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养生入门必读:人体内的“圆运动”(上)

人的生命,以气为“根”。

气聚则生,气衰则病,气断人亡。

(中医很多专有名词,貌似很玄妙,但实际上理解起来并不难。只要我们的中文没问题,中医理论是很容易理解的。)

本文节选自罗大伦老师系列书籍内容。

有添加,有改动。



翻开中医书,我们会碰到很多“气”,诸如正气、元气、肾气、胃气、肝气、胆气、肺气和脾脏之气等,这些气支撑起我们的生命,但是,它们究竟是如何在身体内运转的呢?

我们都见过电风扇,风扇之所以能有风,是因为扇叶在不停旋转。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气在人体内旋转,做着有规律的圆周运动,产生出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在人体内,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所产生的气也按照一定的方向运动,恰好形成一个圆圈。

如下图:

身体内的圆圈运动

【请一边看图,一边阅读接下来加粗部分的文字,更便于理解下文。】


【一】

中医讲究五行,认为心属火,位于身体的上部,肾属水,在最下面。     
心火下降,能温暖肾水,让肾水不至于太寒;肾水受热后,开始上承,一路到达心脏,让心火不至于过热。
这一升一降,水火即济,循环往复,宛如身体内的发动机,产生出温和的生命动力。

【二】

伴随着肾水上承,脾脏之气也会上升,将胃吸收的精微物质运送到上面,并与肺吸收的氧气结合,输布全身。

【三】

在中医五行中,脾属土,肝属木。肝木生于肾水,长于脾土。
这就像种树,当肾水浇灌,脾土温暖,肝气就会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向上升发,呈现出勃勃生机。
很多人之所以缺乏生气,长期病怏怏的,十有八九是因为身体内水寒土湿,导致木陷水中,得不到生长,健康被压抑。

如图,我们还可以看到,随着脾气和肝气的上升,胃气和胆气则会下降,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中医理论自古就是这样描述人体脏腑的运行的,清代神医黄元御(百科资料见下图把这个问题系统的提了出来,并且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治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补泻之虚则补其母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
心是火脏,肾是水脏,水火在中间
为什么脾不好要先调肝
中医治病的奥妙
古代中医气血循环圆运动图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