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译注之上经:颐卦第二十七(䷚)

颐〔1〕:贞吉〔2〕;观颐,自求口实〔3〕。

【注释】

〔1〕颐:卦名,下震(☳)上艮(☴),象征“颐养”。《序卦传》:“颐者,养也。”案,“颐”字古文横视作“[插图]”(参见《噬嗑》卦《彖传》译注引),状如口腮,像口中含物自养;本卦下震上艮,正有动止嚼物之象。《集解》引郑玄注,释《颐》卦名义曰:“颐,口车辅(犹言“口腮”)之名也。震动于下,艮止于上;车口动而上,因辅嚼物以养人。”

〔2〕贞吉:谓“颐养”之道,守正则吉。此即《彖传》所释“养正则吉”之义。

〔3〕观颐,自求口实:口实,谓口腹所需的食物。这两句再申前文“贞吉”辞义,说明观物颐养之象,当知以正道自求口中食物。《程传》:“天地造化,养育万物,各得其宜者,亦正而已矣”;“观人之所颐,与其自求口实之道,则善恶吉凶可见矣。”

【译文】

《颐》卦象征颐养: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观察事物的颐养现象,应当明白用正道自求口中食物。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1〕。观颐,观其所养也〔2〕;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3〕!

【注释】

〔1〕养正则吉也:此释卦名及卦辞“颐,贞吉”。《集解》引宋衷曰:“君子割不正不食,况非其食乎?是故所养必得贤明,自求口实必得体宜,是谓'养正’也。”

〔2〕观其所养也:此句与下文“观其自养也”,并释卦辞“观颐,自求口实”;说明“观颐”即观察事物获养的客观条件,“自求口实”是观察领会事物自养的主观方法。

〔3〕颐之时大矣哉:此句上承前两句,援举“天地”、“圣人”养育万物、贤者、百姓为例,盛赞“颐养”之时的宏大功效。《程传》:“夫子推'颐’之道,赞天地与圣人之功,曰'颐之时大矣哉’。或云'义’,或云'用’,或止云'时’,以其大者也。万物之生与养,时为大,故云'时’也。”

【译文】

《彖传》说:颐养,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用正道养身才能导致吉祥。观察事物的颐养现象,是观察获得养育的客观条件;应当明白用正道自求口中食物,是观察领会自我养育的正确方法。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育贤者并养及万民:“颐养”之时的功效多么宏大啊!

《象》曰:山下有雷,颐〔1〕;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2〕。

【注释】

〔1〕山下有雷,颐:释《颐》卦上艮为山,下震为雷之象。《集解》引刘表曰:“山止于上,雷动于下,颐之象也。”(参阅卦辞译注引郑玄说)

〔2〕慎言语,节饮食:这是说明“君子”效法《颐》卦“养正”之道,“慎言”养德、“节食”养身。《正义》:“先儒云:'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故于颐养而'慎’、'节’也。”

【译文】

《象传》说:山下响动着震雷(下动上止、如口嚼食),象征“颐养”;君子因此慎发言语以养德,节制饮食以养身。

【说明】

卦辞谓“颐养”当正,《大象传》举“慎言”、“节食”以养德、养身发其义,至为明白贴切。《孔子家语·观周》曰:“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此即“慎言语”之诫。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1〕。

【注释】

〔1〕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尔,指初九;灵龟,喻阳刚美质,《程传》:“龟能咽息不食,灵龟喻其明智而可以不求养于外”;我,指六四;朵,《集解》“颐垂下动之貌”(此从《说文》“树木垂朵朵”引申);颐,口腮。这三句说明当“颐养”之时,初九上应六四,犹如以阳刚之实求养于阴虚,养身不得其道;故爻辞借六四的口吻责之曰:岂能舍弃你的灵龟,而观我垂腮食物?贪欲如是,必致凶险。《本义》:“初九阳刚在下,足以不食;乃上应六四之阴,而动于欲,凶之道也。”

【译文】

初九,舍弃你灵龟般的美质,而观看我垂腮进食,有凶险。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译文】

《象传》说:“观看我垂腮进食”,说明初九的求养行为不值得尊重。

【说明】

郑汝谐曰:“《颐》之上体皆吉,而下体皆凶;上体止也,下体动也。在上而止,养人者也;在下而动,求养于人者也。动而求养于人者,必累于口体之养,故虽以初之刚阳,未免于动其欲而观朵颐也。”(《东谷易翼传》)此谓上下卦爻义有别,可备参考。

六二,颠颐〔1〕;拂经,于丘颐,征凶〔2〕。

【注释】

〔1〕颠颐:颠,倒也。此谓二无应于五,反向下求养于初,有失“颐”道,故为“颠颐”之象。

〔2〕拂经,于丘颐,征凶:拂,违也;经,犹言“常理”;丘,喻上九,《本义》:“丘,土之高者,上之象也。”这三句承前句义,谓六二不能以柔顺中正自养,既“颠颐”求初,又违背“奉上”的常理,向上九索取颐养;以此往前必凶。《周易玩辞》:“得位得中有可养之势而不能自养,反由养于不中无位之爻(案,指上九),与常经相悖”;“上又艮体,故为'于丘’。”

【译文】

六二,既颠倒向下求获颐养,又违背常理,向高丘上的尊者索取颐养,往前进发必有凶险。

【说明】

本爻辞句读意义,诸家说有不同。如:(一)《集解》引王肃注,以“拂经于丘”为句,谓二养初曰“颠”,违常于五曰“拂经于丘”,无应而征故“凶”。(二)《本义》以“颠颐拂经”为句,释曰:“求养于初,则颠倒而违于常理;求养于上,则往而得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1〕。

【注释】

〔1〕行失类:指六二若上行,所遇均阴,同性非“类”,故有“凶”。《尚氏学》:“阴阳相遇方为类,今六二不遇阳,故曰'失类’。”

【译文】

《象传》说:六二“往前进发必有凶险”,说明前行得不到朋类。【说明】六二本属“中正”之体,因与五无应,故“颠”以下乞,“拂”以上求,大失“颐养”之道,终致有“凶”

六三,拂颐〔1〕;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2〕。

【注释】

〔1〕拂颐:此谓六三当“颐”之时,阴居阳位,违中失正,恃其有应于上九而求养不已,故为大悖“颐”道之象。《王注》:“履夫不正以养于上,纳上而谄者也,拂'养正’之义。”

〔2〕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贞凶,犹言“守正防凶”(参见《屯》九五译注)。此承前文意,说明六三既“颐养”失正,当疾速改邪趋正,谨守防凶;并谓“十年”之久不可施用,若施用,必无所利。爻旨含警戒规劝之义。

【译文】

六三,违背“颐养”常理;守持正固以防凶险,十年之久不可施展才用,要是施用必将无所利益。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译文】

《象传》说:“十年之久不可施展才用”,说明六三与“颐养”正道大相违逆。

【说明】

六三的“求养”行为至所“不正”,但爻辞仍有勉其自反的意思。郑汝谐曰:“'十年勿用,无攸利’,戒之也”;“因其有多欲妄动之心,示之以自反之理,作《易》之本意也”(《东谷易翼传》)。

六四,颠颐,吉〔1〕;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2〕。

【注释】

〔1〕颠颐,吉:此谓六四阴居上卦,得正应初,犹如上者向下求养,再用以养下,故虽“颠颐”却能获“吉”。《本义》:“柔居上而得正,所应又正,而赖其养以施于下,故虽颠而吉。”

〔2〕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眈眈,专一注视之状;逐逐,《程传》“相继而不乏”,犹言“连接不绝”。这三句以“虎视眈眈”喻四求初专诚不二;以“其欲逐逐”喻所需求连继不绝;又以“无咎”说明“养正”之时,求之有道必无害。《本义》:“虎视眈眈,下而专也;其欲逐逐,求而继也。又能如是,则'无咎’也。”

【译文】

六四,颠倒向下求获颐养(再用来养人),吉祥;就像老虎眈眈注视,迫切求物接连不绝,必无咎害。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译文】

《象传》说:“颠倒向下求获颐养(再用来养人),吉祥”,说明六四居上而能下施光明美德。

【说明】

四、二两爻并称“颠颐”,为何此吉彼凶?游酢指出:“二之志在物,而四之志在道。”(《折中》引)“在物”,则无应强求,故凶;“在道”,则养正利物,故吉。《象传》谓“上施光”,似乎表明六四含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微旨;因此“其欲逐逐”可以“无咎”。

六五,拂经〔1〕;居贞吉,不可涉大川〔2〕。

【注释】

〔1〕拂经:此谓六五处《颐》“君位”,失正无应,阴柔无实,唯承上九阳刚,犹如不能养人、反赖上者养己以兼养天下,有背君主“养贤以及万民”的常理,故曰“拂经”。《程传》:“六五,'颐’之时居君位,养天下者也。然其阴柔之质,才不足以养天下,上有刚阳之贤,故顺从之,赖其养己以济天下。”

〔2〕居贞吉,不可涉大川:此承前句义,说明六五既失正不刚,宜趋正以居,从阳补阴,不可率意犯难涉险。《程传》:“阴柔之质,无贞刚之性,故戒以能居贞则吉;以阴柔之才,虽倚赖刚贤,能持循于平时,不可处艰难变故之际,故云'不可涉大川’也。”

【译文】

六五(譬如“君主”依赖上者养己以养天下),违背常理;静居守持正固可获吉祥,不可涉越大河巨流。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译文】

《象传》说:“静居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六五应当顺从依赖上九阳刚贤者。

【说明】

六五的喻意在于:高居尊位者必须以充实的美德“养天下”:但己身无法自养,故不得不依赖“上贤”的力量。《象传》谓“顺以从上”,即表明六五才德薄弱,不称其位。但因尚有“养天下”之心,故爻辞仍许其“居贞吉”。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1〕。

【注释】

〔1〕由颐;厉吉,利涉大川:由颐,由之以颐,其构词法与《豫》九四“由豫”同(参阅该爻译注),此处犹言“天下赖以获养”。这三句说明上九最处《颐》极,阳刚充沛,有臣贤于君、君赖之以养天下之象;担此重任,知危能慎则吉,排难涉险必利。《本义》:“六五赖上九之养以养人,是物由上九以养也。位高任重,故厉而吉;阳刚在上,故'利涉大川’。”

【译文】

上九,天下依赖他获得颐养;知危能慎可获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巨流。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译文】

《象传》说:“天下依赖他获得颐养,知危能慎可获吉祥”,说明上九大有福庆。

【说明】

《颐》上九“由颐”,与“由豫”语法结构上相似,甚至在爻义上也值得比较。王宗传曰:“《豫》之九四,天下由之以豫,故曰'大有得’;《颐》之上九,天下由之以颐,故曰'大有庆’也。”(《童溪易传》)

【总论】

《汉书·食货志下》有这样一段话:“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诚然,佳酿美酒可以颐养人体,但若狂饮无度,必成为伤身损德的媒介。同理,《颐》卦虽发“颐养”之义,卦辞开句便诫:守正则吉。卦中所揭明的“养正”意义,基本宗旨体现在两端:“自养”之道,当本于德,不可弃德求欲;“养人”之道,当出于公,必须养德及物。六爻的喻旨,下三爻皆“自养”不得其道,因此初“凶”、二“征凶”、三“无攸利”;上三爻皆努力“养人”,故四“吉”、五“居贞吉”、上“吉”且“利”。《折中》引吴曰慎曰:“初九、六二、六三,皆自养口体,私而小者也;六四、六五、上九,皆养其德以养人,公而大者也。公而大者吉,得'颐’之正也;私而小者凶,失'颐’之贞也。可不'观颐’而自求其正耶?”可见,六爻大义是集中赞美“养人”、“养贤”、“养天下”的“颐养”盛德。若回头就卦辞“自求口实”看,则卦中尽管强调“养德”,其立足点仍未尝偏离物质基础。据此辨析《颐》卦“养天下”的义理,似与《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以及《管子》所发“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的言论略可勾联;此中自然也看出《周易》作者的进步观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其实很简单,看看我是怎么读的,学会了你也可以
《易经》导读(五十七)——第27卦《颐》卦(上)
《易经》| 第二十七卦颐卦
27《颐卦》-颐养之道
龔鵬程談易66/67
《易经》第二十七卦 颐卦详解 山雷颐 艮上震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