普宣传的主阵地,包括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等权威部门应该尽快行动起来,及时跟踪社会上大家关注的热点,及时发现那些流传的谎言,及时戳穿谣言,不要让病人自己去辨别。

如果一个早期肺癌病人明明应该首选做手术切除,他看到的信息是这个病不要做手术,他当然会考虑,不妨试一试不做手术的方法。然而很多病人就是在尝试的过程中,钱花没了,疾病也耽误了,最后对治疗疾病的信心也降低了。因此我希望患者朋友们要警惕哪些是真信息,哪些是伪科学,哪些是谎言谣言。作为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我们这也会一直跟踪相关信息,无论是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我们都会去关注,及时去发现“终止传言、戳穿谎言、粉碎谣言”发出正能量声音,这是我们的责任。  

03
“疲乏、咳嗽、食欲减退”是影响肺癌患者生活的首要症状,需要缓解就需要找到原因


就肺癌患者而言,如果出现了疲惫、咳嗽的时候,要鉴别哪些是和疾病没任何关系的。比如走路走累了,或者不管是体力上还是心理上,经历了很多事情,都会带来疲劳,而这种疲劳有些不是疾病的状态,不要去往疾病上靠;另外每个人都会有咳嗽,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反射,不要把一个很响亮,也没有痰的正常咳嗽同疾病划等号。

食欲减退也一样,和患者的精神状况、饮食状况、休息好坏有关系。我就喜欢吃川面,你给我弄一个咸咸的炸酱面,我的食欲就是不高,所以要把正常的生理症状同疾病症状区别开。

如果有一些平时就没有出现过的症状,则需要及时的反馈给主管医生。希望患者和家属记录好每天出现的症状,就像我们记录体温、血压、脉搏一样,要有一个时间表,一个曲线图,这样给医生可能有更直观的感觉。特别是在两个化疗治疗间隙,居家休息期间,无论是体温、血压、脉搏,疲劳也好、咳嗽也好,包括食欲的情况,我们都要记录下来,随着每天持续的记录,也能够给医生更多地信息。

对一个晚期肺癌患者来说,通过有效的治疗,无论是疲劳、咳嗽、食欲减退症状都会有明显缓解,在缓解过程中我们保持记录。如果说治疗一两个月、一两年以后,病情又反复了,以前出现过的不舒服症状又出现的时候,要及时给医生进行反馈。医生可以通过你的症状,及时给你进行复查、评分,包括胸部CT、肿瘤标志物、基因的二次检测,帮助患者修正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04
减少烟霾的危害,更要关注心霾


我们来看几组数据,去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中,每年有1810万癌症患者,其中肺癌排到了第一位,占到了11.6%左右,因肺癌死亡的患者全球是960万,又排在第一位。在中国公布的整体癌症数据中有430万的癌症患者被确诊,肺癌排在第一位,每年有280万癌症患者因癌症死亡,肺癌依然排在第一位,希望整个社会要关注肺癌的预防,早诊和治疗癌症。

肺癌产生的高危诱因和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如肺癌的高危年龄在50岁以上;第二是吸烟史,要记录吸烟指数即每天吸烟的包支数和烟龄;第三是肿瘤或肺癌的家族史;第四既往有没有肺部疾病,以前得过肺部其他疾病;最后是工作、生活地区,是不是在肺癌的高发地区,比如生活工作在石油、水泥、化工、煤炭、重金属地区。如果一个人具备以上几种情况,则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这些高危人群就应该做一个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只有胸部CT才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肺癌”。

年轻人有了肺癌防治科普知识,中老年人有健康体检的意识,然后就是我们医生的责任了,我希望更多胸外科医生、肺癌医生要积极参与到控烟与肺癌防治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中来,肺癌患者即使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仍需定期复查,复查胸部CT,复查血液肿瘤标志物,使我们整体治疗后的随访,能有一个完整的数据。这也是肺癌三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我希望大家能够关注“三霾五气”首先是雾霾,可吸入颗粒物pm2.5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类致癌物质,建议大家雾霾天气中尽量少外出,减少在外停留时间,如果必须外出,建议戴好口罩。

第二个霾是室内烟霾,这里包括一手烟、二手烟,烟草的危害早就被世卫组织定义为一类致癌物质。我希望年轻人拒抽第一支烟,拒沾电子烟,一些中老年烟民尽快远离烟草,在医生的帮助下,尽快能够成功的科学戒烟。中国式的煎炸爆炒、室内烧烤同样可以使厨房室内pm2.5爆表,建议大家采用健康的烹调方式,减少室内烟雾的危害。另外就是房屋装修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石材、家具漆里面的苯和甲醛,有很多可挥发性的污染物质,我们也称之为VOC挥发气体。希望更多家庭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清理,避免室内烟霾带来的健康危害。

最后一个霾就是我所说的"心霾",老百姓所讲的"阴霾",心理的污染是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男的没哥们儿,女的没闺蜜,有的偷着哭,抽烟还抽闷烟,喝酒在喝闷酒,长期处于心理抑郁压抑的状态,最终肯定会影响你的躯体健康。所以我希望,除了关心室内外的雾霾,更要关心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合理饮食,经常锻炼身体,定期健康体检,都是健康的重要基石。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支修益教授:让肺癌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这四点不能忽视
防肺癌警惕“三霾”关注“五气”
关注|远离肺癌,一起来听听这些“肺腑之言”
世界癌症日话“肺癌”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如果家人患癌,我该怎么办?
医生是如何测出,癌症病人所剩余的生命时间的?看完涨知识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