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刻运动夏东:健身行业要赚“用户来”的钱 | 价值年代

我们认为真正要把健身行业改造好,一定是互联网的、零售的、健身的三方面的人才融合在一起,才能推动这个行业持续健康发生变革。

整理 | 庞梦圆

11月19日下午,在三声“第五届中国新文娱·新消费年度峰会”上,受邀参加的乐刻运动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夏东发表主题演讲《赚“用户来”的钱》,讲述乐刻的S2B2C发展逻辑,以及该逻辑对传统健身行业商业模式的改变。

乐刻运动创立了以月付制、24小时、无推销、智能化为核心的小型健身房模式,2015年成立至今已在全国开出300间直营店,200间合伙人门店。夏东表示,“通过把年卡制度变成月卡制度,健身行业根本的商业路径发生了变化,从营销导向变为运营导向”,他认为,“中国健身行业缺的不是需求,而是供给”。

以月卡、突出教练的价值、团操引流、24小时制等方式,乐刻逐步完成对健身行业供给端的改造和重新定位,大幅提高用户到店率与续订率,将健身从“赚用户不来的钱”转向“赚用户来的钱”。

现在,乐刻正进入自身平台化运营的3.0时期,用S2B2C逻辑重新定义服务、定义标准化,带动整个健身行业的变革。

以下是《新商业情报NBT》(微信公众号ID:newbusinesstrend)根据嘉宾演讲整理的内容: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乐刻运动的夏东,今天下午的几场分享都特别有意思,我这一Part跟大家讲讲肉体相关的事情,我们看看美好的肉体是怎么炼成的。

题目叫“赚‘用户来’的钱”,这个题目稍微解释一下,不是赚用户的钱,是赚“用户来”的钱。大家可能觉得有点奇怪,难道不是每一个行业都是赚“用户来”的钱吗?难道还有一个行业赚的不是“用户来”的钱吗?

在健身领域赚“用户来”的钱确实是一个有挑战的话题。我在这里简单做一个采访,在座各位有多少人曾经办过健身卡,能不能举个手我看一看?

70%以上。

有多少人办了卡之后一年去了超过10次?

我看只有20%。

这就是中国健身行业过去面临的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为什么我跟大家汇报的题目叫做赚“用户来”的钱,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行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相当多的俱乐部是在赚“用户不来”的钱。

是不是健身行业的创业者出发点不好呢?我认为也不是,健身行业大多数的创业者初心是好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觉得是过往健身俱乐部的商业模式在有些地方值得探讨。

乐刻运动2015年创办,2015年健身俱乐部的卡都非常贵,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地方年卡卖到八千到一万块,对很多人来讲做出这样的消费决策不是容易的,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必须要加大营销的力量,派顾问跟你做深度的沟通,说服你办这样一张卡,然后他拿高额的提升。

但大部分企业做好了一件事情,很难做好另外一件事情。当顾问说服您掏一万块钱办了这张年卡,拿了提成以后,他要做的就是说服下一个人。大家知道健身是反人性的,很难有人靠自己的坚持去对抗这种人性。有人说教育也是反人性的,但健身的反人性比教育要更严重,因为教育只是反学生的人性,买单的是家长,健身不一样,我们要一直对抗自己的惰性。所以在传统商业模式下,久而久之就变成赚“用户不来”的钱。初心不是如此,但久而久之会变成如此。

当年艾瑞有一个数据,说在中国健身俱乐部的办卡记录里面,只有10%的卡是续卡,90%是新卡,也就是健身行业续费率不到10%。我们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点,所以在乐刻创办的时候我们确定了两个原则:

第一,我们要做90%的人的生意,只有这样才能变成一个大生意;第二,我们一定要赚用户“来”的钱。没有任何一个行业靠赚用户“不来”的钱能够成长出大公司,能够有未来,没有任何一个企业靠赚用户不来的钱能够长治久安,能够可复制、可发展、可扩大、可持续。

愿望很美好,我们怎么干呢?我们做了这样几个改变。

第一点,大家都知道健身其实做的是周围一公里人的生意,它的获客半径通常在一公里,最多两公里。我们自己的数据显示,乐刻80%的用户来自于周围一公里,也就是说三千平米的健身房和300平米的健身房获客半径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健身房改成三百平米,如此一来成本下降90%,至少80%。成本的下降使得商业模式的改造具备可能。

第二点,我们把年付制改成月付制,乐刻运动主要卖月卡。这个改变主要基于两个考虑:

首先,从年卡变成月卡之后,用户的决策门槛大幅降低。我们刚进北京的时候199块钱一个月,客户可以无限次地来,我们认为这对90%的人来说都没有决策成本,你上当也就会上一个月的当。

其次,年卡主要靠营销,月卡主要靠运营。很多大型俱乐部3-4年就会遇到经营上的挑战,为什么?因为周围的新用户都买过卡,而这些用户因为不来又不续卡。如果大型俱乐部3到4年会面临经营的挑战,那么我们如果不运营客户3-4个月就会面临挑战。因此,年卡变月卡带来的是企业运营的本质变化,从营销导向变成了运营导向,我们要做服务,做运营,做内容。

第三点,我们主打团操。中国有大量的健身小白进入俱乐部,但大家靠自己举铁建立运动习惯是比较艰辛的,因此,我们把团操做成乐刻俱乐部的核心内容,让老师带领一群女生去跳操,出汗。一群人跳操,还有点小社群感,容易坚持,这样就慢慢能够养成健身习惯。任何地方女生多的地方男生一定会多,这样下来我们客户的男女比例一定会从1:9变成1:5。

同时,我们让教练成为舞台的中心,让教练安心安意为用户服务,而不是推销。

最后,我们把健身房做成24小时制。我们的数据显示,乐刻晚上11点到早上8点来锻炼的人占整个人群的6.8%。做过零售的朋友可能都知道,6.8%的坪效提升是很重大的,Costco作为全球最优秀的零售公司,它的净利润大概也就只有7-8%,我们通过24小时制,使得我们的坪效提升了6-7%。

乐刻运动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夏东

这样几个改变之后,2015年5月底,我们在杭州一座写字楼开了第一家门店。当时上楼还需要先登记,保安刷卡才能上去,跟现在的差别就是不用扫健康码和戴口罩。这么不方便的情况下,我们第一个月的会员达到了500人。当时我们就觉得,在中国做健身不是没有需求,只是没有好的供给。我们要把健身行业的商业模式从主要赚用户“不来”的钱,变成主要赚用户“来”的钱,让用户在这里养成健身习惯,提升去健身房的乐趣。

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我们过去几年开了接近300间直营店,2018年开始开乐刻的合伙人门店。从我们的数据可以看到,凡是开了乐刻健身房的地方,周围健身的渗透率都会提升3-4倍,平均每个用户每个月来8-9次,远远不是大家了解到的过去行业的现状。当然,健身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8-9次只是一个平均数,现在还不能做到每个用户都来8-9次。

由此我们认为,经过五年的努力,在乐刻的体系内基本完成了整个健身行业最底层商业逻辑的改造。

然而一开始,乐刻最想做的其实是用户、教练和场地相互匹配的平台。整个2015-2020年间,我们一直沿着平台化的路径在推进整个乐刻商业模式的变化。2015年我们供给端的改造主要从赚“用户不来”的钱到赚“用户来”的钱,这样的运营模式只能叫平台化1.0,是场馆的直营+教练的平台化调度 。

2018年我们的直营店实现规模化以后,开始做合伙人店。到现在,两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在全国有200家合伙人门店,回报情况都非常良好。这个阶段的运营叫平台化2.0。

今年,我们进入平台化3.0时期,我们邀请存量的大型俱乐部搬到乐刻平台上来,对其商业模式做全方位改造,年卡变月卡,也把他们的商业逻辑从赚“用户不来”的钱变成赚“用户来”的钱。

现在我们最核心的事情就是定义教练、定义服务、定义标准化的体系,让健身行业变得真正有生命力,真正长治久安。我们觉得整个健身行业的服务水平目前整体上还处于前工业时代。

我们整个的商业逻辑可以用S2B2C做一个浓缩,也就是说乐刻是要做S,这个B是我们的门店合伙人,我们的店长,是我们有经营意识的教练,以及我们的俱乐部,S跟B一起来为C服务,S2B和S2C的部分是我们平台化的部分,B2C的部分就是零售的部分。我们认为真正要把健身行业改造好,一定是互联网的、零售的、健身的三方面的人才融合在一起,才能推动这个行业持续健康发生变革。

最后我们想说,刚才几位嘉宾演讲中都提到了不确定性,提到了存量跟增量,对此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健身行业未来10到15年一定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行业。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确定性,一个是增量市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赛道。

谢谢大家,这就是我的分享!

©新商业情报NBT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入群】加微信号:d3shengjun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Hoffman305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身不容易
“共享健身”武汉很火,月卡要颠覆传统健身房,来当个合伙人如何
城市最性感的存在
【健身房】线下健身房的新趋势 | 华丽观察
又一健身房倒闭跑路?站在行业十字路口,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线上狂飙、线下洗牌,健身行业进入下半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